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名中医张发荣教授诊治糖尿病优化方案整理研究

2022-05-07梅建伟尚鹏鑫张明逸张英强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优化方案中医药

梅建伟 尚鹏鑫 张明逸 张英强

【摘要】张发荣教授擅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价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辨证治疗思路,治疗用药不拘泥于一方或一法,要审证求因,知常达变,参照规律,具体分析,灵活运用。通过整理研究张发荣教授诊治糖尿病方案,总结为:从阴虚燥热论治,从脾胃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湿热痰浊证治,从水肿论治,从瘀论治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药;优化方案;张发荣;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2--02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病疾,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1]。

祖国医学中糖尿病属“消渴”病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其中不仅观察到了消渴病:“饮一溲二”(《素问·气厥论》)小便多为其主症,还描述了消渴病人“善渴、数饮”(《影问·刺热篇》)、“善渴”(《灵枢·都气脏腑病形篇》)、“消肌肤”(《灵枢·五变篇》)“善而瘦”(《素问·气厥论》)等多饮、多食、消瘦的消渴病主要症状。特别是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很早就阐述到消渴病的发病与体质、饮食等因素有关。《素问·通评虚实论》谓:“消瘅……偏枯·……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素问·奇病论》谓:“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指形体肥畔;“贵”指地位显贵,养尊处代,体力活动较少;“膏梁”“肥美”“甘美”,指饮食过度,尤食高脂饮食过度。2000多年前的这种认识,与当今国内外的调查资料显示的生活越富裕,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越少、人体越肥胖,糖尿病发生率越高相一致[2]。

国家级名中医张发荣教授医德高尚、博览群经,传承古训、兼收并蓄、通融古今,勇于创新,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调摄卓有见识。他重视临床疗效、将经方、时方、验方熔于一炉、灵活化裁。根据患者所患糖尿病的病史、病程、既往史、家族遗传史等,从复杂多变的病机中,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辨证论治,有的放矢,临床取得了对糖尿病治疗之良好效果[3]。现就其治疗糖尿病的优化方案整理如下。

1.从阴虚燥热论治

全国名中医张发荣教授率先提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又互为因果。临床上因病程的长短以及病情程度的不同,阴虚燥热的表现又有侧重。一般病初以燥热多见;病程迁延者,则以阴虚或气阴两虚为主,兼有燥热。临床表现以血糖高,将别是空腹血糖升高,口渴,口干、多饮,小便多、大便干,也可见多食易饥、五心烦热、骨蒸潮热、肢麻肉瞤、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肛门灼热。治疗应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以石膏,知母清泄肺胃邪热兼能护阴保津,针对性强、改善口渴、多饮症状效果明显。有便秘者,多配伍通便泄热的大黄作主药。便通热泄,自然具有保津存液之效果。一般热重者用生大黄泡服,热轻者用熟大黄,或用大黄久煎以减轻其苦寒之性。张教授又特别提出:在糖尿病中后期,有的病人出现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间断性大便干燥,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在便秘时往往伴随有心烦,口干以及血糖升高等。对这类患者治疗应当以养阴增液,益气活血为治法。药可选玄参、麦冬、熟地、黄芪、太子参、当归、桃仁等降低血糖甚妙[4]。其中用黄芪意义有二:其一,平衡升降,黄芪长于升举清气,腹泻者可防止清气下趋,便秘者可因为清开而浊降;其二,益气化津,黄芪益气之功宏,气旺则能生血,津血同源,方中用当归亦取此意。当归,桃仁活血兼有润肠之功,如恐其力不足,可酌情佐以火麻仁、郁李仁之类。这些皆是治疗消渴的有效方药。现代研究证明以上诸药均有一定的降血糖的作用。

2.从脾胃论治

脾与胃在功能上,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输布等生理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脾与胃在生理上,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两者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运化、吸收的功能。脾胃失调,临床以脘腹痞闷,舌苔厚腻为特点,可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头昏沉,四肢困倦,大便稀溏等。临床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治当健胃消食,运脾化湿,主药用苍术、藿香、陈皮、厚朴。苍术为健脾化湿之圣品,有较好的调整血糖的作用,一般可用30g.。法夏既能燥脾濕、运脾阳,又能顺阳明腑气下降之性,对于脾不运湿,胃不降浊所致之中焦痞满、恶心、呕吐等为必用之品。因其兼有化痰之功,又可助中焦燥湿和胃止呕。本证型法夏一般可用10-20克,痞、呕突出者,可用至30g以上。藿香为醒脾要药,有开胃解困之功。陈皮,厚朴燥湿兼理中焦之气。如舌苔厚腻而腐、白蔻、草蔻、草果、红蔻、砂仁等均可用之。茯苓,苡仁淡渗中焦之湿又能补益脾气,有补而不腻的特点。木香、鸡内金等也是本型常用之药。湿为阴邪,粘滞难去;太阴脾土,喜燥恶湿,得阳始运,故芳香燥湿之品宜多选用。气郁佐柴胡,香附疏肝解郁以治肝木侮土;脾虚佐党参,白术以助脾气,但量不宜大,恐其滋腻碍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许多健脾药物如人参、黄芪、山药、白术、苍术、茯苓等均有降糖作用[5]。

