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2-05-10刘绪奎

家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深度理念内容

刘绪奎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深度学习理念是现阶段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该理念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方式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深度学习理念下,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阅读环节实现有效教学展开研究,以推动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良性发展。

一、深度学习理念的概念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一)深度学习的概述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AI、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也不断地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并发挥出巨大作用,进而衍生出一种名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相比于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通常指的是一种区别于浅层学习的相对概念。

受益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更是一种教育指导思想与方法,其核心本质为“知识的整合+高质量的输出”,同时其规定学生要想获得新内容、新知识,就必须学会有效运用自身的学习技能,发挥出巨大的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学习思想,通过对自身学习行为的有效控制,来对某一学习素材进行从点到面的深入分析、挖掘,进行多水平的加工及内容重组,从而在习得的过程中掌握并应用这些内容、知识和技能,最终要学习复盘,在复盘中不断成长,更成熟的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由此可知,“深度学习”强调的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活动,其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在于需经过一系列逻辑性结构的分析与加工,才能获取最终的知识与内容。

(二)深度学习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无论是从学习主体还是学习方法来看,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间都有着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联性。从学生主体来看,基于深度学习的核心本质“知识的整合+高质量的输出”,其更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意识。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阅读标准与课程计划,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以此才能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阅读学习与分析活动,从而探索出有益于其自身语文学习发展的良好知识与内容,这也突出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重要作用。从学习方法来看,深度学习采取的是通过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预备和激活之前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深度加工知识,最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总结。这与阅读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关联,通过深度学习所创建的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二、深度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练习题的基础上。为此,多数教师都偏向于采用题海战术,这显然违背了为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而布置课后作业的初衷。事实上,过多的作业往往会造成作业完成质量不高,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巩固效果,反而可能使学生感到枯燥和疲倦,甚至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不利于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加之,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题型,教师所布置的大量作业在模式上也往往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过多单一重复的习题和作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益,还可能适得其反。而深度学习能改善以上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对深度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对深度学习的联想学习法以及结构分析法进行应用,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相关主题活动中,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直观感受以及体验。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还要对课本内容中的本质进行探究,并能保持着求知的思绪,对其进行创新与改变,能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通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最新的“深度学习”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科学地开展阅读学习活动,通过对阅读学习活动的结构性重组,可针对重要的阅读环节和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并挖掘出独特的阅读价值和意义。

(一)重视课文载体的作用

“深度学习”理念强调的是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所学的内容及知识进行结构性的重组与分析,从而挖掘出适合学生所需的阅读思想和价值。因此,其强调的是课文载体的关键性作用,引导教师应基于语文课文中的文本资源,进行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扩大课文载体的重要效应,为学生构建基础且专业的学习架构,以此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可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以“金字塔”的形式进行分级评价。将学习金字塔分为六层,其中最上面两层则为浅层学习阶段,主要表现有“单纯听课”“提前预习阅读内容再上课”,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仅有5%和10%。由第二层往下至最后一层则为深层学习阶段,主要表现为“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听课,做好笔记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内容整理”“能积极地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与“能做别人的教师进行问题讲解”,此时的学习内容留存率从20%依次上涨至90%,有效做到了将阅读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并能够内化知识,从而做到对他人的正确输出,以此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結合深度学习理念,基于“课前、课中、课后”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课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深度学习

1.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深度学习模式的重要性

深度学习理念下需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最大化地实现阅读教学效果。深度学习模式核心目标是推动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潜能,实现高效自主学习。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地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阅读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度学习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加深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

2.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纳程度和具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内容,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规避“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共同学习《观潮》一文时,教师要在课前根据小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和学习状况,并结合教材大纲及课文内容设计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面对不熟悉的生字生词加以标注,并联系上下文展开自主思考,实现思维拓展并理解记忆;了解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能够把握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结合文本内容,想象钱塘江涨潮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根据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深入阅读阶段,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 3、4、5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这样,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能够逐渐走进文本,理解文字含义的同时,感受作者面对此情此景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课中:有效运用U型路线指导阅读教学

