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垂体增生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例

2022-04-27王雅静张真稳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大连市116044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泌乳素垂体瘤垂体

王雅静 张真稳 1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116044;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Primary hypothyroidism)是由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由于该病的发病较为隐匿,许多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少数患者会合并垂体增生(Pituitary hyperplasia),此时难以与“垂体瘤”鉴别。现报道1例以垂体增生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病例,具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17岁,2018年3月15日因“头痛、上腹痛伴发热1d”就诊,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84g/L、红细胞平均体积74.5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96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予十一味参芪片、利可君片口服对症治疗。后患者仍反复头痛,于2018年5月7日就诊于神经内科,完善头颅CT提示:鞍区可见一结节状等及稍低密度影,边界清楚,直径约12mm。头颅MRI提示蝶鞍扩大,鞍区见软组织信号结节,约15mm×10mm。进一步完善垂体MRI增强示鞍内见软组织肿块影,明显强化,突破鞍膈向上生长,大小约8mm×18mm×14mm,垂体柄缩短、居中,鞍底无明显下陷,肿块压迫视交叉,幕上脑室未见明显扩大。两侧海绵窦未见明显异常(图1)。考虑为垂体腺瘤,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提示泌乳素106.10ng/ml。遂于2018年5月21日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完善甲状腺相关检查提示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0.4pmol/L,游离甲状腺素0.61pmol/L, 促甲状腺激素>100.0mIU/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4 000.0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452.90IU/ml。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面色苍白,面部浮肿,甲状腺Ⅱ度大,未触及结节,质地中等,无压痛,心率56次/min,节律齐,双下肢无水肿。诊断为(桥本氏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垂体增生。予左甲状腺素片12.5μg qd口服治疗,规律内分泌门诊随访、调整药物剂量,后患者头痛较前明显好转。2019年3月12日复查甲功: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6.27pmol/L,游离甲状腺素16.79pmol/L,促甲状腺激素0.023mIU/L,垂体MRI增强:垂体前叶左侧稍饱满,鞍底未见明显下陷,高径约5mm,局部信号略欠均匀,增强扫描前叶左侧见条状稍低信号影。垂体柄居中。垂体后叶高信号存在。视交叉无受压移位,双侧海绵窦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图2)。2020年8月5日复查头颅MRI提示鞍区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2 讨论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基础代谢率降低的相关症状。虽然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垂体增生的发生率为25%~81%[1],但如本病例患者以垂体增生、高泌乳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情况较为少见。这可能是由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游离甲状腺素降低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TRH)升高,从而刺激垂体细胞增生。在对患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尸检中发现,增生的垂体中,69%的腺体呈弥漫性促甲状腺细胞增生,25%的腺体呈结节性促甲状腺细胞增生,且促甲状腺细胞增生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程度相关[2],这进一步证明了原发性甲减的垂体增生与TRH的相关性。另外,甲减患者垂体增生程度与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也存在相关性,且随着TSH水平上升,出现垂体增生的患者比例增加。该病例患者出现高泌乳素血症,这是由于TRH可刺激垂体前叶分泌泌乳素(Prolactin,PRL)。甲减时T3降低垂体细胞内泌乳素相关mRNA水平作用减弱,且垂体细胞对多巴胺抑制作用的敏感性降低[3],甲减患者的PRL在循环中的清除也会减少[4]。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高泌乳素血症的出现。但甲减导致的PRL升高一般小于150ng/ml,泌乳素瘤则高于200ng/ml[5]。除了该病例表现出的症状,甲减合并垂体增生患者还会出现视力异常、心包积液、卵巢肿块、假性性早熟及性腺增大等。

图1 2018年5月18日垂体MRI增强

图2 2019年3月17日垂体MRI增强

由于甲减导致的垂体增生与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故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该类患者常见的CT表现为鞍中线区和鞍上区有或无均匀强化的高密度肿块,一般难以与“垂体瘤”区分。MRI是二者相鉴别的主要手段。甲减导致垂体增生患者主要表现为:垂体后叶信号均匀、垂体柄无移位、增强扫描呈现慢进慢出强化、垂体高度小于垂体腺瘤、膨胀性改变,不侵犯颅底等[6]。

治疗方面,大多数患者只需针对甲减进行治疗,该病例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年后复查MRI垂体肿块消失,随访至今,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泌乳素、雌二醇恢复至正常水平,贫血较前好转。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经过4周~3个月替代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垂体肿块较前缩小[7]。甲减导致的垂体增生与“垂体瘤”鉴别困难,仅依据垂体MRI结果提示“垂体瘤”即行手术治疗有风险,若激素替代治疗后,体积仍未缩小,临床症状不缓解、有视神经压迫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以贫血、垂体增生为首发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比较少见,患者常由于头痛等症状就诊于神经内科,或由于高泌乳素血症就诊于内分泌科,此时应谨慎鉴别诊断,避免因误诊“垂体瘤”后手术治疗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猜你喜欢

泌乳素垂体瘤垂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垂体影像学特征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内分泌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查巨泌乳素血症1例报道
看似“中年发福”,竟与垂体瘤有关
垂体瘤术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降低高泌乳素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垂体转移癌误诊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月经紊乱、视力下降, “元凶”竟然藏在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