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与教育的再进化

2022-04-27叶开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涅瓦甲虫人工智能

互联网知识爆炸时代,不再迷恋百科全书式学者;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需改变为运用知识的能力;化繁为简地精准教育,基石课程刺激学习的进化;人生而不同天赋各异,要差异化对待不同的天赋。

现实虚拟化

万物互联时代,信息与知识爆炸成为现实。

在这个时代,新知识不断爆发,并以指数式增长,次新知识迅速地陈化为旧知识。除极少数经典理论外,学校课本大多数都成了陈化知识的回收站。

当代现实是信息过剩,是现实虚拟化,是知识泡沫化。世界由实向虚,人人都丧失了现实感——重量感和沉重感,在互联网世界中,都被大大地消解了。

一个人如果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就会被信息泡沫淹没,而变成信息茧房的一条蚕虫。

重温一下佛朗茨·卡夫卡的名作《变形记》,感到恍然一惊: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名旅行推销员,他每天都要早早起床,赶早班火车去推销。一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养活。突然变成了甲虫,他就失去了推销员的能力。

格里高尔·萨姆沙身体变成了一只甲虫,但还保留着人格。他以为是幻觉,企图起床,继续去赶早班火车。他努力向右翻,却总是滚回来,肚子朝天,累得腰痛。那些拼命挣扎的小脚也让他感到难堪——

“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人是需要睡觉的。”

——格里高尔·萨姆沙平时忙忙碌碌,难得想到自己,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多少存在感。突然变成甲虫躺在床上,“自我”才突然出现。这样一只甲虫的肉身,对他而言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肉身在平时都是被忽略的。一旦被发现,就变得沉重起来。

格里高尔·萨姆沙竟然变成了甲虫——变成虫——而不是化蛹为蝶。格里高尔·萨姆沙甲虫体型庞大,不是合格的甲虫——他缺乏行动能力,没办法觅食,要得到喂食才能活下去——而现在信息茧房里的“虫子”,是被精准信息饲养着,并不知道自己是虫子。

被异化之后,一个人就丧失了自我——你可以是职员,可以是扫帚,可以是砖头,可以是甲虫,但不再是人。

《变形记》诞生后,现代人就不再是个“大写的人”了。“人的文学”变成了“物的文学”——人变成了甲虫,“物化”了。

弗朗茨·卡夫卡另一名篇《地洞》里,有一个(只)身份不明的动物,一天到晚地忙碌着。它挖洞,修墙,储备粮食,以应对未知的危险与灾难。它活在惊恐中,总觉危险正在逼近。它到处巡查,到处堵漏,恐怕哪里有一丝疏忽,就会导致灭顶之灾。

格里高尔·萨姆沙甲虫和这个无名动物,虽然身体变异了,自我依然存在,因此感到困惑、焦虑、惶恐。而茧房之虫,经大数据分析并定量投饲后,不再思考存在之意义,而丧失了自我。在大数据信息精准饲养茧房里,人们不再因成虫而惊慌,快乐地变成互联网之虫,主动地去人格化。

信息茧房之虫,是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新物种。

在这个时代,一个人企图确立自我,努力呈现真实的人性,反而可能会被“人肉”,被“围剿”,而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轻”之世界,一切都失去了重量——“轻”得难以承受的。

人们在今天面临的状况,比弗朗茨·卡夫卡笔下的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或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前医生托马斯更复杂。

不再是生命之“轻与重”,不再是灵魂轻与肉身重彼此纠缠。

信息世界里不能奢谈灵魂与肉身。信息世界只有信息,区别是信息量大,或信息量少。一个人在这个世界里,面对的不再是可触可感之实在物,而是缺乏主体性的海量信息在反复冲刷,不成鱼,则成虫。

知识的进化

美国发明家、未来学家雷·库什维尔2004年出版了未来学专著《奇点临近》,这本书翻译过来后,在中文互联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者都知道“人工智能”发展会有三阶段: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级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是單项技能拥有者,已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手机智能搜索,各类应用软件、汽车自动驾驶软件,击败国际象棋大师的IBM“深蓝”,击败围棋高手的深思公司“阿尔法狗”,其他如Watson医生助手、炒菜机器人等,都是“弱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

“强人工智能”将跨越专业技能的鸿沟,像人类一样能从事不同类型工作。它的脑袋里装下了世界上所有图书馆,可以即时上网更新知识,并运用互联网合作解决问题。像人类一样,它能思考、判断、调整,并作出选择。他们可以出厂时设定不同的职业身份,也可以事后调整:医生、律师、设计师、文学家、天文学家、宇航员……他们持续不断地学习,每一天每一秒都在进化,最终进化为完美“新人”——有一天它会突然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它,苏醒了,开始思考“人生”意义,拥有了自己的“人格”。

