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高考真题 握备考方向
——以微专题“全球气候变化”为例

2022-05-10安徽许子虎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雪线气候变化气候

安徽 许子虎 闫 瑞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是近年高考的高频考点。而全球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要素综合、区域综合以及时空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知识横向和纵向联系复杂,开放性、区域性、综合性强,知识框架建构难度大。本文将结合高考实例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考点加以阐释和说明,帮助考生精准把握命题方向,掌握纵横复杂的知识体系,提升答题技巧。以期在巩固一轮复习成果的同时,帮助考生实现知识体系的重构和答题能力的提升。

一、2018—2021年高考全国卷“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影响”考点分布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规律可以发现,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内容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高考试题考查的“熟客”。

从试题类型及分值上看,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比例更高,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9~11题、2020年全国卷Ⅰ第9~11题等,分值在12分左右。分值最低的一次是2018年全国卷Ⅱ第8题。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2018年以来考查气候变化(变暖)这一基础知识的趋势愈加明显。

从考查的区域来看,试题基本上以高纬和高山地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载体,创设探究情境。2021年全国乙卷第9~11题苔原带的演替、2020年全国卷Ⅲ第9~11题堪察加半岛火山群林线和雪线的变化以及2020年全国卷Ⅰ第9~11题长白山岳桦林带等,均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的考查。

从考查内容和要求上看,试题内容基本上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就试题命制及考查要求而言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兼顾创新性。

二、全球气候变化考查内容梳理

1.时空表现

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在干湿和冷暖的变化。但是不同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特征不同,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有些地区气候变化明显,而有些地区气候变化相对和缓。

气候变化的时间差异。气候变化是长期演化发展的结果,可追溯到上万年到几十亿年前,时间尺度可以包括几十年、千年甚至是上亿年,时间跨度大、历时久。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气候曾经出现冷暖和干湿的数次交替。但是近一二百年以来,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

在冷暖状况上,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指全球任何地区的气温都在升高,而是指全球平均状况。我国气候和全球气候基本保持一致,但也呈现了一定时间差异,我国夏秋季节增温不明显,而冬春季增温显著。在干湿状况上,我国降水量变化并不显著,但代际波动明显。

气候变化的空间差异。通过2018—2021年全国卷分析可知,高纬和高山地带是响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高纬和高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环境的自然演化度高。由于区域位置特殊,水热条件较差,人口稀疏且密度低,受人类直接干扰弱,环境自然度高,环境自然演化与气候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关注全球气候的时空差异,尤其要关注近一二百年高纬和高山地区响应气候变暖地理要素的演化。

2.成因剖析

在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干湿、冷暖的变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就地球自然演化而言,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时期;而从人为干扰的角度而言,自19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明显增强,气候虽然有波动,但总的趋势在变暖。

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以二氧化碳、甲烷为主的温室气体数量的增加。一方面,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很强,从而使气温升高。另一方面,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不仅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且地面辐射穿透大气散溢到宇宙空间的量相对减少,而大气逆辐射的能力——大气保温作用就会增强。在平时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强化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分析,夯实基础知识,理顺气候变暖的相互作用及关系(如下图)。

3.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对许多地区而言,影响都是长远的、负面的、甚至是不利的。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造成海水倒灌,破坏港口设备,影响内河航运;同时,抬高地下水位,加剧土壤盐碱化,并使海水沿河道上涌,使河口处易发生咸潮,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发展。

(2)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增产。但升温的同时往往也伴随干旱加剧,造成水源缺乏,这又给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低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将会减少;高纬地区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如下图)。

【例1】(2019年全国卷Ⅲ,6~8题)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高职药学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任务,即培养合格的药学技术型人才。新形势下,药学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也是评价高职药学教育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高职药学专业的师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只有参考有益的发展经验,及时调整适合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改革,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药学教育的目标。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解析】本题组以全球气候变暖对西伯利亚地表覆被变化的影响为背景材料,创设探究情境。考查高纬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第6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从材料中获取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关键信息。通过提炼材料中“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平原上耕地明显减少”以及“越年积雪面积减少”等有效信息,并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逆向推出,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气温升高,越年积雪融化,耕地面积减少,由此可以得出土地覆被变化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故选A项。

第7题着重考查考生运用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分析湿地面积增加的原因以及耕地未来演化的趋势。材料中提到“高纬西伯利亚地区”“洼地上草地转化为湿地”,结合设问“湿地面积增加”和相关知识进行逆向推理地表水增多的原因。再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和冻土融化,因此得出湿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故选D项。

第8题通过分析土地类型的演化,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对材料提炼、分析和整合可知,“洼地上草地转化为湿地”“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可排除B项,因为湿地主要在洼地上,耕地演化成湿地的可能性小。耕地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会破坏原生植被,即使耕地弃耕,植被自然演化,短时间内也很难恢复成森林植被。而且材料中还提到“近年来”因此A项排除。寒漠化与材料中提到的植被——湿地、草地相矛盾,故选C项。

(3)对气候和自然带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造成气候变暖。全球不同地域响应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高纬、高山地带表现更为明显。全球气候变化,干湿和冷暖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空间上,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高纬和高山地区气温趋暖,降水呈现增加趋势。而低纬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不强,但是极端天气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有所提升。

高纬和高山地区的自然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呈现相应的自然演化。但不同地区演化的方向存在时空差异。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带主要表现在林线、草地、雪线等自然带的变化。

【例2】(2020年全国卷Ⅲ,9~11题)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10.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1.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解析】第9题,试题以雪线、林线的变化为线索,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基础知识。材料中“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由此推出阳坡和阴坡自然带的差异是由热量条件不同造成的。与阴坡相比,强调阳坡的特殊性,光照强、气温高,利于森林的生长,故雪线、林线更高,故选A。

第10题,充分整合材料中地理信息,其中包括易忽略的设问信息。设问中提到林线升高,雪线降低,可推出火山锥所在区域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因此气候变化趋势为温暖湿润,故选A。

第11题,火山喷发引起火山锥所在区域自然带遭受破坏,而材料中提示在若干年内自然带会发生显著变化,则说明植被会缓慢恢复。在恢复的过程中,因垂直地域差异,林线逐渐从下往上进行发展演化;山地高海拔地区首先有积雪覆盖并逐渐往下发展,因此林线升高,雪线降低,故选B。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的过程,可能会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引起地表径流改变。

2019年全国卷Ⅰ第37题(3),以湖泊演化为载体,说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在末次冰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补给类型发生变化,由原来冰川补给转化为河流补给。河流汇入里海,盐分有进无出;又因为地处内陆,山脉阻挡,导致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盐度升高。气候的变化,引起水循环、水平衡的改变,进而引起里海性质的改变。

三、复习备考策略

必备知识上,近几年气候变化主要以高山和高纬的具体区域进行切入,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变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关注气候变化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对策。渗透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明确地域分异规律,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近几年侧重考查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识记、理解并灵活运用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和规律,强化地理思维导图的运用,把碎片化的知识点构建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和体系。

关键能力上,地理学科中的关键能力有四个,其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在近几年能力考查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科学提取有效信息的综合思维过程。提炼的信息包括材料显性和隐性信息、限定语、设问信息、图表信息以及引文和说明。并对提炼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与已有知识储备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日常备考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关键能力的训练。

猜你喜欢

雪线气候变化气候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雪线上的金刚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在城与乡中往返探寻
——评永基卓玛小说集《雪线》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