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文化语境下佛山木版年画工艺传承与振兴

2022-05-10林观星刘钟萍

中国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消费文化

林观星 刘钟萍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佛山木版年画的工艺之道、大众文化需求被大众日常生活审美的更迭、媒介变革与消费群体更新所冲击,致使现阶段佛山木版年画工艺传承面临传播乏力、脱离现代市场需求等境况。本文要旨有三:其一,指出消费文化语境下现代审美的转变,阐明“新型文化媒介人”对佛山木版年画现代传播及审美拓展的重要性;其二,探讨佛山木版年画的文化美学再循环;其三,阐明佛山木版年画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工艺传承振兴的策略。

关键词:佛山木版年画 消费文化 新型文化媒介人 文化美学再循环 传统工艺振兴

早在半个世纪前,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范围就在逐渐缩小,过去佛山拥有几十家木版年画作坊,如今只剩下冯氏(冯均记)木版年画等几家在经营。近20年来,随着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消费文化与媒介变革的冲击,很多传统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图式语言来看,佛山木版年画中的图像符号在当今社会环境中也同样面临着被消解与侵蚀的可能。从工艺传承来看,佛山木版年画的工艺之道面临着传播的隔阂与误解,大众文化的流量模式使木版年画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不断模糊化。

回顾佛山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工艺振兴、“活化”传承与视觉再设计,很少有人在媒介变革的消费社会语境中谈及佛山木版年画的发展。佛山木版年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现”离不开社会消费文化与新媒介的介入。如果说佛山木版年画的“活化”是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复归”,那么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佛山木版年画的“活化”则是在多元媒介下对传统工艺振兴与创新性发展路径的“再思考”与不断丰富、提高的过程。

一、佛山木版年画的发展现状

(一)现代审美的转变,致使佛山木版年画脱离现代审美范式

1998年,周宪先生提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就是各种传统的文化产品生产接受的规则发生了变化。”[1]现如今,在迅猛发展的消费文化环境中,各式短视频等媒介和快消产品突起,使传统工艺技艺及其特定图式范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回应时代命题、有效解决发展问题,传统工艺也需要遵循新的创作与市场规则。佛山木版年画作为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其创作生产需融入现代文化,赋予时代价值,并遵循现代传播的审美范式。

近20年来,伴随着当代文化的媒介化,打破了原有地域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的局限性,使大众文化“抽象化”与“普泛化”,逐渐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本地生活在场的有效性”。就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发展来看,大众文化越来越具有共享文化的特征。在这种境况下,传统佛山木版年画一旦接受大众文化的改造,就会失去木版年画自身的地域特色和审美特征,削弱与本地生活和文化的相关性,进而成为千篇一律的“文化消费品”。与天津杨柳青年画、陕西凤翔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相比,佛山木版年画有其特有的岭南文化特色,所以它在现代年画生产、传播与再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新的创作与市场规则,还要保留其地域特色,这是消费文化语境下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消费文化的介入下,艺术接受在现今文化消费市场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消费者对艺术文化的消费仅仅停留于“顷刻”的瞬间。而佛山木版年画的创作生产在这一维度下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不符合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审美特征,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方面,视觉审美的变迁与消费经济的发展让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难以捕捉时代的审美趋势与受众需求,造成了佛山木版年画传统工艺与视觉设计发展的停滞;另一方面,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缺乏与前沿领域、跨地区设计师的合作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创作的佛山木版年画仅能满足地区消费需求,没有形成现代大众化审美范式。

(二)“新型文化媒介人”的兴起与佛山木版年画的审美拓展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最早提出“新型文化媒介人”,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并对其进行了阐释:“那些在媒体、设计、时尚、广告及‘准知识分子的信息职业中的文化媒介人群,他们因工作需求,必须从事符号商品的服务、生产、市场开发和传播……这些人宣传各种传统与文化,目的是生产新的符号商品,并对使用这些商品的人提供必要的解释。他们认同了艺术家、知识分子们的习惯、禀性和生活方式的偏好……他们在维持艺术与知识商品的声望和文化资本的过程中……正在使这片文化与艺术领地大众化,使更多的读者更容易去接近它。”[2]现今关于佛山木版年画的纪录片、短视频等便是通过“新型文化媒介人”充分挖掘和展示佛山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并运用“互联网+”“文化+”的模式对佛山木版年画进行的现代化推广。佛山木版年画具有浓厚的艺术属性,“新型文化媒介人”作为佛山木版年画的文化实践者、推广者,通过现今消费社会的市场运作规则,将艺术与大众文化、生活融为一体,从而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佛山木版年画的需求。

