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的临床比较

2022-05-13夏海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动图房颤例数

夏海燕,陈 勇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目前,我国心脏疾病患者逐年增多,其中患者多出现心房颤动,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也是诱发脑梗死疾病的主要诱因,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患者出现房颤期间,相关部位易出现血栓,如左心耳、左心房,主要是由于以上部位出现血流瘀滞所致,因此需对此类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2]。目前,临床在对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诊断时常以多层螺旋CT、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主,其中多层螺旋CT诊断可清晰显示左心耳血栓情况,可对血栓具体表现直观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文献报道显示以上两种诊断方法有较大差别[3]。为此本文对80例房颤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探究对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的临床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80例疑似房颤患者,所有患者拟行导管消融治疗前均行多层螺旋CT、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以心电图(12导联)为诊断金标准,通过金标准诊断出60 例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80例疑似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60~72岁,平均(66.15±5.21)岁;病程1~5 年,平均(3.21±0.32)年。阵发性房颤56例,持续性房颤24例。纳入标准:①均有房颤病史;②对造影剂耐受;治疗配合度高;③病历资料均完善;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对本研究结果易造成影响的心脏疾病;③食管静脉曲张、狭窄等疾病;④哺乳期女性;⑤治疗期间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ⅤCT 64排,因该检查需对患者使用造影剂,所以在检查前应对受检者进行造影剂过敏试验,口服相关药物确保心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氨酰心胺或美托洛尔,同时指导患者在检查期间进行屏气训练。扫描前准备工作完成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含服硝酸甘油片,并与电极导联与高压注射器有效连接,采用回顾性电压门控技术,单次呼吸末屏气扫描,其屏气时间保持在10~15 s,自气管隆嵴至心脏膈面实施扫描。在降主动脉根部位确定感兴区,其阈值为110~150 HU。将碘帕醇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其注射速度为4~5 mL/s,同时碘帕醇注入量为60~80 mL,随后将30~50 mL 0.9%氯化钠溶液注入,其注入速度为4.5~6.0 mL/s,同时行造影剂实时追踪扫描,达到阈值后行CT扫描。在对患者扫描期间,需严格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同时操作者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操作经验。图像处理:扫描后将其数据传至工作站,并由2名影像科医生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实施曲面重建,同时进行相关处理,如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以及表面阴影显示等。在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左心耳显示充盈缺损,其周围组织与缺损区密度差异较大,提升为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采用GE 95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为(2~7)MHz,三维探头X7-2t,可通过MⅤQ软件进行深入分析。在扫描前需对患者进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如心脏结构、形态以及功能等。在对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前,叮嘱患者应禁止饮食、饮水,同时采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麻醉,本诊断方法对患者主要以局部麻醉为主。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做后仰动作,抬起下颌,在探头保护套中加入耦合剂,后进行探头食管插入,至食管中段距切牙30~40 cm部位时进行不同切面、深度扫描,同时对探头扫描图像清晰度进行调整,以此确保左心耳图像清晰度,同时采用实时三维成像模式,对取样框进行调节,显示左心耳及周围心脏结构,启动3D ZOOM模式采集左心耳三维图像并存盘。

图像分析:对图像进行分析,并详细观察左心耳血栓情况,采取双盲法,各由2位经验丰富医师对多层螺旋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多层螺旋CT血栓形成定义为注射造影剂后左心耳充盈缺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血栓形成定义为左心耳内探及团块状实质性回声,若回声为漩涡样运动,则定义为自发超声显影,从自发超声显影角度分析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种诊断方法阳性及阴性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准确度=(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房颤类型诊断分析

多层螺旋CT诊断为左心耳血栓患者有52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发现,有41例血栓者,其中22例左心房前上臂附壁血栓、19例左心耳少量血栓。两种诊断方法均诊断出20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10例,长期持续性房颤3例,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多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持续性房颤患者多合并脑梗死,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无合并症。

2.2 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对80例病例诊断结果发现,与金标准相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诊断误诊患者分别为19、8例,误诊率为31.67%、13.33%;漏诊患者12、3例,漏诊率为60.00%、15.00%,且阳性及阴性检出率,见表1。两种诊断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见表2。

表1 阳性及阴性检出率比较 单位:例

表2 两种诊断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n(%)]

