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细读文本策略探究

2022-05-11蒋敏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5期
关键词:敬仰白骨精季羡林

蒋敏

文本细读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要学会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避免出现只读一两遍的情况,它具有引领和灌注思想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借助文本阅读使学生读文悟道呢?笔者将针对这一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立足课本,直面文本,体验最初的诗意

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文本细读应从最基本的外在表现,即字、词、句等着手,深入分析其表达手法的使用,对组织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力图从多个维度探知言语的深层次内涵。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课文《桂花雨》,是琦君散文集中的一篇。作者将怀旧笔法贯穿全文,以抒情方式表达了思亲和思乡之情。琦君的文章以文笔疏淡有致著称,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自琦君1949年去了台湾后,故乡的每一处景物和人都使她倍感思念。每逢中秋佳节,故乡散发出幽幽清香的桂花都会在琦君的脑海中浮现,这些桂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好事物,更是寄托琦君思念之情的心灵之花!

文章中“摇”字反复出现,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清新完整的桂花飘落满地,落在路过行人的肩头,融入清茶中,也融入了糕饼中,蕴含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摇”字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美好记忆的怀念具象化地呈现出来。在整篇文章中,“香”字也多次出现,其中大部分用在了描绘家乡院子的词句中,如香味、香韵……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文章中的这个句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表达了桂花为作者的家乡生活带来的欢乐。其中用“浸”描绘了桂花的“香”,将无形的香味变为有形的事物融入到家乡亲人与作者的身心中,展现了作者与家人的幸福感,同时呼应了题目。

“桂花雨”已经不仅仅是充满香味、令人愉悦的“雨”,更是传递着浓浓思乡之情的“雨”!

以上就是教师对《桂花雨》进行细读所得到的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完全按照文章的整体进行细读,而是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充分展现了琦君散文独特的神韵。文本细读的初衷是为了更加精准地还原作者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创作的目的,因此,并不强调面面俱到。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将课本教材作为重要的载体。

二、挖掘文本,沉入词语,品味精微的诗意

文本细读应从文本的最小单位着手,细致品味蕴含在文本中的微小和细腻的意义与内涵。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文本细读需要细致体验言语的存在与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解读了言语的意义,也获得了对言语的体验、情绪等。通过文本细读这个过程,教师积累了大量寶贵的教学经验。

例如在文章《三打白骨精》中,作者刻画的白骨精很狡猾,她能够转换身份,变成美丽的村姑。为了引导学生明白这美貌描写的真正目的,教师向学生展示《西游记》原文: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声如莺啭林……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提问:这是怎样一个美貌的女子啊?

学生有的回答:“她的眉毛像柳叶一样,眼睛像星星一样,声音美丽婉转像黄莺发出的一样。”教师马上说:“这正是原文的特点所在,通过具象化的事物描绘抽象的事物,非常的生动形象。白骨精除了美之外,她还用了什么巧妙的计策?”学生思考之后回答得非常精彩,有的说:“利用了猪八戒的缺点,贪财好色。”教师故意说:“白骨精不仅美貌,她手里还提着?”学生说:“她拎着唐僧师徒要吃的斋饭,特地说是请他们吃的。”“她的目的是?”学生马上说:“使唐僧师徒失去戒心。”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细细品读。学生读完之后说:“白骨精故意使用了这些计策,就是为了吃到唐僧肉,实现自己长生不老的目的。”教师鼓励学生把感受带入进去再读,并且提问:“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诡计多端、阴险狡诈。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善于发现文章中的细节,从而发现白骨精的阴谋诡计。

细读神化过的故事和细读微型小说是不一样的。读不同的文本采用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读小说关注三个方面:人物形象、情景、语言。学生只有在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直面对话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体验、感悟和创造,才有超越文本的可能。

三、反哺文本,互文参照,彰显深层的诗意

教师要求学生细读文本,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还需要换位思考:如果学生阅读这篇文本,他们会怎样读?会产生怎样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课文《夹竹桃》时,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品悟夹竹桃的品质这一层面,那学生只能看到最浅显的内容,但如果细细阅读文章,学生在字里行间会有所体会。教师出示季羡林先生的资料,提出要求:请快读资料,想一想,季羡林先生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质,根据相关内容选择一个句式表达。

1.季羡林     ,同学们无不敬仰他。

2.季羡林     ,无人不敬仰他。

“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同学们无不敬仰他。”“季羡林先生即使到了90多岁,仍每天五六点钟起床写作,一天写下一两千字,同学们无不敬仰他。”“季羡林先生无论做什么事都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无人不敬仰他。”……最后,教师总结:季羡林先生喜欢夹竹桃那种顽强持久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通过这种方式,将课本教材中的文本进行延伸,并回归到文本本身,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总而言之,细读文本是一种细致的、深入的阅读与研究,是一项细功夫。今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地细读文本,化百炼钢为绕指柔,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幸福感!

猜你喜欢

敬仰白骨精季羡林
肖像画
互动平台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来而不往
我是白骨精
秋天的昆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