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越王李贞事迹发微

2022-05-10王双怀

唐都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刺史武则天

王双怀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710119)

李贞是唐太宗的儿子,在唐太宗诸子中算是比较有才干的,他在担任绵州刺史时曾修建过越王楼。越王贞有什么才干、他修建的越王楼在历史上具有什么地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究的。

一、越王贞的政治生涯

据《旧唐书》卷76《太宗诸子传》及《新唐书》卷80《太宗九王传》记载,越王贞为唐太宗和燕妃所生,在太宗十四子中排行第八。生于贞观元年(627),贞观五年(631),先后封汉王、越王,担任扬州都督、相州刺史、安州都督、豫州刺史、蔡州刺史等职。两《唐书》未载他担任绵州刺史之事,但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昭陵陪葬区发掘了越王墓,出土了一方《唐故太子少保豫州刺史越王墓志铭》。墓志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越王贞曾任绵州刺史的事实[1],说明他还担任过绵州刺史。

越王贞在太宗诸子中与纪王慎齐名,以才干而著称。史载越王贞“善骑射,颇涉文史,兼有吏干。所在或偏受谗言,官僚有正直者多被贬退,又纵诸僮竖侵暴部人,由是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其墓志则称他“雅好典坟,招延豪杰”“文标七步之奇,乐对三雍之妙”。这些说辞固然有溢美的成分,但说明他确实有一定的才干。墓志没有提到他的缺点,事实上在他的身上确实存在听信谗言、欺上凌下的毛病。

越王贞虽有一定的才干,但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原因是他在晚年参与了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活动。武则天在高宗死后废中宗,另立睿宗,居之别殿,自己临朝称制。这一举措引起了“皇唐旧臣”和李唐宗室的不满。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采取了笼络宗室的措施。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十二日,以高祖子韩王元嘉为太尉、霍王元轨为司徒、舒王元名为司空、滕王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又以太宗之子越王贞为太子太傅、纪王慎为太子太保:明升暗降,实夺其权。因此,一些官僚、尤其是李唐宗室的一些人,对武则天越来越不满。越王贞就是其中之一。

二、越王贞起兵反对武则天

越王贞反对武则天并不是一朝一夕之故,从武则天临朝称制就开始了,其起兵造反则是在武则天准备“拜洛受图”之际。

垂拱四年(688)二月,武则天下令毁神都之乾元殿,于其地作“明堂”。表示她将在这里祭祀天地,供奉祖先,发号施令,长期执政。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还亲自导演了一出“洛出书”的喜剧。史载,武承嗣使人在一块白色的卵石上刻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以碎紫石和药填之,使其变得古雅别致,如天外之物,然后放入洛河边的一个小潭内。几天以后,派雍州人唐同泰从水中捞出,献于朝廷,宣称发现了“洛书”。《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尽管后人对“河图”“洛书”的理解不同,但都把河出图、洛出书当作帝王德高功大、治国有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标志。唐同泰既称这块瑞石得之洛水,无疑是向朝野宣告:武则天临朝以来,励精图治,天下太平,以致上苍降瑞,出现了洛书自现的奇迹。而且,这书上明明写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话,上天的意思是让武则天永远当政。与此同时,许多大臣亦纷纷上表祝贺:“陛下以虔恭顾托,八篆灵开,超万祀而同存,历百世而罕逮。况乎阴阳景测,朝市天临,号令施于四海,机衡动于万国。灵心叶赞,景业会昌,荐希代之鸿宝,获非常之嘉应。固可以明禋大宝,礼秩介邱,副神宗之乃眷,答上元之蕃祉。臣等遇偶休明,荣参簪笏。千年旦暮,邀逢累圣之期;百辟歌讴,喜属三灵之庆。无任凫藻踊跃之至。”[2]卷243,2458表现出对武则天长期控制朝政的支持。武则天极为高兴,决定在这块石头上大作文章。史载:武则天命其石曰“宝图”,擢唐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下诏指出,将亲拜洛水,受“宝图”;御明堂,朝群臣。令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于拜洛前十日集于神都。接着,加尊号为圣母神皇,作神皇三玺。七月,更命“宝图”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洛水,封其神为显圣侯,名出图小潭曰“圣图泉”,并于泉侧置永昌县。又改嵩山为神岳,封其神为天中王,拜为太师。这些活动更加引起了李唐宗室的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武则天这样做,必然会使武氏更加得势,而使李氏日益沉沦;长此以往,不仅大唐的江山社稷难以保障,就连自身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因此,他们暗中串通,“密有匡复之志”[3]卷204,6449。越王父子的起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越王贞对武则天当权很有意见。武则天刚刚临朝称制,越王贞便与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霍王元轨、元嘉子黄国公李、灵夔子范阳王李蔼、元轨子江都王李绪及其长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计议反正”,准备造反。“在蔡州,数奏免所部租赋以结人心,家僮千人,马数千匹,外托以畋猎,内实习武备”[4]卷76,2662。由于武则天采取了预防叛乱的措施,给他们升了官衔,加之高宗新丧,正在办理后事,他们才没有行动。后来徐敬业起兵,他们看到徐氏别有用心,也没有参加。徐敬业败亡后,他们慑于武则天的威风和实力,暂时减少了窜通。但当他们看到武则天作明堂,收符瑞,即将拜洛受图时,再也沉不住气了,便加紧联络,调动军旅,决心大动干戈,将武氏赶下台去。

