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2022-05-13曹旭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肠系膜多普勒血流

曹旭峰,卫 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 北京 100700)

肠系膜淋巴结炎作为一类病毒感染疾病,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结肠部位以及回肠部位肠系膜出现炎症,关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春季,通过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因为儿童机体没有发育成熟,不存在健全的淋巴系统,所以屏障能力相对比较差[1]。儿童机体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细菌感染,病毒和细菌通过机体肠系膜进入到淋巴结内引发感染,炎症逐渐扩大之后,能够产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且与回盲口位置回盲瓣闭合具有密切联系,回盲瓣闭合能够导致相关病毒在末端长时间滞留,获得充分吸收,从而引发肠系膜淋巴炎[2]。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通常出现在脐周以及右下腹部,多发性充血肿大作为主要表现,根据疾病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开展抗感染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治疗效果理想[3]。现在临床中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措施主要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此种检查措施能够清晰观察患者的肿大淋巴结,清楚看到患者患病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血流情况、数量以及形态等,同时此种检查方法的操作比较简单,存在无创性,能够为疾病治疗前和治疗之后的图像加以比较观察[4]。关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影像特征包含下述几点,肿大淋巴结部位一般处于人体右下腹部和脐周,长径出现增大,同时表现为肾结构,长径和短径表现为串珠状和簇状,偶尔产生重叠表现,但是没有出现融合表现。淋巴结形态具有椭圆形,存在清楚的皮髓质分界,内部具有均匀回声,没有产生钙化和液化表现[5]。倘若急腹症患者接受超声检查之后存在上述表现,那么可以获得明确诊断属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为了有效减少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为患者采取超声检查期间能够适当增加扫查范围,对于患者是否具有其他异常现象进行查看,一些患者在患病初期接受超声检查,仅仅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表现通过治疗之后没有使临床表现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需要进一步采取超声开展腹腔复查情况,从而使疾病整体治疗获得改善[6]。根据研究资料显示,由于沙门菌感染所引发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产生急性炎症反应,在接受检查之后出血与坏死产生低回声变化,与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导致的声像表现具有一定差异,对此临床中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7]。本文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接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加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接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120 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所选120例患者全部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同时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将其纳入成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84例,女36例,年龄2~9岁,平均(5.53±1.88)岁,病程时间2~10 d,平均(4.67±1.44)d;对照组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10岁,平均(5.71±1.86)岁。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全部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近期具有肠道炎症性疾病以及上呼吸道疾病史,患者的右下腹以及脐周存在阵发性反复发作,腹痛表现为痉挛腹痛或是隐痛,腹痛间歇期不存在其他不适,接受触诊能够显示压痛或是腹肌紧张表现,接受常规B超检查发现同区域肠系淋巴结数量超出3个。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胃肠道疾病,具有意识障碍,存在免疫缺陷症的患者。

1.2 方法

选择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为患者提供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调节探头频率在(7.5~10.0)MHz,患者保持仰卧位,在患者的腹部涂抹耦合剂,放置探头到患者的腹腔以及盆腔部位开展有序扫描,着重观察患者的下腹部和脐周区域,依照观察需要对于探头压力等相关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探查患者的肠系膜淋巴结数量、淋巴结大小、淋巴结形态、回盲部淋巴结肿大以及内部回声情况,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患者的肠系膜淋巴结血流情况[8]。

1.3 评价标准

关于血流信号的分级标准:观察组织周围不存在血流信号,为0级;存在单一点状血流信号,为I级;发现融合血流信号,但是血流信号区域小于1/2观察区域,为Ⅱ级;融合血流信号区域超出1/2观察区域,为Ⅲ级[9]。

对于患者的淋巴结位置以及声像图表现特征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短径、长径和血流信号分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12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表明,肿大淋巴结处于患者右中下腹部40例,脐中60例,左上腹部20例;肿大淋巴结表现为簇状或是串珠状区域性分布,淋巴结数量全部属于多发,病变淋巴结的包膜完整,外表非常光滑,表现为长圆形或是椭圆形,长径为10~20 m m,长径/短径>2,皮髓质界限区域清楚,淋巴结内部表现为低回声,淋巴结内部血流信号比较多,顺着淋巴门以及皮髓质表现为放射状分布,一些淋巴结中心具有点状血流信号,一些患者的腹腔内具有少量炎症反应渗出液,右下腹肠间隙以及右髂窝部位产生局部液性暗区。

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淋巴结长径、短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布主要为0~I级,研究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布均匀,两组患者血流信号级别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淋巴结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淋巴结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淋巴结数量/个淋巴结长径/cm淋巴结短径/cm研究组 120 4.74±1.87 1.82±0.62 0.72±0.28对照组 120 1.22±0.85 0.75±0.31 0.44±0.17 t 3.633 4.500 3.647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血流信号分级情况比较[n(%)]

3 讨论

以往临床中对于淋巴结检查普遍选择计算机断层扫描、淋巴结造影、放射核素等影像学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血常规检查、呼吸道以及胃肠道感染病史等加以诊断,但是不适用于急性疾病早期确诊,同时儿童的耐受病痛和检查流程能力相对受限,需要将检查流程不断简单化[10]。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临床儿科中非常多见的一类急腹症,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以及腹泻等,不存在显著特异性症状,导致疾病的临床诊断难度升高,非常容易被误诊成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以及急性阑尾炎等,导致疾病治疗进程受到耽误[1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超声探头扫查患者肠系膜淋巴结腹周,高频探头可以良好透过患者较薄的腹壁以及较浅肠系膜,直观反映患者肠系膜肿大淋巴结血流情况,利用不断加压帮助探头穿透能力获得提高,降低患者腹部脂肪对于超声检查图像所产生的影响[12]。根据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接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所选120例患者全部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同时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将其纳入成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于患者淋巴结位置以及声像图表现特征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短径、长径、血流信号等情况,结果表示,研究组12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表明,肿大淋巴结处于患者右中下腹部40例,脐中60例,左上腹部20例,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多,淋巴结长径以及短径高,对照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布主要为0~I级,研究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布均匀,两组患者血流信号级别频数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利用声像图清楚反应肠系膜淋巴结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病灶具体部位、血流情况以及形态特征,同时可以发现正常儿童淋巴结数量、短径以及长径显著低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血流信号分级显著下降,代表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淋巴结表现为水肿状,血流相对丰富,存在典型炎症表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进行诊断的效果确切能够为疾病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参考信息[13]。但是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依旧具有误诊情况的出现,表明单纯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回肠区以及结肠区属于小儿患者多种组织病变的多发部位,比较常见的疾病包含肠系膜淋巴结结石以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等,同时肿瘤或是感染等因素都会引发淋巴结增生,早期能够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表现为不同程度肿大,对疾病的正确诊断产生误导[14]。所以临床中在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疾病诊断的基础之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诊断依据,鉴别排除病理指征相似的结肠区以及回肠区其他急腹症,当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获得明确诊断之后,临床中需要为患者提供干扰素或者其他抗病毒药物,开展消炎止痛以及清热解毒治疗,对于腹部压痛范围相对广泛,不存在腹肌紧张的患者能够采取手术治疗[15]。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能够清晰地反映多项病理指标声像图,显著提高疾病临床诊断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肠系膜多普勒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意义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多层螺旋CT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诊断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