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探究

2022-05-13米志刚樵碧柏贾凤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征象胎盘前置

米志刚,樵碧柏,贾凤霞

(陇西县中医医院超声科 甘肃 定西 748100)

孕产妇孕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即前置胎盘,该疾病在多产妇以及经产妇中相对更加常见,不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而且临床发病率也较高,易引起孕妇妊娠产前出血,从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胎盘植入多由于绒毛膜穿透、侵入患者子宫肌层而引发,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孕产妇功能性疾病,可使其出现严重的产后、产时出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更甚者可能致其子宫穿孔、继发感染,从而严重影响到母婴结局[2]。随着近年来我国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高龄孕产妇与盆腔感染情况的增加,宫腔镜、人流等宫腔内操作、子宫肌瘤剥除手术与剖宫产率的逐步提升以及避孕药的应用等因素,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到产妇的子宫内膜,从而为其发生胎盘植入创造一定的条件,增加产妇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控制、避免疾病对产妇造成的伤害[3]。现阶段临床行前置胎盘诊断时,常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该项检查的检测准确率极高,基本已接近100%,但其在诊断胎盘植入时并不具备较高的产前诊断率,因此对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而言检测效果相对不够理想[4]。王海松[5]在探究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中提出,使用AFP、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可大幅提升检测应用价值,检出率较高。基于此,本次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产妇40例,将其分为两个组别,两组均给予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AFP检测,旨在探究该检查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陇西县中医医院收治40例产妇,研究时间在2017年7月—2021年7月,依据其产检与剖宫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例数相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观察组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确诊者,对照组孕次与剖宫产次数分别≥3次、≥1次;②无药物禁忌或过敏史;③经我院专业人员讲解,已知研究内容、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④对检查与治疗依从性、配合度均较高。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呼吸衰竭或心脏衰竭者;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⑤多胎妊娠;⑥胎儿畸形。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33.54±4.21)岁。观察组:年龄23~44岁,平均(33.71±34.0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40例产妇充盈膀胱后,均使用Ⅴoluson E8超声诊断仪(GE公司生产),探查其腹部,记录数据,探头频率调整至4.0 MHz,主要探查其前置胎盘的类型、厚度回声、内部回声、胎盘实质内腔隙血流等情况,并用超声征象评分判断产妇是否合并胎盘植入。标准如下[3]: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最薄处厚度:>2 m m:0分;1~2 m m:1分;<1 m m:2分;胎盘后间隙全部或部分消失:无:0分;有:2分;局灶性或广泛性胎盘实质内腔隙血流:无0分;可见:1分;胎盘附着处子宫浆膜层—膀胱交界面血管:稀少或无:0分;稍丰富:2分;丰富紊乱:3分。

AFP检测方法如下:嘱产妇在空腹状态下,取其4 mL肘静脉血,并将其于抗凝管内置入,经37℃恒温水浴半小时,离心半径12.99 cm,以3 000 r/h的速度行离心处理,10 min后,吸取并分离上层血清,将其放置于-20℃冰箱内冷藏备用。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两组产妇的血清AFP水平进行检测,由专业医生解冻标本,并采用罗氏诊断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予以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超声征象评分:判断标准:超声征象评分≥3分,AFP值≥298.5 ng/mL即可确诊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②比较两组产妇的AFP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征象评分比较

观察组超声征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征象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超声征象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超声征象评分观察组 20 3.99±0.14对照组 20 0.36±0.02 t 114.791 P<0.001

2.2 两组AFP值比较

观察组AFP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 AFP值比较(±s,ng/mL)

表2 两组 AFP值比较(±s,ng/mL)

组别 例数 AFP观察组 20 360.49±73.14对照组 20 240.01±28.76 t 5.717 P<0.001

3 讨论

临床发现,前置胎盘附着的部位与产妇的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可出现较大的并发症差异,若未有效对产妇的胎盘附着部位进行有效监测,可能使其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病情更甚者需要将子宫切除,十分不利于其生活质量,可对其身心健康均产生严重危害[6]。

临床将孕28周后胎盘位于产妇子宫下段或于其子宫颈内口上覆盖,位于胎先露之前的情况定义为前置胎盘[7]。经产妇、多产妇均为前置胎盘高发群体,一些产妇可同时兼具胎盘植入症状,从而可进一步增加其产后休克、出血等概率,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发生一系列产科危急重症,比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此临床必须加强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重视程度[8]。虽然现阶段临床还尚不明确产妇前置胎盘的病因,但多数学者均认为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以及子宫内膜萎缩性病变、胎盘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引起前置胎盘[9]。产妇发病后,其出血频率与程度可伴随病情的发展或是加重而逐渐频繁、严重,从而可进一步增加其多种并发症发生率,比如胎盘粘连等,若未给予产妇积极救治,可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害到其生命安全[10]。

