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在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2022-05-13王天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检出率病灶肝癌

王天红

(昌乐中医院CT室 山东 潍坊 26240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剧了患者患病的概率,同时也导致患者身体肝脏代谢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肝脏疾病的发病率[1]。肝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患病后的致死率较高,尤其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根据研究[2],肝癌患者在其症状的识别度较低,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会表现为腹痛、体重降低、巩膜黄染等症状,为了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就需要尽早地为患者确诊,提高检出率,从而尽早为患者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原发性肝癌的隐匿性较强,病情发展快且转移速度较快,在肝癌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导致入院检查和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诊疗时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中,常用治疗手段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配合化疗治疗能够切断肿瘤的动脉供血,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3]。MRI技术在肝癌诊断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同时在病灶残留以及复发评估上也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昌乐县中医院2019年8月—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为患者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68例患者中有男性38例,女性30例,患者的年龄为51~75岁,平均年龄为(61.52±5.33)岁。纳入标准:患者的一般资料较全,具有完善的病理学资料,患者对检察所需的对比剂无过敏现象。排除标准:存在沟通交流障碍,无法自主配合检查,心肺功能较差且伴随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螺旋扫描仪为患者实施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检查体位。实施常规平扫检查,然后为患者注入对比剂,输注速率要控制在2.5 mL/ s,注射后再次实施全肝平扫以及增强平扫[4]。CT检查的扫描范围为膈顶部到肝脏下极,电压设置为110 k V,电流设置为200 m A,层厚设置为5 m m。对比剂注射25 s后开始动脉期扫描,对比剂注射70 s后开始门脉期扫描,对比剂注射300 s后开始延迟期扫描检查[5-6]。

MRI检查:采用MRI扫描仪实施操作,患者检查前需禁食,检查时取仰卧位,利用DWI、T1WI、T2WI序列进行扫描检查,检查范围为膈顶部到肝脏右下极部位,取对比剂进行注射,对比剂注射25 s后开始动脉期扫描,对比剂注射70 s后开始门脉期扫描,对比剂注射300s后开始延迟期扫描检查[7-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手段的复发及残留病灶检查结果

MRI检查出残留及复发病灶的数量为(66.52±5.23)个,显著多于CT检查的(54.52±2.36)个(t=17.246,P<0.05)。

2.2 CT与MRI诊断结果

68例患者通过手术病理检查有29例患者判断为肝癌阳性,确诊为肝癌疾病,包括15例肝细胞性肝癌、8例混合型肝癌以及6例胆管细胞性肝癌。CT诊断检出阳性患者32例,阴性患者36例,见表1。MRI诊断检出阳性患者28例,阴性患者40例,见表2。

表1 CT检查结果 单位:例

表2 MRI检查结果分析 单位:例

2.3 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对比

MRI诊断的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79.49%、准确度为82.35%,均高于CT诊断的75.86%、74.36%、7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n/m)]

2.4 CT诊断及MRI诊断患者的征象对比

68例患者中,存在血管浸润的患者有35例,不存在血管浸润的患者有33例,通过CT和MRI影像学检查后,血管浸润患者在边缘模糊、局部包膜不完整、瘤内新月征、TTPⅤI以及PⅤTT影像学征象方面的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是否存在血管浸润患者的征象对比

3 讨论

肝癌作为临床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主要类型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肝癌病情危重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治疗难度较大,给临床诊疗也带来不小的压力[9]。肝癌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中晚期患者的治疗难度更大,患者也需要承受极大的痛苦,因此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最佳的方式就是尽早地诊断和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压力的升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越来越多人的肝脏代谢能力受到影响,提高了肝病的发病率,给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肝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中晚期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肝癌早期诊断难度较大,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慢慢出现腹痛、体重减轻、巩膜黄染等症状,在疾病的确诊中,常用MRI以及CT作为主要检查手段[10]。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疗中,采取手术的根治效果最佳,若是患者进入中晚期或为巨块肿瘤,一般会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通过这一手术能够针对肿瘤供血靶动脉选择性地进行肝动脉插管,然后将适量的顺赛剂和化疗药物置入其中,保证供血靶动脉保持在闭塞状态,从而抑制肿瘤供血从而促进肿瘤的坏死。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主要针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处理,从而获取极高的治疗效果。肝癌中晚期患者采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一年生存期提高到80%,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能够抑制肿瘤和原发病灶的横长,不过由于肮脏肿瘤侧支循环较多,因此无法彻底消灭肿瘤。关于手术的诊疗效果,常用CT、超声以及MRI检查等进行评估,超声诊断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诊断经验也会对诊断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CT和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CT诊断是将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入人体后进行扫描,肝癌的检出率较高,还能将动静脉瘘和肿瘤营养血管呈现出来[11]。CT诊断是针对患者肝脏中的碘油分布及沉积情况进行评估,还能对病灶残留、肿瘤复发等实施准确的判断。MRI诊断不仅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在组织对比度以及成像分辨率上相比CT检查有更高的优势,通过多方面的成像将肿瘤解剖结构呈现出来。

肝癌疾病包括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两种,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治疗难度也非常大。根据研究分析,分别为68例患者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MRI诊断的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79.49%、准确度为82.35%,均高于CT诊断 的75.86%、74.36%、75.00%,但 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义(P>0.05)。MRI检出残留及复发病灶的数量为(66.52±5.23)个,显著多于CT检查检出的(54.52±2.36)个(P<0.05)。MRI诊断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病灶的全面诊断,同时对术后患者病灶残留和复发的数量能够探查得更加准确。CT扫描是通过病灶内部碘沉积情况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但碘油很难被X线穿透,CT扫描图像的密度较高,很难对碘油区域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也无法对病灶的复发和残留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12]。MRI诊断技术与CT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应用中不会受到碘油沉积的影响,成像更加清晰,从而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13]。

综上所述,肝癌疾病的诊断中,通过MRI技术能够提高肝癌疾病的检出率,在肝癌患者的诊断中,要根据患者机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诊断方式,一切以提高检出率为基础。CT和MRI都有其应用优势,不过相比起来,CT技术更容易受到外界各因素的影响,MRI技术则可为患者的诊断、术后检查等提供更加坚实的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检出率病灶肝癌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