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探究

2022-04-28田利红樊国相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五环双向秘书

田利红 樊国相

(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随着高校“课堂革命”号角的吹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课堂教学亟需改革已成共识。 就秘书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而言,部分教师较为重视知识的灌输,相对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内容枯燥无味, 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这就导致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成效不佳,学生因此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毕业后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秘书人员,仅具备“三办”能力是不够的。 用人单位不仅看重秘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更重视其职业素养与持续学习能力、综合工作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但从用人单位的实际反馈来看, 秘书学专业毕业生在这些方面尚有欠缺。 想要改善这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状况, 就必须切实提升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使命,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何克抗教授曾指出: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发挥于情景创设、 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组织、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等方面[1]。 “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正是一种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主体精神, 且能较好突破时空限制,致力于学生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模式。 它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强调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通过营造高质量的学习环境,提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2]。 有鉴于此,笔者拟以秘书实务课程为试点,构建“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跟踪修正,切实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双向五环”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内涵

“双向五环” 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而建构[3]。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与主动发展。 “双向”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横向互动关系。 其作为该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 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从而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教学效果。 “五环”指课堂教学流程的五个环节: 即教师的 “导学—参与—激励—引导—测评”和学生的“自学—合作—演示—探究—达标”的两个纵向教学走势,它体现了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顺序与横向结构关系。 “混合”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与互联网+背景下, 较好突破时空限制而普遍适用的教学方式(如图 1)。

图1 “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流程

要之,“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革命、新冠肺炎疫情与互联网+背景下,以学习共同体为基本单位, 充分利用线上、 线下教学资源,在师生纵横两个维度的合作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使双方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关系,促使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模式。

二、秘书实务课程“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秘书实务作为高校秘书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培养应用、技能型秘书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能力为重心, 以便符合未来秘书工作的职业要求[4]。 为了切实提高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前述“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 充分借鉴了 “基于问题式教学法①(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简称‘PBL’)”,进行基于应用型、技能型秘书人才培养目标的“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见图2)[5]

图2 基于应用型秘书人才培养目标的“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分析问题。 PBL 倡导真实的学习过程, 课程以求职→入职→履职→尽职的职场发展轨迹为线索,从项目任务管理角度出发,将秘书学专业知识融入项目任务, 在项目式课程模块的学习中,使学生熟悉当代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建构清晰的秘书工作知识体系。基于PBL 理念,笔者建立了立体式的教学内容网,即横向上解决“秘书日常事务、秘书综合管理、秘书公关与礼仪、秘书文字工作、文书档案管理、会务工作、商务活动、信息与调研、沟通与协调、参谋辅助”等十大问题,纵向上以秘书工作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新时期秘书工作的素质要求与发展方向进行探究,筛选、梳理与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

第二环节,制定方案和计划。 紧紧围绕问题和项目,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技术手段等方面, 总体设计与落实课程教学, 从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变为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 首先,基于OBE 理念,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秘书岗位需求,优化明确课程目标。 其次,通过基于培养方案的课程大纲的制订,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并进行教学方式与技巧的改变,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先进性与适用性。 最后,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 五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方式。

第三环节,探究实践。 开发线上资源,完成项目任务书的编制,为“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课前,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的“导学—自学”环节;课中,利用线下传统课堂,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完成“参与—合作”“激励—演示”“引导—探究”环节;课后,线上线下融合完成“测评—达标”环节。

第四环节,交流分享。交流分享是PBL 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教师激励、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活动,学生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 教师给出线索, 不断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问题情境,师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多手段地进行综合性交流,以实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目的。

第五环节,反馈评价。 根据学情调研、秘书核心能力层级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进行过程性评价数据梳理分析,结合总结性评价结果,分析判断“双向五环” 混合式教学模式整体的运行状况,不断优化“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流程。

基于上述教学设计五个方面的分析, 笔者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逐层分解, 落实于课程目标之中, 重点围绕学生将所学知能与秘书仿真工作过程相结合的问题,以PBL 教学法为基础,构建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6]。

