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状与路径探索

2022-05-05王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药一带一路职业

王涛

[摘           要]  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基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对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进行研究,分析当前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并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形象建立以及有效传播的路径,从完善传播工作格局、增强文化适应性、提高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角度,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职业教育领域的特色方案。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19-03

“职教二十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2021年中办国办发布的多项文件也再次强调要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2]。“一带一路”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的创建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与发展已成为践行文化自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一步[3]。对于中医药职业院校来说,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依托高校的人才资源、特色学科、技术技能等优势,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发展的当代价值

以目标为导向,职业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在提炼优秀中医药文化的精神标识中树立自信自立的新时代中国文化形象。二是彰显中医药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中医药文化也是极具包容性、发展性的文化类型,通过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技术技能的创新,赋予中医药文化更强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三是争夺中国特色文化价值的国际话语权。中医药文化是最具中国标识的文化类型,目前已传播到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4],中医药文化的话语权地位体现了中国文化价值在国际上的地位,职业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对建立中医药文化话语品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有利于构建多元化发展的文化传播体系。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形成“受众本位”“双向互动”“交流对话”的传播格局。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之间互构共生关系的发展。从国际话语权竞争的角度看,有利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全面提升中医药国际话语权。

二、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研究的现状与挑战

在当前时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已经成为新闻媒体报道与学术研究的热点。在职业教育与文化传播方面,职业教育中融入产业文化教育阐释了产业文化育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职业教育应当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育人自觉,要在文化育人过程中融入工业文化、行业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职业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发展以及可持续化的内涵延伸方面实施了更多的具体实践[5]。技能型文化人才是我国文化人才中不可替代的类型,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在技能型文化人才培养上显然优于普通本科教育。

在教育推进文化国际传播方面,当前由政府组织的有孔子学院、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都是已经有效实施的文化传播实践。孔子学院是以语言传播为主导的模式,某种程度上孔子学院对中药材出口产生了一定的经贸效益[6],但效果有待增強。鲁班工坊则致力于将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天津是我国较早探索“鲁班工坊”模式的城市[7],在成立了中国首所境外鲁班工坊之后,又在英国、印度等16个国家建成17个鲁班工坊,旨在联合当地职业院校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及本土企业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传播弘扬“鲁班精神”。教育推动文化传播的另一种模式是丝路学院。该模式积极贯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组织丝路精神、国别研究、中国贡献等领域的研究,旨在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如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成立柬埔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建立马来西亚义乌丝路学院,帮助企业培养精通汉语、精通中国企业标准和文化的当地应用型人才。

从文化适应的角度看,通过办好境外中医药教学和依托国外高校开办中医药学历教育等路径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8],政府的决策性纲领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保障[9]。在传播实践中,中医药在医疗、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拓展。如中医药在参与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史无前例地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文化形象树立。自2006开始,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就在哈萨克斯坦、印度、乌克兰等10余个国家设立中医药诊疗中心——医疗定点机构,为1.2万余人次的外籍患者提供了针灸、推拿等特色中医诊疗服务。2013年以来,甘肃省与“一带一路”10余个国家在中医药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如建立岐黄中医学院及中医药临床医疗服务与科研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医科大学还开设了传统中医(针灸、按摩、水疗)相关专业。

尽管,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的传播力与辐射度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是“文化认同”提升难度大。当前中医药文化在外籍学生群体及公民中的认同度不高增加了文化传播的阻力,这可能是由于职业教育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不足、对中医药跨文化人才培养不够、话语体系的缺失等问题造成的。二是“文化距离”问题突出。世界文化格局复杂变化,各国文化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在不断强化国家文化形象在他国的建立,并长期以多种隐性方式推广其国家文化[10]。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某种程度上受到文化隔阂与壁垒的限制。三是“文化误读”现象严重。全效媒体环境的介入虽然提升了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知名度,但同时也要警惕文化主导观念、主流价值被淡化和解构的风险,非标准化的中医药科学知识和文化的宣传可能会对民众产生误导,甚至有损国家文化形象。

