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

2022-04-27聂宜欣

民族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机器翻译错误

聂宜欣

关键词:机器翻译;错误;译后编辑;农业信息

1.引言

The Art and Science of Agriculture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农业的发展、农业工具的使用及工具的改进、农业科技、牲畜和粮食缺乏问题,文章具有以下特点:⑴术语较多,富含农业专用工具名称、农业技术名称;⑵信息量密集,译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农业背景知识。根据以上特点,译者在翻译前需要阅读相关的文献,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以便在翻译中确定专用名称,推敲语言逻辑。

2.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和处理措施

2.1词汇层面

2.1.1 术语错译

术语错译是指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术语译为一般含义或错误含义。(曾静、王燕,2020)译者在处理信息类文本的术语时,首先要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第二,搜索是否有已经确立的术语词条,确保理解正确。

例1:For example, around 6000 BCE, a new variety of wheat arose in South Asia and Egypt. It was stronger than previous cereal grains; its hulls were easier to remove and it could be made into bread.

机器译文:例如,大约公元前6000年,南亚和埃及出现了一种新的小麦品种。它比以前的谷物更强;它的外壳更容易拆卸,还可以制成面包。

译后编辑:例如,大约公元前6000年,南亚和埃及出现了一种新的小麦品种。它比以前的谷物性状更优良;它的外壳更容易去除,还可以制成面包。

分析:机器翻译把stronger直接翻译成“更强”,其实这里指的是“更优良的性状”。另外,在农业中,remove指的是“去除”外壳,机器翻译给的译文是“拆卸”,拆卸外壳完全与去除外壳动作的画面感不同,不仅会令读者费解,还使译文阅读起来大打折扣。译者要先了解相关知识,多查证,尽量忠实于原文。

2.1.2词语错译

一个英文单词有很多个义项,因为缺乏人的思维和逻辑,机翻无法给原语匹配到正确的义项。

例2:Around 5500 BCE, farmers in Mesopotamia developed simple irrigation systems.

机器译文: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农民开发了简单的灌溉系统。

译后编辑: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形成了简单的灌溉系统。

分析:develop一词是“发明、发展、形成”的意思,突出一种漫长、渐进,事物逐渐形成的感觉,但机器译文译为“开发”,则与原文意思不同,develop应译成“形成”。farmers可以省译,直接概括地说该地区有这种情况或记录,即“美索不达米亚形成了简单的灌溉系统。”

2.1.3用词口语化

例3:Cotton, wool, and leather are all agricultural products.

机器译文:棉花、羊毛和皮革都是农产品。

译后编辑:棉花、羊毛和皮革都是属于农产品。

分析:机器翻译将are翻译成“是”:“棉花、羊毛和皮革都是农产品。”这样偏口语化。文章属于科普文,在选词方面需稍微严肃一些。

2.2句子层面

2.2.1不符合中文表达

机器译文还有留有英文痕迹的情况。这是因为机器翻译没有逻辑性,无法像人一样自主思考,仅仅根据设定的程序匹配双语词、句对,有些“硬译”。

例4:About 11,000 years ago

机器译文:大约在11000年前

译后编辑:大约11000年前

分析:删去“在”字,读起来更顺,符合中文表达。

2.2.2 语言不简洁

机器翻译可能会出现表达不简洁的情况,这时译者需揣摩修改,直至译文既贴合原文意思又符合目标语地道表达。

例5:About 11,000 years ago, people gradually learned how to grow cereal and root crops, and settled down to a life based on farming.

机器译文:大约在11000年前,人们逐渐学会了种植谷类和块根作物,并定居下来,依靠农耕生活。

译后编辑:大约11000年前,人们逐渐学会了種植谷类和块根作物,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

分析:首先删去“在”,即“大约11000年前”,并将后半句“并定居下来,依靠农耕生活”改成“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更简洁。

2.3段落层面

2.3.1不理解标点符号的含义

机器翻译在处理一些标点符号时,无法理解原作者用这些标点符号的意图。译后编辑时,译员也需对此要点上心。

例6:Before agriculture became widespread, people spent most of their lives searching for food—hunting wild animals and gathering wild plants.

机器译文:在农业普及之前,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食物,捕猎野生动物和采集野生植物。

译后编辑:在农业普及之前,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食物:捕猎野生动物和采集野生植物。

分析:在原句中,破折号“—”的意思是指:前半句“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食物”与后半句“捕猎野生动物和采集野生植物”是说明关系,因此破折号不可省略。机器译文把破折号忽略了,错误地把前后两个半句处理成并列关系。

2.3.2翻译腔太重、不通顺

机器翻译无法给出地道的译文,因为对机器来说,翻译是双语词对词、句对句的转换。《当代翻译理论》中指出,“贬义中的翻译体是机械主义翻译观和方法论的产物。这种所谓的翻译体的显著特征是不顾双语的差异,将翻译看作语言表层的机械对应式转换。”(根茨勒,2004)不顾双语的差异,将原语机械地翻译到目标语,就会造成译文不自然、不流畅、生硬、难懂。

例7:By 2,000 years ago, much of the Earth’s population had become dependent on agriculture. When people began growing crops, they also began herding and breeding wild animals. Adapting wild plants and animals for people to use is called domestication.

