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创新课堂建设

2022-05-08徐凌云何利琼师少军鄢又玉孙淑萍

药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专家药物

徐凌云,何利琼,师少军,鄢又玉,孙淑萍

1武汉轻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武汉 43002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武汉 43002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生物体内的动态过程并应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的一门课程。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这两门学科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生物药剂学是解析药物体内过程机制的学科,而药物动力学是定量描述药物体内过程的学科。本课程是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实践性很强和实际应用很广的一门学科,主要用于评价制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研究开发等[1-2]。在项目申报时本课程教学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结合专家线下授课的形式。受新冠疫情影响,该课程全部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上考试方法。笔者采用师生互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线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拓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影响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的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以及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熟悉生物药剂学原理在制剂设计尤其是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能力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乐于助人、团队合作的精神。

2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下学期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为一个自然班,共31名学生。课程学时较少,笔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如果采取教师授课“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前期已学习了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基础课,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药学专业知识,具备自主学习以及开展讨论的基础。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课程采用中国药科大学刘建平教授主编的教材[3]。总学时32,全部为理论学时,因学时少,没有开设实验课。课程采用教师授课、讨论课、习题课、专家授课等教学形式,利用超星平台的电脑端和移动端(学习通)、QQ群、腾讯会议、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其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第13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和第14章“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采用了讨论课和专家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 教学过程

4.1 教学组织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课前、课中、课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助教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1 线上教学模式图

4.2 特色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理论知识,加深对这门课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认知,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同伴教学法等。

4.2.1 微课视频录制配合教师直播授课

教师利用超星课程平台直播、腾讯会议或QQ电话分享屏幕讲课,并录制微课视频,上传到课程网站。微课视频不是直播课的直接录制,是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再加工,提炼出重点内容、总结等,时长10~15分钟为宜。如内容较多,可分录几个小视频,每个在8~1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的视频往往内容缺乏提炼,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降低学习效果。

4.2.2 翻转课堂的讨论式教学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其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之上[1,4]。对于大三下学期学生而言,进行翻转课堂的讨论式教学是有较好基础的。本课程设计了三次讨论课。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3~4名学生,自由组合。课前教师先将讨论课内容、思考题、参考资料、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发给大家,班长将学习内容分解到各个小组,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共同制作课件;课中小组派组员展示讲解PPT,组间成员互相提问、讨论,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课中或课后小组之间互相评分。每个小组所有组员的讨论课最终得分为同学评分的70%加上教师评分的30%。

4.2.3 行业专家进课堂

专家进课堂模式,是借助各行业专家的工作经验,把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很多高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5- 6],也是本次创新课堂立项建设的要求。本课程邀请三位专家做了主题为“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新兽药注册及研发的学习与思考”“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的讲座,解答学生的提问。他们充分考虑课程的理论知识,授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备课,将大量自身工作中的实例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讲座既科学严谨,又通俗易懂,把来自学科行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产业动态带给还没走出校门的学生,学生受益匪浅,任课教师也很受启发和教育[6]。

4.2.4 同伴教学法

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PI)是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于1991年在物理学教学实践中创立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互相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7]。本课程中的讨论课、习题课、线上作业互改都采用了同伴教学法,以教促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了较好效果。比如有学生发现了教科书中计算公式的小错误,非常有成就感。另外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在帮助同学过程中培养了乐于助人、团队合作的精神。

4.2.5 本科生担任助教

长期以来,助教被视为高校教师体系的后备力量,常常由刚进校的青年教师承担。随着高校教师进入门槛的提高,在普通高等学校,助教岗位大多已名存实亡或成为研究生的补助岗位。助教作为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在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为课程教学提供支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8]。本课程全部采用线上教学,缺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在课程教学中需要一名助教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择过程中,笔者考虑到本科生更了解班级同学的情况、具有切实的学习感受,因此选择了一名本科生担任助教,主要进行线上主观题作业的批改(超星课程平台对客观作业题有自动批改功能)、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直播课程的录屏、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数据统计等工作。

4.3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评价方法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高效地完成任务,是目前大学教学中常用的课程考核方法[4,9-10]。本课程加强过程考核、多元考核,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并及时将平时成绩反馈给学生。平时成绩占70%,包括线上作业占24%、讨论课占15%、课程网站任务学习占15%、签到占5%、话题讨论占5%、习题课占6%;期末考试成绩占30%。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已在其他高校进行[2],多年来,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传统的闭卷形式,此次疫情期间线上考试增加了考试题量,采用了开卷考试方式。

5 教学效果与反馈

5.1 学生养成自主线上学习的习惯

2014年该课程在超星平台创建了课程网站,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近4年每年的学生人数均为30人左右,每年发布任务点70~72个,从学生章节学习的总次数看,今年线上章节学习的总次数为6919次,分别是2014年(1022次)、2015年(2797次)、2016年(2244次)的6.8倍、2.4倍、3.1倍。

