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格局中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2022-04-27杨艳妮罗彩莲杨荔

民族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杨艳妮 罗彩莲 杨荔

关键词:“大思政课”;思政课创享课堂;三全育人

“大思政课”的内涵非常丰富,有学者站在形成落实全社会育人合力角度,指出“大思政课”概念的提出,是从历史的视角对“思政课”建设的回顾和从时代的视角对破解“思政课”发展存在问题的系统思考,集中体现在对思政育人、合力育人的重视程度上。[1]有学者站在联结理论与实际的角度,指出要善用社会资源以彰显大思政课实践品格。[2]有学者站在转变教育观念的角度,指出“大思政课”是科学理论与时代特征、社会实践结合的思政课,是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结合的思政课。[3]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抓住“如何激活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等育人关键因素,如何出实招推进‘五个思政'工作,构建‘一盘棋'、‘一张网'、‘一个声'的大思政”核心问题,打造出了以“思政课创享课堂”为品牌的独具特色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

一、发挥全员育人功效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为职业教育开展全员育人提供了契机。

建国后,中国企业多数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做起来。在艰难困苦中,形成了强调“自力更生”精神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2018年国家领导人到格力电器考察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鼓励企业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高职学生必须自觉传承“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這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形成合力,在教育教学中从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结合学科所在行业、企业需要去有意识地引导。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在与建筑工程系合办的一期“辉煌七十年,桥梁在见证”的“思政课创享课堂”上,思政课教师为同学们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发展成就,结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配合专业课教师讲述新中国第一代桥梁建筑师,在建筑南京长江大桥这座“争气桥”时如何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凸显国家、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面对具体困难不畏艰难、克难奋进的优良作风,引导学生铭记榜样、学习榜样,自觉传承弘扬中国精神,精益求精锤炼个人技术本领;建筑专业教师和来自企业的桥梁工程师一道,在讲解不同桥梁技术难点与创新时,结合不同桥梁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分析在有限的技术、资金、资源条件下,桥梁大咖和学徒工是如何立足自身岗位进行技术创新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邀请企业员工通过集体备课,在教育教学中通力合作,综合技术突破背后的国家历史与建筑师们迎难而上、不断创新突破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奋斗之志,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许多企业立足国家的需要,担当民族大任。在奋进中,靠着艰苦奋斗完成使命。任正非相信:“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改变命运!”在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看来,处于不同的时期,艰苦奋斗的内容和意义并不相同,不过,其内在的奋斗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例如,在创业初期,华为的奋斗精神其实是秉承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精神,在没有资源、没有条件的前提下,华为研发人员依靠废寝忘食、忘我奉献的奋斗精神钻研技术方案,完成了开发、验证、测试产品设备等工作,并且由此诞生了华为引以为傲的“垫子文化”。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就是秉承了“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高职学生正需要以这样的文化精神涵养自身,淬炼心志,历久弥坚。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在与电力电子工程系合办的“立鸿鹄志,做奋进者”这一期“思政课创享课堂”上,思政课教师从政策层面上,讲清楚高职扩招100万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急迫性,专业课教师结合电力行业岗位需求讲清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就业优势,还把凭着自有专利开办光伏电小微企业的优秀毕业生创业团队请上讲台,用他们的创业经历回答学弟学妹提出的“创业资金哪里来?”、“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等问题,讲者用心,听者动容,学生对新时代立足专业担当民族大任艰苦奋斗的内涵有了更真切的认知,这比思政课上纯讲理论要更入心入脑。

国有企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进一步彰显系列先进精神,铸就了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载人深潜精神、核工业精神、预警机精神、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大唐电信精神等。多年来,国有企业以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奋勇拼搏、争创一流,用汗水和智慧,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在与水利工程系合办的“脱贫攻坚战,水利在行动”这一期“思政课创享课堂”,思政课教师课前去十堰市郧阳区水利湖泊局调研后,把郧阳订单班的同学带到课堂一起授课,郧阳订单班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区,是水利部服务脱贫攻坚所做的实事。课上,思政课教师结合郧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讲解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梳理了水利行业脱贫攻坚的举措,专业课教师讲清楚南水北调“一渠清水永续北流”,如何从技术层面保证水量和水质。当郧阳订单班的同学在台上唱起手语歌《感恩的心》,全场沸腾,很多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拍视频转发,他们课后感慨,以前总觉得水利专业又苦又累,老想着转专业,现在才发现自己的专业能泽被世人,很有价值,很有搞头。

二、发挥全程育人功效

国家领导人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为办好“大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有学者指出“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思政课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思政课老师要在理论反映现实上下功夫,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火热生动的实践,要善于运用实践的事实、案例、素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样的思政课,才能入脑入心、走深走实”。[4]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讲清楚学理上下功夫,还要在实践层面落实如何培养有民族担当精神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问题,这就需要利用各种契机全程关注学生成长。