机器译文:直到2000年前地球上的大部分人口已经依赖于农业。人们种植庄稼时,也开始放牧和驯养野生动物。改变野生动植物以供人类使用,被称为驯化。

译后编辑:2000年前,地球上的大部分人口已经以农业为生。人们种植庄稼的同时也开始放牧和驯养野生动物。人们把改造野生动物,培育野生植物为人所用的过程,称作驯化。

分析:“改变野生动植物以供人类使用,被称为驯化”:“改变”对应 adapting,“以供人类使用”对应for people to use,“被称为驯化”对应 is called domestication。这就是机械对应,只做语言表层转换,造成翻译腔。每个生硬机械地译句积累成一段,读者读起来甚至不知道译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2.3.3前后不一致,缺乏逻辑性

机器翻译最大的特点就是词对词句对句的转换,很生硬。翻译引擎依靠算法和程序运作,无法像人那样思考,缺少逻辑,所以也会出现译文所指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在此篇文章背景下,不一致问题主要指向对于同一个事物名称,机器翻译无法识别锁定唯一的义项,造成译文出现事物名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原文暗含某种意思,但因为机器翻译只是机械地转换双语,因此忽略了这个层面。

例8:The Chinese also adapted farming tools and methods from nearby empires. A variety of rice from Vietnam ripened quickly and allowed farmers to harvest several crops during a single growing season. This rice quickly became popular throughout China.

机器译文:中国人还从附近的帝国借鉴了农耕工具和方法。来自越南的一种水稻成熟得很快,使得农民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收获好几种作物。这种大米很快在中国流行起来。

译后编辑:中国人还从附近的国家引进调整了农耕工具和方法。来自越南的一种水稻生长周期短,使得农民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收获好几批庄稼。这种水稻很快在中国广泛种植。

分析:rice是有“大米”,也有“水稻”的意思,但是机器翻译一会翻译成“水稻”,一会翻译成“大米”,前后所指事物名称不一致,译文质量严重打折扣。

例9英文原文: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as very slow. One of the earliest agricultural tools was fire. Native Americans used fire to control the growth of berry-producing plants, which they knew grew quickly after a wildfire.

机器译文:农业的发展非常缓慢。最早的农业工具之一是火。美国原住民用火来控制产浆果的植物的生长,他们知道这些植物在一场野火之后生长得很快。

译后编辑:过去,农业发展非常缓慢。最早的农业工具之一是火。美国原住民用火来控制产浆果的植物的生长,他们知道这些植物在一场野火之后(土地更加肥沃)生长得很快。

分析:首先,was表示过去已经发生,在翻译时应体现出来,译成“过去”即可,机器译文忽略不译,降低了信息文本的准确性。另外,经查证,用火烧过的地区,土地会比较肥沃,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应该加注说明。

结语

机器翻译虽然速度快,但是质量不高,因此译后编辑十分有必要。就农业信息文本来看,翻译引擎、翻译软件这类技术依据算法、程序对双语进行机械地匹配,机械地翻译,不能像人那样思考,不顾双语的差异,也无法照顾到语境的需要,因此出现以上种种问题。但是,机器翻译也有它的优点,而且机器翻译一直不断得到优化。在处理大量文本时,正当使用机器翻译,为译员带来的方便还是极大的。

参考文献

[1]冯全功,崔启亮.译后编辑研究:焦点透析与发展趋势[J].上海翻译,2016(06):67-74+89+94.

[2]根茨勒.当代翻译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李亚婷.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在科普文本翻译中的效率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4]孟福永,唐旭日.效率为先: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技术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56(22):25-32.

[5]秦昊.国外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研究现状与分析[J].智库时代,2020(11):271-272.

[6]孙琦瑶.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分析与译后编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

[7]陶姍姗.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下《石油须知》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9.

[8]王海姣,祁文慧.析人工译后编辑的必要性[J].海外英语,2019(22):52-54.

[9]王湘玲,王婷婷.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对比实证研究[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9,3(04):83-93.

[10]杨文地,范梓锐.科技语篇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例析[J].上海翻译,2021(06):54-59.

[11]杨玉婉.神经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以《潜艇水动力学》英汉互译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20,33(04):21-23+42.

[12]周斌.谷歌机器翻译系统英译汉评测与译后编辑[D].浙江理工大学,2020.

[13]曾静,王燕.英汉机译错误类型分析——基于医学文本语料库[J].海外英语,2020(02):39-41+47.

猜你喜欢

机器翻译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我会找错误
互联网+新时代下人机翻译模式研究
“语联网+行业” 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机器翻译不可盲取
基于免费在线翻译工具的机器翻译缺陷探讨
汉哈机器翻译中的文字转换技术研究
纠正关于e的一种流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