剖宫产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率逐年提升,胎盘植入发生率也不断增加,目前约占所有妊娠产妇的0.2%~0.9%,但该病除金标准外,整体产前诊断准确率相对不够理想。临床诊断胎盘植入常采取临床手术以及病理学检查等方式,虽然可获取准确的诊断效果,但缺点是可对受检者生理机能造成一定创伤,且在我国临床诊断中,目前并无统一的检测标准,因此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即寻求一种简便、准确且无创的产前诊断方案[11]。随着我国医疗、影像等技术的逐步发展,超声三维成像近年来凭借其立体性高、直观性高以及真实性高等一系列诊断优势,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与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应用率。超声诊断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的原理主要为:人体正常的胎盘绒毛组织侵袭力与蜕膜组织反应之间发展常呈平衡状态,但若蜕膜组织受到损伤或其本身存在缺陷时,绒毛组织即可能于人体子宫肌层侵入[12]。产妇在妊娠8周左右,经超声检查即可探及胎盘,且其常于产妇子宫前壁、后壁、底部或侧壁以半月形附着。伴随产妇孕周的延长,可不断增加胎盘面积,至妊娠中期阶段时,产妇的子宫壁面积中胎盘面积占比约为50%,这也可增加胎盘覆盖、接近子宫颈内口的机会,而晚期妊娠阶段产妇胎盘面积可占其宫壁面积的25%~35%左右,伴随子宫下段的逐渐形成以及不断增加的长度,可不断增加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距离[13]。

笔者总结了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子宫肌层与胎盘分界不清晰,不可见子宫肌层间与胎盘后方子宫静脉形成、子宫弓状动脉的低回声,子宫肌层低回声带在胎盘后方较窄或消失;②可见胎盘内多个呈漩涡状、直径不等,伴血流丰富的胎盘陷窝;③可见胎盘实质内腔隙伴暗区血流,宫颈组织或子宫肌层与胎盘不具备清晰的分界;④可见胎盘侧面高度血管化,血管迂回、紊乱,难以分辨绒毛间与小叶循环[14]。有学者指出,如果产妇子宫前壁膀胱后部发生胎盘植入,此时其常呈断续状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强回声线,且可伴随大量血管;另有学者发现,若产妇为穿透性胎盘植入,常不可见其子宫相邻膀胱浆膜的强回声带,优势亦可表现出突向膀胱的无回声不规则结构,必须加强临床重视。三维超声技术在虽然有以上所述较多的诊断优势,但其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膀胱充盈状态、羊水量、后壁胎盘以及胎儿体位等,因此在诊断时可能造成诊断准确性误差,因此建议可联合其他方式,提升诊断真确率,尽可能将诊断误差降至最低或避免诊断误差[15]。

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AFP诊断现已受到较多学者认可与青睐。前者检测优势较多,比如无创、无痛、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等,而后者为一种糖蛋白,且可作为胚胎性相关蛋白,其不仅在产前胎儿检测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率,且可作为多种肿瘤检测的阳性指标[16]。因此在围产期的保健、肝癌诊治等众多方面临床均有应用AFP定量检测,且已将其列为一项常规检查项目。有研究指出,目前临床主要应用AFP行胎儿质量问题的预测。当该指标在羊水中伴随妊娠月份的升高而提升时,可能提示患儿存在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或为无脑儿;当孕产妇血清中的该指标骤然增高时,则提示其可能存在死胎等胎儿宫内危象或是先兆流产情况。随着近年临床对AFP的深入研究,发现妊娠16~18周的产妇行唐氏筛查时,若母体血浆中该指标下降,则胎儿有很大可能发生21-三体综合征。母体血浆AFP提升可提示多种妊娠信息,包括异常妊娠以及胎盘形态异常,前者又包括双胎、先兆流产、胎儿宫内窒息以及肾脏病变、消化道闭锁、无脑儿等胎儿畸形,后者包括血肿、血池等[17]。在女性早期妊娠阶段,机体可产生卵黄囊,当其妊娠超过6周时,胎儿肝脏逐渐形成AFP。通常孕妇在妊娠30周时,其机体内的AFP水平可达最大化,而在孕16周、孕17周、孕18周时,给予产妇AFP诊断价值明显,产后15 d内可恢复至<20 ng/mL(该数值为AFP的正常水平),若母体血清AFP水平在孕晚期异常上升时,多提示胎儿宫内危象可能。然而,由于AFP单一检测不具备较高的诊断特异性,而产前超声检查干扰因素较多,因此治疗准确性有待提高,通过联合两者进行检测,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更有利于将产妇的临床诊断结果提高。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依次为(3.99±0.14)分、(0.36±0.02)分,观察组、对照组AFP水平值依次为(360.49±73.14)ng/mL、(240.01±28.76)ng/mL,提示联合检查可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病例提供更加科学、可行的诊断参考依据,建议在临床广泛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征象胎盘前置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核磁共振对妊娠晚期子宫后壁前置胎盘的诊断效果分析
产前超声与MRI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效果对比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自媒体,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的“好帮手”
从草书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看波洛克的抽象画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
胎盘大补靠谱吗
胎盘出现问题时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