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褐斑中医古代病名探析

2022-05-08陈燕程宏斌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医家性疾病黄褐斑

陈燕  程宏斌

【摘要】通过查阅梳理古籍,理清了黄褐斑中医古代病名的发展源流,宋以前多以黑的颜色名词如“皯”、“䵟”、“黧黑”等描述,宋明清时期黄褐斑的命名逐渐趋向以“黧黑斑”为主的命名。

【关键词】黄褐斑;病名

黄褐斑是一种局限性色素增加性疾病,表现为面部褐色或灰褐色大小不等斑片,边界较清楚,育龄期女性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社交生活。祖国医学很早就有相关记载,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古籍,归纳总结黄褐斑相关病名演变,供同道参考。

1.历代医家对黄褐斑的认识及相关病名沿革

1.1宋以前黄褐斑的命名

本期主要特点是①许多医家已意识到面部皮肤颜色变深是一种损容性疾病。《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许多中药治疗面部色素性疾病,能令人面色润泽。如“女萎:味甘平……久服去面䵟,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菟丝子“其汁,可去面䵟”。“旋花:味甘温,主益气,去面䵟,色媚好”等。陈延之的《小品方》专列了治面皯、黑痣诸方的条目。李时珍《本草纲目》引《肘后备急方》:“䵟 丑陋:治人面体黧黑,皮厚状丑。唐·《外台秘要》也专门搜集整理了诸多前代治疗面皯的有效方十三首]。可见本病在当时已受到医家重视。②尚无专门名词命名,或以面部形态命名,如“面尘”,或以黑的颜色名词描述如“皯”、“䵟”等,弊端在于这些名词囊括疾病范围广泛,不仅包括现代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也涉及了许多其他疾病引起的面部晦暗。如黧黑一词,古籍中应用就相当广泛,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膈间支饮,……面色黧黑”;有“脾绝”的临床表现“环口黧黑”;也有“下消”的兼症“面色黧黑”;以上这些大多是皮肤晦暗无光泽的症状描述。面尘首见于《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有学者认为这是关于黄褐斑的记载,经仔细分析,这只是描述面部无光泽的症状而已。《中医大辞典》面尘:“面色灰暗如蒙上灰尘”。故面尘在宋以前用面尘作为黄褐斑病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皯《中华大字典》:“面黑色也,广韵又作䵟”。 ,“皯,面黑色也。”故皯、䵟、 三字可通用,古籍中常表述为“面皯”或“面䵟”“面皯黯”等。《本经》白僵蚕“减黑皯,令人面色好”。总之,黧黑和面尘包括疾病范围广,宋以前多作为面部暗淡的症候描述,面皯等较多应用于面部色素性疾病。③雀斑和黄褐斑无明显区分。《诸病源候论》:“人面皮上,或有如乌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是也。”只是对面部黑斑颜色的形象描述,无法区分是雀斑或是黄褐斑。这个时期其他古籍均引用此处,没有对两者进行鉴别。

1.2宋、明、清时期黄褐斑病名演变。

这个时期对面部色素性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宋朝医家已经观察到患妇科疾病的妇女多伴黄褐斑。《太平圣惠方》载:“妇人月水不通,面皯 ,黑如噀墨,桃仁散方”。《女科百问》也有类似记载:“黑皯黑子者,皆生于面上,本是二证也……若黑点凝聚,谓之黑子,若生而有之者。非药可治也。”已经意识到黄褐斑妇女多见,故在女科专书中讨论此病,而且对黄褐斑和雀斑进行了鉴别,认识到雀斑有先天因素的参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式提出了黧黑斑的病名,为后世医家沿用,但囊括了其他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医宗金鉴》称为“黧黑䵟 ”,“此证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沿用黧黑斑的命名,指出妇女易患此证,与情志相关。面尘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何梦瑶《医碥》:“面尘,(即晦暗)阳气郁滞则无光,水涸则不润,故晦暗如蒙尘土。面上黧黑斑,水虚也,女人最多。”明确提出面尘非黧黑斑。后期徐克昌《外科证治全书》中将面尘列为独立疾病,认为“面尘,又名黧黑斑,又名黧黑䵟黑曾。”面尘用于黄褐斑的命名从此沿用至今。总之这一时期总体的特点是对雀斑有了明确的区分,认识到女性居多,且与情志有关,命名趋向统一。

1.3近现代病名的确定

古籍中对面皯、黧黑斑等描述较为模糊,无法与其他面部色素性疾病,故长久以来,黄褐斑的中医病名处于杂乱状态。1983年赵炳南的《简明中医外科学》认为黄褐斑和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黧黑䵟黑曾”相类似,其后许多中医皮肤学专著将黄褐斑和黑变病都应用了黧黑斑的病名,如2000年欧阳恒的《新编中医皮肤病學》、2010年杨志波的《中医皮肤性病学》教材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黧黑斑是发生在面部的黄褐色或灰黑色斑片,不高出皮肤,常见于鼻背两侧。类似于黄褐斑。” 中也没有就黄褐斑的病名做肯定明确的规定。

通过梳理古籍文献有关本病的描述可以发现,自明代医家陈实功应用黧黑斑表述本病以来,后世医家基本沿用,病名逐渐趋向一致,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古籍中对疾病的描述较模糊,无法明确黧黑斑就是黄褐斑,其中也包括了其他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但是基于目前黄褐斑在临床中发病率较其他色素增加性疾病突出,而且因其影响面部美观受到越来越多现代人的重视,有必要对其中医病名加以固定,方可有利于中医临床的实施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黄墹编.. 神农本草经[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2.

[2] (南北朝)陈延之撰,高文铸辑校注释.. 小品方[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5.06.

[3] (唐)王焘撰. 外台秘要[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09.

[4] 高希言,朱平生,王力等. 中医大辞典[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5] 欧阳溥存等编. 中华大字典[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8.

[6] (隋)巢元方撰;黄作阵点校. 诸病源候论[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08.

[7] (宋)王怀隐撰;李佑生整理. 太平圣惠方[M]. 海口: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5.

[8] 清吴溓等编. 医宗金鉴[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02.

[9] 清·何梦瑶撰;邓铁涛,刘纪莎,郑洪点校. 医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08.

作者简介:陈燕,(1986.12)女,汉族,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皮肤病的防治

猜你喜欢

医家性疾病黄褐斑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面对黄褐斑,中西医治疗有方法
盆腔炎性疾病的危害及治疗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2019华山医院色素异常性疾病与毛发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
2019华山医院色素异常性疾病与毛发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空气污染与面部黄褐斑形成有关
标本兼治黄褐斑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