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与CT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诊断对比价值分析

2022-05-13胡英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磁共振骨髓水肿

胡英杰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徐州 221006)

人体骨骼中的膝关节主要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以及髌骨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1-2]。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由于膝关节的特殊性,当受到外在暴力影响后,极容易出现骨损伤[3-4]。目前临床上主要的诊断方式包括普通X线、CT和MRI。以往研究中显示基础的X射线检查诊断准确率较低,容易出现漏诊情况,延误患者的后续精准治疗,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方位多、参数多以及序列多等优点[5-6],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明显高于普通X射线及CT检查,特别是在含水量较高区域可以清晰显示出病变的位置、范围,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可行性依据[7]。基于此,文章选取60例在铜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应用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膝关节创伤性骨挫伤的临床对比价值,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的60例受试对象均为2019年9月—2021年12月因外伤来铜山区人民医院诊查的患者,怀疑膝关节骨折而X线平片检查阴性者,将其按照就诊号随机分成CT组和MRI组,各30例,两组受试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详见下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①以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通过;②患者均有外伤病史,具体症状均为膝关节肿胀、持续性疼痛以及压痛,以上临床症状符合创伤性膝关节骨损伤诊断标准;③相关临床资料完善且具有真实性。排除标准:①合并既往患有严重心脑血管以及严重脏器损伤的患者;②患者患有意识障碍,不能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的患者;③依从性低,在试验中途签字退出者。

1.2 方法

以上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相应辅助治疗,并且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CT组:进行CT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平躺于检查床上,患者头部先入床,双手放于肢体两侧,摆正患者体位。仪器使用Simenz Emotion 16排螺旋CT及Siemens Somatom双源螺旋CT随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患者股骨髁关节到胫骨髁关节位置,行轴位容积扫描。扫描参数:电压210 kV,电流120 mAs,扫描层厚5 mm,重建层厚0.75 mm。重建出矢、冠、轴位二维MPR图像及三维ⅤR图像。

MRI组:进行MRI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足部先进入到磁共振成像仪中,将患者身上携带的金属物品取下,交由患者家属保管。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1.5T超导MRI扫描仪,8通道体部相控阵接收线圈。扫描范围包括股骨下段及胫腓骨上段,扫描序列:轴位TSET1WI:TR 451 ms、TE 11 ms、层厚4 mm;轴位T2WI压脂:TR 2 920 ms、TE 58 ms、层厚4 mm;冠状位TSET1WI:TR 433 ms、TE 11 ms、层厚3.5 mm;冠状位T2WI压脂:TR 2 110 ms、TE 58 ms、层厚3.5 mm。

1.3 观察指标

结合后期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比对分析两组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和检出率。准确率=(确诊+延诊)例数/总例数×100%;检出率=检出例数/病理学检出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频数、百分比(%)表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结果对比

CT组中发现18例患者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骨质异常,多表现为线样骨皮质断裂和骨小梁的中断,部分骨皮质断裂不明显,仅表现为骨小梁的断裂错位、重叠伴骨皮质的扭曲,部分微小撕脱性骨折等。MRI组中30例患者共检出骨挫伤的部位一共41处,损伤的部位包括髌骨、股骨下端、胫骨平台、腓骨小头,其中23例合并髌上囊及关节腔内积液或积血,1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MRI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挫伤,表现为受伤部位骨髓水肿引起的骨质信号异常。本组病例行常规膝关节MRI扫描,常用序列为T1WI及T2WI-STIR序列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在常规矢状位T1WI序列上,在高信号黄骨髓(脂肪)的衬托下,骨挫伤表现为线样、斑片状低信号线,有学者研究发现[8]MRI T1WI上的低信号线影代表骨小梁的压缩,组织学上并不是出血和血肿,在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2WI-STIR上,可表现为斑片状高信号或内有线样低信号影的高低混杂信号,后者线样低信号影主要是骨小梁断裂后相互嵌顿、重叠所致。本组病例研究发现T2WI-STIR对膝关节骨挫伤的检出率为96%,明显高于CT检查,原因是T2WI-STIR序列在去除脂肪高信号的同时,能更敏感、清晰地显示骨髓水肿信号的变化,骨挫伤水肿所致高信号与被抑脂后的骨髓低信号形成鲜明对比,能够更好地检出骨髓水肿、骨折线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2.2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

