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弹力图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

2022-05-02李倩倩张磊薄晓红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氯吡抑制率格雷

李倩倩,张磊,薄晓红

(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1.输血科;2.心内科,安徽 阜阳 2366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近年研究[1]显示,我国PCI治疗进展显著,总量占据全球首位。虽然PCI能够有效扩张冠脉血管,但仍有缺血风险,术后需要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是目前临床首推的PCI术后用药方案[2]。PCI术后规律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会出现药物抵抗现象,从而增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临床建议在PCI术后进行血小板功能监测,以便及时改善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能够反映凝血全过程的检测方法,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优点,因此成为血小板功能监测领域关注的重点[3]。本研究旨在探讨TEG对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评估作用,分析其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126例进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4],且行PCI治疗;(2)术后按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规律用药1年及以上;(3)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者;(2)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3)既往有出血史者;(4)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不耐受者;(5)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药物者。

1.2 方法

对行急诊PCI患者,术前30 min给予负荷剂量300 mg的阿司匹林与300~600 mg的氯吡格雷。对无禁忌择期行PCI患者,术前1 d给予负荷剂量300 mg的阿司匹林与300 mg的氯吡格雷。术中通过动脉鞘管注入100 U/kg的肝素,视手术时间追加一定量的肝素(1 000 U),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糖蛋白Ⅱb/Ⅲa 拮抗剂。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规律用药至少1年。同时,术后7 d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使用TEG仪(型号Haema T4,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 (ADP)途径测量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抑制率计算公式:抑制率=[1-(MA-MAfibrin)/(MAthrombin-MAfibrin)]×100%。MA为不同诱导剂AA或ADP作用下的血凝块强度,MAfibrin为纤维蛋白的血凝块强度,MAthrombin为凝血酶诱导的血凝块强度。结果判定:通过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TEG-AA)<50%为阿司匹林抵抗,通过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TEG-ADP)<30%为氯吡格雷抵抗,并根据是否发生药物抵抗抵抗组(n=82)和正常组(n=44)。

1.3 观察指标

(1)血小板抑制率;(2)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支架植入个数、合并服用他汀类、合并服用β受体阻滞剂、括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4)术后1年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血运重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等;(5)药物抵抗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比较

126例患者中,单纯阿司匹林抵抗15例,单纯氯吡格雷抵抗18例,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抵抗11例,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发生率为34.92%(44/126)。抵抗组和正常组TEG-AA、TEG-A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抵抗组与正常组Hb、FIB、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药物抵抗为因变量,以Hb、FIB、TC、LDL-C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及FIB偏高是发生药物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C、LDL-C不是影响药物抵抗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抵抗组与正常组各临床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1年临床事件发生率比较[n(%)]

2.5 药物抵抗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

Cox回归分析显示,药物抵抗不是各临床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见表5。

表5 药物抵抗与临床事件的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PCI术后血栓复发是影响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5]显示,血栓的形成与机体凝血状态密切相关,而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因此,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成为PCI术后标准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在规律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依然会出现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事件,猜测是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或“抵抗”所致[6]。因此,对PCI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及时调整临床用药非常有必要。

本研究通过TEG检测PCI术后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显示,126例患者中,15例为单纯阿司匹林抵抗,18例为单纯氯吡格雷抵抗,11例为双药抵抗,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发生率为34.92%(44/126),与既往报道[7-8]相符。TEG是近年临床新兴的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其可通过物理感应准确反映血液凝固、溶解的全过程,且还能在AA及ADP诱导下测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抑制率[9]。邹行斌等[10]研究显示,根据TEG测量的血小板抑制率对PCI患者进行分组,可靠性好、稳定性高,提示TEG对PCI患者血小板功能有较高的监测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抵抗组与正常组Hb、FIB、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抗血小板药物的抵抗的发生可能与Hb、FIB及血脂水平有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及FIB偏高是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众所周知,血小板激活后,FIB会与其表面的蛋白发生结合并促发释放反应,从而使血小板产生聚集,形成血栓。另外,FIB还会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冠脉血栓的形成[11]。张岩等[12]研究还显示,FIB对预测氯吡格雷治疗的血小板高反应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故FIB偏高可导致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对于Hb,临床尚存争议,有研究[13]显示,Hb偏高是发生双药抵抗的危险因素,但也有研究[14]显示,Hb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无关,甚至在发生药物抵抗时水平会降低。

本研究在PCI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全因死亡、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卒中、血运重建及MACE、出血事件等临床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经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与以上临床事件无关(P>0.05),不能作为临床事件预测指标,与目前大多数研究[15]结果一致。PCI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多与机体炎症反应、年龄、心肌灌注损伤等有关。理论上,采取DAPT治疗会相应增加出血风险,但正常剂量及规律用药对出血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TEG在评估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疗效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无法预测支架内血栓、MACE等临床事件。

猜你喜欢

氯吡抑制率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双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研究
蔬菜使用不同处理方式对农药残留影响的研究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药有冲突
刺果瓜甲醇提取物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补骨脂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