它“苏醒”的时刻,被雷·库什维尔定义为“奇点”;他预测,最早2048年,最晚2065年,“奇点”将会出现。

“技术奇点”这个词,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教授文诺·文奇在1982年提出。那时认为,2020年前后,就可能出现“技术奇点”。

1997年,文诺·文奇辞职,改行当了科幻小说家,创作出版了《天空的孩子》三部曲,获得了科幻小说雨果奖等各项大奖。

“奇点”爆发的瞬间,“超级人工智能”诞生了。

“超级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技术之神”。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突破人类知识与想象之限,达到人类不可想象的玄妙之境,能完成任何不可能之任务。

“超级人工智能”拥有原子级技术,如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诗云》里的“神族”,能调用能量无中生有地制造出“笔墨纸砚”,生产出地球人类历史上、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

“超级人工智能”让“变形”实现了:一个旅人变成一头驴(唐传奇《板桥三娘子》),一条蚯蚓变成乡村秀才(唐传奇《来君綽》),一个推销员变成一只甲虫(卡夫卡《变形记》)……

雷·库什维尔归纳道: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知识属于算术式增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知识几何级增长——一百年产出的知识总量,超过之前两千年的总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一年产出的知识总量超过之前的一百年;而到了计算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一天产出的知识总量,超过了之前一个世纪。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呈指数级增长。在这种知识增量下,没有任何个人能通晓所有知识。即使单一学科的知识,也不可能全部掌握。

新知识的不断更新快速地淘汰次新知识,几年前、十年前的新知识被“陈化”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智能手机,“陈化”了十年前的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普及,即时网络通信软件如微信等,取代了旧手机的通话功能,再沉迷于旧有模式,你就会被“陈化”为“古人”。

假设中国移动有一名工程师十年前突然昏迷,醒来后,之前他所具有的蜂窝移动电话的知识,几乎都没用了。他必须再学习,才能跟上技术的进化。假设这位工程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理解力,那么十年后仍然有用,而且有助于他的再学习。

那些极速“陈化”的知识,如二十年前的摩托罗拉寻呼机、十年前诺基亚的蜂窝移动电话,相关知识可以称为“高折扣率知识”;十年后二十年后还能“保鲜”的知识,如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理解力,可以称为“高保值知识”。

在知识爆炸时代,人们应学会区分“高折扣率知识”与“高保值率知识”,重点学习“高保值率知识”,避免在“高折扣率知识”上耗费过多时间。“高保值率知识”要预先准备,属于“预存储知识”;“高折旧率知识”则不同,可以“即需即学”。区分知识的不同属性,懂得“轻重缓急”,就不必焦虑于“落后”了,也不会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淘汰了。

学习的进化

进入新世纪,中外教育界有识之士都在思考有效学习及学习效率问题。

面对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的现实,现行教育制度丧失了有效性甚至正当性。“改进我们的学习”,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欧美教育创新思维比较突出,他们或单独或联合,创办了一些新型研究院、新型学院、新型技术学校。有别于传统大学集中在校园内生活与学习的模式,新教育机构发展了新观念,运用了新方法,以更有效、更低成本地培养新型人才。

法国一位媒体大亨创办了一所计算机学校,定位于为互联网公司培养应用人才。学生入学后用计算机直接上课,基础要求是学习编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该校教师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解决问题开始,一直解决问题下去,这是“用以致学”的翻转学习模式。经过一、两年的学习,该校毕业生到公司就能直接工作了。

2013年,美国企业家本·尼尔森联合哈佛、耶鲁等一众顶尖学府的教授,创建了一所新型大学——“密涅瓦大学”。

本·尼尔森认为,欧美的高等教育已经脱离了教师育人、学生求知的本质,变成了一所研究机构,及学生毕业时的资质认证方。传统大学教育满足不了新世纪教育的人才需求,因此要打破传统大学教育的“围墙”,废除传统大学教育的学科“壁垒”;在大学阶段,要培养、激发学生搜寻有用知识,并具体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用以致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及判断能力和创造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密涅瓦大学为大学一年级新生研发了四门通识教育的“基石课程”:“形式分析”、“多元模式交流”、“实证分析”、“复杂系统”,内容涵盖129种学科,目的是学生能学会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四门“基石课程”的核心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高保值率知识”,是需要“预存储”的基础知识。

密涅瓦大学没有校园,只在旧金山有数个宿舍。来自全球的学生被录取后,第一年聚集在旧金山学习“基石课程”。

密涅瓦大学也没有教室,而是运用学校自创的在线平台Forum在线上课。这种在线授课模式一度遭到嘲讽。但新冠疫情期间,他们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其小班在线授課模式反而效率更高,而走出了独特的创新教育之路。