三、职业教育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内在逻辑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是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新目标,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与这一发展目标是高度契合的。“高标准”体现在职业教育的系统化、标准化,它将零散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以标准的教育教学的方式传播到目标国,从而有效避免了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误读”“文化偏差”等现象。“可持续”体现在职业教育因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中医药文化传播拥有了“可持续”的载体,有效避免了文化传播中的“地域文化断层”现象。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制定符合特色的、基于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和历史实践构建起来的文化产业体系。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如“鲁班工坊”“丝路学院”就是依托产教融合助力文化走向世界的实践。中医药文化通过职业教育途径达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惠民生”体现在中医药在构建人类健康卫生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应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冲突”与“协调”问题。例如,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抗击疫情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政府在中医药抗疫国际合作中加大合作力度和宣传力度,无疑使得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的社会评价和认可。再如,由中国政府建立丝路基金,对中医药领域的建设项目给予支持。自2015年起,中国建立“藏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等59家中医药对外交流示范基地和海外中心,与88个国家开展合作,累计培训外籍专业人员7100人次,培养学生超过1万人次[11]。

四、职业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格局的实施路径

(一)完善职业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工作格局

政府应为中医药合作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鼓励更多的中医药类院校拓展教育输出,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学校、培训机构、医疗中心合作开办中医药职业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点、中医药海外中心,形成规模化教育成果。探索建立覆盖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专业硕士、职业继续教育培训等职业教育各阶段的中医药文化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大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教育支持力度,为“一带一路”沿线华资医药类企业员工进行定期且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并注入中医药文化育人内涵,培育更多的技能型文化人才,增强不同类型中医药人才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适应性。出台相关制度吸引海外留学生攻读中医药相关专业,为留学生提供回国后在医药类企业就业的机会,形成“教育-就业”文化传播闭环链条,推动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助力中医药文化在沿线国家实现社会价值创造的承诺。

(二)通过职业教育增强中医药文化适应性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在保持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的同时,对他国文化理念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为了有效消除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文化壁垒,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到文化适应性的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核心是异质性文化的消费[12]。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体系,这与“一带一路”沿线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由此带来了中医药文化在他国存在及发展的可能。这里涉及很多方面,不同区域、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社会状态、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对中医药文化形象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等,其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法应当各有差别。但可以从职业教育层面对中医药文化进行返本开新,通过个性化的传播方案保障中医药文化在该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以及中国在抗击疫情中积极表现有效推进了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并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形象的提升和话语品牌的创建,职业教育应致力于将中医药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全面提升中医药国际话语权。在中医药职业教育中确立中医药国际文化形象的核心内容,对中医药专业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材与课程建设、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标准、学历+职业技能(1+X)证书、学分互认机制探索等过程中标注中医药文化基因、提炼精神标识,以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话语传播中医药文化。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为中医药文化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行路径。加快中医药相关专业课程慕课化,建立中医药教育资源库,涵盖中医药文化拓展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互补。加大中医药文化虚拟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数字场景,推动“产研医游”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着力搭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专项网絡新基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2019-02-13)[2021-12-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1-12-20].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3]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5):9-15.

[4]南海.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6):1.

[5]王建林,周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育人融合的路径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84-88.

[6]林航,原珂.孔子学院是否促进了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基于中药材出口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9,35(5):114-116.

[7]新华网,鲁班工坊:从天津走向世界[EB/OL].2019-06-13)[2021-12-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208959737696824&wfr=spider&for=pc.

[8]徐永红.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文化适应为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123.

[9]张媛,欧阳静.“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5):181-184.

[10]Ma Junchi.The Challenge of Different Perceptions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Croat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view, 2017,23(7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医药在抗疫国际合作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EB/OL].(2021-04-30)[2021-12-14].http://www.gov.cn/xinwen/2021-04/30/content_5604183.htm.

[12]李凤亮,古珍晶.“双碳”视野下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路径与价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6):79-87.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一带一路职业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我爱的职业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