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

2022-05-14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高质量医疗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 潘 锋

韩德民院士做学术报告

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聚焦的热点和难点。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医学家年会(2022)暨第二届医师职业发展论坛”上,多位院士专家强调,医院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将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 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医学家年会由医师报社、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等共同主办,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新挑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开幕致辞中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健康中国”成为广受关注的热词,凸显了人民群众新时代的民生新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事,特别关注基层群众的卫生健康问题,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至高位置,彰显了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和人民健康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张14 亿人口大国的健康“成绩单”举世瞩目。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3.1 万个, 是1949年的278 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学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 医务工作者总数达到1347 万。 公共卫生防线更加牢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亿万群众,全面动员、统筹协调的疫情防控体系不断加强。 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健全。

王培安说,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医药卫生健康领域面临一些重大问题和新的挑战。一是传染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公共卫生体系还在不断经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 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慢性病患者超过2.6 亿,慢性病相关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三是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突出,我国健康预期寿命为68.7 岁,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 万人。 四是生育水平持续走低, 意外怀孕、人工流产、不孕不育等生殖健康问题居高不下。五是健康危险因素控制压力加大, 居民健康素养仍然偏低, 环境和社会对健康影响增加,健康已经成为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性问题。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还存在差距。医改进入深水区, 在优化资源配置、医院科学管理、完善药品政策、提升保障能力等方面还有许多难题,有待以更坚定的信心、 更科学的方法、更有利的举措予以破解。

就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问题,王培安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宗旨。要坚持发展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以百姓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为依归。 二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让公立医院进一步回归公益性质, 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积极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疾控体系改革,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专业能力。三是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广大医务工作者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主力军,要关爱医务工作者, 体现他们的职业价值,推动形成医生争做“良医”,社会尊重“良医”的舆论氛围。 四是共建共享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为促进人类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贡献智慧和力量。

抢抓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教授在题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院长攻略》 的主题报告中指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健康是目标,医疗是保障。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中,过去的医疗力量集中在病和死两个方面。但今后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引申,要将生命健康维护放在第一位。近年来,我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增加医疗健康服务供给量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医疗资源不充分,城乡分布不均匀,医疗服务资源呈“倒三角”,基本医疗服务“网底破碎”,老龄化、超龄化对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大众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人均卫生费用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韩德民院士表示,时代使命要求我们的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要顺应小康型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转变,促进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探索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通过推进分级诊疗, 优化就医秩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建设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即从过去的注重疾病治疗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到现在的更注重健康管理,未来要更加注重预防保健和医学人工智能等解决方案的落地,把预防疾病放在第一位。 要构建覆盖从新生儿到中老年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大众化的健康管理新模式,以学科为基础,实现三个转变,从被动辨病体检向主动健康体检转变,从单纯体检服务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转变, 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转变。同时, 要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努力方向是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韩德民院士表示,置身医学人工智能新的时代,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的技术支撑、新的模式探索是所有的医院管理者和院长们面临的共同考验。 他同时强调,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巨大潜能,我们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精准医学的新时代。 在医疗服务中,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非常重要,包括医疗体系、专家会诊体系、云病历体系、支付结算体系等。这个体系需要开放共享,并将区域医疗中心、医共体等在网络上实现连接,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

韩德民院士还就建设中国特色的健康之路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以临床救治服务能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核心,以需求和结果导向作为最主要的考核目标。 二是将人才培养、区域性技术帮扶、以健康为中心转化度作为公立医院考核的重要的指标。三是公立医院医疗咨询信息要公开、透明,严格控制床位的绝对数、建筑规模和盈利性服务的规模。

优秀医院应注重内涵发展

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梁万年教授以“如何打造优秀医院”为主要内容发表了主题演讲。梁万年教授认为,一所优秀的医院应该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即基本素质。首先,要保证公益性。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力量办医,公益性是任何一家医院必备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卫生健康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建立医院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和促进人民的健康。但是公益性也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院, 它的公益性职能、公益性程度和公益性维度可能会有差别,公益性是一家优秀医院必备的基础和条件。

其次,医院必须有明确的功能定位。 在整个卫生健康体系当中,不论是大医院还是最基层的医院,是公立的还是社会力量办医的,必须明晰在卫生健康体系当中的主要职责和主要的服务群体、主要针对什么样的健康问题等,只有明确了定位,才能让医院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一个好的定位必须和服务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相关联,和医院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所以必须要综合考虑医院所处的位置,它服务的人群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明晰医院的定位。