李唐宗室起兵“准备不足,行事仓猝”[5]。由于李贞起兵的准备不足,时间仓促,加之诸王贪生怕死,因此李冲起兵之后,诸王“莫有应者,惟贞以父子之故,独举兵以应之”[4]卷76,2661。史载,八月二十五日,越王贞起兵于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响应李冲。其时,李冲已死二日,因路途遥远,消息闭塞,李贞并不知道。李贞起兵时,遣使约东莞公李融同时行动。“融仓促不能应”,在僚佐的逼迫下,只好把使者抓起来后兵变。武则天得知越王贞将反,又着手组织讨伐力量。越王贞攻陷豫州上蔡(今属河南),闻其子已败,不胜慌恐,“欲自锁诣阙谢罪”。这时,新蔡县令傅延庆率勇士2 000人赶到,李贞才改变了主意。为了鼓舞士气,他哄骗说:“琅邪王已破魏、相数州,聚兵至二十万,朝夕即到,尔宜勉之。”又在属县征兵,得七千余人,分为五营:贞自领中营;以汝阳县丞裴守德为大将军、内营总管;赵成美为左中郎将,押左营;闾弘道为右中郎将,押右营;安摩诃为郎将、后军总管;王孝志为将军,前军总管。又以蔡州长史韦庆礼为银青光禄大夫、司马。“凡署九品已上官五百余人”,势力大大超过了琅邪王。

对于越王贞的起兵,武则天非常愤怒,当即命左豹韬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夏官尚书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凤阁侍郎张光辅为诸军节度,发兵10万以讨之。下诏削除越王父子属籍,改其姓为“虺”氏。九月中旬,麴崇裕等部至豫州之东,距城20千米下寨。李贞自建府设官之后,常令道士僧侣诵经念咒,以祈事成。但所属官吏、兵士多以胁迫见从,“本无斗志”,“家僮、战士咸带符以辟兵”[4]卷76,2662,只有其女婿裴守德武艺高强,愿为卖命。讨叛大军距城20千米,李贞令其幼子李规同裴守德带兵前去拒战,结果刚一交兵,就一败涂地。守德等满身是血,逃回城内。李贞大惧,无计可施。正当踌躇之际,讨叛大军已兵临城下,把豫州围得水泄不通。越王贞登上阁楼,见城下人山人海,军容甚盛,预感到危在旦夕,不禁长叹一声。一位亲兵走来说:“事既如此,岂得受戮辱,当须自为计。”越王遂服毒而死,裴守德亦自缢,家僮等“舍仗就擒”,最终“起兵凡二十日而败”。

越王父子的起兵之所以迅速失败,主要是因为势力较小,未得到诸王和百姓的支持。史载,李冲起兵后遭到博、魏两州军民的反击,官军未至,便已解体。李贞起兵时,与纪王李慎联络,“慎知时未可”,拒不合作[6]卷80,3577;起兵之后,仅得士卒七千人,且多是胁从之辈,“无心战作”,才一交兵,便宣告失败。当然,越王父子的迅速失败,也与宗室诸王不相救有较大关系。起兵之前,越王父子与宗室诸王多次联系,制定了进军路线和起兵时间,但当他们先后起兵之后,“诸王仓卒无应者”。既得不到人民支持,又得不到宗室援助,势单力薄,自无立身之地。此外,越王父子的迅速失败,也与武则天及时出击,将帅用兵得法有一定的关系。

三、越王贞留下的文化遗产

武则天下台后,中宗复辟,神龙元年(705),宰相敬晖等以李冲父子翼戴皇家,义存社稷,请复其官爵,武三思令昭容上官氏代中宗手诏不许。开元四年(716),诏追复爵土,令备礼改葬。五年,下诏:“故蔡州刺史、越王贞,执心不回,临事能断。粤自藩国,勤于王家。弘道之后,宝图将缺,怀刘章之辅汉,追郑武之翊周。遂能奋不顾身,率先唱义,虽英谋未克,而忠节居多。嗣绝国除,年逾二纪,奠享沦废,甚为悯焉。永言兴继,式备典册。其封贞侄孙故许王男左监门卫将军、夔国公琳为嗣越王,以奉其祀。”[4]卷76,2661算是给越王贞彻底平反昭雪了。

越王贞给后世留下的遗产主要是越王楼。越王楼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0),规模恢宏、富丽堂皇,在唐代所建诸楼中规模最大,后来成为最受关注的天下名楼之一。在唐代,越王楼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在《全唐诗》中,有791篇提到过“楼”。其中“越王楼”一词作为诗歌的标题就出现过21次。而“岳阳楼”作为标题出现过15次,“黄鹤楼”作为标题出现过7次。这说明越王楼在唐代的知名度是很高的。大诗人杜甫在《越王楼歌》中对此楼进行了精辟的描述。而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绵州刺史于兴宗与长安朝臣杨牢、李续等13人对越王楼的唱和则成为唐代诗坛上的一件盛事。唐代之后,也有描写越王楼的诗歌问世,其中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是最有代表性的。据统计,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从这种角度来讲,越王楼真是“天下诗文第一楼”。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岁月,唐代的越王楼和元明时期重修的越王楼已不复存在。但新修的越王楼又再现了越王楼的辉煌。相信越王楼与黄鹤楼、岳阳楼等天下名楼一样,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高标。

猜你喜欢

刺史武则天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西汉刺史制度研究
公事公办,私事私办
官场攀亲没那么容易
悠悠千载无字碑
悠悠千载无字碑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