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民族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05张婷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民族教学方式美术

张婷芳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作为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民族文化与素质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民族文化教育与当前的素质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小学美术学习的认识,同时也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对小学美术知识的理解,在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关    键   词]  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31-03

民族文化教学本身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阶段,由于受到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理念的限制,民族文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还不能全面发挥出来。为此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全面增进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的落实工作,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前提,探索多元化的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民族文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学生和家长对于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的认知度,在现有的条件下开拓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一项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创作作品的方式,能够发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独特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也能挖掘学生当前的多种心理问题。由此观之,小学民族文化教学的实现,在推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導意义。教师也能够通过这个契机,挖掘学生更多的潜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的教育教学阶段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不平稳发展的阶段,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梳理,才能让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被充分地激发起来,对于外部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探索方向和创作方向,能更好地发现社会和认识世界。每一个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作品的呈现,都是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他们在事实基础上对于世界的认知,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以鼓励的形式对其进行激发和引导,才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一定的满足。

美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产品,本身对于我国的历史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对美术的历史传承发展内涵进行讲解和阐述。但是在当前的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美术的实际操作和设计,没有将美术真正的内涵与民族文化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不仅导致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出现偏差,也让整个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很多民族文化教学的历史文明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消散。小学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很多客观事实的认识都是在小学阶段的启蒙中实现的。而美术本身作为一个明确的历史文化传承内容,已经有了数千年的传承积累和文化积淀,如果在小学阶段忽视了对于美术相关文化的解释分析,学生的认识便会出现偏差。正是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在很多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美术的著名作品认识不足,缺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识。教师也只是单纯地指导学生以技巧完成美术制作,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养成,也导致文化传承受到限制。

二、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育渗透的基础要求

(一)以美术欣赏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教育

美术欣赏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此环节学生会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观赏,逐渐地发掘不同的美术特色内容,逐渐地为学生自己建立起独特的审美体系,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也让民族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美术课堂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的美术作品应当相对全面,让学生在感受到多种艺术作品内容的同时,增进对于不同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认知,继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学生自信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有一定的分析,继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例如,在观赏《艰苦岁月》的作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实际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这部作品本身所展示的长征内涵,将一老一少这两个休息吹笛的战士特征全面展示出来,告知学生这种展示的方式充分地表现出了革命必胜的信念感,将革命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基础上,逐渐地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在观赏中有效地借鉴其中蕴含的情感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美的真谛,达到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目的。

(二)以美术绘画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教育

美术绘画课程教育也是当前实施民族文化教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和措施,但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规避传统绘画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矛盾,传统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美的感悟,会限制学生对美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绘画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不同的绘画内容所呈现的民族文化教育核心也有差异。例如,国画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表达,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集成,同时也具备了浓厚的民族情感。国画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独特风格,与西方作品之间的区别相对较大。为此教师在对学生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国画的审美意境进行特殊的说明,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分析国画作品的核心表现方式,在不断的分析中让学生的创作水平逐渐提升,在国画作品中蕴含个人的审美表现诉求。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美学作品和西方的绘画作品相融合,分析创作手法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反复的创作中运用灵巧的创作技巧。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将自己所要表现的诉求讲解出来,继而全面深化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

(三)以美术工艺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教育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美术工艺课程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充分感受到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工艺的创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当前我国的美术工艺内容,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其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特色以及审美体现。让学生充分融入美术教学的情境中,为后期的民族文化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也要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美术的内涵,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起拥有自主特色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核心,顺利地实现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目的。例如,在进行剪纸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进行思考,分析剪纸的实际意义,然后向学生展示多元化的剪纸作品,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补充多元化的剪纸方式和技巧,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审美思维。同时教师通过点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审美创作中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审美能力。

三、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育渗透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传统文化背景教学,提升学生文化认知

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于美术文化的认识,将美术的核心文化内涵充分讲述给学生,增进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內容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提升传统文化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在感悟传承的基础上,增进学习兴趣,实现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美术本身是我国传承积累千年的文化代表,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全面讲述一件陶器,并且向学生讲述美术作品背后所发生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发生转变,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一些考古过程中所挖掘的美术作品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发展的实际过程,让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主体,转变教学内容设计方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对于知识的接受速度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当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观察不同阶段学生对于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措施,明确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目标,制订出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对一些年龄段较低、理解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泥土制作,通过一些简单的揉捏、压实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设计工作,不要以课本的内容禁锢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创作,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环境。

对中年级的学生,因为其本身对于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小学美术民族文化的一些基础知识内容有了一定观察,能够发现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作品之间的一些浅显的差异,并且能对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作品本身有一些具体的理解,其本身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创作意图和想法更加多样。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情感阐述,以此增进学生对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的认识。

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民族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制作的同时将生活的感悟和一些情感的表现与作品相融合,这样不仅增进了学生对于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能在制作中让学生感触不同的社会生活,体验不同情感。

小学美术民族文化教学本身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直接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美术教学,它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对小学美术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制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世界、感悟人生。为此教师应当合理分配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的方向,让学生自主进行创造和想象。学生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手中的泥土捏成自己想象的形状和状态,教师通过鼓励、引导、比较、评选等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美术是一门兴趣课程,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全面增进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认识。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有效使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养成,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稳步推进。例如,在进行乐器的讲述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课本知识对于每一个细节进行讲述,学生不仅不能及时了解每一个乐器部位的绘制方式,也不能加深对于绘画的理解。而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强技术,将所有的图形进行有效的解释,不仅让学生对于每一个细节进行有效的展示,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于少数民族乐曲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信息科技的有效使用,教师可以播放不同地域的乐器画面,让学生在不同的图片和动态的展示中充分加深对于美术知识的认识,加深对不同细节部位绘画方式的理解,进一步促进课堂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确保小学美术学习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原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本知识的分析,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使其充分理解当前的美术学习过程。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教师从原本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会针对性地对多种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推进,在现代的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行全面的引导,尽可能发挥教学的核心竞争力,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增进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此很多小学都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教学的措施,通过分析现阶段的民族文化教学难点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抽象物体向实体转化的过程,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得到提升,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制造过程中的不易。为此只有加快民族文化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渗透,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俊英.小学美术“智趣”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教师,2019(18):99-100.

[2]周韦韦.基于多样化视角下小学美术有效性教学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9(5):184.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民族教学方式美术
美术篇
MINORITY REPORT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