再次,医院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传统上意义上所讲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医院有多少张床位,有多少学科以及多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设施等,这里所讲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医院应该在符合功能定位方面,从能力、学科、人力、服务模式、 资源配置方面进行系统的思考,针对主要服务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从学科到人力资源、有关技术和科技进行全面布局,这是完成医院定位、 完成医院职责所必需的,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纯技术和定位的竞争力以外,医院的文化、服务模式、服务态度,老百姓的满意度等,也都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把它做成整个所在地服务体系当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个机构,它就是一家优秀的医院。 所以要改变过去“医院越大、学科越多的医院越是好医院”的观点,乡镇卫生院、 县医院也有优秀的医院,不可能把县医院、乡镇卫生院都和省级医院、国家级医院相比,以此为标准来评价谁优秀谁不优秀。

第四,医院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一家医院,从学科发展、人力资源,到医院的经济运行必须具备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医院的管理问题、人力资源问题、支付问题等都是相配套的, 能够使医院健康发展,并且具有可持续性。 梁万年教授认为,任何一家医院都存在如何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的高质量,即国家所提出的医院要实行“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在医院的效益、效率、投资方向上实现转变和提高,也就是医院要注重内涵发展, 注重质量管理, 注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成为优秀医院非常重要的要素。

锻造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

梁万年教授介绍了优秀医院成长的六条路径。 第一,理念最为重要。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清楚医院到底是什么定位,在这种定位之下,医院的发展理念是什么, 是把它做大还是做强, 是注重综合还是注重专科? 如何识别所在区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如何凸显核心竞争力,如何识别出差异性与不可替代性? 医院管理者要围绕这些理念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也就是医院一定要清楚“我是谁”“我未来应该成为谁”,这个目标和发展理念必须清晰。

第二,一旦有明确的目标和理念以后, 医院应该有规划和计划,不是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 也不是随着医院管理者的更替,随意改变战略目标。 应该围绕既定的目标,做一系列的规划和计划,路线图要明确,要设定战略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方案方法明确,才能始终走在达成目标的路上。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做规划,规划如何具有可操作性才是最关键的。

第三,要有制度的保障。 如何建立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尤其是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很重要。

第四,资源的集成。 在所有资源当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 如何引进、留住、管理和激励人才,是任何一所医院都必须面临的重要命题, 医院管理者要围绕他们的需求来进行布局,因此,人才战略将是医院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与此同时,医院的筹资如何解决? 医院主要的成长点在哪?包括空间的资源、设备设施的资源等,都是医院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条件。

第五, 医院要有一种文化,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它变成医务人员之家、服务之家,使医院有温度,能够真正使 “职工满意、 老百姓满意”。 这种服务理念、营销宣传,以及如何增加医院黏性等都是文化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六,优秀的医院离不开新技术、新趋势的跟进,特别像信息系统技术,包括治疗方法和治疗理念的变化。 离开科技兴院,任何医院都不可能成为一家优秀医院,科技不仅仅是过去大医院的事,基层医疗机构也同样存在着科技的创新和有效使用等问题。

以临床为导向建设研究型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在题为《以临床为导向,创新驱动发展——研究型医院建设实践》的报告中介绍说,孙逸仙纪念医院创建于1835年, 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是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 但医院现有空间狭小、用地面积紧张等问题制约着这所百年老院的发展。 宋尔卫院士指出,研究型医院不能单纯靠床位扩张和扩大诊疗体量来推动医院发展,而是要以临床为导向,临床与科学研究相融合;发明新的技术和治疗手段;有一批成果能够转化到临床应用,提出创新的科学理论,培养出创新型的临床科学家和研究型医务人员,组织临床试验,引领国际和国家的临床指南、共识的制定。

宋尔卫院士举例介绍说,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全国最早开展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和保腋窝手术,目前保乳手术率已超50%; 由区庆嘉教授提出的非规则性肝切除概念,可避免切除过多肝脏导致肝衰竭;黄健教授领导开展的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既保留了膀胱、性功能,又保留了尿控功能,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医院还牵头编著了精准外科相关的系列共识、指南。

据介绍,肿瘤外科是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临床特色和强项学科,在全国率先提出保器官、保功能理念的精准外科,这一理念认为保留患者器官相当于保留土壤,之后再通过抗肿瘤治疗改良土壤,产生更稳定的抗肿瘤免疫,从而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医院另一个方面的创新是在精准外科基础上,提出了肿瘤生态学说,将临床上升为理论,有力地推动了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肿瘤生态学的核心观点是肿瘤不仅与周围的微环境发生关系,也会与远处乃至全身的器官组织微环境以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其治疗的敏感性。肿瘤生态学说的提出,推动了肿瘤及重大疾病免疫治疗进展。孙逸仙纪念医院针对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方面,开展了系列的应用基础和转化研究,并产生了从0 到1 的原创性学术成果,论文发表在《细胞》《癌症细胞》《自然·癌症》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孙逸仙纪念医院正以“建设高水平智慧研究型医院”作为医院发展的突破口,在向着建设“以临床为导向,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协调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现代化智慧研究型医院” 的目标奋力前进。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高质量医疗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公立医院出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探究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