引导学生关注时代。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辉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恢宏业绩,站在新时代这个历史交汇的时间节点,青年一代必须心中有理想,脚下才会有力量;必须常怀报国志,才能把个人成才的抱负熔铸到为国担当的使命中去。但是,高职学生由于受到学识、眼界和经历的限制,难免存在沉迷游戏得过且过的现象;由于就业、升学机会不平等情况的客观存在,难免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唤醒”这样的学生,是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从哪里入手呢?专业学科史是很好的切入点。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身处不同时代,但怀抱着同样的求国富民强的志向。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在与建筑工程系合办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这一期“思政课创享课堂”上,有学生提出“如果是战争年代,我可以用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但是,现在是和平时期,我不知道像我这样一无所长的人,又能为国家做什么?”思政课教师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什么是国”,“什么是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为学生解惑,建筑系教师结合不同时代建筑师的业绩,讲清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堂课让建筑系学生懂得,战争年代,为国请命是爱国,和平时代,立足岗位画好每一张BIM图也是爱国,新时代的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才能有担当,才能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负国家和时代。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如何引导高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分析社会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是高职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难题。部分高职学生来自于乡村和低收入家庭,对于能否凭一技之长改变家庭和个人命运存在疑问,如果不能打消学生这样的顾虑,专业课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这就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关注生源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学生一道探讨“谁来改变家乡”的问题。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在与水利工程系合办的“乡村振兴谋发展,智启未来守初心”这一期“思政课创享课堂”上,思政课教师把课备在田间地头,对英山县乐家冲村的乡村产业进行了调查,由于备课充分,镜头下的乐家冲村风景如画,村支书和村民在镜头前向学生喊话,邀请同学们把技术带回去,发展乡村电力、水利事业,发展乡村绿色经济、庭院经济,当学生看到在该村任第一书记的系主任出现在镜头里,向同学们介绍该村未来的发展前景时,学生一次又一次地鼓掌,同学们表示,系主任能服务乡村,我们也能。面向社会,引导学生用专业人士的视角回望出生地,是高职思政课教学能取得走心效果的好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实践。思政课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法律等知识,高职学生人文底子薄,靠硬灌,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费劲。其实,学生都很聪明,当代社会资讯发达,老师用心提炼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题,交给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走出校园,去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录制授课小视频,准备好后到课堂上讲授,然后老师将学生梳理过的东西作为素材、案例,进行拔高和理论讲解,师生合力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自己通过努力学到的东西才会真懂真信。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在与机电工程系合办的“致敬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这一期“思政课创享课堂”上,学生在红色教育基地,面对镜头,落落大方,为同学们导游,对革命纪念馆的藏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14名同学自编自演话剧《建党伟业》,坚毅的眼神、紧握的拳头,充满了感染力。学生们的优秀表现,让老师们惊呼:“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学生吗?”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一直都很难开展,高职思政课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带学生去校外实践,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既能检验学生的实践效果,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值得尝试。

三、发挥全方位育人功效

国家领导人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概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备课环节要结合学生发展实际,以身边的榜样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落实到人才培养中,发挥全方位育人功效。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劳模。如果仅仅只讲教材上提到的劳动模范,对高职学生的触动力度还不够。高职学生对和自身经历相似的人的成才故事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跟踪,要有“一日为师,终生服务”的情怀,学生毕业了服务不终止,做学生的知心人,聆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出主意。坚持下来,就会积累非常多的鲜活案例,对高职学生成才的轨迹就会非常清楚,只有那些在平凡岗位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秉承劳模精神的人,才会在毕业后心想事成,成就自我。在“思政课创享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制作的“优秀毕业生视频合集”吸引了在校生的眼球,看到学长们在岗位上踏实工作,自信满满的样子,学生的眼睛亮了,心思被激活了,学习专业的劲头也足了。

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创造人本身。對于马克思的这句话,高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结合同专业的某个优秀学生的成才轨迹进行讲解是个好办法。于高职学生而言,通过自身努力,成功专升本、考进国企、回到母校任教、考上研究生这样的事情,都是难度系数非常大的事情,在“思政课创享课堂”上,一位完成了所有这些事项的学长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事实告诉同学们,劳动真的能创造人本身,那些背过的单词、刷过的数学题、打过的技能大赛,都需要付出艰苦劳动,成功是用诚实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引导学生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学习技术,掌握技能,是很枯燥的,一段电线剪多长合适,熟练工看一眼就能准确拿捏,学徒拿着尺子量也难做到精准,这就是差距。工匠是练出来的,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辛苦。“思政课创享课堂”上,一位荣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省赛特等奖的毕业生刚一走下讲台,就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要求合影留念,这样的追星场面是老师们始料未及的。身怀绝技的人本身自带光芒,而工匠精神就是这束光芒的源头。

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用好身边学生这个案例库,要有一根金手指,把身边人、身边事用活、用好,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断扩大这样的案例库,假以时日,案例库就会变成人才库,培养的学生就会目标明确,行动有力,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如艾四林教授所期望的,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善用“大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往心走,落实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实施”大思政课“建设方案的要求,不断用心用情,创新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夏永林.“大思政课”内涵的多维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8).

[2]冯秀军.善用“大思政课”的三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8).

[3]赵春玲,逄锦聚.“大思政课”: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8).

[4]艾四林.善用“大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往心走[N].光明日报,2021-12-28.

作者简介:杨艳妮(1972-),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罗彩莲(1970-),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年度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学会一般项目“湖北省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0028)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