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立性肺结节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2022-05-13尤丽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良性恶性

尤丽洁

(西安航天总医院放射科 陕西 西安 710100)

孤立性肺结节作为一种肺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从医学上进行分析,属于一种影像不透明、边界清楚、单一化、直径≤3 cm的肺部结节病变疾病,临床上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引发孤立性肺结节疾病的产生与感染性肉芽肿、肿瘤、先天性病变等因素有直接关系[1]。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胸痛、咳痰、咳嗽等症状,在发病之后,若不能尽早进入到医院中接受治疗,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肺癌及肺不张等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且生活质量也会随之而下降[2]。在以往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中主要是使用X线诊断法,但是该种诊断方法图像质量不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漏诊及误诊等情况,进而错过了最佳的疾病治疗时机,而且无法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从而影响疾病治疗效果[3]。因此,做好有效及科学的诊断尤为重要。近年来,影像学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诊断中,若发现了单个卵圆形、圆形致密影,则可被诊断为孤立性肺结节疾病,可将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直观地反映出来,通过诊断和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完成了对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性质的有效判断,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4]。临床上相关研究显示,引发孤立性肺结节疾病的形成受结核瘤、错构瘤和周围型小肺癌等肺部良、恶性疾病引发所致,通过对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疾病的特征进行了解可知,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疾病诊断中可将影像诊断结果作为参考依据[5]。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进行观察可知,能够将结节的形态、大小、钙化灶、密度、空洞及脂肪清晰的显示出来,可有效区分及鉴别疾病的良恶性[6]。多排螺旋CT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诊断方法,通过将其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中,能够将疾病特征清晰的显示出来,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为了能够充分验证CT影像诊断方法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将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CT影像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西安航天总医院96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被诊断为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者,男女分别是47例和49例,年龄35~74岁,平均(61.2±2.2)岁;病程5~9个月,平均(7.2±1.2) 个月。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①选取的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者;②结节直径≤3 cm者;③能够与他人正常进行沟通者;④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活动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意识障碍者;③肺部多发结节者;④器质性疾病及重大器官疾病者;⑤肺结核疾病史者;⑥肝肾功能不全者;⑦疾病治疗依从性不高者。

1.2 方法

X线诊断: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主要是使用SIEMENS DR机进行,将电压值控制在125 kV,将电流值控制在200 mA,诊断工作在实施及开展期间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要求患者需保持立位后前位姿势,当检查结束后,阅片工作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对诊断结果进行总结记录。

CT诊断:使用西门子SIEMENS 64排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将电压控制在120 kV,电流控制在150 mA,将层厚控制在1 mm,将矩阵控制在512×512,要求患者需保持仰卧位姿势,在检查期间,要求患者应屏气,从肺尖部位处一直向肺部膈底部位处进行扫描。将碘海醇注射到患者的肘静脉部位处,共注射80 mL,碘海醇在静脉注射10 s之后,扫描相关部位,当影像扫描图像获取到之后,阅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X线和CT诊断方法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观察良恶性病变血容量、结节直径、强化峰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恶性病变39例、良性57例。CT诊断法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X线诊断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n/m)]

2.2 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结果

在96例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者中,良性病变有57例,占比为59.38%;恶性病变有39例,占比为40.63%,见表2。

表2 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结果

2.3 良恶性病变指标情况

恶性病变血容量、结节直径、强化峰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5),见表3。

表3 良恶性病变指标情况(±s)

表3 良恶性病变指标情况(±s)

组别 血容量mL/100g结节直径cm强化峰值mL/100g良性病变组(n=57)15.46±3.14 1.67±0.13 39.28±5.13恶性病变组(n=39)19.64±4.17 2.18±0.25 45.77±6.15 t 4.486 11.235 4.638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肺部疾病在发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在早期阶段不容易被发现,从而导致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出现延误。在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中通常将影像学作为主要的辅助诊断方法,经影像学检查,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肺部位置处的病变情况,出现卵圆形及单个圆形致密影,作为一种孤立性肺结节疾病,在疾病鉴别诊断中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7]。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疾病的良恶性进行了解可知,能够将肺部疾病的严重度直观地显示出来,以结节的边缘特点、结构特征及分布位置作为疾病判断依据[8]。