三、“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实施流程

笔者以某地方院校秘书学专业学生为课程实施对象,以超星学习通为线上教学平台,研究了当前“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普通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课程实施以秘书求职→入职→履职→尽职的职场发展轨迹为线索,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组建秘书事务所, 并以秘书事务所的成立和成长为载体,从项目管理角度出发,将秘书学专业知识融入项目中,共分为3 个项目、12 个任务完成本课程的能力指标,主要通过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三个阶段依次实施完成(如图3)。

图3 秘书实务“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流程

课前环节——编制项目任务书, 完成项目预习任务。 “秘书实务”课程依托超星学习通构建线上学习平台。 开课前,教师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组建秘书事务所,从项目管理角度出发,结合秘书专业知识、学情特点,制作项目任务书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适时发布相关教学任务;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明确学习目标,了解章节重难点,并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 为课中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做好相关准备。

课中环节——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提升学生参与度。 学生根据线上项目任务书,结合授课具体内容,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创设宽松的学习交流环境,优化激励小组合作互动,把握小组合作交流的契机, 扮演好设计者、 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角色。 小组展示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学生将模拟执行方案,在仿真的工作任务、 仿真的工作环境和仿真的角色设计中, 展示真实的工作技能, 完成课程能力指标。 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学习难点,优化探究反馈,提升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丰富学生的认知,优化学生的体验。

课后环节——及时进行评价反思, 持续优化教学方式。 学生课后从自身、同伴、教师三个角度填写学习评价表,内容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课堂发言、小组合作、自我展示四个方面,持续完善项目任务书,撰写项目完成状况反思。 教师收集学生项目材料,填写《学习评级表》《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开展学习共同体学习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每次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整体评估, 判断是否达成预设教学目标;最终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课堂教学实施、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等情况,持续优化改进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设计[7]。

四、“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影响变量筛选及问卷设计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 抽样调查以及对秘书实务 “双向五环”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因素,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研究模型,最终明确了潜变量为知识构建、师生互动和服务支持,对应观测变量为学习资源、主动学习、学业挑战、教师参与、交流互动、教学策略、技术支撑、在线技能、助学引导,梳理出研究的相关理论框架(如表1)②,确定了“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4)。

图4 “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表1 研究理论框架

建构主义是研究秘书实务“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理论基础,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的知识建构。 在此基础上结合协作主义理论中的共享协作、 信息处理中的个性化需求等理论构建影响“双向五环”学习效果的理论框架。

根据前述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三个潜在变量及对应的九个观测变量,笔者设计出《关于“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调查问卷》。 该调查问卷共含20 个问题, 采用5 级李克特量表(5-point Likert scale,见表 2),并使用 Cronbach α系数对其信、效二度进行测量,检测结果为0.75,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与有较强的解释力。

表2 关于“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调查问卷

请学生对调查问卷中20 个影响 “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条目结合实际进行选择, 将与实际学习情况一致的即非常认同的赋值为5、认同的赋值为4、一般认同的赋值为3、不认同的赋值为2、非常不认同的赋值为1,便于对调研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二)统计与描述性分析

本次问卷调研的对象为秘书学专业2018 级、2019 级和2020 级146 名本科在校学生(他们已于“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了一学期的学习), 并使用SPSS.23 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见表3)。为厘清九个观测变量在实际认同选值中的重要程度及不同点, 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由九个观测变量的均值、总和可见,教学策略、主动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教师参与、交流互动、学习资源则位居其次,而助学引导、技术支撑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较低。 据方差、标准差数据,足见各观测变量的结果较稳定,大多集中于均值附近。 分析各变量偏度系数,发现偏度系数均小于0,多数学生所认同的数值大于各变量的平均值;但教师参与偏度系数的绝对值最大,表明该观测变量偏斜程度较大, 即学生认同 “教师参与”对自己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而助学引导、技术支撑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小。 由峰度系数可以发现,助学引导、技术支撑、在线技能、学业挑战均小于0, 说明学生对这四个观测变量的认同度较低。 总之,各观测变量的统计数据,既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影响其学习效果各因素的认同度与区分度,也能说明学生对“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模型的构建和拟合