经后期临床检查证实,MRI组的诊断准确率96.67%显著高于CT组的7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3 两组检出率对比

经后期临床检查证实,以上60例研究对象中有5例半月板呈裂痕性损伤、7例韧带断裂、8例韧带拉伤、10 例骨挫伤。MRI组检查的总检出率(96.67%)与CT组(76.67%)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膝关节由于结构特点和承重原因容易导致损伤,其中骨挫伤是最为常见的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出血、水肿或者微小骨小梁出现断裂、嵌顿或者重叠,并且伴随行动障碍[8-10]。行常规平片检查通常难以发现骨挫伤的存在,具有一定的隐匿性[11]。因此,早期使用合理的检查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骨挫伤,观察是否出现骨髓管腔的破裂出血,对患者疾病进行明确诊断和分类,以此为依据,分析具体症状的发生原因,并且从临床角度分析患者后续的病情发展以及预后情况[12-13],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为普通X线检查、CT和MRI检查,其中CT检查由于操作简单、用时较短,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在姚小军、王铁盈[14-15]学者的研究中,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相比,磁共振检查具有明显优势,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本文MRI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CT组的76.67%(23/30),MRI组优势更加明显。李卫红[16]研究表明MRI检查与CT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相比MRI检查具有明显优势,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MRI作为一项新兴的医学检查技术,利用磁共振对骨髓腔内出血和水肿的异常敏感性可以很好地显示骨挫伤所致的骨髓水肿,多序列检查可以减少病变的遗漏,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为伤情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标准[17]。并且MRI成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CT检查存在的缺陷,成像技术更高,相关文献研究表示,MRI成像检查是检测骨髓水肿最敏感的影像方法,可以显示轻微的骨髓水肿,对于骨挫伤的确诊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MRI检查还可以清晰显示病人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半月板损伤,检出率高,本文结果显示MRI组的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P<0.05)。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发现对外伤后膝关节疼痛行X线及CT检查阴性的病例中,近期再行MRI检查,约80%患者被检出有骨挫伤,部分合并骨折、半月板及周围韧带的损伤,有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性治疗。

随着临床上对骨挫伤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临床医师发现患者发生骨挫伤后,病理上显示创伤病变区域内会出现骨髓水肿、骨髓出血、骨小梁受损以及断裂等,同时也可能伴随受伤区域关节软骨的受损。骨松质内部呈现出血和水肿症状,进行磁共振检查时会出现明显的信号变化,对骨挫伤区域渗出和水肿提示异常信号,其主要原因是磁共振诊断对组织水分改变较为敏感。而临床上常见的X线和CT平片等对骨挫伤实际的病理改变不灵敏,在诊断时无法显示关节结构损伤。以上资料表明采用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可更好地判断病理改变情况。其次磁共振诊断具有骨内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等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可及时反映骨髓异常变化。在疾病早期给予精确诊断以及准确定位,诊断准确率高达96.67%。

本试验对30疑似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患者应用磁共振检查发现,有29人均为该病症,检出准确率为96.67%,在进行扫描时,T1WI、T2WI以及STIR三项均显示出明显的信号提示,此外还可以准确定位骨折、韧带损伤、软骨损伤及其他结构组织损伤,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意见。

综上所述,针对创伤性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应用磁共振检查检出率和准确率较CT检查明显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磁共振骨髓水肿
中医疗效评价中常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骨髓穿刺会大伤元气吗?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最后一个夜晚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赞美骨髓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