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步小儿推拿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2022-05-08沈国方朱慧慧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胃泌素胃肠道拇指

沈国方 朱慧慧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进食量明显低于同龄儿童,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发育不良,出现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1]。现代医学主要以口服胃肠动力药物、消化酶等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有限[2]。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胃,涉及脾,多由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所致。小儿脏腑柔弱,不宜用重剂,而且患儿对服药、针刺等疗法多有抗拒心理。中医认为小儿脏气清灵,少受七情六欲之影响,通过推拿及穴位贴敷可使经气流畅,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儿科接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患儿82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3]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脾胃气虚证的诊断标准;③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免疫缺陷者;②消化系统感染者;③有皮肤病等不适宜进行推拿、穴位贴敷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12(6.91±2.08)岁,病程2~8(4.17±1.04)月;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14(7.08±2.11)岁,病程3~9(4.09±1.05)月。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规格:10 mg/片;产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0.3 mg/kg,饭前30 min口服,3次/d。(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推拿操作:①开窍。开天门,以拇指交替由印堂向上推至神庭穴24次;推坎宫,以拇指由印堂穴向两侧眉梢分推24次;推太阳,以拇指分别在两侧太阳穴向后直推24次。②辨证取穴。补脾经,循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推200次;补胃经,由患儿拇指根向掌根方向直推200次,运内八卦以患儿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横环纹2/3处为半径作顺时针方向推200次。③对症取穴:掐四缝,以拇指指甲掐揉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拇指的第一指关节横纹各5次;推四横纹,由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100次;揉板门,以拇指指腹揉按患儿大鱼际肌100次。④局部取穴:磨腹,以患儿神厥穴为中心用掌腹作顺时针环形运动100次;捏脊,以两侧拇指与食指沿患儿背部督脉自下而上捏6遍。⑤关窍:拿肩井,以拇指、食指及中指提起肩井5次。穴位贴敷:以山楂、白术、山药各20 g,木香、茯苓、厚朴、紫苏各10 g,加米醋调成糊状,在中脘穴、神厥穴、足三里进行贴敷,上述治疗每日1次,连续2周。

1.3 评价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2002)进行评价。痊愈:食欲及食量恢复至正常,中医证候评分下降≥95%;显效:食欲明显改善,食量恢复至原水平的3/4,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5%~<95%;有效:食欲有所改善,食量恢复不足3/4,中医证候评分下降30%~<75%;无效:食欲及食量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减少,中医证候评分下降<30%。②胃肠激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抽取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7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n=41]

2.2 两组患儿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63,P=0.950;t=-0.591,P=0.278)。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3,t=-4.022,P均<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n=41,ng/L,(±s)]

表2 两组患儿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n=41,ng/L,(±s)]

组别 时间 胃动素 胃泌素对照组 治疗前 75.83±13.92 127.18±18.52治疗后 88.27±15.07 144.96±23.81 t值 -6.571 -3.774 P值 <0.001 <0.001观察组 治疗前 76.02±13.17 129.64±19.15治疗后 102.95±19.84 167.95±27.80 t值 -7.241 -7.275 P值 <0.001 <0.001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归属中医“痞满”的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脾常不足”的表现,因此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以脾胃气虚型较为常见。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中气虚弱可致气机郁滞,脾胃升降失调,脾胃纳运失职引起“脾困胃呆”等脾胃气虚的表现,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

由于儿童多有厌药、畏针的表现,尤其是中药汤剂味道较重,常是难以下咽。本研究将小儿推拿及穴位贴敷两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应用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小儿推拿有调节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等功效,具备取穴少而精、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等优势,患儿及家属的接受度较高。本研究观察组患儿所采用的推拿手法为五步小儿推拿法,将开窍与关窍作为常规穴,不开窍如欲进房而未开门,不关窍则如出门而未上锁,为推拿取穴的大忌。因此,本研究在确定推拿法时以开窍开始,关窍结束,同时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脾胃气虚的特点进行补脾经、补胃经的相关操作[6]。另外,通过刺激四缝穴有效提高患儿体内前白蛋白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7],促进食欲,同时还有补益气血的作用;磨腹则可达到通和上下、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的作用,捏脊则有调和全身气血、脏腑功能,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8]。穴位贴敷则是在经络学理论指导下,将药物在局部穴位进行贴敷,可将药物治疗及理化刺激相结合。穴位敷贴药物的组成:山楂可消食化积、促进食欲,调理脾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还可益脾生津,养和胃气;山药补脾益胃;茯苓健脾化湿;紫苏和营理气、调理气机。上述药物配伍打粉,加米醋调成糊状,在神厥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贴敷。由于小儿肌肤娇嫩,药物容易渗透吸收,有利于药物迅速经皮肤、孔窍进入机体而发挥作用[9]。与推拿等手法配合可有效改善患儿脘腹胀满、少气懒言、纳呆等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胃动素及胃泌素均为临床常用的胃肠激素水平检测指标。食物扩张胃窦部的物理刺激及其分解食物的化学刺激均可导致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水平则可反映机体胃排空及小肠的蠕动情况[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推拿可促进胃肠壁内微血管的扩张,加速局部微循环,同时采用轻柔的力度对患儿腹部及大网膜进行刺激,有助于加快胃肠道的蠕动,进而增加胃肠道内食物对机体的物理刺激,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另外,通过对体表各穴位进行刺激,可激活神经系统与胃肠道系统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进而促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改善肠黏膜吸收功能。加之穴位贴敷药物中含有厚朴酚、黄酮等大量的活性成分,可起到增强胃肠道蠕动的作用,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在口服多潘立酮的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提高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胃泌素胃肠道拇指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降落伞(翻绳)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胃溃疡”反复发作警惕胃泌素瘤
胃泌素-17 无创检测胃部疾病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
健脾益气方对化疗性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清GASEGF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