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职院校实施校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现状分析

2022-04-28赵文礼

当代体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安徽省俱乐部院校

赵文礼

对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状况,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需求和行为,以及对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体育场馆、设施等资源情况的分析,提出和建议整合学校体育资源、加大场馆及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组织开展体育教学、训练、运动竞赛、讲座等形式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以稳步推进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体魄,让学生养成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前言

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引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为了全面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俱乐部制在高校中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职业类学校培养专业实用性人才的目标任务愈益突出,专业类人才各项素质的生成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为任务,纷纷向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设置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选择,满足学生体育需要“三个自主选择”(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教师)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学生可以选择从未接触过的运动项目学习,也可以选择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某一运动项目继续提高拓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

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推行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意见》(皖教秘高〔2018〕60号)精神,提高公共体育艺术教学质量,安徽省教育厅于9月14日在合肥召开公共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会后,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已经陆续在省内部分院校实施,尤其是合肥学院等其他高校已经运行了多年,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果。《意见》实施以来,安徽省部分高校为保障此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进行,纷纷制定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方案的指引下,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也得以顺利有效实施,但从目前调查研究的资料看,高职院校开展此教学模式,要低于普通高校。而根据目前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运行情况来看,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对其实施过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拓宽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不断完善体育课程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安徽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专家学者及体育教师,并走访部分高校的体育部门相关专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了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相关专家学者的论著。从理论上对文章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为文章的设计、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就文章有关问题对相关院校的体育专家、学者以及部分院校的体育部主任及体育教师、学生进行了访谈。

2.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文章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3 安徽省高职院校开设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现状

研究发现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还没形成适合自己特性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人才培养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其教学体系是围绕“工学结合”和“校企结合”等实践教学展开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自身特点,还需要构建出高职教体育教育新的学习方式为目标,把学生的自我锻炼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学制短(安徽省内的高职院校基本上为三年制)、受教学时数的影响,公共体育课在各校开设的时间一般上是2-4个学期、学生文化与体育基础差、各学校的具体条件不同等因素的制约,俱乐部制教学这一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和特殊性。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发必须要依靠充足的资源支持才能实现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受制于资源的限制,研究发现我省对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没形成统一标准模式,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何寻求改革和突破,发挥俱乐部制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特点,以适应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探讨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深刻反思,以求更好的问题解决途径。

4 安徽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部分高职课程设置的模式不合理,课程设置目标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

高职人才培养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其教学体系是围绕“工学结合”和“校企结合”等实践教学展开的。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其教学体系更加突出实验、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由于高职教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使得传统体育教学与高职教学体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从传统的模式向与高职整体教育相适应的轨道上转变,以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

4.2 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专业知识结构有待提高

体育俱乐部课程改革需要充足的师资力量支持,这一点毋庸置疑。调查研究发现省内的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升级而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数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高校体育教学任务。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体育教师占学生人数的比例较小,据调查现阶段绝大部分高職院校体育教师人数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逐渐的使得体育教师的压力增加,工作量加大。另外通过实地的调查了解表明,大部分体育教师的专项业务结构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新月异的健身要求,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不断深入,这一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这就显得老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过于滞后,跟不上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4.3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机构尚不明确,尚未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制度

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障体育俱乐部课程改革的顺利有效进行,安徽省高校还应针对体育俱乐部课程改革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安徽省很多高职院校虽成立了一定数量的体育俱乐部,且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到目前为止并未建立专门的体育俱乐部管理机构,体育俱乐部管理多由教务处或学生处、团委代管,另外很多安徽省高校均未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制度。诸如,访谈过程中有安徽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负责人表示:“学校正式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以来,由于改革的践行时间较短,因此目前虽建立了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但并不健全,未来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访谈中很多人均持类似看法。

4.4 场馆、器材等硬件设施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不能满足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需要

学校为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正常开展,都十分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配备,但事实是除了极少部分高职院校基本达到标准外,全省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场馆器材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对我省高职体育场馆器材满意度的调查表明,我省很多高职院校在体育设施方面,体育课程所必需的运动器材、场馆明显不足或者落后,不能达到国家颁布的生均运动面积;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使本来就很少的运动场所相对又减少了很多。再加上很多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上往往具有从众心理,导致选择的项目过于集中就会出现体育场地和器材供不应求的局面。如选修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学生较多,但学校能够提供的场地毕竟有限;选修田径项目的学生较少,田径场反而出现了闲置的情况。因此,一些项目虽然深受学生喜爱,但苦于受到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限制,在开设项目以及开课的程度上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工作的开展及实施。

5 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体育师资队伍。为解决此问题,建议安徽省高校应为各体育俱乐部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教师,要求一线体育教师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必须兼任体育俱乐部教师,学校除了加强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对自有教师的培训,从知识技能,教学水平,俱乐部运营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同时提倡教师一专多能,加强业务学习,促进校际间交流;对教师的专业结构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可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此外,高校体育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当下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兼职教师,并且采用专兼职教师相互结合的用人机制,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

5.2 完善场馆设施器材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教学场馆和器材设施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正常开展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它们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学校为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正常开展,应该积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配备,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其利用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确保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

首先,高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及时补充体育器材,对现有的场馆设施器材进行维护,合理开发自有资源。一方面,学校要对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管理,并为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施做好场馆设施管理办法,确保校内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有序化、规范化。例如,可以将校内排球场和羽毛球场地共用,场地标线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这样便于排球俱乐部教学和羽毛球俱乐部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校际间以及学校和社区场馆设施资源的共享,使体育资源的利用更加有效便捷。

5.3 需进一步完善体育俱乐部机构、健全制度

安徽省各高校应对此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予以充分重视,构建专门的体育俱乐部管理机构,有了专门的体育俱乐部管理机构后,便可有的放矢提升体育俱乐部课程改革成效。管理和运营机制是高校体育俱乐部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用规章制度约束俱乐部的每个成员,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成立管理团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定期举办俱乐部会议,讨论每个阶段的教学和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自觉性和民主性;其次,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要有完善的运营机制。安徽省高校在践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的优秀先行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建立健全本校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第一,俱乐部可以采用会员缴纳会费制,会员定期缴纳会费,作为俱乐部教学和举办活动的资金来源之一;第二,俱乐部可以和商家合作,通过举办赛事活动并获得资金赞助;第三,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承接校外的比赛或演出活动来获得收入。这不但为学校在社会上提高了知名度,而且对俱乐部的长远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5.4 体育教学必须要从传统的模式向与高职整体教育相适应的轨道上转变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缓解了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之间的矛盾。通过多年的探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缓和这一矛盾的良策之一。它能够不能适应高职教育自身特点,把构建出高职教育,体育教育新的学习方式为目标,把学生的自我锻炼与全民健身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规模效益。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适合高职学生特点,适应素质教学发展与终身体育需要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何寻求改革和突破,发挥俱乐部制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特点,以适应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经过实践与调查,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改革恰恰适应他们的特点,相比传统计划式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制教学形式多样,可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锻炼,大大地增加了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的意识,使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体育目标和理想。

总的来说,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尝试,它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发挥了教学双方的优势,使学生的知识、体能、技能有了显著地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力,创造力,想象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我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有很多的局限性,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但是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高专体育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积累了经验,虽然目前还难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但其积极的实践意义是不容否认的。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滿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正确的认识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一教学模式定能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课题“安徽省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编号:(2018jyxm0503)。

(作者单位: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部)

猜你喜欢

安徽省俱乐部院校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