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2018-04-17刘诚黄璐

学苑创造·C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

刘诚 黄璐

【摘要】本文针对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模式,积极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科学平台,不断完善“三全育人”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 全面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049-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时代条件发展变化的客观需求密切联系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凸显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呈现出新的态势,社会思想意识则表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新的特点,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即“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积极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科学平台,不断完善“三全育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系统协调全员育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涵盖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不仅需要学生工作干部和思想政治教师的参与,更需要任课教师、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以及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全体教职员工都应主动创造、自觉融入学校的“三全育人”环境,积极定位自身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所承担的育人职责,以实际行动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全员育人需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各种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兼顾各方利益,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学校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贯穿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构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平台。

(一)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不仅承担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职责,而且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因此,高校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入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深入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广泛运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深化教书育人实践,发挥教书育人在全员育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二)以管理育人为根本。管理育人,即高校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一定的政策、规章、制度、机构、措施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法律素养和规范的日常行為,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高校需明确管理育人在全员育人工作中的根本地位,将管理育人的理念融入各类管理活动中,准确把握管理育人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管理载体,创新高校管理模式,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以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在管理工作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管理育人需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大力拓展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途径和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在政治发展、奖助评定、纪律规范、宿舍管理、就业创业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上。

(三)以服务育人为基础。服务育人,即高校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服务行为、服务形象、服务环境和服务规范等,使大学生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受到深刻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有效提升全面素质与能力。

高校要充分肯定服务育人在全员育人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以服务育人为高校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广泛挖掘各类服务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发挥服务育人功能,决不能将高校服务工作等同于一项简单的一般性的社会服务工作。

高校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增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一系列温馨体贴、精益求精、高效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并且通过服务理念、工作纪律和文明风尚等方面感染、影响学生,寓育人于服务之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二、科学规划全程育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精心规划大学生在不同层面或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学习阶段,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教育环节,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以一定的时间为依托和条件的,在培养教育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既要着眼于育人的阶段性、时间性,又要注重育人的连贯性、发展性,使各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分明、层次清楚、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以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行为习惯有条不紊地生成和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一)入学阶段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高校要适时地抓住新生入学这一关键时期,适当地引导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和手段,重点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的系列入学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自觉地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贯穿到自身的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培养阶段重点开展道德养成教育。在大学生培养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道德养成教育为主,使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即“习以养性”。高校可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诸要素,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塑造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大学生的道德习惯,引导大学生形成道德人格,使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逐步得到优化。

(三)毕业阶段重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在大学生毕业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以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职业态度教育;二是加强以团结合作、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加强以知荣明耻、遵纪守法为核心的职业操守教育;四是加强以奉献社会、服务大众为核心的职业责任教育;五是加强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核心的职业理念教育。

三、统筹推进全面育人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教学管理、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校园活动、文化生活、网络资源于一体的客观条件,充分利用、努力拓展、统筹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渠道,着力完善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努力提升社会实践的拓展作用,大力倡导学生组织的载体作用,不断强化校园环境的渗透作用,最终实现全面育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高校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全面育人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着重要的职责,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专业课程也责无旁贷。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回答当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形象生动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让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

绝大部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准确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教授专业课程应注意准确把握各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究引导技巧,提高渗透能力,通过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发挥社会实践的拓展作用。社会实践作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課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校内社会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虚拟实践活动。

高校应积极探索利用社会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对社会实践进行主题化设计、基地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平台化推广、制度化保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发挥学生组织的载体作用。高校存在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学生组织,不论是正式的学生组织,还是非正式的学生组织,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主客体相间的角色。一方面,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学生组织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对各类学生组织的教育本身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应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载体功能和作用,把握学生组织的角色定位,合理安排其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天然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会的工作指导,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发展明显的特点,积极发挥学生会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发掘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广泛开展满足大学生需求、参与认可度高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和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社团的教育和管理之中,并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等,开展富有专业特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社团活动,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四)发挥校园环境的渗透作用。高校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可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本文所指的校园环境是校园内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主要为建筑、雕塑等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校园设施。

高校应根据学校的自然条件和历史现状,合理规划布局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角一落都向学生传递出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经过巧妙的设计,可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融入校园景观当中,对大学生既能发挥昭示、教化的作用,又能达到警醒、激励的效果,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习、接受,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全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应当在具体的工作实务中积极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科学平台,不断完善“三全育人”的有效机制,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实践水平,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傅江浩.发挥管理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

[2]聂振缨.加强“三育人”工作树立全员育人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

[3]李福林.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2)

[4]刘钰洁.近年来高校育人途径研究综述[J].新课程学习,2015(6)

[5]傅江浩.发挥管理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

[6]赵玲,赵平.“服务育人”的阈限探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7]高斌,类延旭,方仲奇新时期高校服务育人路径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8]王金华.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2)

[9]武晓华.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10]胥青.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34)

[11]王凯,申良云.基于高校共青团“一体两翼”模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12]陈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教育评论,2015(2)

[13]张克玉.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

【作者简介】刘诚(1988一),男,硕士,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雯)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