1.U型路线指导教学的必要性

结合深度学习理念的过程性思维,基于课中教学阶段,笔者建议教师可采用“U型路线“指导阅读教学。深度学习理念为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深化和贯彻落实、促进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整合认知、提高教学过程效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深度学习过程是一个“沉淀—反思—上浮”的U型过程。

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时,也要围绕这一教学路线特征展开指导,要明确阅读过程中深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内化,配以必要的教学情境,可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因此,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进展和具体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2.U型路线指导教學的具体应用

首先,教师要将教学重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要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趣而降低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丰富阅读教学内容,以带动学生集中注意力,实现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进而更好地了解和感知文本内容,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产生有效共鸣。促进深度学习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关键是通过合理利用该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此学习氛围下实现自我理解并深刻感悟整个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环节时,可以采取读写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面对不理解的内容或是重点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标记,并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内容,挖掘深层次知识内容,进而实现深度学习。例如,在课堂上讲解《莫高窟》一文时,学生通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被文中所描述的精美壁画工艺所折服,同时也对其中反面人物的毁掉文物及卖国行为产生愤懑,对文章中关于文物流失的情节产生感慨。本文的阅读教学,实现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共鸣,与深度学习理念所呼应。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而不是仅仅利用题海战术去提高学生对各类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在课堂之后,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对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进行不断提升,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进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不足,并对自身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分析。

3.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实现U型教学过程的优化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取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导致学生在参与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能实现浅层学习,在阅读环节中的学习活动缺失主动性和自主性。而现阶段在深度学习U型教学理念下,教师应摒弃灌输式教学,开展高效阅读活动。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鸟的天堂》时,可先于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及设备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上播放,带领学生深入课文意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进行深刻感悟;之后带领学生在富有生机的情景中理解作者写作时所运用的各种描写手法,引导下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并积极思考;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设计随文练笔,培养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这样在情境中学生才能深入体验文字的魅力,提高阅读效果。

(三)课后:结合课后练习,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必须加强所有学生的阅读指导,使他们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在感悟中突破自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就越理想。以深度学习为基础,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指导工作时,语文教师应该更新传统思路,增强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1.结合课后练习,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设计核心问题,可以精简教学结构,突出教学问题引导的重要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终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在讲解《忆读书》一文时,该教学模块中涉及课后思考练习问题“冰心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以此作为本文主要教学目标来进行相关的教学方案设计并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构建核心问题网络:你从哪儿读出了冰心的心情?冰心七岁时一知半解读《三国演义》,你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吗?谁发现了冰心读书快乐的秘密?她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冰心从读书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读书给你带来怎样的快乐?根据问题网络,教师可设计三个板块:复习导入,聚焦“快乐”;梳理经历,感受“快乐”;拓展总结,延伸“快乐”。这样,帮助学生理解了冰心所说的“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同时,渗透梳理了信息方法(圈画、图表、分条等)的学习与引导,教学落实思考与练习,精准地凸显和完成了教学目标,使阅读走向深度,进而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世界中获取到更好的阅读体验。

2.结合课后练习,锻炼学生理解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课后练习的习题,结合深度学习理念,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视野和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更好地透过文本内容探索出潜在的文学乐趣和情感,从而锻炼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达到良好的阅读学习目的。例如,在讲解《琥珀》一文时,文中细致地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与发展阶段,课文末尾也提出了问题:“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通过课后习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所在的位置,是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倒数第二行。秉持着深度学习的理念,教师应积极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把控关键句的前后信息”。通过对最后自然段关键句前后信息的细读,可初步了解通过琥珀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而这句话正是课后问题“为什么说琥珀可以推测故事详细情形”的直接解释和解答。无论是从文章结构还是从语境判断入手进行分析,其最终都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来看待问题,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围绕教学要求,并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来明确教学目标,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阅读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理解记忆,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还应依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生成持续有效的教学策略。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深度理念内容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深度挖掘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