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 创新高校学雷锋志愿校园公益活动初探

2022-04-27杨平

民族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学院公益活动义工

沈阳工学院雷锋义工服务队立足于学校,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如分别为东苑、西苑、和中院张贴了寝室购水方法张贴,为寝室的厕所贴磨砂玻璃纸,为新生寝室张贴寝室相关规章制度等义工行动。同时,在立足校园的同时,沈阳工学院义工服务队也在2018年开展了多次校外志愿活动,例如“旧衣回收”、“双十一捐步”、“99公益为山区孩子献一句话”、 对“ 免费午餐”进行宣传宣传的活动,在2021年雷锋活动月中开展了“养老院探访老人”、“清理浑河南岸”的关爱老弱和环保的活动。

当前时代背景下,特别是部分Application的应用投入,校园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影响逐渐向校园文化方面蔓延。随着信息数据的整合,各种Application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与科学技术性。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校园公益如何顺势而为,实现更加高效的数据共享与应用;提高数据信息存储的可靠性与密度;更加突出绿色节能的特性,是校园公益核心问题。借力大数据,本文将深入探究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助力校园文化、达到公益育人的良好效果。

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雷锋志愿校园公益活动的背景

沈阳工学院义工服务队在多次的公益工作以及对国内同类工作的研究中发现,公益活动的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将公益活动的意义发扬光大: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走访敬老院前,所有的队员认为,一定会收到极大的欢迎,但实际接触中才发现,有些老人因为不同原因存在着抵触情绪。有些问题只有到真正进行时才能发现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才能真正锻炼并最终提升自身的能力。

2、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公益服务的对象有时是内心有些脆弱的群体,在服务前和接触过程中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心理接受程度、对物质刺激的反应等,这样才能避免在活动过程遇见触及伤疤的突发情况。在公益服务前要做好预案,有预见性的提出相关的处理办法,这样可以极大的锻炼团队成员的处事灵活性。

二、运用互联网+大數据创新雷锋志愿校园公益活动的意义

研究和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校园公益形式单一 ,手段老套

目前公益性组织开展的活动类别单一,手段老套,各个组织的内容大同小异:多以支教、探望养老院为主要内容,以歌舞等节目为演出手段,没有创新。校园公益亟待抓住“互联网+”的时代脉搏,迎合青年人“大数据”的思维方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新。

研究和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二:校内势单力薄,“深度”公益不够

单凭校方学生组织一己之力,学校很难形成热爱公益服务的风气。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吸引力与号召力,大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公益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公益服务的深度、长度和广度也受到很大局限。做公益仅依靠校内资源是有限的,急需走出学校,在校外整合社会资源,才能将公益之爱绵延传递。

三、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雷锋志愿校园公益活动的创新之处

1、花样与时俱进,校园公益趣味化

拟模仿并举办“声临其境”公益电影配音活动。通过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寻找不同的活动样式,同样的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创新活动内容。

2、互联网+时代运用,校园公益“大数据”化

拟安排进行网络选拔投票,“我身边的公益之星”,“大数据”时代,运用新时代促生的新事物来帮助校园公益今后长足发展。大数据带来的方便快捷已融入校园生活各个方面,更多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利用大数据建立起校园服务管理决策支撑系统,可以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校园公益。这一套流程能大大提高校园公益的科学化和便捷性。现代技术与校园公益结合,给校园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校园公益能力和效率提升上,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体验感。

3、校企联合,校园公益企业化

通过联合校外企业“白鲸鱼”的方式,利用科技来拓展“衣旧情深”活动发展的宽度,发展平台涉及的领域,获得更好的资源。校企联合做校园公益有利于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科技感十足的校园公益产品,也将许多值得倡导的理念与文化润物无声地表达出来。

“白鲸鱼”将我校学生通过校内公益随时积攒的旧衣,定期按月取走,进行分类、下发、邮寄等后续更持续绵延的公益传递。

四、运用大数据创新校园公益让爱绵延传递

1、“声临其境”用声音去传播公益,让公益充满乐趣充满不同的声音。

2、“我身边的公益之星”

3、“衣旧情深”在校内设立捐衣驿站,不仅在开展捐衣活动期间可以捐,在平常的时间里都可以把自己没用的衣服捐到驿站内。

结语

这次大创项目中,沈阳工学院义工服务队提出的“创意公益”,通过“声临其境”的活动,呼应“互联网+”的时代脉搏,具有很强的前沿性;结合大数据的时代最强音,利用问卷星进行的“我身边的公益之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 “衣旧情深”的活动借助校内、校外的力量,在合理的策划安排基础上会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成效性。这些项目如果得以如火如荼的开展并持续,一定可以更好地将校园公益活动的意义发扬光大,在校内掀起公益的热潮,让公益之爱绵延传递。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助力雷锋志愿校园公益活动的每时每刻都宣传着育人的思想。实现校园公益模式的转型升级,是公益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过程也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服务、节约、奉献等意识。因此雷锋志愿校园公益活动必须要站位更高、格局更广。

课题项目来源:沈阳工学院弘扬雷锋精神专项课题(项目名称:《“大思政+大数据”语境下,以雷锋精神为核心构建校园文化——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活动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GDJSZ2021036)。

杨平,沈阳工学院副教授,英语翻译专业。

猜你喜欢

工学院公益活动义工
抗日战争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工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涉农工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A Report on Obser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es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