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对其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2022-05-10赵柳蔓石梅华

山西青年 2022年9期
关键词:意愿幸福感志愿

袁 菁 杨 丹 赵柳蔓 石梅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天津 300270

随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抗疫志愿服务有了大量的需求。目前,中国实名登记志愿者总数已超过2亿人,累计时长超过30亿小时,增长迅猛[1]。同时,志愿服务的内容发生了集中性变化:对内,抗疫志愿服务涉及医疗、交通、社区等多个领域;对外,在国内外抗疫经验分享交流、境外人员入境海关等方面有不同语种翻译、承接沟通纽带等方面的需求。有研究发现,参与志愿服务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2]。作为最稳定、最庞大的志愿服务群体[3],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感受如何呢?本研究试图从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角度切入,探寻其对幸福感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志愿服务参与意愿

志愿服务是指自愿、免费贡献时间和知识等使得他人受益的行为[4]。志愿服务参与意愿是指愿意参与志愿服务的倾向程度。从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来看,知觉行为控制程度[5]、主观规范约束[5]、行为态度[5]、志愿者的感知有用性[6]、自我效能[6]、娱乐享受[6]、使命感[6]等会影响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从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来看,志愿服务参与意愿能够强化志愿动机,带来更高的志愿行为[7],能够提升幸福感[2]。

(二)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与幸福感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行为特定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以及愿意或不愿意的程度[8]。志愿者志愿服务行为的发生,极大程度依赖于志愿者本身对于志愿服务的意愿倾向,对于这种利他性、无偿性的助人行为的喜爱与认可。研究发现,志愿服务参与能够提升参与者的幸福感[2],表现在提升生活满意度[9]和生命意义感[10]等方面。行为实施者(志愿者)通过自主动机增加幸福感[11],当志愿服务意愿越高时,志愿服务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进而影响幸福感。

大学生群体作为志愿服务中最稳定、最庞大的群体[3],他们的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参与意愿将会很大程度影响他们的心理感受。研究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并健全他们的人格、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对帮助他人具有朴素的情感。雷锋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带来的成就感、价值感也是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1a: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对其幸福感中的总体情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1b: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对其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构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实际发放250份,收回218份,剔除出现异常值的无效问卷后,实际有效问卷212份。其中女生占比83.01%,大三学生占比60.37%,超过83.01%的同学参加过志愿活动,志愿时长从1h到475h不等(现志愿服务时长多以整时记录),区间较大,不同区间占比不同,其中1~5h占比22.28%,6~20h占比22.17%,21~50h占比21.7%,51~10h占比12.74%,201~475h占比0.94%。服务对象类别主要分为两大类:一般志愿者服务对象和突击队志愿者服务对象。志愿服务多样但可大致分为三类:1)基础型:信息登记、导引计分、秩序维护、给予帮助等;2)中等型:图书扫描、消防安检、文化宣传、实地调研、简易防汛等;3)专业型:语言翻译(口译笔译)等,见表1。

表1 志愿者、志愿服务地点、对象和内容描述及分类

(二)量表来源

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借鉴了周凡(2019)[12]的量表,结合大学生志愿者的情况,进行了自行设计,共6道题,如“我愿意继续参与志愿服务”。本量表的信度为0.821。

幸福感采用Pavot和Diener(1993)开发的量表[13],分为生活满意度和总体情感两个部分,共13道题,本研究采用姚柱、罗瑾琏和张显春(2021)[14]翻译并检验了的中文版,如“我觉得自己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总体信度为0.946。两个分维度的信度分别为:总体情感的信度为0.927、生活满意度的信度为 0.897。

三、研究结果

(一)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与总体情感显著相关(r=0.582,p<0.01),初步证明假设1a;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r=0.614,p<0.01),初步证明假设 1b。

表2 相关性分析

(二)回归分析

1.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与总体情感

我们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对总体情感的影响进行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对总体情感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73,p<0.001),假设1a成立,见表3。

表3 层次回归分析

2.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与生活满意度

我们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β=0.603,p<0.001),假设1b成立,见表4。

表4 层次回归分析

四、讨论

(一)研究结论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幸福感,表现在幸福感的两个分维度上,即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总体情感。

(二)对策建议

1.珍惜志愿服务资源,加快制度化建设步伐

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活跃在社会的各类场所中,由于对志愿服务的狭窄认识,个别部门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产生“不用白不用”的错误观念,有的甚至不安排事项但又不让其离开,造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的浪费,甚至使得大学生感觉到不受尊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各地应加强对志愿服务部门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转变志愿服务部门对志愿服务的认识。科学管理运用大学生志愿者这一宝贵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中,“确立了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分配中的战略地位,为新时代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明了根本方向”[15-16]。志愿服务制度化对于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可以有效动员志愿服务群体、有效规范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尤其是对大学生志愿群体的制度化建设,将会有利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受法治化国家带来的规范、高效,能够将社会治理中的宝贵经验用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推动整个社会的团结进步。

2.加大志愿服务培训力度,提升使命感与意义感

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群体中思维最活跃的群体,学习能力非常强。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力度,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让大学生志愿者感知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在培训中,可以加入使命感与意义感的宣传教育,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无形中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形式,将志愿服务场所变为实践教育基地,使学生自觉将自我实现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接班人。

3.发挥榜样力量,带动志愿服务长效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对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的宣传,可以使大学生意识到榜样就在身边,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可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朋辈的力量已经被证明比父母、教师、学校等其他群体更能有利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志愿服务带来的满足感与意义感可以成为大学生最珍视的体验之一。具有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大学生参与了志愿服务后,内心的幸福感普遍提升,推动了自我价值实现与担当新时代建设者的有效统一。

(三)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行更深入挖掘。1.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星一次性匿名回收的方式,这种方式方便快捷,但也存在着因果验证方面的局限。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分阶段回收问卷的形式。2.本研究只涉及了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它们之间是否有一些未被挖掘的内在机制呢?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3.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不同个体之间是否有可以更加深入挖掘的要素呢?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意愿幸福感志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以志愿,致青春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