“新型文化媒介人”对佛山木版年画进行推广的同时,也拓展了其审美价值,吸引了更多受众参与佛山木版年画的视觉化塑造与文化推广。德国学者格尔诺特·伯梅(Gernot B hme)提出“审美经济”一词,认为“‘审美经济是指引入了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外的第三种价值,即‘审美经济是一种新经济”[3]。“审美经济”的出现是对审美价值的肯定,而审美价值是超越人类基本生理欲望的新型价值,也被称为“升级价值”(Staging Value)。审美经济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渗透与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费驱动是文化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通过赋予佛山木版年画当代工艺文化内涵及审美品位,提升佛山木版年画及其文创衍生品的经济价值与时代价值,实现审美价值的经济化,是推动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与振兴的重要途径。

承继前述,“新型文化媒介人”是推动佛山木版年画“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关键,也是拓宽木版年画审美视域的中坚力量。其为佛山木版年画注入审美价值,促使佛山木版年画趟入审美经济的发展浪潮,推动佛山木版年画走向消费社会,让佛山木版年画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到“日常生活泛艺术化”[4]成为可能。

(三)佛山木版年画传统与现代创作语境的融合

佛山木版年画诞生于明永乐年间,兴盛于清乾隆年间,主要包括原画、木印、木印工笔等类型,主要分为门画、神像画与风俗画等题材。佛山木版年画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维系广府人民的精神纽带。如“神像”文化、“福”文化均是广府人民千百年来超越阶级(无论王公贵族抑或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诉求与民俗信仰,其视觉审美的形成也源于佛山人民生活习俗与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的结合。

孙建君教授认为:“手是有表现力与创造力的,过去人们用手的创造去表达情感,它的本质是创造,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5]佛山木版年画是传统手工艺制品,是佛山木版年画创作者的情感表达,连接着广府人民的生活情感与精神信仰。在佛山木版年画中注入现代文化,就能够通过与文创产品等融合的方式,使佛山木版年画的工艺审美与情感力量随着商品的流通传播至大众中间,让大众有所感知,也让佛山木版年画在消费社会中与群众生活接轨,促使佛山木版年画在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同时成为推动民俗文化、传统工艺进步的“造物”形式。冯氏年画传承人刘钟萍[6]用年画《喜神——和合二仙》表现“行桃花运”的主题,用年画《考神——状元及第》传递“逢考必过”的寓意,以现代生活的语境赋予传统佛山木版年画新的寓意,使其更具新鲜感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正如刘钟萍所言:“将佛山木版年画以‘诸神复活的理念融合现代年轻人喜欢的语言与语境进行创新性转化,赋予年画新的生命力,既受到年轻观众的喜欢,同时又保留了传统工艺文化。”[7]

二、佛山木版年画的文化美学再循环

坦尼娅·梅尔泰尔(Tanya Melntyre)在论文《中国年画:现代化进程(1842—1942)》(Chinese New Year Pictures: The Process of Modernisation,1842—1942)中提出:“自19世纪40年代始,年画作为一种潜在大众视觉意象的表现,普遍存在于流行文化之中。”[8]而这种一直留存于流行文化中的年画,在消费文化兴起与发展的今天,有了被重新“活化”与发掘的可能性。这样的环境为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促使佛山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振兴与大众文化形成相互促进的双向循环。

