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融资视角的上海中小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机制研究

2022-05-12王磊上海交通大学

环球市场 2022年8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信用融资

王磊 上海交通大学

一、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GDP,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截至2020年底,普惠小微企业在银行的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8.75%。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仍有约1.9万亿美元的企业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占比近45%。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我国中小企业存活时间,远低于美国和日本,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相对较高。由此可见,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问题仍然突出。

近年来,上海市始终将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作为信用应用的重点方向,推动信用赋能。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开放是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关键,特别是能够体现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水、电、气,以及纳税、社保、住房公积金等领域的增信信息,为银行风控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上海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的制度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是推动信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保障,是保障数据安全共享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家层面和上海市对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的制度文件详见表1。

表1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开放的相关制度文件共20个,其中国家文件共11个,上海9个。国家层面共有6个文件提出要加大力度将公共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开放,为中小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开放提供了依据和导向性指引。上海市共有六个文件将纳税、社保、公积金、水电气等信息作为开放重点,需进一步加强归集共享。

(二)上海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的载体

2020年5月,上线了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暨“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信易贷”平台),作为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开放的载体。

平台主要有以下四大功能:一是线上融资撮合。线上发布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双向选择、自主对接。二是信用数据赋能。以公共信用数据为基础,提供实用、精准、有效的信用报告和信用评价结果。三是综合配套支撑。引入担保基金、市场担保服务、专业信用服务等,提高贷款可得性。四是特色产品应用。围绕优势行业、特色产业等形成区域重点扶持的特色“白名单”,推动银行多样化创新金融产品。

(三)上海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的内容

上海市“信易贷”平台主要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数据支撑,将中小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开放。根据《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1版)》,目前向金融机构开放的中小企业融资相关公共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企业基本信息,可用于贷前基本信息核验,建立企业关系模型,看清企业经营全貌,判断企业经营地点和实际地点是否一致。

二是司法信息,包括判决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中小企业具有经营管理不规范的特点,司法信息可用于贷前准入及贷后监测,反映企业在司法领域是否有重大负面情况,用于企业的风险预警。

三是监管信息,主要关注税务、市场监管、环保、海关等领域的行政处罚信息。中小企业具有经营管理不规范的特点,监管信息可用于贷前准入及贷后监测,反映企业在相关领域是否有重大负面情况,用于企业的风险预警防控,通过处罚信息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停止经营的风险。

四是正面信息,包括科技创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等。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正面信息可用于筛选政府重点扶持的优质企业,分析企业是否被持续扶持、是否保持行业竞争性。根据企业先进认定情况和企业获奖情况,为企业申请信用额度。

五是评价信息,包括海关、纳税、环保等领域信用评价等级信息。小微企业具有经营管理不规范的特点,综合评价信息用于监测贷中、贷后企业经营状况,反映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的公共评价。

(四)上海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的方式

市“信易贷”平台向金融机构推送公共信用信息的方式是通过模型计算输出结果。结合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和风控模型,为各家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模型,并将模型部署在市“信易贷”平台,确保平台数据安全,最大化为金融机构风控管理提供支撑。

获取授权书具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中小企业通过市“信易贷”平台选择金融机构贷款产品,线上签署授权书同意金融机构查询本企业相关公共信用信息。二是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通过线下对接确定贷款意向,获取企业授权金融机构查询市“信易贷”平台数据的同意后,将授权书推送给市“信易贷”平台。

(五)上海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开放的成效

截至2021年2月底,本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已有23家在沪商业银行总行和市级分行,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30万个,授信的金额突破了600亿元。上线“信易贷”微信小程序,在“随申办”APP开通“信用融资”模块,实现了从“线上”到“掌上”的跨越。

