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社区概念下的“邻里中心”模式设计策略
——以南星社区邻里中心方案设计为例

2022-04-27沈飞儿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邻里中心空间

文/沈飞儿 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朱 吟 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引言

2019 年浙江省响应习总书记指示,开展了“未来社区”小康社会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的目的是推进居民生活向更高质量和更高品质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智慧城市的创建。“邻里中心”建设是本着对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增强社区活力与宜居性。剖析两者之间的内核和实施路径,可有效促进未来社区建设和邻里中心模式同向而行。

1 未来社区的概念及特征

“未来社区”是“未来”和“社区”两大概念的复合,它必定是“以人为本”的社区,必定承载着人们创造美好未来的渴望[1]。所谓“未来”代表着全新整合和突破性提升,“社区”则是功能单元的范围限定,创导出以点带面的全局效应。未来社区的核心是围绕“1 个中心”,对标“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3 个价值坐标[2],通过对美好生活关联的9 大空间场景的集成,打造出具有归属感的未来社区。与传统社区不同的是,未来社区的主要特征是和谐共治、智能共享以及绿色节能,有着健康的邻里关系、优质的交通环境和低碳环保的服务设施,是一个集合了先进技术与服务的前沿性体验场所。未来社区的建设,必然需要我们跨越现存的邻里模式,以新型的公共空间作为载体,通过顶层设计与微观建设进行系统化的推进来实现。

2 邻里中心的内涵及特征

“邻里中心”是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一站式集合,是优质生活的核心,致力于为居民带来便利、丰富、愉悦的生活体验,是能妥善解决居民品质生活的若干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场所。它立足于社区,以“大组团”的形式化零为整,系统地将各种商铺、服务、文娱集中到一起,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管理,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共享,这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土地使用效率。“邻里中心”作为新型的社区服务单元,应具备更高质量的交流空间、贴切的健康服务、成功的商业模式、便利的交通连接、弹性的创业空间、低碳可持续的建筑形象等这些显著特征和功能。

3“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对“邻里中心”模式的引导

通过分析“未来社区”和“邻里中心”的概念特征,可以看出二者间的共通性和目标一致性,皆为通过各种途径和场景建设来实现区域范围内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未来社区突出的是“邻里性”,重点营造的是特色邻里文化,增强社区邻里和谐关系,并提供相对完善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包括“双创”空间、共享学习平台和医疗资源等措施,都是为了居民的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健康的邻里氛围[3]。而邻里中心注重的是邻里环境和邻里效应,是邻里生活融合的共同体。通过建设规模合理、模式新颖的邻里中心,可成为承载未来社区幸福场景的具象空间。所以“未来社区”的概念对“邻里中心”的建设必然具有很多方面的引导作用。

3.1 便利的复合化功能集成引导

未来社区邻里中心应以“一站式生活服务中心”为发展目标,组织不同人群所需要的三类功能业态:公共类、公益类、商业类[4]。其鲜明的特点是便利和功能多元,所以可以通过营造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商业活动等空间集成来改善传统社区资源不足的问题。

3.2 社区的场景化空间设计引导

未来社区邻里中心应以“全龄乐活”为目标,从居民的生活偏好出发,结合未来社区九大场景要求[5],将空间场所与活动组织结合,为居民设计“教育、健康、创业”等场景化的邻里中心空间。所谓场景化就是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全龄要求和全民参与,让邻里公共空间和共享平台发挥出最大社会价值。

3.3 连接的多维度交通组织引导

未来社区邻里中心应以“全民服务”为目标,加强与周边空间的联系。邻里中心应成为社区的核心和交通中转,建立起地上地下便捷的交通网络,打通社区与城市间的活力输送。

3.4 低碳的个性化文化引导

未来社区邻里中心应以“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并符合地域、历史、人文的特征,因地制宜,打造具备较高区域识别度和个性化的文化性建筑。

4“未来社区”概念引导下的“邻里中心”模式的设计策略

4.1 项目概况背景介绍

本案“南星社区邻里中心”项目地处杭州市上城区南星单元,东南临银鼓路,西南临铜鼓路,东北临幼儿园。基地现状为平地,周边有居住小区、市民公园等。用地形状基本呈长方形,长边约为125 米,短边约46 米宽。建设用地周边住宅组群相对密集,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稀缺,不能满足周边民众生活各项需求。所以建设满足5 分钟生活圈的“邻里中心”项目势在必行。