3.从肝论治

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等症状[6]。张教授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情志活动,强调糖尿病本身更是直接影响患者性格和精神状态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使患者由于烦恼、失望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糖尿病人常因情绪紧张而影响体内胰岛素分泌,在焦虑状态时,血胰岛素含量减少。在孤独,绝望或忧郁状态时,有时可伴发糖尿病。肝主疏泄,促进消化吸收。肝属木,脾胃属土,土得木而达。肝的疏泄功能可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既可助脾之运化,使清阳之气升发,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促进浊阴之气下降,使食糜下达于小畅。肝失疏泄,临床常见抑郁寡欢,多愁善感,或急躁易怒,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丧失生活信心,产生自杀念头,头胀头痛,肋痛、口干,口苦、纳食不化、舌红、苔黄、脉弦。治疗上肝气郁滞血瘀者,治以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方用血郁汤、主要用药有香附、牡丹皮、苏木、赤芍、炮山甲、山楂、桃仁、降香、通草、红花、麦芽等。气滞较著,加柴胡、青皮,加强疏肝理气之功。头痛较剧,加川芎,活血定痛。仅有肝气郁滞,无血瘀者,以越鞠丸为基础方。五郁之病,先起于肝气郁结。方以香附理气解郁为主、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苍术善燥脾湿,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之脾为湿困,运化失司,而见食欲不振。川芎理气活血,善走头目,适用于糖尿病性头痛,且能辅助香附理气导滞,增强治疗胸胁胀痛的效果。神曲消食和胃,适用于有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之腹胀,纳差患者。栀子,知母与香附相伍,能清解胸中郁热,善治心烦不安、胸中懊闷等症。

4从肾论治

糖尿病病情缠绵,难以痊愈。久病之伤,穷必及肾,肾为五脏六腑之本,乃水火之宅,寓命门之水为真阴,涵命门之火为真阳。五脏六腑之阳,非肾阴不能滋养;五脏六腑之阳,非肾阳不能温煦。肾阴和肾阳,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7]。本证型临床以恶病质、脉微细,或血糖久治难降为特点,可见腰酸膝软,行走飘浮。偏阴虚可兼心烦,失眠多梦,手足心热,或面部潮红,热气上冲;偏阳虚者可兼畏寒,肢体欠温,膝冷,五更作泄、小便清长、夜尿多,或阳萎、性功能障碍等。治疗培元固本,填实肾精,兼调阴阳。主药用枸杞、桑堪。枸杞补肾并能益肝阴肝血,肝肾同源,肝血足则肾之阴精必旺,通常可用30g以上。桑椹为补肾之专剂,益精养血功效良好而平稳,疗效与剂量有正相关关系,临床用量30~60g。此二药性味平和,无副作用,可长期服。现代研究证明枸杞、桑椹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并有抗组织老化、延年益寿之效,对糖尿病人很有好处。偏阴虚者宜用黄精、制首乌、女贞子、枣皮,可用熟地、桑寄生、玄参、旱莲草、麦冬。有虚火者可选加知母、黄柏、龟板、牡丹皮。偏阳虚者酌选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紫河车、鹿胶。小便清长、夜尿多以覆盆子为佳,腰膝酸软、精神疲乏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均可用。紫河车、鹿胶乃血肉有情之品,对久病体质低下者,确有良效。用煎剂浪费太多,散剂疗效优于汤剂。阳虚而有寒象,多选用肉桂、附片,不效则加鹿茸粉每天0.5g

冲服,干姜、桂枝、细辛类温里通阳药亦可选用,一般用量不宜过大。男性以性功能障碍为主症者,可把菟丝子、淫羊藿、雄蚕蛾作为主药。雄蚕蛾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壮阳力专效宏,宜打粉冲服,每日10~15g。有瘀血征象的阳萎,水蛭、蜈蚣也可应用。上药偏温,对于阳萎无热象者宜。如兼有热象,佐小剂量黄柏、知母即可。对于难降之高血糖患者,补肾法尤为重要,需持之以恒,坚持服用。

5.从湿热痰浊论治

临床可见肥胖型消渴患者,此类患者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酒醴,好逸少动,而致湿浊内蕴,阻遏气机,水液不能化为津液敷布、湿热化燥化火,炼液为痰,日久形成湿热痰浊.湿热痰浊积聚,肌肤盛满有余,常见乏力身困、口甘口苦、大便粘腻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此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较其他各型更为明显。治疗上宜清利湿热、化痰降浊。可用瓜萎、桔梗、半夏、郁金、山楂、莱菔子、防己、车前草、泽泄泽漆、茵陈、泽兰、石菖蒲等诸药。