3 讨论

房颤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研究发现,房颤发病率受到年龄的影响,<50岁,患该疾病风险约为0.14%,60~70岁,患该疾病风险约为4%,>70患病率约为14%[4]。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以手术为主,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导管消融术治疗,对此病预防依据为左心房大小及功能,但在手术前需通过影像学诊断排除左心耳血栓,以此确保手术风险降至最低[5]。

临床常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方法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不受肺内气体的影响,且肋骨不会对此诊断产生影响,确保心脏结构清晰显示,还可对其功能定量评估[6]。采用该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左心房容积与形态改变情况,同时可重建左心耳图像,通过图像切割与旋转对其结构与形态详细观察,还可测量左心耳面积及容积等[7]。研究发现[8],左心耳形态受到血流速度的影响,两者具有较大相关性,可增加左心耳血栓风险,因此需采用该诊断方法对血栓清晰显示,达到诊治的目的。但是,此诊断方法难度相对较高,且要求操作者自身具有较高的操作能力,较多患者无法接受相关风险。多层螺旋CT诊断对患者机体无创伤,且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扫描,在此期间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辐射[9]。在扫描前需注入造影剂,可显示血栓充盈缺损情况[10]。对患者扫描完成后,能够对图像进行处理显示左心耳形态、大小以及心脏血流等改变情况,同时还可显示肺静脉形态,据此对患者左心耳功能与结构具体评估,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11]。本研究发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8.33%、40.00%、61.25%,多层螺旋C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67%、85.00%、86.25%,可能是因多层螺旋CT检测结果方法具有一定差异,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主要与操作者自身诊断技能与经验密切相关,同时与医师对诊断结果准确解读相关。临床在对患者左心耳是否出现血栓形成多采用血栓风险评分完成评估内容,若患者出现血糖升高会增加血栓风险,且左心房大小也可导致血栓形成[12]。在本研究中,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层螺旋CT对血栓的判断主要通过左心耳充盈缺损程度完成,但从灵敏度角度分析,文献报道具有一定差异。荟萃研究发现[13],CT对左心耳血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90%,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纳入标本量不同有关,同时与操作者自身操作技能、仪器等相关,若增加纳入标本量,极易导致灵敏度有所降低,若所采用的仪器精密度较高,可使灵敏度显著提升,同时操作者自身技能高、经验丰富,可使诊断准确度更高,以此能够提升灵敏度。研究结果还显示,多层螺旋CT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阳性预测值高,通过分析发现可将充盈缺损排除,同时能避免对患者机体造成损害的诊断方法。但多层螺旋CT在诊断期间,会出现假阳性病例,比如扫描显示循环瘀滞状态,也会显示充盈缺损,因此无法将其明确为血栓,致使特异度有明显降低。本研究中,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中,有8例确诊为血栓,但是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显示未见明显血栓,可能是因多层螺旋CT很难正确鉴别血栓与循环瘀滞,极易将其误诊断为阳性。研究发现,在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时,显示血栓期间把心率、心电门以及延迟显影进行结合,可确保此诊断方法精确度的提高。文献报道发现[14],多层螺旋CT在诊断血栓时,无法与循环瘀滞有效辨别,可能是与左心耳血流相关,主要是因左心耳中血液流动速度相对较慢,同时以湍流形式存在,在血液中未混合对比剂,或者两者混合均匀度相对较低,扫描后提示充盈缺损,显示血栓形成,极易导致误诊情况的发生[15]。本研究中发现,在对患者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患者中,在5例阳性患者中,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发现无出现血栓形成,致使误诊情况的发生,可能是因多层螺旋CT在诊断期间,对小血栓的检出效果无法达到最佳状态,导致在诊断左心耳内小血栓时导致漏诊情况的发生,产生此种情况的影响因素较多,考虑可能与对比剂充盈情况、扫描方法以及操作者自身技能等相关[16]。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相关细小血管也会产生误诊情况,且因操作者不同,会对是否出现血栓产生一定分歧,最终导致假阳性的发生。因此,在对左心耳外小血管辨别具有较大难度,易发生误诊情况[17]。

综上所述,对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诊断期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可具体显示左心耳内是否出现血栓情况,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多层螺旋CT检出率更高,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更高,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心动图诊断的补充,以此弥补其诊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心动图房颤例数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房颤6误区
预防房颤有九“招”
100例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