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大任务的子任务分解

2022-05-07李勤华

关键词:单元教学

李勤华

摘要:教学从课时走向单元,需要一个能统领整个单元的中心,而承担单元教学中心要职的是单元大任务。我们以单元大任务统摄子任务,展开整个单元的教学。在具体实施时,做到子任务特征鲜明、大任务操作路径清晰可循,保证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素养。

关键词:单元教学;整体图谱;大任务;子任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积极生长者培育的课程育人实践范式建构研究”(编号:D/2021/02/2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单元大任务是单元学习的统摄中心,是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的相对比较全面的任务。单元大任务的完成情况可用于考查学生单元目标的达成水平,观测学生单元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检验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做事”能力。我们主张以单元大任务(单元目标与之一致)统摄整个单元教学,再细化子任务,确定课时目标,将单元与课时打通,统筹推进,一体实施(整体图谱见图1),以期实现单元教学的一致性与整体性。其中,子任务扮演着重要角色,关键环节是子任务的分解。单元大任务的实施,依托子任务渐次推进。

一、大任务为何要分解为子任务

(一)子任务是大任务的“必备物资”

完成一项大任务犹如展开一场“大战”,战前必须备足物资。子任务就好比作战前的“必备物资”,需包含知识、技能、能力和品格(如图2所示)。单元大任务的实施前提,是全部子任务准备就绪。

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单元教学,我们确定的单元大任务是:向政府汇报“我们的周末活动”。为了完成这个大任务,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周末活动相关的词汇与句型(知识层面);要能写、会说、听懂与周末活动相关的英语表达(技能层面);要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讲述自己的周末,还能调查他人的周末,即能力;要懂得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品格层面)。据此,我们安排了四个课时,前三个课时的三个子任务分别为学生“储备”完成大任务所需的“物资”。第一课时的子任务是储备相关知识“I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at weekends”;第二课时的子任务是储备对他人周末活动的了解以及能说、读、写重要句型的技能;第三课时的子任务是储备用英语来讲述自己与他人的周末活动,并在听的过程中汇总班级情况,懂得过有意义的周末的方法。第四课时的大任务则是在前面三个子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有关自己与朋友周末活动的书面报告,并进行口头汇报。这里,大任务的完成恰是以前三个子任务的开展为“物资”基础的。

(二)子任务是大任务的必经过程

大任务是一件完整的事情,是过程和结果的综合体,因此,必须确保大任务完成的全过程是可见的。何以可见?通过直观感受完成的一个个过程中重要的点,即子任务(如图3所示)。我们将单元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就成为完成大任务的关键点位,是完成大任务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点上“做事”的表现情况。发现了表现不佳,也不必担心,可以及时调整与改进。因此,将大任务落实到子任务上,就可以看见任务完成的过程表现,以便随时修正。

如,At weekends单元的大任务和三个子任务之间的路线,就是从过程到结果的必经之路。学生如果不学习故事,就不知道如何表达“weekends”;如果不知道表达的结构,就不知道用什么来完成调查;如果无法完成调查,就没有相应的数据汇总并形成汇报;如果不经历三个子任务的学习过程,就无法正常实现最后的大任务学习目标。反之,就能达成过程与目标的双丰收(如下页图4所示)。

(三)子任务是大任务的必要支撑

单元大任务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的,这个情境是真实情境,它的创设需要从单元学习开始到结束始终保持不变。真实情境中学习与做事的核心,就是解决真实问题。所以,大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支撑,降低问图4

题的难度,扫除问题的障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解决问题。考验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不是为难学生,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并最终解决问题。因此,大任务需要必要的支撑,所有的子任务正是为逐步递进式解决真实问题而设置(如图5所示)。

如,At weekends单元,要完成“向政府汇报‘我们的周末活动”的大任务,解决“双减”背景下学生如何合理安排自己周末生活的问题。这个任务不是简简单单一节课就能解决的,这个情境也不是学生一进入,就能直奔主题的。学生从进入角色到完成大任务,需循序渐进,要先解决三个小问题:小问题1“周末活动的英语怎样表达”,小问题2“‘双减背景下同学们的周末是怎样的”,小问题3“应该如何用英语讲述我们的周末活动”。针对以上三个小问题,在同一情境下,引导学生用三个子任务逐一解决问题,降低大任务的完成难度系数。

单元大任务统摄单元教学,发挥统摄中心的作用,是从上而下的全方位统领,也自下而上一致指向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子任务应具备怎样的特征

单元大任务通过一个个子任务来实现,但子任務并非多多益善,而是应该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子任务为大任务服务,更要为学生所用。教师必须严格把关,要确保设计的子任务具备以下特征:

(一)子任务要体现回归

单元是一个整体,单元大任务是一个完整的任务,分解出的每一个子任务都不能离开大任务这条主线,必须全程服从、服务于大任务,并最终回归大任务。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单元教学,我们设计了一个大任务和四个子任务。大任务:编制“Get 最佳出行方式”的方案及开展“Get 最佳出行方式”的论证会。子任务1:调查自己和班内同学的出行方式;子任务2:学习并整理不同交通工具的特征和出行地址的参考目录簿;子任务3:学习故事,整理课文中四位小朋友的家庭住址与上学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并做介绍;子任务4:小组合作完成“最佳出行方式”方案,并进行班级论证,形成班级建议书。以上四个子任务紧紧围绕着大任务展开,前后衔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完成四个子任务,就最终实现了编制方案和开展论证会这个大任务,实现了子任务向大任务的回归。

