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

2022-05-1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分度代谢物脑病

谢 童

(平邑县中医医院影像科 山东 临沂 2733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新生儿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具体指的是新生儿在围产期因缺氧问题,造成脑部供血出现中断或者减少,引起新生儿出现脑部损伤[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后可出现相关症状表现,比如肌张力异常、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后遗症等[2]。临床文献报道指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以及出现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利于尽早针对性实施干预[3]。磁共振是目前脑部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应用价值已经得到证实,与此同时,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的发展在脑部损伤程度评估方面也逐渐得到应用,能够更早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提供依据[4]。为证实常规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进一步促进不同检查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诊断与评估方面的应用,本文对我院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平邑县中医医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接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病症程度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即轻度组40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40例,并选择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轻度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胎龄(38.80±1.24) 周,检查时平均日龄(13.50±2.25) d;中度组:男性23 例、女性17例,平均胎龄(38.84±1.26) 周,检查时平均日龄(13.40±2.30)d;重度组: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平均胎龄(38.85±1.22)周,检查时平均日龄(13.54±2.29) d;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胎龄(38.85±1.26)周,检查时平均日龄(13.55±2.28)d;所有新生儿家属同意研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有对应的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四组新生儿均实施常规磁共振(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检查,相关检查方法如下:检查仪器为西门子Avanto 1.5T MRI,检查前辅助新生儿按照0.8~1.0 mL/kg剂量口服10.00%的水合氯醛,通过8通道头颈部联合线圈进行头部检查,外耳道通过新生儿专用耳塞保护视力,减少检查中对新生儿的影响,常规MRI检查:矢状位与轴位自旋回波序列,TE为7.8 ms,TR为400 ms。轴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其中TE为99 ms,TR为3 250 ms;轴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中,TE为109 ms,TR为9 000 ms。常规操作完成不同新生儿的MRI检查。

MRS检查:通过点分辨波谱序列进行三维多体素采集,参数设置为:带宽1 200 Hz,反转角180°,TR为1 500 ms,采集1次,TE选择35 ms、135 ms,即不同患儿进行2次检查。兴趣区范围确定为50 mm×50 mm×50 mm,依据常规轴位及矢状位图像,在基底节层面确定出兴趣区,具体可通过水平定位线确定。扫描范围的调整需要考虑不同患儿颅脑大小,最高层面需要包含半卵圆中心,同时兴趣区边缘需要增加饱和带,扫描前自动匀场、水抑制,且半高线宽≤10 Hz,水抑制≥98%,采集时间约6 min。

检查完成后,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根据不同新生儿检查情况,做出影像学分析与综合评价。

1.3 观察指标

①常规MRI影像学资料表现;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与临床分度关系;③不同程度患儿有效代谢物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MRI影像学资料表现

轻度患者MRI检查可见36例累及皮层、皮层下,6例累及侧脑室旁局灶性白质病变;中度患者检查可见脑白质信号异常,32例累及侧脑室旁局灶性白质病变,16例存在弥漫性白质病变;重度患儿中34例累及基底节/丘脑,31例累及皮层、皮层下。随着病情的加重,MRI检查中累及范围更大,重度患者存在弥漫型脑肿胀,脑室内或脑实质出血。

2.2 患儿MRI分度与临床分度分析

患儿MRI分度与临床分析,其中轻度符合率为90.00%(36/40),中度符合率为87.50%(35/40),重度符合率为87.50%(35/40),MRI分度与临床分度整体具有一致性。见表1。

表1 患儿MRI分度与临床分度分析 单位:例

2.3 不同程度患儿有效代谢物比较分析

TE为135 ms时,轻度患儿不同指标均大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为35 ms时,轻度患儿部分指标小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5。

表2 TE为135 ms时不同患儿有效代谢物分析(±s)

表2 TE为135 ms时不同患儿有效代谢物分析(±s)

组别 豆状核NAA/CHo丘脑NAA/Cho分水岭NAA/Cho轻度(n=40) 0.571±0.111 0.641±0.122 0.780±0.210中重度(n=80)0.452±0.152 0.561±0.151 0.642±0.320 t 3.051 1.899 1.829 P 0.004 0.040 0.044

表3 TE为35 ms时不同患儿有效代谢物分析(±s)

表3 TE为35 ms时不同患儿有效代谢物分析(±s)

组别 豆状核Lac/Cr Lac/Cho Lac/NAA轻度(n=40) 0.807±1.21 0.713±1.00 1.035±1.455中重度(n=80)1.745±2.16 1.358±1.361 2.541±1.254 t 2.073 1.838 3.131 P 0.026 0.445 0.005

表4 TE为35 ms时不同患儿有效代谢物分析(±s)

表4 TE为35 ms时不同患儿有效代谢物分析(±s)