拟建项目的主要功能包含:文创中心、图书馆、农贸超市、康养托老会所、智慧医疗站、公共厕所、地下停车库等。建设规模约1.7 万平方米。本案为社区“邻里中心”模式系列产品,植入“未来社区”概念,以“便民、健康、快乐”为建筑设计主旨,构建具有归属感、凝聚力和地标性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图1)。

图1 邻里中心空间构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 邻里中心的设计策略

根据“未来社区”概念对“邻里中心”模式的功能性引导,邻里中心提出了与未来社区“1个中心,3 个价值坐标,9 大场景”的建设思想有着很高契合度的设计思路与策略,并落实到“南星社区邻里中心”的设计方案中,从而完成对“未来社区”概念下“邻里中心”新模式的思考和研究。

4.2.1 开放和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构建未来邻里

“未来邻里”是通过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开放邻里共享空间,建立邻里互惠互效的机制来构建。因此社区邻里中心的设计注重体验、开放和共享原则,同步植入未来邻里场景的特色文化、邻里共享、邻里互助3 项指标内容。设计方案充分结合上述原则内容,在街角塑造社区特色文化形象和可识别度标志,通过因地制宜地组织空间形态,与街区公园相融合进行设计,打造通达、交叉、便易的空间场所。一边将多层次的公共空间配合自然的交通连接,渗透到景观公园;另一边将绿色生态环境多层次植入到邻里中心建筑内部,使公园与邻里中心融为一体。通过在建筑竖向设计中多层次地穿插公共平台和公园大斜坡的连接,让人流顺畅在社区公园和建筑内部流通,既延伸了景观又鼓励人流交通,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也能完成资源共享和生活交往,达到邻里开放共享,形成多样化交往的未来邻里体系(图2)。

图2 未来邻里空间场景(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2 智慧和绿色的交通共享设计策略——构建未来交通

“未来交通”的核心指标是智慧交通系统、绿色节能出行和便捷智能物流。本邻里中心项目建设场地东南临银鼓路,西侧为铜鼓路,东北临城市绿地(图3)。交通设计着重在智能共享停车、社区慢行交通和出行便捷性上考虑。项目地下一层二层设计为停车库,车行主出入口设置在西北侧铜鼓路,由一双车道汽车坡道下至地下一层和二层停车库,车库建立智能停车系统,与市民广场地下室停车库连通,合理减少地块坡道出入口,并且提供车位管理、停车智能导向等功能设施,通过相邻地库联通共享停车等措施,把社会公共停车位的实效利用率最大化地释放出来,对缓解停车难、出行难问题可谓一举两得。项目地面各层设置商业、养老及文创活动中心等。邻里中心人行主出入口设置在铜鼓路与银鼓路交叉口两侧——可10分钟通达的公交站点,并通过景观隔离来实现人车分流管理,人流可分别从不同功能的门厅按需进入建筑内部。东南侧的下沉广场衔接东侧的市民公园,方便大人流集散。公厕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东北侧,同时便于为本地块和邻近公园的人群服务。整体流线布置兼顾功能业态和营运的需求,慢行交通流线导向清晰互不干扰但联系密切。水平交通采用室外平台、空中花园、连廊等串联各功能空间,同时在垂直方向上采用楼电梯、自动扶梯、斜板等贯通并串联起屋顶绿化与公共绿化,为社区周边居民提供大量可供漫步的慢行交通路线,实现未来社区智慧交通和绿色出行的场景建设。

图3 邻里中心总平图交通系统(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3 商业集约空间的设计策略——构建未来服务

“未来服务”所依托的其中一项内容,是引入为生活服务的优质供应商,发展区域商业经济智能模式和服务机制,提供与居民日常生活匹配的社区特色商业服务功能[6]。而社区邻里中心的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是搭载了便民服务设施。在不同的时代、民族、人文和地区,邻里商业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过去它可以是拐角的小酒馆和咖啡店,也可以是街区的市场和集市,分散而杂乱。而未来模式的邻里商业,是有机融合的空间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集约。

商业空间的设计遵循体验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原则。项目通过对场地和人流分析,构建出多层次的社区商业布局。把使用频率高且人流较为集中的商业、农贸、餐饮,设置在地块东南侧地下一层、首层及夹层空间,通过自动扶梯、下沉广场、室外平台、街角公园、景观连廊等公共交通设施,把这些商贸活动空间有序贯通、串联起来,并连接东侧市民休闲广场,既能达到聚集人气、丰富消费的作用,又方便交通组织及人流集散(图4),同时可充分发挥邻里中心商业资源多样化、重复性较小的特点。这种新型的邻里中心模式摒弃了传统的自发聚集的商业模式,最大化地达到了集约的功用[7]。而上下空间的叠合也产生了更多层次的商业体验,充分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不仅让便利的餐饮和集市功能得到多向延伸,而且又很好地构建出“未来社区”多层次的商业创新服务。