“法语中,‘再循环(Recyclage)一词还有‘进修的意思,传统工艺(Traditional Crafts)在现实系统中的再循环,应该像时尚一样从功能上进行转变,它的价值在于制造一种氛围,以至于要屈服于不断更新的循环。”[9]法国哲学家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科学、技术、文化、资格、能力的价值都让位给了再循环,即让位给了流动性、身份地位的约束。大众消费者有权参与到文化再循环过程中,这也印证了大众文化无一例外地被循环亚文化和所涵盖的从动态艺术到周刊性百科全书的文化现实。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文化循环与再循环成为现今社会生活、生产中的普遍现象。佛山木版年画的个性化特征让其深陷以文化赋值为要求的社会美学再循环中,它与包装为商品的赋值是等价的。笔者认为,佛山木版年画的文化美学再循环与2001年朱红文教授针对设计文化提出的“回归历史和传统”的观点相仿,今天的传统工艺与设计的“回归”是消费文化中文化美学再循环的體现。

现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消费者在追求工业美学标准的同时,还追求环境、氛围等方面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此便形成了消费文化的闭环。与此同时,这种工业物品被重新赋予“美学”的统一标准。而今天的文化设计师在面对佛山木版年画图像、传统工艺时需要将其放置于当下消费社会的审美标准之中进行“重新设计”,赋予其现代流行文化色彩。这种文化美学再循环和工业美学赋予物品的“美”是等价的,这也是现今商业市场的一种传播手段。

三、佛山木版年画工艺传承与振兴策略

(一)打造“年画传承人+设计师+高校”的研发模式

近年来,国内众多艺术类高校与各地年画工作坊合作举办教学实践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年画日新”创作营,集合了全国有代表性的年画传承人及从业者、设计师与高校师生,以“年画传承人+设计师+高校”的模式进行年画及其衍生品的创作活动。其中年画的门类根据不同地域来区分,如《护身福(虎·符)》与《喜提好运飞虎》是佛山木版年画设计小组在创作营完成的优秀设计作品。这几幅作品将原有的传统年画进行重新构图,为佛山木版年画添加了新的视觉语言与文化寓意。

此外,2021年10月8日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溯源图新——第二届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成果展”隆重开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活动也是“年画传承人+设计师+高校”年画研发模式的典范。展览分为“项目概述”“虎年画虎”“吉祥送喜”“连年有余”四个板块,其中包括2022年虎年生肖IP形象设计、文创衍生品设计与新年礼盒设计等成果展示。此次活动助推了年画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实现了传统年画与京东、一得阁等品牌的创造性融合与创新性发展。正如马盛德先生所说:“年画代表的是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虽然时代语境、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人们心中的期待却是恒久不易的。”[10]再者,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举办的“2021粤享粤美‘Y·Art岭南文化创意设计展”的实践课题也触及年画传承与振兴板块,通过“年画传承人+设计师+高校”的研发模式进行设计实践。

(二)佛山木版年画进入课堂

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在“溯源图新——第二届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成果展”的开幕式上说:“今天的非遗在‘溯源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图新,‘图新就是让非遗能够走进现代生活,能够真正与当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建立起关系,更多地推动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11]近年来,刘钟萍在北京、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以校园课堂授课的方式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生讲述佛山木版年画的故事,传播佛山木版年画之美。刘钟萍年画课堂通过手工印制年画的方式拉近了学生与传统工艺之间的距离。虽然木版年画进入课堂早有先例,但笔者从刘钟萍近年来的课堂实践中发现以下特点:一是更加强调动手体验,体验式的课程可以让不同年龄的学生获得创作木版年画的乐趣;二是课堂的作业形式更加多样化,除木版印刻之外,还有创意年画、年画印刷等多种方式。

佛山木版年画进入课堂实现了传统木版年画的工艺、文化、审美的大众传播,此举也备受学校师生的青睐,正如柳宗悦所说:“只有民众与美结缘,生活与美的距离才能缩短。”[12]佛山木版年画以其视觉美、文化美在教育领域发挥出影响力,拉近了传统工艺与青少年群体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美育。