组别 丘脑区域Lac/Cr Lac/Cho Lac/NAA轻度(n=40) 0.545±0.488 0.438±0.319 0.587±0.486中重度(n=80)0.876±1.647 0.535±1.152 0.784±1.105 t 1.377 0.592 0.999 P 0.087 0.278 0.164

表5 TE为35 ms时不同患儿有效代谢物分析(±s)

表5 TE为35 ms时不同患儿有效代谢物分析(±s)

组别 分水岭Lac/Cr Lac/Cho Lac/NAA轻度(n=40) 1.017±1.568 0.766±0.791 0.886±1.125中重度(n=80)2.048±3.347 1.054±0.987 1.486±1.884 t 1.659 1.053 1.451 P 0.055 0.156 0.083

3 讨论

鉴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对其及时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指导患儿综合治疗与早期干预[5]。现阶段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方面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多,其中影像学检查方法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常用方法。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研究的文献也较多,黄晓波[6]分析了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研究指出对存在围产期窒息史新生儿通过实施CT检查,依据CT检查所见影像学资料可准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诊断,对降低患儿致残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萧建华等[7]分析了磁共振和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以及评估预后价值,研究认为磁共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出率以及对病情分度准确度较CT更高,但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方面,CT较磁共振有优势,而在基底节区出血检出方面,磁共振较CT有优势,研究认为磁共振和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各有优势,将两者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尽早对患儿做出诊断并预防患儿预后。韦增才等[8]分析了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方面的价值,研究认为MRI检查中使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较常规T1加权成像检查、T2加权成像检查、弥散成像等序列的检出率更高;此外,随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的加重,患儿静脉血管扩张、颅内出血、静脉血管扩张合并颅内出血等检出率明显增加,证实了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能够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参考。上述相关研究都显示了CT、MRI以及MRI不同序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随着临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该技术是以磁共振现象、化学位移效应为基础,对特定原子核以及化合物实施定量分析,同样属于一种无创检查方法,能够反映出人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代谢生化发生的改变,并结合相关代谢生化改变作为疾病诊断与评估的参考。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中常用的生化检测物有: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谷氨酸盐(Gx)、谷氨酸(Glu)、肌醇(MI)、乳酸(Lac)等,按照目前的研究,只有神经元以及突起中有NAA的存在,因而通过对NAA的检测反映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Cho能够体现出脑内总胆碱储存情况,属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前体物质,颅脑内的Cr水平相对稳定,其作为能量代谢物质。上述提到的不同代谢物均与大脑有着密切关系,如NAA浓度出现下降,则可能是颅内缺氧、神经细胞变性、脱髓鞘疾病、梗死等。如果人体出现转移瘤、脑膜瘤等,此类脑部肿瘤不含神经元,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查中可见NAA有缺失。当前临床相关研究[9]中指出磁共振波谱成像可用于鉴别诊断脑胶质瘤、脑膜瘤、颅内转移瘤等,并有相应的特点,如胶质瘤因为神经元受到破坏,存在NAA下降,而Cho会升高,颅内转移瘤患者的Cho升高,而NAA接近0。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使用常规MRI检查中,MRI可通过不同参数与多角度分析,显示出患者病灶特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越严重,则MRI检查中,其病变累及范围越大,相对较轻患者的病灶累及范围较小,提示MRI检查中结合影像学资料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且临床疾病严重程度分级与MRI检查分级存在较高的一致性。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而言,脑部的NAA能够反映出神经元活力以及神经元密度,神经元在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可引起NAA减少,而细胞膜分解破坏与脱髓鞘会影响Cho,通过对不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变严重程度者实施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分析,结果显示当TE为135 ms时,不同患儿豆状核、丘脑及分水岭区的NAA/Cho有统计学意义;TE为35 ms时,不同患儿豆状核区的Lac/Cr、Lac/Cho、Lac/NAA存在统计学意义。这些参数的联合更有利于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诊断,客观反映出不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严重程度,为完善治疗方案、预测远期预后提供支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MRI诊断中依赖于患儿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即结合颅内MRI检查中的异常形态改变作为诊断依据。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应用中在于评估不同患儿病变部位的生化水平改变,与形态学改变相比,颅内病变部位的生化生平变化时间会提前,即保证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可尽早做出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后可引起脑部损伤以及病情严重不同,使得脑部相关的生化物发生改变,且改变程度不同,依据这一改变以及改变的差异性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以及评估不同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依据[10]。

综上所述,常规磁共振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不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以及预后评价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分度代谢物脑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一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L32的代谢产物*
检定分度值e对电子天平检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揭示昼夜节律对玉米蛋白质与代谢组学的调控对杂种优势的贡献(2020.10.3 eplants)
例谈高中物理教材习题教学策略
铣床附件万能分度头的使用技术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肠道差自闭症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