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冬奥会冬残奥会鲜活素材讲好“三观”大思政课

2022-04-29刘咏燕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2年4期
关键词:世界观三观人生观

2022年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3月4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中国再次闪耀。从红火“中国年”邂逅冰雪冬奥会,从奥运场馆到奥运村,从运动员到志愿者,从各项防疫措施到外国友人各种“花式”夸赞,两场世界盛会为学子带来了一堂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政大课。

展现中国一诺千金的大国担当,阐释人类先进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的世界观展示了认识世界的不同态度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方法。对中小学生来说,抽象的世界观概念难以理解,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如期举办以及开幕式、闭幕式把抽象的概念进行了实打实的浪漫演绎。一朵一朵写着国家名字的“小雪花”最终汇聚到一起组成“大雪花”,让“大雪花”共同守护象征光明、和平与未来的奥运“微火”。走心的设计感人肺腑,堪称经典教案,小学生也能看得明白,能够感悟内涵。

世界观之所以不好理解,也恰恰是因为学生没有感同身受,对他国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缺乏了解。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齐聚北京冬奥会,给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极好机会。面对依然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国际赛事推迟或取消,中国怎么办?越是在这种形势之下,越是需要一场如期举办的国际赛事给世界带来信心和希望。中国北京不负期望,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运动盛会,引导员充满自信的微笑温暖了整个世界。美国运动员凯尔·齐赫在海外社交媒体“照片墙”上发文说:“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经历真是不可思议。这场表演太棒了!这真是一种开启比赛的了不起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如期举办赛事的意义,回放开幕式视频,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会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里生根。学生也会明白,世界只有携起手来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任何制造分裂和隔阂的行径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行不通的。

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世界需要“团结精神”,这也说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历史大势的,“一起向未来”的口号直抵人心,巴赫盛赞中国:“你们给和平一个机会。”教师把这些故事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进行“超链接”,课堂也就热闹起来了。学生自信、开放、合作、明快、包容和担当的世界观也逐步形成。

展现催人奋进的青春之歌,阐释爱国主义的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对这个世界做出怎样的贡献是每个人自己选择的,这就是人生观。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及目标、人生道路的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17岁的马克思选择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职业,雷鋒选择“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赛场上的健儿们选择为祖国荣誉而战。

冬奥“顶流”谷爱凌、“小栓子”苏翊鸣、“承诺给奖牌换颜色”的高亭宇……他们在冰天雪地中掀起的“青春风暴”仍历历在目。冬奥“劳模”孔凡影实现中国选手冬奥会高山滑雪个人全项目参赛完赛的目标;任子威说“升国旗的时候我哭了,这是我拼尽全力的原因”。在中小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讨论会、演讲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各自聊聊自己的“爱豆”,在讨论中深化和坚定爱国信念。冬残奥会上,视障火炬手李瑞看不到光明,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这一别具匠心的安排背后是深深的启迪。李瑞原本是一名篮球运动员,18岁因灭火器爆炸,导致双目失明,他却用不屈的灵魂来战胜命运。

透过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窗,学生会看到生活的厚度,感悟生命绽放的意义。现在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挫折教育。借此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人的一生可能会遭遇挫折,可能不幸折翼,但依然可以让生命有价值和意义。挫折教育是人生观很重要的内容。在冬奥会和残奥会的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这种笑面人生、逆风前行的人生观值得礼赞。

展现自由奔涌的时代潮流,阐释超越自我、不唯金牌至上的价值观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冰壶混双循环赛上,中国队与美国队互赠徽章;美国运动员考德威尔与徐梦桃紧紧相拥;金博洋和羽生结弦合体“比心”;谷爱凌赛后,安慰流泪的对手……这些感人的故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悟,为选手的超越自我而喝彩,为“更团结”的价值观而鼓掌。

我们做一件事情通常会问有没有用、值不值得。怎样看待金钱、地位、奖牌?这些问题都是价值观范畴,学生都会碰到。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故事里,实现自我超越、探寻人类极限、标定行业标准等超越世俗的“纯粹”价值观感人至深。如,果断选择新高度的谷爱凌,她说:“我不是要打败别人,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拼尽全力去实现阿克塞尔四周跳,虽未完成夙愿,但他说:“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与沉甸甸的奥运奖牌相比,运动员们更加在意自我突破。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艰苦的日常训练、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幕后挥洒的无数汗水,除了追逐金牌,更有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决心。这就是不唯金牌的价值观。

“生命的绽放”是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主题。开幕式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其中多个表演都由残疾人挑大梁。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是对“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残疾人自强不息、挑战自我精神追求的礼赞。鸟巢化作星海、冰壶倒计时,手语版国歌……创造完善的“空间无障碍”,也构建更多的“心灵无障碍”。这些设计都能让学生明白,善待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气神儿”才是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残疾人并为其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如,遇到盲人过马路扶一把;遇到坐轮椅的肢残人推一把……即使相逢时呈现一张笑脸,也是关爱最美的传递。

在这堂大思政课,教师将理论融入鲜活的素材中,学生在理论学习、思考过程中找到实践支撑,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播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种子定会生根、发芽和壮大。

主持人:刘咏燕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兴山县委党校副校长(挂职),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乐园村的“医”靠》等多项课题。率先探索思政课与智媒深度融合,以网评写作为突破口,将思政理论与时事热点、日常生活进行“超链接”,引领学生“做时代新人,为时代发声”;坚持“内容为王”,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案例登上学习强国平台。领衔组建的工作室聚焦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思政课、“五个思政”等课题,被三峡大学党委授牌“刘咏燕网评工作室”,是促进思政研究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世界观三观人生观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世界观(二)
人生观(一)
重读《夜读偶记》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镇“序曲”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血的象征意义
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