三、上海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总体来看,国家层面及上海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开放的相关制度文件较多,但对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开放的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善。目前国家层面和上海的各类制度文件虽然对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开放有所涉及,但是主要是对于工作机制的总体要求,并未对具体的信息类型、开放方式等关键问题进行细化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但是目前来看,国家社会信用立法仍处于研究阶段,短时间出台较为困难。《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未提及正面增信信息的范围,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税务、社保、水电气等正面增信信息的归集较为困难,受到较大阻碍。

(二)开放内容有待增加

一是纳税、社保、婚姻状况等掌握在政府手中的正面增信信息开放有限。目前,相关部门与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共享的数据仍以负面信息为主,正面增信信息尚未向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放。

二是水电气、通信等公用事业收费信息开放有限。通过企业用水、用电、用气、通信的缴纳信息,可以大致测算出企业的是否仍在正常经营,产能利用是否充足,近段时间是否有异常波动等等,目前判断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更为重要的客观缴纳信息尚未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三是跨区域公共信用信息开放有限。目前国家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与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共享机制,但无法实时共享,容易引起主体公共信用信息异议等问题,由此,各地在使用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共享数据时,仍相对保守。

(三)开放方式有待丰富

一是公共信用信息通过模型加工输出结果无法完全满足银行需求。金融机构普遍提出,希望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可直接嵌入银行风控模型,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判断更加精准、高效。

二是部分小型金融机构缺乏建模能力,通过模型加工输出不利于扩大银行覆盖面。对于部分中小银行来说,没有专业风控团队,无法独立进行风控建模,希望能够有具备信用评价能力的专业机构,集约高效地提供数据清洗、模型部署、信用评分等服务,更有利于银行更好地利用公共信用信息,推动中小企业融资。

(四)开放效率有待提升

一是未完全实现线上授权,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秒批秒贷”的需求。多家银行反映,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征信调查手续多、耗时长,如为发放一笔小微企业贷款,需要通过央行征信、市“信易贷”平台等查询企业信息,都要中小企业法人甚至担保人和法人配偶签署查询授权书,有的还要进行现场调查,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秒批秒贷”需求。

二是银行放贷结果无法反馈市“信易贷”平台,不利于市“信易贷”平台优化完善。长远来看,对于市“信易贷”平台上的各类数据归集共享机制的完善,以及倒逼数据提供部门提高数据归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完善上海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放的建议

(一)加快信用立法建设

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开放的法律法规。公共信用信息是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开放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开放,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出台《社会信用法》,修订《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明确公共信用信息范围,特别是将纳税、社保、公积金、水电气等正面增信信息纳入,依法依规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开放,为中小企业融资公共信用信息开放提供数据支撑。此外,信息安全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加快落实《数据安全法》,推动各部委、各地方出台相关监管规则、实施细则等,为数据安全保障提供操作性指引,保障数据共享开放合法合规、安全高效,为中小企业融资发挥支撑作用。

(二)扩大数据开放范围

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制定数据归集统一标准,提高数据有效性。建立包含人行征信部门、政府数据提供方、信用服务专家、企业金融业代表在内的数据标准与采集规则制定小组,定期与专家组研究公共、金融、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标准,明确数据的采集对象、频次、方式、字段以及数据分级分类标准等,对纳入平台的数据有争议,可通过专家听证会等程序,研究确定归集方式,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标准和格式。

(三)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从金融机构判断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数据需求的角度,从企业经营能力、履约能力、监管情况、奖励情况等方面,结合中小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设计通用型的信用评价指标,根据不同金融机构对风险控制的不同需求,在通用型信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根据金融机构特性需求,进行定制化的信用评价指标研究。依托中小企业信用数据,打造信用报告、信用评价、企业白名单、企业黑名单等多样化产品,帮助银行精准获客,减少工作人员“扫楼”“扫街”成本,有效提升银企对接效率。

(四)加强金融科技创新

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用产品和技术支撑,提高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创新信用产品,通过引进信用服务机构等参与,研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公共信用信息评价模型,将评价结果嵌入金融机构风控模型,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风险预判准确性。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信用融资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