6.从水肿论治

糖尿病治疗不当或失治,日久可导致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水液停聚,泛滥肌肤,而成水肿。此外、糖尿病病久成瘀,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可使水肿缠绵难愈.此类消渴患者以水肿为特点,可见小便量少、头身困重、舌厚腻等。病因瘀阻水停,或肾虚不化水液,或痰浊内阻,或气血不足。水液停聚为唯一突出特证。但水既内停,利水之法在所必用。主药用泽泻、前仁、白茅根、益母草。泽泻利水兼泻肾浊,化饮为水,能将日久集聚而成的肾中秽浊之邪,水饮从尿中排出,水肿兼面黑发绀,呼气有尿臭味的糖尿病人,泽泻为必用之品,每日可用60g或以上。益母草利水兼能化肾瘀,对于瘀血阻滞下焦导致小便不利而发水肿者,本品当为首选。但其作用温和,用量宜大,常用30~60g。益母草与泽泻同用,既可加强利尿消肿的目的,又可增加泻肾浊,化肾瘀的功效,二者互为所用。水肿兼瘀者加泽兰、牛膝,二者既活血化瘀,又能利水消肿。兼肾虚者加牛膝、猪苓,利水而不伤阴,兼能护肾阴。兼痰浊者加茯苓、冬瓜皮,利水又能健脾。兼气血不足者加黄芪、白术、茯苓、白芍,补气利水又可升清以助降濁邪。玉米须、亚腰葫芦用于治疗糖尿病水肿,针对性强,血糖高者用之尤为合适。

7.从瘀论治

糖尿病由于阴虚燥热,热邪伤津,津亏血少,血液粘滞不行,乃成为瘀。或热邪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液溢出脉外,积而成瘀。也可由于气机郁滞,无法正常推动血液运行而成瘀,也可由于消渴日久,气虚血瘀,因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迟缓可致瘀,或气虚统摄无力,血液离经,停滞于体内成瘀。瘀血既是糖尿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反过来又是导致糖尿病众多并发症的致病因素,瘀血内阻,变证丛生,使消渴病情更加复杂,对整个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活血化瘀,祛除瘀血,方可使血行津布,瘀化气畅,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临床以唇舌瘀暗、局部脉络青紫为特点,可见局部刺痛、坏疽、小便点滴难尽、出血等。瘀因于气阴之虚,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顾其本。主药用三七粉、血竭、水蛭。三七活血化瘀,兼有良好的行气止痛的作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处不到。血竭活血破血,辛香走窜善入络脉逐瘀,止痛作用强。水蛭破瘀通络,为虫蚁之品,升降灵动,凡沉疴顽疾,变瘀着络者,无不用之以松透病根。三药配合具有“化”(三七)、“通”(血竭)“破”(水蛭)的特点,是散瘀摧坚的上品。若瘀阻在脑,加牛膝引瘀血下行,川芎入脑直达巅顶,桃仁、红花更助化瘀之力。瘀在脑,必阻脑窍,加郁金、石菖蒲或冰片等芳香开通脑窍。瘀阻在心,宜加薤白、瓜壳开闭通阳,葛根升发心阳,桂枝振奋心气,延胡索、木香行气止痛,酸枣仁安定心神。若恐化瘀之力不足,桃仁、红花、赤芍、土鳖虫均可选用。瘀在肩背加姜黄、桂枝,瘀在下肢加牛膝、孩儿茶。以上三七、血竭、延胡索均宜打粉冲服。针对若瘀阻在脑,加牛膝引瘀血下行,川芎入脑直达巅顶,桃仁、红花更助化瘀之力。瘀在脑,必阻脑窍,加郁金、石菖蒲或冰片等芳香开通脑窍。瘀阻在心,宜加薤白、瓜壳开闭通阳,葛根升发心阳,桂枝振奋心气,延胡索、木香行气止痛,酸枣仁安定心神。若恐化瘀之力不足,桃仁、红花、赤芍、土鳖虫均可选用。瘀在肩背加姜黄、桂枝,瘀在下肢加牛膝、孩儿茶。

综上所述,张发荣教授诊治糖尿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辨证治疗思路,反复强调以上的理论,经验,治法及证型,临床上对于那些发现较早,病情较为单纯的患者,可能仅属某一型,治法也易于对应。但对于晚期病人,病情比较复杂,可能就不能简单地归为某一型或治疗用某一法了。要具体情况,参照以上规律,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葛俊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25~748

[2]张发荣.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87

[3]岳仁宋,胡波.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从书、张发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1~17

[4]吕景山、施今墨药对[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50~153

[5]金汀龙,陈霞波.临床常用中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M].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526~528

[6]梁晓春.抑郁与肝气郁结及疏肝的治疗作用[M].北京中医药,2013.32(1):3~6

[7]张景岳:景岳全书.三消干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104~1108

*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20JC0006)。

作者简介:梅建伟,男,46岁,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防治。

作者简介:梅建伟,男,46岁,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防治。

猜你喜欢

中医药治疗优化方案中医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全站仪在数字绘图中测量方法优化方案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湖北经济消费结构优化研究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