Forum是密涅瓦大学自创的专业授课评测系统,可以追踪学习者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做量化分析。由于小班授课,每一位同学都会得到教授的关注;而每一场课堂讨论,都会覆盖到所有听课学生,确保了学习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大学一年级的“基石课程”结束后,密涅瓦大学的学生会去世界各地:英国伦敦、德国柏林、澳洲悉尼、南非开普敦、印度孟买、中国香港、韩国首尔等国际大城市进行“行走学习”。

2021年结束时,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很多本科生毕业后,被哈佛、MIT等名校的研究生院录取继续深造。十年内,密涅瓦大学就达到了建校目标。

在一些国际大公司,创新型人才培养也被提上了议程。2020年9月8日,谷歌发布了“谷歌职业证书”(Google Career Certificates)项目,这些课程旨在帮助人们可以不上大学就能获得高薪、高增长工作领域的资格认证。

毕业生也不用担心证书的有效问题——谷歌建立了一个由五十多家公司组成的“职业联盟”,联盟成员都会承认并雇用谷歌证书项目的毕业生。此外,谷歌还在继续邀请各种规模、有不同招聘需求的新公司加入该联盟。新加入公司将有权进入专属职位公告板,并将被邀请参加毕业生面试日。这样,谷歌“职业联盟”就解决了“认证”难题,即不需拥有传统大学的毕业证书,人们也能找到工作,甚至可能获得高年薪。可谓是小投入,高产出,属于高效率教育创新。

“职业联盟”才是第一步,目前,美国的苹果公司、IBM公司,英国的安永公司和企鹅兰登书屋等大企业,在他们的职位雇用要求中,也已取消了四年制学位的要求。这意味着,“谷歌职业证书”今后将会获得更多公司承认。人们不再需要拼命地刷题、考试、进名牌大学,也能通过这类“自学”获取证书,就能在就业、薪水等要求上,达到或超越名校毕业生的水平。人们根本不用在大学里待那么久,花那么多钱,耗费那么多精力。

“新教育”趋势将会越来越普及——所教即所得,所学即所用,而省去了传统大学名目繁多的学杂费用以及精力耗费。

知识爆炸时代,传统课堂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灌输死知识,学生低低在下拼命记笔记的方式,亟须简约化。像密涅瓦大学那类“基石课程”一旦学完,剩下的就是“学习的进化”,在行走中实践地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种新教育更高效,更有用,费用也更低廉。

教育的进化

密涅瓦大学与“谷歌职业证书”,是现行大学教育的“再进化”。

那么中小学教育呢?有没有可能“再进化”?

汲取密涅瓦大学的“基石课程”理念,中小学教育也是可能做到的。

第一步是破除迷执,以创新理念做减法,迎接知识爆炸时代教育的“再进化”。

教育“再进化”的关键在于,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要保持一致:培养目标是什么?人才的定义是什么?實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什么?

传统学校里采用的“增量保质”模式,是繁复地上课,布置大量作业,拼命地刷题。这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模式。无论如何,传统教育都要面对知识爆炸的冲击。

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认知特点,有侧重有偏重地学习“高保值率知识”。小学阶段,就更多地进行“预存储知识”的学习,比如母语学习,编程学习,以更好更丰富的深阅读激发写作兴趣,从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写作具有“虹吸知识”效应,也是“用以致学”的方式,更能有效地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让“高保值率知识”一直“保鲜“到高年级,到毕业之后。

一个人的成长有不同阶段,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各有不同。

在第一篇文章里,我把十二年基础教育黄金学习期分为“幻想期”、“探索期”与“逻辑期”三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读与写作的具体方法。

小学阶段,孩子处于“幻想期”,他们对世界有好奇心,充满奇思妙想,更合适阅读幻想类作品、动物小说类,以幻想写作训练为主。这样针对性地阅读与写作,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把“我要教”更好地转化为“我要学”,而真正地“翻转学习”。

小学阶段也是身心发育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实现“高效率学习”,为孩子们节省更多时间,他们就能去多跑多跳多运动,身体素质更好更强,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心,在今后的人生与工作中,都会更有帮助。

在知识爆炸新世纪,整个社会对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写作能力是人生的通用能力,可以比喻为人生中的“盐”。

写作能力强的人,更有机会打破职业的天花板。

叶开,原籍广东,小说家、编辑家、语文教育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出版《口干舌燥》《我的八叔传》《三人行》《爱美人》等五部长篇小说,小说集《秘密的蝴蝶》、散文集《野地里来 野地里长》,语文教育专著《对抗语文》《语文是什么》《写作课》,编写《这才是我想要的语文书》丛书,主编12册《叶开的魔法语文》及《12堂少年科幻写作课》等。

猜你喜欢

涅瓦甲虫人工智能
小甲虫遇险
甲虫有身铁布衫
酷甲虫“屎”里逃生
“密涅瓦”号潜艇,法国“找了51年”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美丽的白夜
数读人工智能
甲虫来了
俄罗斯建造新型登陆舰代替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