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段禽戏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2-05-07刘锦灿聂炜均

光明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椎动脉八段锦颈椎病

刘锦灿 聂炜均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正呈现高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将逐渐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2]。颈椎病临床上可分为6型,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常见[3]。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软组织纤维化、钙化,骨质增生,颈椎退行性变,椎间盘变性、突出,刺激交感神经丛、椎动脉或压迫致血管痉挛收缩,或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缺血,从而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病症[4,5]。

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手段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手术治疗风险高,并发症多[6]。而中医治疗在非手术保守治疗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针灸、推拿、针刀、艾灸、刮痧、中药、穴位注射和功能锻炼等,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6-13]。此研究采用自创运动操“八段禽戏”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7.90±12.36)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9.00±10.58)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4]中眩晕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岁。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或言语、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者。

1.4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包括:推拿、针灸、中频脉冲电刺激、牵引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自创“八段禽戏”运动操中的前三式。即“犀牛望月”“仙鹤起舞”“虎虎生风”。动作要领如下:犀牛望月:①双手置于背后,十指交叉;②缓慢上抬双手,同时仰头,坚持5 s;③头部缓慢、尽量左转,用眼睛的余光看背后的双手,坚持5 s;④头部右转,要领同左。仙鹤起舞:①双手侧平举并向后打开,掌心朝后,拇指向下,其余四指并拢;②双手从后向前划圆圈,要求双手水平线不超过胸前;③坚持运动1 min。或分3组完成,每组运动20 s,组间可休息10 s。虎虎生风:①双手张开成爪形,置于体侧;②用力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同时肩部外旋,挺胸;③指间关节放松,肩部回正;④坚持运动1 min。或分3组完成,每组动作20 s,组间可休息10 s。上述动作由专门的培训护士指导训练,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在康复治疗室内进行,持续2周。患者出院后,指导其继续坚持训练2个月,进行随访。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5]的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有效:仍然遗留部分功能障碍,但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无效:功能障碍无改善,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1.5.2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评估,其中头痛(2分)、肩颈痛(4分)、眩晕(16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轻。

1.5.3 复发情况出院后每周随访患者至2个月,如出现头痛、颈肩痛、眩晕即为疾病反复,登记患者反复率。

2 结果

2.1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治疗后,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分,

2.2 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复发率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2个月,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复发率为16.67%(5/30);对照组有10例患者疾病复发,复发率为33.33%(10/30),治疗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劳损、退变性的疾病,与颈椎不稳、椎间盘压迫、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刺激相关,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疼,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16]。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法。例如八段锦、五禽戏等都有柔筋健骨、行气活血、养气壮力的功能,对人体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防治颈椎病也是其作用之一[17-21]。

其中八段锦是通过8个动作,调节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有效锻炼颈椎各椎体及颈肩肌肉,对颈椎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着很好的效果。该锻炼属有氧运动,符合“动静结合”刚柔并举的传统理念,同时讲究意念和动作合一,通过自我运动调节,对五脏调护防治。八段锦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被广大群众喜爱。黎万友等[22]研究表明,八段锦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坚持八段锦的锻炼,可使人体脏腑和调、筋骨强健、气血畅通,维持颈椎及脊柱的健康,改善脑供血,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症状[23]。

五禽戏也是中国著名传统养生功法之一,属于主动运动疗法范畴。对于治疗颈椎病具有独特优势,①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起到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②增强肌力,改善软组织柔韧性和弹性,提高身体疲劳耐受力;③增加骨的强度和韧性,延缓骨质退变,提高颈椎稳定性等[24]。五禽戏具有调身、调息和调心功用。通过五禽戏功法运动局部或全身,促进了颈椎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长期规律地练习五禽戏功法,颈项肩背部肌肉可得到各个方向的牵伸扭转,使增高的肌张力逐渐降低,短缩的肌肉逐渐被拉长,松弛的肌肉逐渐收紧,疲劳的肌肉耐力逐渐提高,力量偏弱的肌力逐渐恢复,异常的运动模式逐渐被纠正,紊乱的关节逐渐被调整[25]。

八段锦、五禽戏创立时间久远,动作缓慢,训练要求高,锻炼时间长,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工作、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有没有更加适合现代人在工作、生活之余的碎片时间里,进行简单的拉伸、训练为缓解颈肩腰腿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晕、头痛,促进健康,笔者编创了“八段禽戏”。

八段禽戏是模仿八种动物运动精髓所编创的一套微运动操。其结合了古今多种养生保健方法,包括八段锦、五禽戏、科学健身十八法等,可有效训练颈、肩、背、腰、四肢,起到改善循环、舒展筋骨、缓解疲劳的作用。训练时“无需道具、不限场地、不限时间、简单易学、行之有效、便于坚持”。该运动操已通过广东省版权局审核登记(登记号:粤作登字-2009-L-00001908)。

此研究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重点指导前3个运动进行训练,其具体的训练作用如下:“犀牛望月”训练作用:①训练颈椎后仰、左右旋转的活动度,预防颈椎活动度下降,改善后循环供血;训练颈后肌群,预防颈部肌肉疲劳、疼痛。②训练肩关节后伸的活动度,预防肩关节疼痛。③牵拉胸小肌,拉伸胸椎,预防含胸驼背。“仙鹤起舞”训练作用:①训练肩关节旋转活动度,防治肩关节周围炎。②训练肩后肌群:菱形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等,预防肩背部疼痛。“虎虎生风”训练作用:①训练肩部外旋,增加冈下肌、小圆肌力量,提高肩关节稳定性,减少肩部疼痛。②训练前臂屈肌群,增强手指力量和灵活性,改善上肢血运。

上述研究表明,通过八段禽戏对颈肩上肢的功能训练,可有效缓解头晕、头痛、颈肩部疼痛的症状,坚持训练,可大大减少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但此研究病例数不足,有待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进一步探索,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椎动脉八段锦颈椎病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八段锦源流考辩*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