(三)佛山木版年画走入市场

想要更好地拓宽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播范围,推动佛山木版年画走入市场,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可推动佛山木版年画与佛山旅游市场进行融合,以文旅结合的方式促进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播与推广。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指出:居民和游客文化消费持续升级,文化体验已经成为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居民赴外地旅游期间文化消费潜力巨大,超过80%的受访居民表示2019年上半年在外地旅游参加和体验了文化活动。[13]因此,可以在节会、艺术展览中设立佛山木版年画的工艺专区,打造佛山木版年画场景式体验,让更多消费者能亲自参与佛山木版年画的刻版、印刷过程。第二,采用社交、短视频等方式开办佛山木版年画课堂,如通过线上趣味课堂对佛山木版年画进行传播推广,形成“线上+线下”双向传播。第三,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可针对佛山木版年画中的“神像”文化、“福”文化等进行文创产品个性化定制,或在佛山木版年画中融入现代元素,塑造有趣的IP形象,让古老的年画重获生机,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第四,从以往的传统工艺产业升级为“互联网+传统工艺”的产业模式,并打造“线上产业集群”,可整合全国各地的木版年画及其文创产品,建立在线消费机制,促使各品牌木版年画传承人合力推进木版年画走入更广泛的市场。

(四)开拓佛山木版年画创作思路

第一,对佛山木版年画进行视觉形式再设计,包括木版年画的造型、色彩、装饰元素等,以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凸显佛山木版年画的审美价值。如新年画《鼎盛福牛》采用传统佛山木版年画的刻版印刷方式对牛进行了创意造型设计,侧面反映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气象。该幅作品表达了“鼎盛福牛恭贺新春,岁岁年年如意为美,四季花开平安最牛”的美好祝愿。

第二,通过跨界合作,助推佛山木版年画“出海”。《财神》是2021年刘钟萍为德国马牌轮胎(Continental)定制的用于品牌推广的吉祥年画。这样的跨界合作让佛山木版年画被更多国外友人所熟知。

第三,深挖佛山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与故事题材,并将流行文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融入其中,引发大众的审美共鸣。如《门神骑虎图》是插画师黄姗绘制的一副作品,其构图参考了經典佛山木版年画《赵公明骑虎图》中的造型。画面中“童子”手持刀的动态与老虎威猛的神韵为画面增添了趣味性,其怀抱鲤鱼,鲤鱼呈跃起态势,寓意“鲤鱼跃龙门”,也是对家中学子的美好祝愿。《门神骑虎图》在色彩上以红色、橙色为主,辅以黄色与少量石青,烘托了新年喜庆的气氛。

四、结语

佛山木版年画浓缩了传统工艺文化的精华与视觉图式的时代审美,在历代手艺人的传承中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图案与工艺之道。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主体,整合现代设计之力,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是中国民间艺术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正如刘钟萍所言:“现代生活与木版年画有众多的可能,多尝试、多实践、去创造年画更多可能性,让年画更富含生命力。”[14]

注释:

[1]周宪.边界的消解与审美文化的变迁[J].浙江学刊,1998(04):78-82+87.

[2]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7-28.

[3]李思屈.审美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8):102.

[4]“日常生活泛艺术化”主体除是“中产阶级”外,还包括“新型文化媒介人”主体。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接受主体来看,可以是“全民化”人群。参见:伏飞雄.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日常生活泛艺术化”[J].当代文坛,2008(05):66-67.

[5]孙建君.有民间信仰,就有佛山木版年画[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3(1):17.

[6]刘钟萍: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佛山木版年画百年老铺第四代传承人。

[7]源自笔者对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刘钟萍的采访。

[8]MCLNTYRE T. Chinese New Year Pictures:The Process of Modernisation,1842—1942[D].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1997(09):102.

[9]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1.

[10]原博.溯源图新——第二届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成果展开幕[EB/OL].(2021-10-10)[2022-2-10].https://mp.weixin.qq.com/s/V1aMPP6_ QIA1Ssi8cREEvA.

[11]同[10]。

[12]柳宗悦.何谓民艺[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6.

[13]余俊杰.报告显示:文化消费为旅游发展提供新动能[EB/OL].(2019-8-16)[2022-2-10].http:// www.199it.com/archives/921365.html.

[14]源自笔者对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刘钟萍老师的采访。

猜你喜欢

消费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解决方法
从特困族群的消费文化看精准扶贫的实施策略
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
审美·家国·想象:由沪上咖啡馆到知识分子的“恋地情结”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百鸟朝凤》绝地逢生之批判中国当代电影市场“烂片高票房”现象
鲍德里亚理论视角下解读《白噪音》中的消费文化
论艺术与商业的跨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