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解读 注重勾连历史

2022-04-27谈小东

民族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赵普令狐冲仁政

谈小东

众所周知,“文史哲”为一家,中学里学了历史,大学里学习了文学史、哲学,但一俟大学毕业,进入职业教师领域,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上,能否真正连通“文史哲”呢?笔者以《赵普》一课为例,来说明在文言文解读中更需勾连历史,才能正确解读文本,才能体味教材编写者在本文中渗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学生深入领悟文章价值。

一、难以自圆其说的《赵普》解读

《赵普》是原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写了赵普两件事:刻苦读书;举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优秀品质。笔者曾听一位教师这样上课: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字,把有疑难之处做好批注,在全班讨论时拿出来一起解决这些疑难;再让学生自己翻译全文......完成这一系列陈述性知识后,教师提问:文章分别写了赵普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生分别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概括了。教师再追问:大家从这两件事上看出赵普是怎样的人?教师本意是要引出“赵普的天下为己任”这一中心,可在提问及解答过程中对第二件事能清晰解释这一中心,学生也理解甚好。但对第一件事:赵普刻苦读书,果断处理事务却难以作出的解释,教师就这样一带而过,学生听得似懂非懂。

课后,我与这位教师交流,他倒是实话实说,备课时自己也未弄懂,反正就着这一中心分析给学生听就是了,只要把字词理解掌握好就可以,试想,如果你是学生,你对教师这样的讲课会满意吗?那么,针对整个情况,到底应该怎样解读才能一气呵成呢,才能符合《赵普》一文的本质呢?其實,教材编者是有很高的眼光的,选编此文,目的不仅能使七年级的学生能从赵普身上学到正气,更能使学生拓展领悟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是教师缺乏历史的积淀,缺少文化修养,缺少应有的学识,才这样肤浅地解读。

二、解读中融入历史、文化,才能深刻领悟文本内涵

上面这位教师的不足,其实就是没有抓住文本的

重要载体《论语》,或对《论语》知之甚少。在文章第一段赵普每每遇事不顺,便回家一人闭门读书,第二天,便有如神助“处事如决”。赵普一日不见,如有神助的功夫是从哪里来的,这很像金庸《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采花大盗田伯光在思过崖上的那几场决斗。每次令狐冲进洞休息出来,便能与田伯光多打几十个回合,如此进出几次后,居然把以前无疑远胜于他人的田伯光打得无还手之力,这其中原委便在于令狐冲获得了高人风清扬的指点。

其实,赵普也获得了高人的指点,只不过这是一本书《论语》而已。可见,《论语》的作用是多么巨大。那么,一本《论语》怎么能使赵普办理政务时“处决如流”?这就是《论语》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论语》主张的是孔子的“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试想,赵普晚上回家反复读《论语》,领会其每句话之要义,精髓,加入他对国事、政事的思考,很好地把《论语》思想融于工作中,有了处事的准则、方法,第二天,他怎么不可以“处事如流”地处理政事呢?“仁”就是以“仁政”治理天下,赵普学习了“仁政”这不刚好体现了他得“天下事(天下人)为己任”?

事实上,《宋史》中记载的赵普是个宋太祖赵匡胤的重要幕僚,他帮助策划了陈桥兵变,使赵匡胤顺利登基,后任宰相,提出削弱地方武力,选拨精兵充当禁军,实施更成法,即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类似于今天的干部交流),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奖的兵权,“杯酒释兵权”,使太祖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大将(像他那样)对朝廷的威胁。正因为有这些丰功伟绩,加上一身正气,深信自己帮助皇帝实施“仁政”造福于民,造福于国家,所以他才有胆子敢在太祖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举荐贤才,以至于太祖盛怒,也毫不畏惧。这在当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伴君如伴虎”的没有民主的封建社会是很难想象的,惟其这样,才更能彰显赵普的坚持与赤胆忠心(不是愚忠)。

三、以史为鉴,春风化雨

古人谈《论语》是提高个人修养,推荐文官是本着“仁者及人”的思想,赵普是一个仁人,自然爱惜人才,爱惜人才即使爱国。当今我们国家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位学生心中,其实,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用教材勾连历史,是能很自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心田的,因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重要精神资源。

猜你喜欢

赵普令狐冲仁政
林平之为什么恨令狐冲
德不配位的赵普
得到男神,别忘了要份说明书
不可替代
孟子说仁德
谈一场情商高的恋爱
气坏皇帝的宰相
赵普如此治天下
多少令狐冲“笑傲江湖”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