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晰高考试题考查特点 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育
——以2021年全国甲卷为例

2022-05-10黑龙江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试题维度考查

黑龙江 周 旸

高考地理试题具有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人地协调观素养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已成为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考查方向。那么如何在复习备考阶段,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育呢?本文以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为例,分析其考查特点,提出培育策略,为师生高效备考提供参考。

一、2021年全国甲卷人地协调观素养考查情况分析

根据上表信息可以看出,2021年全国甲卷对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考查比重较大。从题型上看,试卷更侧重于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择题的考查多体现思维的结果,而非选择题则更加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和思考深度。

表1 2021全国甲卷人地协调观素养考查情况

从试题的设问角度看,本卷中共有3个问题属于原因类,3个问题属于影响类,1个问题属于目的类,其中,原因类和影响类占比较高。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利于考生从多角度认识人地关系,提升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影响类问题,注重考查考生从区域的视角出发,认识人地关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从而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的对立与统一。

从试题的情境上来看,均以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作为背景材料,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的选址,突显地理环境对产业活动的影响;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则是从人类活动改变居住环境的角度引导考生思考与实践;新疆吉木乃县投放1 600头牛进行生物防火,命题素材来源于新闻报道,通过牛、草、地三者关系,引导考生认识人地协调的有效途径。

从考查维度上看,“人对地的影响”维度考查居多,“地对人的影响”维度考查较少,“人地协调”维度多以压轴题出现,可见该维度的试题对考生的关键能力和素养水平要求更高。

二、对人地协调观考查的呈现形式分析

本卷中涉及人地协调观素养考查的试题情境呈现方式较为多样,第3题、第7题和第8题采用纯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题目虽然无图,但依然要求考生心中有图,如解答第7题时需要明确高密度居住区、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思考安装高反射屋顶对城市不同功能区热环境的影响程度。第36题和第44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其中第36题采用文字和区域图结合的形式,通过阅读M地区域位置、河流分布、等高线分布等信息,获取M地基本地理环境特征,为探讨人类活动对该地的影响奠定好基础;第44题,景观图直接呈现枯草、林木、老牛、谷地等意象,配以文字说明“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引发考生思考图中各项的关系,答题线索呼之欲出。

三、对人地协调观各维度考查分析

1.“地对人的影响”考查分析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辩证地看待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意识、养成正确的人地价值观念。高考地理试题中关于“地对人的影响”的考查,是通过给定真实的情境材料与科学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在真实的问题中,地理环境如何对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例1】(2021年全国甲卷,3题)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据此完成下题。

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

( )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

C.增加产品产量

D.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情境以新冠疫苗包装为背景,选择浙江丽水玻璃管和注射剂瓶的生产改变我国高端药用玻璃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案例,考查丽水山间小镇对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布局的有利影响。材料中涉及的“水”“空气”“环境”“生态环境优良”等关键词语,要求考生以问题为导向,准确获取题中关键信息,深刻理解自然环境对产业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2.“人对地的影响”考查分析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地关系也日益复杂化,从采集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正确认识资源、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科学开展各项生产活动的前提,因此学生需要秉持正确的人地观念,辩证地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时间、方式、方法、强度大小以及结果。

【例2】(2021年全国甲卷,36题)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1)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2)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3)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

【试题分析】本题情境以英国东南部湿地开垦过程为案例,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从小幅度的改变到大面积的开垦,都是人类不断影响地理环境的过程。第(1)题,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从结果的角度,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2)题,罗马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对湿地的改造程度有限,17世纪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后,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湿地得到成片开垦。不同时期,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考查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强度;第(3)题,由于长期种植,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排水沟淤塞,土壤、水源污染等问题,考查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以湿地开垦为主线,从时间的维度,按照结果—强度—结果的逻辑结构设计试题,考查考生如何正确看待“人对地的影响”。短期内,湿地的开垦可以扩大农业生产面积,提高粮食产量,这是利好条件;长期看,此种生产方式也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并反作用于人类,这是不利条件。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利”与“不利”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3.“人地协调”考查分析

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科技手段无法恢复已经破坏的环境。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等问题,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协调好人地关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更新发展理念,转变传统观念、模式,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

【例3】(2021年全国甲卷,44题)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 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如下图)。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试题分析】本题情境取材于时事新闻《新疆吉木乃县放1 600头牛进行生物防火,以免森林草场自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缩小了学生与考题的距离,考查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从图像直观地看,是牛吃枯草,从而减少枯草自燃;而从图文背后的逻辑上看,一方面,牛吃掉枯草,即减少了饲料的成本,也避免林草自燃;另一方面,牛粪又提升了土壤肥力,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人在改造自然中获益,而又使得自然环境得到了良性发展,实现了人、牛、草、地相统一,达到了人地协调。

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

分析、总结高考地理中有关人地协调观试题的特点,并精选、整合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总结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优化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议应在教学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筛选历年真题,明晰考查特点

高考真题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集中体现了对学科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中有必要筛选历年高考真题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相关题目,通过横向比较、深度分析,明确考查特点,细化各维度的考查方式,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育。

2.创设真实情境,科学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建立在真实的问题中,因此教师可以对与人地关系相关的生产、生活情境和学术材料进行梳理,构建不良结构,结合实际学情设计问题链,逐步从各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落实正确人地观念的养成。

3.扩展阅读视野,理论联系实际

基于对高考真题情境的分析,试题材料多来自于学科前沿、时事新闻以及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因此教师应精选如《生态学杂志》《干旱区地理》《大气科学》《水资源保护》等学科最新研究素材,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筛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权威媒体的相关学科资讯,用人地协调观视角分析新闻热点背后的地理原因。

4.开展地理实践,落实素养培育

猜你喜欢

试题维度考查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