笔者用学习通统计不同时间段学生访问次数,可知上午8:00—12:00点访问次数占37.12%,其次是12:00—16:00点,占24.37%,16:00—20:00点访问量占17.99%,20:00—24:00点占15.72%,上午0:00—4:00点访问量为0.66%不到1%,说明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能与每次作业截止的时间设置在20:00—22:00点之间有关。这门课上课时间为星期二上午第1—2节课,但中午12:00点至次日上午8:00点的访问量占62.88%,说明学生在上课之余仍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学生学习次数与星期几的关系见图2。可见星期二最多,其次是星期一和星期三,说明上课时间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起主导作用。

图2 学习次数与上课时间(星期二)关系图

本学期学生上课期间访问次数为6919次,人均访问次数为223.19±91.0,发布任务点70个,要求完成54个,学生人均任务点完成百分率为91.8%±0.09,讨论话题参与率为93.6%。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点学习并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多次学习,但有极少数学生没有完成有关内容学习。

5.2 专家授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行业专家走进本科生课堂是本次创新课堂的特色,因疫情原因不能采用线下授课,笔者采用了腾讯会议直播形式,上课时间仍为教学安排时间,也吸引了一部分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听课。专家讲课安排在教材内容学习完成之后。专家结合教材的知识点专心细致地对其行业领域的相关专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对以后就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专家讲解完后,学生踊跃提问,即使下课时间已到,学生还意犹未尽,常常导致下课时间一再延后,远超教学设计者预期。

专家授课后,笔者对全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全班31人,在规定时间内回收31份问卷,参与率100%。96.8%学生认为专家授课是有必要的,授课专家水平高、认真负责;94.6%的学生对专家授课内容感兴趣,95.7%的学生喜欢专家授课。专家授课能解决89.3%的学生疑问,能基本解答9.7%学生的提问,不能解答的仅占1.1%。91.4%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有帮助,92.5%的学生认为对今后工作有帮助。专家授课的平均得分为96.7分。学生表示十分喜欢专家授课方式,认为专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细致全面,极大地增加了其学习积极性,开阔了眼界。

课后专家的授课视频上传到课程网站,并未硬性要求学生回看,仍有近50%的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回放学习,再次理解专家授课内容,这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5.3 学生对完全线上教学的接受程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喜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学生占61.3%,25.8%学生喜欢线下教学,12.9%学生喜欢线上教学。喜欢通过超星平台进行学习的学生占51.6%,感觉一般的占32.3%,不喜欢的占16.1%;对于“通过超星课程平台是否能够解决学习上的疑惑和不解”的问题,38.7%学生表示“能够解决”,54.8%的学生表示“能解决一部分”,6.5%表示“根本学不懂”。

5.4 学生对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看法

对于上课进行网上签到,90.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9.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线上作业看法,认为难度适中的学生占93.6%,比较难的占6.4%;认为作业量适中的学生占77.4%,作业量较大的占22.6%。在对“你更喜欢哪种学习方式”的调查中,67.7%学生表示喜欢“老师讲授”,16.1%学生表示喜欢“小组讨论制作课件讲解”,16.2%学生喜欢“自己观看教学内容,查找问题答案”。学生认为平时成绩需要占比多一些的是,作业占54.8%,签到占25.8%,讨论话题占16.1%,其他占3.3%。对于“平时成绩比重远大于期末考试的比重”,51.6%学生认为从掌握知识情况等来讲觉得较好,持肯定态度;25.8%学生不发表意见,16.1%学生认为在疫情情况下是合理的,6.5%学生认为不好。对于考试形式,67.7%的学生赞成开卷考试,32.3%的学生赞成闭卷考试。

5.5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建议

表1为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建议,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效果良好,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仍有16.13%的学生表示没有很大收获。

表1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建议

(续表)

6 教学反思

6.1 丰富线上教学资源迫在眉睫

此次疫情的发生使得课程教学被迫采取了全线上教学模式,学生更多地依赖线上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教师用于线上教学的时间远多于以往的线下教学,时间主要花在寻找线上教学资料以及录课上面。因此建立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学习非常重要。

6.2 用目标驱动和及时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何人都有惰性,线上学习更需要学生的自觉与自律,教师设置好任务点和考核目标,并及时地与学生互动、反馈,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线上作业要及时批改,讨论课、习题课的评分,签到的情况,线上任务点的学习情况,均要及时向学生反馈,对于没有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及时提醒、督促。

6.3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00后”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学生接受网上新鲜事物非常快,很多软件很容易学会,因此教师也需要向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网络教学以及新媒体教学的能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伴教学法,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7 展望

本课程基于超星课程平台和专家授课开展创新课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线上教学资源要进一步丰富,线上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更加多样化,科学性、趣味性要进一步加强,专家授课的特色要保持,邀请更多的行业专家走进大学生课堂,将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分享给大学生,将职业教育融入专业课堂。复学后本课程将保留并加强线上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一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专家药物
致谢审稿专家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