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策略

2022-05-10李瑞芬

家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李瑞芬

在小学教育工作系统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依据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其中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然而,目前来看,国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包含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相对有限,不利于小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对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需要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主体地位出发进行活动型课堂的建构,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脱离传统课程教学呆滞、活力不足的现状,促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同时使国内的小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对应的提升,这也是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

故此,在本文中首先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其次阐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最后针对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策略,希望对具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一、活动型课堂的概述

所谓的活动型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工作过程中,主要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而使教学工作脱离传统课堂教学的制约,同时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领悟内容的深层次含义,促使学生在活动和课程教学的帮助下实现全面的提升和成长。

其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支持其进行学习和成长的一大动力就是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其中活动型课堂的开设,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同时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也可以促进后续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也进行了多次的强调,在新时期的小学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小学生视为主体进行教学,而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要采取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虽然能保障教学效率,但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小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也不能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会出现明显的断层现象,既违背了新课程的四十标准,也导致活动型课程教学失去了其意义,因此在后续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给予活动型课程教学高度重视的同时,需要重视活动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契合性,完成高质量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促进小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也是活动型课堂教学的主要优势之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建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建构现状概述

在小学学科教育系统组成结构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既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相对特殊的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特性相对严谨,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表现出较强的枯燥性,难以引起小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道德与法治部分知识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教师所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也会出现双低的情况。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实施,使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其中不同教学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加入,可以从学生角度开展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活动相对自由和活泛,因此能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从而就能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效果。目前来看,多数小学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兴趣比较高,同时具有较强的参与课堂的欲望,这对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质量提升具有比较大的裨益。

但经过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可以发现,部分小学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旧沿袭“老路子”,对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比较低,认为活动在课堂中的加入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从这一方面上来看,在国内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建构过程中,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实施始终未能达到理想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教学模式从本质角度上来说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想要使这种教学方式达到理想的效果和作用,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进行优化和完善。目前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目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活动型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用的、开展的教学活动内容过于单一,而现代小学生群体所处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比较多的变化,传统单一的教学活动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教学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和作用。

其次,目前很多小学学校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活动并未具有明显的目标,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贴合度并不是很高,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受到较强的“割裂感”,这样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对原有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最后,当代小学生群体处于互联网环境中,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同时对常见的传统教学活动也已经“司空见惯”。而目前来看,小学学校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依旧局限在传统教学活动上,活动内容多数情况下是常见的视频内容、案件内容等,而这些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难以提升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有效建构策略

(一)进行活动的精心设计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之所以相关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较低,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活动质量不达标。因此,在后续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建构过程中,需要重视教学活动的科学合理设计,促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另一方面需要注重不同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具备良好的实效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情景对话”的教学活动,同时将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对话作为情景对话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确保每一个小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情境对话活动,这样的教学形式整体比较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在主导教学的过程中,需科学合理分配角色完成情境对话,每一个喜爱学生的台词不宜过长,重点在于使每一个小学生能融入对应的道德与法治情境,从而深刻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完成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上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被学习支配的人”和“做学习的主人”的对比情境对话,从而使班级内每一个小学生都能知晓“做学习主人”的重要性,同时在特定的情境对话过程中,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确保了活动型课堂的有效性,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在“被学习支配的人”的情景对话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奴隶”体现出来,从而在二者的对比作用下,小学生就能清晰知晓“做学习主人”的重要性,由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之所以有效性比较低,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契合性不足,为此,在后续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教学目标的再次明确,并且与阶段性课程有效衔接起来。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知晓的是,活动型课堂建构本质上依旧是一种教学方式,本质上依旧是为了教学目标而进行服务的。因此,在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进行建构的这一过程中,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促使活动型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目标的达成,这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命最宝贵”的活动型课堂的建构过程中,就可以围绕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也就是让所有的小学生知晓生命最为可贵这一点。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让小学生邀请自身的父母一同参与活动,并且将具体的教学活动分为更加细致的两个教学环节;

其一,是针对小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专题讲座活动,学校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开展教育讲座,并且融入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案例,使生命的真谛能渗透给小学生和学生家长群体,这一阶段教育的教育工作由此也得到了升华。

其二,还可以开展相对应的专题活动。比如,可以在班级学生群体中开展“一日妈妈体验”专题活动,可以在学生的肚子上放置一颗抱枕,并且保持一天,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深深感受到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经过实践教学之后可以发现,“一日妈妈体验”专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体会到了母亲孕育生命的辛劳,同时加深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和羁绊,这样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既能有效推进活动型课堂的构建,也使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构建,其能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双向的,一举两得,对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效果。

(三)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内容

在實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至关重要,丰富高质量的活动内容能做到第一实践吸引小学生群体的目光,从而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和课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重视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例如,在“我爱我们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多样化的活动内容融入其中,促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相应的乐趣,久而久之,可以使班级学生群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且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并且所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内容中,可以将其贯彻落实到小学时期的全过程教育工作中。譬如,可以让小学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轮流担当班级的“一日管理者”,一日管理者需要针对班级内务、班级学生等工作进行管理,并且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管理过程进行综合陈述,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小学班级内的小学生能知晓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整体上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一点对建设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给予其高度的重视。

(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综合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工作,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也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中,教师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和效果。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工作重点不仅仅需要放在活动型课程自身之上,还需要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方面,小学学校在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开展定时定期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从其他学校中要求具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成功经验的教师,促进先进的、成功的工作经验进入小学学校,这样才能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质量。

另一方面,综合条件适宜的小学学校可以积极主动从外界引入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且秉持着择优录取的基本原则,促使更多、更为专业的教师负责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工作,这样才能保障具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针对现阶段国内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从文中阐述内容中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并且将其落实到实践教学进程中,并且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再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跟踪导练(五)(2)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