为探究影响“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各因素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 本研究在前述理论架构的基础上,运用Amos22.0 软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并在实证检验前假设知识构建、师生互动和服务支持三个潜在变量与学习效果存在正向影响关系。 采用最大似然法,经过两轮评估对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双向五环”学习效果影响因素最终修正模型(如图5)。

图5 “双向五环”学习效果影响因素最终修正模型

根据修正指标要求, 对初始模型增加相关路径型进行修正,建立e2~e4、e4~e9 间的联系,得出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分析结果: 最终模型的绝对适配度指标 (AGFI=0.910,GFI=0.948,RMSEA=0.057)、增值适配度指标(CFI=0.950,NFI=0.946)、简约适配度指标(PNFI=0.515,PGFI=0.544),均呈现出较为理想的状态[8]。

2.拟合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

从“双向五环”混合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最终模型可以看出:

(1)知识构建维度中,学习资源、主动学习和学业挑战三个观测变量均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其中主动学习标准路径系数最大 (0.762,p <0.001),表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较好影响学习效果,也能体现出参与“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需要更强的自主意识。

(2)师生互动维度中,教师参与、交流互动和教学策略三个观测变量同样均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其中教学策略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最强,教学策略标准路径系数为0.832,表明“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课中教学环节的教学策略对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

(3)服务支持维度中,三个观测变量——技术支撑、 在线技能和助学引导的标准路径系数均较大;其中,在线技能最大(0.529,p<0.001),与学习效果的关联性最强, 说明学生能很好利用在线资料、在线学习能力强,能提高“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见表4)。

表4 拟合模型中各因素间的效应关系

3.效应关系和假设验证结果

基于拟合模型中各因素间的效应关系分析可知:

(1)结构方程模型中三个潜变量(知识构建、师生互动和服务支持)标化路径系数都较大,对学习效果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其中师生互动的标化路径系数最大(0.315,p<0.001),能较好地反映“双向五环”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

(2)通过标准化影响效应分析可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三个潜变量总效应是: 师生互动(0.825)>知识构建(0.198)>服务支持(0.194),同样可见师生互动在“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见表5)。

表5 各影响路径系数及验证假设情况

五、研究结论和实践启示

(一)研究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 本次研究设计了以知识构建、师生互动及服务支持为框架的《关于“双向五环” 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调查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它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与“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相关的三个维度、九个观测变量中,教学策略、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的影响最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作用于“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 表明教师教学组织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科学合理与新颖有趣等,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最大,也反映出以学生为本、以能力提升为基以及以课程内容为据的教学策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最为突出。 另外,考虑到调查对象在课程中要面临“学生→职场人”的身份转变,他们在课前所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也可助其取得较为不错的学习结果。

(2)知识建构、师生互动和服务支持对“双向五环” 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具有直接正向的影响。 另外,通过标准化影响效应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影响“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效果的总效应顺序是: 师生互动>知识建构>服务支持。 这说明“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师生互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 而服务支持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个潜在变量所对应的观测变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别是:知识构建维度,学习效果随其观测变量“主动学习”“学习资源”维度的均值增加而增加;师生互动维度,学习效果随其观测变量“教学策略”“教师参与”的均值增加而增加;服务支持维度,学习效果随其观测变量“在线技能”“技术支撑”的分值增加而增加,问卷中三个维度所对应的题目的分析, 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较为一致。

(3)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三个维度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即任何一个维度发生变动,另外两个维度亦会随之发生相应改变。 就效果而言,三个维度表现出积极的直接影响关系, 可对学习效果进行直接预测;就大小而言,三个维度对学习效果的效应关系是师生互动>知识建构>服务支持。其中,师生互动是影响该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效果最为关键因素, 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并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教师人际行为对学生学习结果、 情感认知和学习效果产生正向效应能量。 这说明课堂互动行为的亲近性和影响性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中,师生的自主互动是最重要的, 教师给予学生及时引导与激励, 可唤醒其学习主动性并显著提高学习质量。