在以往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中主要是使用X线诊断方法,展现出了成本低、无创、操作方便等优势,影像学技术的使用,能够显示出肺部阴影情况,在疾病诊断过程中,X线片所呈现出来的影像质量不好,医护人员不能直观地了解到患者病变的细微情况,并且不能完成对患者肺部结节性质的有效判断,临床诊断效率大大下降,不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并且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得到错过,在疾病临床诊断中需选取一种有效和科学的诊断方式,以此来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9]。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最为倡导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CT影像诊断方法,在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中应用诊断效率较高。通过对CT影像检查方法进行研究可知,该种检查方法本身也具有成本低、无创、操作便利等优势,具有较高的肺部结节诊断准确率,而且成像方式为三维立体图像,可从多层面、多角度将患者的肺结节细微特征清晰展示出来,疾病漏诊率明显降低[10]。另外,CT诊断方法在实际的应用期间,主要是使用对比剂来动态扫描患者的肺部情况,增强了医护人员对病灶容积参数的充分及有效掌握,主要是使用强化峰值来对结节良恶性进行有效诊断,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CT影像诊断方法本身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分辨率较高,由于孤立性肺结节疾病,在诊断期间具有边界清晰、单发、直径小、密度高等优势,不伴有肺门肿大、不张肺组织及胸腔积液,通过对良恶性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的方式,对于一些风险较大的恶性患者能够快速发现,为疾病后续治疗工作的高效实施及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突出[11]。从CT影像学中可以看出,恶性结节的病灶主要呈现出球形,病灶内部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的球形,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表现出血管集束征关系。而一些良性结节,病灶中主要表现为球性病变,同时也会出现不规则的形态病变,病灶内部主要表现为均匀密度,病灶及其周围组织部位处会表现出明显的支气管引入征。通过对病灶边缘周围部位处的轮廓进行观察可见,无论是恶性结节还是良性结节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叶征、毛刺征和锯齿征,在进行疾病鉴别中若仅是通过病灶边缘轮廓进行鉴定,无法将疾病准确的诊断出来。为了能够提升疾病临床诊断效果,还需要与其他相关资料相结合进行诊断,如病变所处部位,以使疾病诊断准确率得以提升。CT影像诊断方法在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中被广泛地应用,能够为疾病治疗工作的实施及开展提供准确的依据,能够获取清晰的图像和详细的资料,为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荐在疾病临床诊断中大力使用。

本次研究显示,CT诊断法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X线诊断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6例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者中,良性病变有57例,占比为59.38%;恶性病变有39例,占比为40.63%。恶性病变血容量、结节直径、强化峰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0.05)。在肺部疾病诊断中,通过使用多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使用CT影像诊断方法,分析结节部位、大体形态、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周围改变等情况,完成了对结节性质的有效鉴别及诊断,CT影像诊断方法在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中应用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X线诊断方法。根据CT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之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增强扫描提供了结节的血流变化,为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恶性结节的血管床一般由不成熟的血管及血窦构成,造影剂容易渗透,多明显强化;而良性结节在除肉芽组织和动静脉瘘外,一般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因此可知,CT影像诊断方法在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灵敏性,CT检查能够更加直观的呈现三维多方位图像,更加利于医生对于疾病情况的观察和确诊,重建的三维图案能够弥补X线诊断方法难以确定复杂解剖结构的缺陷,因此可以增强临床的确诊准确率。

既往研究显示,王瑜[12]在2021年提出,CT影像,准确度为92.31%,特异度为92.86%,灵敏度为91.89%;X线诊断方法,准确度为78.46%,特异度为78.57%,灵敏度为78.38%。CT影像诊断方法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高于X线诊断方法(P<0.05)。良性病变组,结节直径为(1.68±0.12) cm,血容量为(15.47±3.12) mL/100g,强化峰值为(39.27±5.12) mL/100g;恶性病变组,结节直径为(2.19±0.24)cm,血容量为(19.63±4.18) mL/100g,强化峰值为(45.76±6.13) mL/100g;恶性病变血容量、结节直径、强化峰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0.05)。袁海燕在2018年提出,恶性结节疾病中,鳞癌占比为19.4%,腺癌占比为32.3%,肺泡细胞癌占比为3.2%,肺转移瘤占比为6.5%;良性结节疾病中,结核瘤占比为12.9%,炎性假瘤占比为12.96%,错构瘤占比为3.2%,肺隐球菌感染占比为9.7%。恶性结节占比为61.3%,良性结节占比为38.7%。同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充分印证了本次研究活动的价值,为同类型相关文献的写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将CT影像诊断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中,疾病诊断准确率高,说明将CT诊断方法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疾病中具有可行性,判断能力较为准确,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病变及其周边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为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在疾病诊断中展现出了较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产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思路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