图4 邻里中心建筑方案(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4 智慧多元的康养空间设计策略——构建未来健康

“未来健康”包含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智慧健康管理和合理的养老机制。目前社区及邻里中心建设多不缺养老设施,但空间设计过于闭塞,健康的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因此构建一个动静合宜、“全面康养”的健康场景尤为需要。而“未来社区”概念下的邻里中心,不再局限为一座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更多的是一种温馨贴切的服务场所。围绕“防-治-养”的思想,设计方案在考虑托老所空间的同时,配建全新健康理念的管理中心,集优质先进医疗、健康生活和智慧幸福养老三位一体,同时投入建立“名医名院”高科技互联网沟通机制。空间设计上结合社区公园广场、室外健身平台和空中养生花园,穿插式植入多种类型健身器材,在满足居家养老需求的同时,又能享受到生活健身上的便捷。让养老服务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照料,更多是在心灵和情感上得到抚慰。

4.2.5 高质量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构建未来创业

“未来创业”通俗讲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公共资源和创业机会,以最小的成本和投入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邻里中心的创业空间纵然有不同的形态,但核心是打造一批低成本、共享化、开放式的社区创业活动场所。提供共享办公室、会议室、报告厅的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空间。设计充分优化各功能分布,在三到七层集中设置了多层次、多功能的社区会所、多功能报告厅、活动室和特色书库,在空间上可根据业态发展灵活分割和共享,穿插空中平台及屋顶花园,转换室内、半室外、室外空间,可分可合可闹可静,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变的“交流场所”,可供创业、交流、学习、聚会,提高使用效率。整体布局兼顾就近原则,因地制宜,依托智慧平台搭建,为“未来创业”量身定制出高质量的空间体验和交流场所,全面打造出一个合理又充满活力的创业者服务中心体系。

4.2.6 空间集约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构建未来建筑

“未来建筑”打造的是社区文化标志性建筑物,空间上要求综合开发利用。邻里中心方案设计实施地上地下立体开发的策略,采用地上、地下、空中串联层叠的手段,建构“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同时充分考虑建筑能耗、使用者的舒适度,强化建筑的垂直生长,实现空间集约。在建筑及景观环境的布置上讲究统一与变化,融会贯通,整体形象上既庄严大气,又柔和多变,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建筑多层次挑板及延伸,并与丰富的景观元素互为补充和呼应,让建筑空间垂直、水平多向生长。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统筹社区服务、街边绿化、庭院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布置,将生态有机的公共空间与各功能模块、广场、公园等活动场所进行有序串联。打造立体感饱满、层次丰富的复合系统,创建绿色及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建筑模型。

建筑整体形态简洁大方,空间层次丰富,产生了多变的公共活动平台;东南立面采用穿孔铝板,可有效防止炫光反射的光污染,令沿街主立面丰富多变。有机的折线体现了勃勃生机,隐喻了生活的动态与力量,从而达到美观与能效的良好结合。西南立面采用竖向的固定和活动百叶,既统一了立面元素,同时活动百叶会根据功能调整位置,在不同的时间产生不同的立面效果并节约能耗。北立面采用较多的落地玻璃窗,充分吸收公园的景观。建筑色彩基调为浅灰色色系,采用金属板、玻璃及天然木材格栅交接的做法,整体色彩柔和典雅具有人性化,是一座与城市肌理和地方风貌相协调的社区文化标志性建筑(图4)。

结语

“未来社区”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通往美好生活的捷径。而“邻里中心”的设计营造是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构建中重要的物质载体,也是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两者之间是互相关联、交叉渗透且互为生长的,其目的都是营造居民生活、休闲的邻里共享空间,挖掘社区文化符号、建立社区触媒空间、提高社区归属感,应对并有效缓解当今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不平衡矛盾。“未来社区”的建设是一个高层次的宏观规划层面的设计,关注的是现代城市创新服务的发展,而邻里中心是创新服务集成供给的典型载体,能快速有效地为居民搭建一个可以交流的纽带和平台。所以对“未来社区”概念下的“邻里中心”项目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及引导,对于浙江乃至全国范围内未来社区试点工作的推进,特别是老城区未来更新改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邻里中心空间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