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溴己新辅助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05-09吴小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鼓室黏液生长因子

吴小云

(延津县眼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新乡 453212)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多发病,随着近年环境与国民生活方式改变,SOM 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情易反复,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引发中耳粘连、听力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方法,其中地塞米松具有强效抗炎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作用。既往有研究发现,予以活性黏液溶解剂联合地塞米松可提高SOM 治疗效果[2]。溴己新属于黏液调节剂,可降低黏液稠度,促进黏液排出[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溴己新辅助地塞米松治疗SOM 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19 年1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SOM 患者95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2 组。

研究组48 例,男26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32.53±5.71 岁;平均病程10.85±3.90 个月;发病部位:右耳29 例,左耳19 例。

对照组47 例,男27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30.69±5.08 岁;平均病程11.47±4.19 个月;发病部位:右耳30 例,左耳17 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符合SOM 诊断标准[4],经鼓膜检查、听力测试、耳镜检查等确诊,均为单耳患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耳鸣、听力减退、耳闷胀感,鼓膜内陷,鼓膜穿刺积液量>0.1mL;常规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予以鼓室内注射药物治疗;入选患者均为成年人,无认知与沟通障碍,可配合研究;患者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化脓性中耳炎者;合并慢性鼻炎、鼻咽部肿瘤、腺样体肥大、鼻中隔严重偏曲等疾病者;噪声性听力损伤,或鼓膜穿孔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儿童、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者;耳毒性药物使用史,或耳聋家族史者;入院前1 周未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合并重症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中断治疗,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使用1%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国药准字H42021583,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滴鼻、头孢类抗生素等常规对症治疗;均治疗1 周。

对照组予以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51020723,规格:1 mL:5 mg,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嘱患者取坐立位,头微向前倾,患耳正对医师,消毒外耳道,采用带有鼓膜穿刺针头的10 mL注射器于鼓膜前下象限(距鼓膜边缘1~2 mm)处穿刺,抽出积液,黏稠分泌物可使用长针头(9号)或负压吸引器吸出,之后于中耳腔内注入地塞米松5 mg,注药后将患者头部偏向另一侧,轻压耳屏部位,待其咽部流出药液时停止,于外耳道口处塞入消毒干棉球,留置30 min。

研究组予以溴己新(国药准字H31022703,规格:2 mL:4 mg,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辅助地塞米松治疗,嘱患者取坐立位,头微向前倾,患耳正对医师,碘伏消毒患者外耳道,鼓室内注射方法同对照组,在患者中耳腔内注入地塞米松5 mg 与溴己新4 mg,注药后留置要求和时间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治疗1 周后评估2 组疗效。临床治愈:患者耳闷、耳鸣等症状消失,中耳积液除尽,听阈提高幅度>20 dB,声导抗图为A 型;显效:患者上述症状有所改善,听阈提高幅度10~15 dB,积液明显减少,声导抗图为C 型或A 型;无效:患者症状、积液、听阈等无变化,甚至加重,声导抗图为B 型,统计临床治愈与显效,计为总有效率。

(2)听力水平与鼓室压,治疗前、治疗1 周后采用丹麦MADSEN 听力计(OB922 型)检测0.5 kHz、1.0 kHz、2.0 kHz 频率下两组气导听力水平,使用丹麦AT22T 型声导抗仪检测患者鼓室压。

(3)复发率,统计比较两组6 个月内SOM复发情况,复发:听力减退,鼓膜穿刺积液量>0.1 mL。

(4)血清细胞因子检测,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10 mL,3000 rpm 转速进行离心(15min),取血清,-70℃保存待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与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水平。

(5)转化生长因子,2000 rpm 离心30 min,取血清,-20℃保存待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2,TGF-β2)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一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4.47%(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听力水平

治疗后研究组0.5kHz、1.0kHz、2.0kHz 频率下听力水平与鼓室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频率下听力水平与鼓室压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频率下听力水平与鼓室压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0.05。

2.3 血清炎性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8、IL-1β 与TGF-β1、TGF-β2 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见表3。

表3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水平()

表3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水平()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0.05。

2.4 复发率

排除无效病例,研究组脱落1 例,复发2 例;对照组脱落1 例,复发8 例。研究组复发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3.53%(8/34)(χ2=4.434,P=0.035)。

3 讨论

SOM 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耳道分泌的黏液与外界空气中有毒分子反应,咽鼓管中纤毛难以将分泌物与病原体清除出去,而诱发感染,加之负压空腔造成的鼓室渗出液影响,导致SOM 病情反复,给临床治疗增加困难,临床治疗应从降低鼓室压、抑制炎症应激反应等方面着手[5-6]。

地塞米松是治疗SOM 的常用药物,经鼓室内注射治疗可快速将药物送至鼓室、咽鼓管等部位,发挥抗炎作用,改善血管渗出,还可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减轻水肿,从而改善临床症状[7]。而溴己新作为黏液调节剂,可通过作用于黏膜腺体,促进溶菌酶释放,分化与断裂鼓室积液中的黏多糖纤维,还可抑制杯状细胞与黏液腺中酸性糖蛋白合成,进而降低黏液黏度,促进黏液复合物排除;其活性代谢产物氨溴索,还具有促进分泌物排泄、抗氧化等作用[8]。本研究将溴己新辅助地塞米松应用于SOM 患者中,结果发现,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5kHz、1.0kHz、2.0kHz频率下听力水平与鼓室压高于对照组,且6 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经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溴己新,可快速发挥地塞米松抗炎、减轻水肿的作用,加上溴己新加强纤毛摆动、促进活性物质释放的作用,从多个方面提高治疗效果,且溴己新可调节咽鼓管开放压力,促进纤毛分泌物清洁,以提高患者听力,整体调节中耳内外环境,降低患者SOM 复发风险。

有研究表明,SOM 发病过程中,机体与耳道局部均存在较明显的应激反应,分泌多种细胞因子[9]。既往报道显示,SOM 患者中耳积液、外周血中已发现TGF-β1、TGF-β2 的存在,与SOM 疾病进展具有相关性,同时IL-8、IL-1β 等炎性因子异常高表达,亦会加重患者病情[10-11]。

本研究尝试分析溴己新辅助地塞米松治疗SOM 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8、IL-1β与TGF-β1、TGF-β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溴己新辅助地塞米松可增强抗菌药物杀菌作用,改善早期血管渗出,促进纤毛运动,以有效排除分泌物,同时溴己新抗氧化作用可促进机体分泌活性物质,相应降低炎性因子与生长因子水平,以改善咽鼓管生理功能。

综上,溴己新辅助地塞米松治疗SOM 患者,在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改善患者听力水平、降低复发率、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鼓室黏液生长因子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疾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选择性上鼓室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思考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