(二)实践启示

1.教师在“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角色的重新审视

“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依然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角色。 从 “双向五环”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流程来看, 无论是课前“导学—自学”环节、课中课堂运行环节还是课后评价反思环节,教师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课前任务书设计时, 教师除了要把握专业理论知识点之外,还应尽量参与到当前行业活态之中,从而把握秘书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任务书设计中构建与秘书行业标准相契合的教学内容。 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构来看, 教师在 “知识建构”“师生互动”“服务支持”三个潜在变量中都起着的重要作用。 如九个观测变量中,主要影响因素“教学策略”“主动学习”“师生互动”都与教师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密切相关。 通过标准化影响效应分析得出的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进程的监督跟进、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关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互动交流的方式和质量、教学过程性的多元评价等,都是影响学生“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在“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作用依然显著, 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角色仍不可替代。 只是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他们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朋友。

2.“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结构设计合理性的审视修正

“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并严格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会产生畏难和抵触的情绪。 而这种负面情绪,将直接质问“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因此,如何实现该教学模式学习环境与整体结构设计的有效结合, 进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抵触情绪以激发学习兴趣,应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 首先,教师要转换角色,改变既有教学行为观念,确认自身的教学新身份,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 在设计项目任务书、选择授课方式时,需充分把握“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计划所需的结构化特点,据此设计师生互动、 内容呈现和多元考核等各方面的具体内容。 其次,必须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体, 重视职业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课前在提供相应课程资源以引导学习的过程中, 既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大数据智能时代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主动学习并完成知识的认知、选取和构建;课中又要注意关注学生在展示、探究环节的问题,要把握好小组合作交流的契机,在学生任务展示环节需适时给予激励、 唤醒和纠错,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问题情境探究环节,教师需给出线索,不断引导和点拨,以便探讨的深入和扩展。 最后,课前项目任务书与课程相关资源,尤需合理规划和设计;应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助力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总之,在“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只有学生学习环境与教师教学设计结构, 被设计为逻辑紧密且便于理解实施的,学生才会有强烈的兴趣、主动的意识与持续的意愿,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3.关注“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 性质和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其实质是一个包括发生在多情景中的、 具有多种形式与内容的互动体系[9]。 其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接受、重构知识的重要过程媒介,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提升。 本次研究表明,师生互动对“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 因此,如何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职责。 首先,需聚焦主体角色,提升师生互动质量。 在“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倡导“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二者的角色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而是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与引路人;而在新技术支持下时空的灵活性,知识获取渠道拓宽, 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由发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更多需要扮演“自主学习者”角色,主动思考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探寻学习路径。 其次,基于仿真职业情境教学,探索“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 互动方式与教学情境的匹配及其应达到的效果, 是师生互动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 秘书实务课程与秘书仿真工作过程相结合,创设仿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因此教师应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探索建构师生互动新模式。 再次,“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线上线下混融教学,应强调技术支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做好课前线上“导学—自学”环节和课后“达标—测评”环节,形成连贯、动态、一体化的“教”与“学”形式,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建构→实践运用→反思创新”的跨越。

4.重视“双向五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与养成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凸显其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重要因素。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思想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探索、发现与建构[10]。换言之,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与养成极为重要。 本次调研显示,知识构建维度的观测变量“主动学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 由此产生两点基本启示:一是教师应有意识地去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 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将与外界互动学习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 三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还需要授课教师在把握学生整体特征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还需关注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总之,学习自主意识、挑战意识的养成, 需辅以外部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有效的师生互动;学习主动性的养成与学习潜能的激发,也有助于教育的整体发展。

注释:

①PBL 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具体包括项目或问题、制定方案和计划、探究实践、交流分享、反馈评价等5 个方面。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保证学习者可以获取有效的知识与技能。

②将知识建构作为潜在变量,主要基于其对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角度考虑,因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自己的感受汲取外部资源并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 将师生互动作为潜在变量,主要基于协作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构建是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指导者之间共同协作结果。 作为协助学习最主要的两个维度,应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信息处理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相关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内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认知和重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接受知识是个体建构而成,不仅仅是对外部信息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新旧信息在交互过程中的不断重构和创新。

猜你喜欢

五环双向秘书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秘书不在 等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五环数阵
我的商务秘书 等
五环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