(二)子任务要能够匹配

每一个子任务都必须匹配课时目标,否则,子任务的设置就失去了方向的导引与相应的检测功能。我们所研究与设计的任务,都是能够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任务。因此,子任务必须匹配课时目标,大任务必须匹配单元目标。只有与目标匹配的任务才能具备检测目标达成的功能,所以,设置的每一个子任务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功能。如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单元教学中,子任务1“调查自己和班内同学的出行方式”,匹配第一课时的目标“通过制作思维导图与调查,复习交通工具bike、bus、plane、taxi、train、car、metro,掌握‘by+交通工具的表达,并尝试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I come to school by...来完成调查表”以及“通过模仿,尝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家庭住址,如on...Street,in...Town”。

(三)子任务要便于操作

子任务的设置是为了降低实现大任务的难度,达到易化大任务的目的。因此,子任务相较于大任务应该更符合学生的要求,方便每一位学生深度参与。此外,子任务的设置还应让任务完成的过程可见,同时具备更容易搜集学习过程表现的特性。如上述任务中的调查表、目录簿、思维导图、方案与建议书,都是五年级学生易操作任务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依托子任务有序推进大任务实施

单元大任务是单元的统摄中心,“中心”不出问题,才能确保其他各要素正常运行。在实践中,我们归纳总结出一条单元大任务实施的操作路径:(1)核对目标,确认方向;(2)分解任务,规划方案;(3)定制评价,确保学会。具体的路线图如图6所示。

(一)核对目标,确认方向

单元大任务必须与单元目标保持一致。大任务是在单元目标的引导下开发的,其实施是为了检测目标是否达成。因此,第一步是核对目标,确认单元教学的方向无误。

如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单元大任务的开发,首先是核对单元目标:

1.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故事、语法、语音等各板块内容,能熟练听懂、会写、会说地名,如Moon Street、Sunshine Town;交通工具,如plane、ship、taxi、train、metro;句型,如“Where do/does...live?” “How do/does...come to school?”及相应的回答,提升学习能力。

2.通过调查、询问同学的家庭住址及其家庭成员上学、上班的出行方式,理解本单元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汇总调查数据,以语段的形式整理出小组最佳出行方式的方案,在共同探究中提升语言能力。

4.通过全班论证,熟练运用“I think...”句式来发表观点,论证小组方案的可行性,形成“Get最佳出行方式”班級建议书,鼓励社会参与,增加社会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设计本单元的大任务:“编制‘Get 最佳出行方式的方案及开展‘Get 最佳出行方式的论证会”,通过此项大任务的达成夯实学生学习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分解任务,规划方案

大任务分解成子任务的一般性策略有三种。一是根据完成大任务所需的储备分解子任务。学生需要用既定的知识与技能去完成大任务,但这些知识与技能无法一步到位,因此,教师可将知识与技能的“总量”分解成若干“分量”,即子任务。二是根据完成大任务需经历的学习过程分解子任务。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特定的学习环节,如阅读提炼、调查取证、总结汇报等。此时就可以将这些学生必须经历的“环节”设定为子任务。三是根据完成大任务所需达成的学习目标分解子任务。制订大任务的依据是单元目标,而单元目标会分解成课时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对标课时目标来定制子任务,做到一一对应,即单元目标对应大任务,课时目标对应子任务。

分解完成后,教师可选择大任务与子任务的完成模式:一是进阶式,先在课时中完成子任务,最后集中完成大任务,以评价单元学习情况;二是同步式,将大任务分布在课时中与子任务同时开展,逐步完成。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让学生事先明确该单元的大任务,即做好单元大任务的分享与子任务的导学。

如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单元的大任务,我们将其分解成四个子任务,做到教学内容的分布恰当、有序。我们根据学习过程(环节)来分解任务,采用进阶式的任务完成模式。规划方案详见表1。

(三)定制评价,确保学会

单元大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定制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以特定的标准去引领教与学,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会。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向着目标学,是完成大任务的“说明书”。这样的评价在具体操作时,通常以评价要点、评价说明等方式呈现,为了符合学生的学情与学科特性,会不断更新。

如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单元的大任务,教师定制了学校五年级学生完成此项任务的评价说明书(见表2)。这份说明书不仅提供了完成任务的具体操作说明,也给了学生分层的空间与目标达成的指标,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微调评价指标。这份说明书就是为了确保学生学会而为其“量身定制”的。

核心素养时代呼吁单元教学,而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单元大任务,因为大任务是让学生用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等来完成一件“大事”,在做事中收获素养。但一下子完成大任务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分解,降低难度,以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因此,我们主张将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依托子任务渐次推进,并以此来统摄整个单元的教学。具体操作中,教师应做到各个子任务之间相互关联,逐步进阶。分解实施时,教师必须事先核对目标,确认单元教学的方向;然后根据大任务的特征分解子任务,以更好地规划教学方案;在单元大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评价的设计不可或缺,教师应掌握评价定制的技巧,以帮助学生最终完成任务、掌握知识与技能,收获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菊荣.“单元统摄中心”三问[N].中国教师报,20220223.

[2] 卢明.教案的革命2.0:普通高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小学科学课“单元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半成品”式的辅助学习要得吗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单元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