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版督脉灸治疗寒湿型腰痛临床观察

2022-05-07陈淑芬

光明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艾绒督脉腰痛

陈淑芬 夏 姜

腰痛又称“腰脊痛”,指腰部因外感、内伤或挫伤等,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4型[1]。督脉灸主要是将温灸作用于督脉,通过提升身体整体的阳气,达到平衡阴阳、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排寒的目的。近年来,督脉灸用于缓解腰部疼痛的应用越来越广。笔者通过改良督脉灸,从整体和局部对寒湿型腰痛患者进行更全面的治疗,得到较好疗效,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漳州市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部就诊的寒湿型腰痛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按随机编码表进行随机编号,随机抽取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60±14.63)岁;平均病程(3.47±1.53)年。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40±14.00)岁;平均病程(3.73±1.53)年。2组研究患者在年龄、性别、腰痛病程、腰痛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临床护理学》[1]中寒湿型腰痛的诊断标准: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暖,得热为舒,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②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过程中无腰痛的其他对症治疗;③能配合本次研究并治疗至2个疗程结束者;④年龄在20~66岁。排除标准:①合并骨癌、骨结核、发热、咳黄痰、支气管扩张、咯血及大饥大饱、过度疲劳、不能俯卧者;②过敏体质或施灸部位有皮肤破溃患者;③孕妇、哺乳期或经期妇女;④有心肺脑血管、肝肾、凝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⑤不能持续治疗或治疗中违规用药者[2]。

1.3 方法对照组:普通督脉灸。①把晾干的新鲜生姜1500 g,绞成姜泥,放进微波炉加热至38~42 ℃备用。②患者取舒适俯卧位,暴露患者腰背部皮肤,注意保护隐私和保暖。治疗部位:以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为长度,两侧膀胱经内侧线之间的距离为宽度所形成的区域。③在患者骶尾部及脊柱两侧铺上大毛巾。④清洁施灸部位皮肤,在脊柱正中线涂抹姜汁,撒自制灸粉,盖上纱布,铺上宽度约5 cm、厚度约3 cm的生姜泥(用手挤掉姜汁,使姜泥干湿适宜),塑形成带,生姜泥上放置优质艾绒(宽度约4 cm,厚度约2.5 cm),分别将艾绒上中下3处点燃,任其燃烧,充分燃烧后,重新更换艾绒。⑤灸3炷后治疗结束,去除艾灰,从头端将姜泥带卷走撤除,用毛巾协助患者轻轻擦净皮肤,观察治疗部位皮肤颜色情况。注意事项:①治疗前,嘱患者排尽二便。②治疗中,保持大毛巾贴紧姜泥带两侧,以保暖皮肤,并防止燃烧的艾绒掉落烫伤肌肤;指导患者不可随意活动身体,保持体位相对固定;加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感受,正常应感觉皮肤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若患者感觉不适,可视情况处理或停止艾灸;注意姜泥带有无开裂、艾灰有无掉落以防烫伤;及时更换艾绒。③治疗后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甚至小水泡属正常现象,告知患者治疗后应多饮温开水,不食生冷、黏腻、苦寒之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当风,4~6 h后可沐浴。治疗周期为: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改良版督脉灸。把晾干的新鲜生姜2000 g,绞成姜泥,放进用微波炉加热至38~42 ℃,患者采取舒适俯卧位,清洁施灸部位皮肤,在脊柱正中线和腰部阳性反应点涂抹姜汁,撒上自制灸粉(与普通督脉灸使用的药相同 ),盖上纱布,大椎至腰俞部位铺成以督脉为中线的宽约5 cm、厚约3 cm,并且在腰部的阿是穴处将生姜的范围加宽至疼痛范围外2 cm、厚约3 cm的形状,在督脉及加宽部位的生姜泥上放置备好艾绒,将艾绒分上中下3处点燃,燃尽为1炷,共3炷。其余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所有患者2个疗程结束后,由研究者就患者症状总体缓解及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其症状缓解情况,参《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寒湿型腰肌劳损疗效评价:治愈:腰部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 80°~90°,起蹲、弯腰、走动等活动自如。好转:腰部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 70°以上,下肢活动功能略有受限。未愈:症状未改善,下肢活动功能等明显受限。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疼痛评价。采用临床常用、简便的疼痛测量工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评判疼痛分值。从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大疼痛程度,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在评分尺上做出标记进行打分。

1.5 收集数据方法第1次治疗进行干预前,收集2组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VAS量表。说明填写方法后,嘱患者自行填写;有填写困难者,由研究者朗读,听取研究对象意见后,代为填写。最后1次治疗进行干预后,再次用同样的方法,收集2组患者VAS量表的数据和治疗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VAS评分2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腰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2.2 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改良版督脉灸组总有效率为9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3.1 寒湿腰痛的病因病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紧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寒湿凝于腰部时,腰部经脉拘挛或气血痹阻不通,均可导致腰痛的发生,正所谓“不通则痛”。《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膏者……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痠”。寒湿凝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腰部气血虚衰不足,经脉失于濡养,也会导致腰痛的发生,正所谓“不荣则痛”[4]。

3.2 督脉灸治疗寒湿型腰痛理论探讨督脉总督全身阳经经气,为阳脉之海,以热灸之能温肾壮阳[5]。督脉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之一,将生姜、艾绒、俞穴和督脉等结合在一起,此法在督脉局部叠加热力,可起到温通经络作用,平衡阴阳,加强免疫力,祛除寒气的作用,因而止痛,临床多运用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6]。

相关文献记载督脉灸温经通络,祛寒壮阳,通过艾灸督脉可振奋人体的阳气,阳气足则顽疾自去,阳气提升则寒气不易侵袭腰部。阳气凝集于督脉,激发经气,通痹止痛、调和阴阳,因此对寒湿痹阻型腰痛治疗有较好的疗效[3]。该疗法施灸面积大,壮阳效果强,祛湿排寒力度较普通艾条灸明显大。

3.3 改良版督脉灸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优势传统的督脉灸因治疗后部分患者背部温热感不强,效果不显著,此次研究针对寒湿型腰痛改良督脉灸,增强督脉灸温经散寒的作用。此次改良版督脉灸治疗寒湿痹型腰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施灸面积扩大,热力渗透督脉和腧穴。此次改良督脉灸是在常规督脉灸的基础上,运用阿是灸的原理并结合传统督脉灸,在腰部阿是穴上进行加宽,增加其温经通络、散寒除湿、提升阳气的作用。②整体和局部的调节作用。此次改良是通过灸督脉提升整体阳性和灸局部阿是穴缓解疼痛来起到整体和局部的调节作用。曾有研究在选穴、探穴方面进行探索,观察得出阿是穴处的气血循行不足,经络痹阻时,通过给予一定热能或者触按,可以温补此处气血,缓解改善该处疼痛、寒凉等症状[7-9]。阿是穴的疼痛随着疾病的好转而缓解;疾病若没有好转,阿是穴疼痛也不会改变;疾病若治愈,则对应阿是穴疼痛也随之消失[10]。

使用督脉灸和改良版督脉灸治疗寒湿型腰痛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都有降低,也同时具有疗效,而使用改良版督脉灸治疗的患者效果和缓解疼痛程度更为明显,所以改良版督脉灸治疗寒湿型腰痛能有效缓解疼痛,与传统督脉灸治疗比较,效果更佳,可以考虑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艾绒督脉腰痛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旋转的钢铁厂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绒的燃烧热值测定研究
基于含末率和微观粉碎度的艾绒质量评价
艾绒提取物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和抗紫外性能研究
最方便的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