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的实践研究

2022-04-27王铎霖陈曦泽

音乐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歌剧民族音乐

王铎霖 陈曦泽

21世纪,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中国民族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大型艺术题材,涵盖了戏剧、诗歌、舞美、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提升我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艺术形态,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的实践,不但能够向学生传授丰富的民族声乐知识,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将中国民族歌剧的优秀精髓传承给后辈,对弘扬中国民族歌剧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由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将中国民族歌剧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民族歌剧鉴赏中感悟音乐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对民族歌剧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为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做好铺垫。

与西方歌剧相比,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较晚,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初期阶段。20世纪初期的民族歌剧呈现出戏剧性、生动活泼等特征,包含了舞蹈、歌唱以及独白等艺术形式,在我国歌剧发展史上具有启蒙性的意义,如: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二)摸索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特殊社会环境当中,歌剧主要是模仿西方的艺术作品,但其逐渐将我国自身的特色融入进去,如陕北人们口头传唱的曲调以及接地气、短平快的秧歌剧等。(三)繁荣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歌剧在故事情节和音乐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创新,题材和音乐选择都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是我国民族歌剧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历史较短,但其具有独特的新艺术风格,普遍反映了中国人民斗争与现实生活主题。一方面,中国民族歌剧具有崇高、激昂的时代精神,当中许多作品都体现了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中国人心灵深处的集体记忆,为人们展现了许多顶天立地、可敬可爱的英雄形象,如《刘胡兰》《沂蒙山》《党的女儿》等都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从不同角度歌颂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中国民族歌剧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现了劳动人民不同时期的生活、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山村女教师》《小二黑结婚》等。中国民族歌剧还体现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很多作品都是根据历史事件及人们熟悉的民间故事所改编,刻画了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刘三姐》《屈原》等,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是最基本、最真实的题材,带有鲜明的历史文化气息。

(一)能够促使高校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民族歌剧

中国民族歌剧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成功塑造了大量不同的歌剧形象,如《洪湖赤卫队》《白毛女》《江姐》等都是具有民族特点的经典民族歌剧作品。其不但吸收了地方戏曲、风俗及民歌的精髓,还继承了我国戏曲艺术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高度的艺术追求。尤其是一些著名唱段脍炙人口,至今在群众中传唱。如《白毛女》将传统戏剧唱腔的各种精华结合在一起,不但继承了传统文化,剧中鲜明的时代背景、强烈的戏剧冲突,充分体现了对传统的革新。而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中实践,通过欣赏、学习这些民族歌剧作品,可以促使高校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民族歌剧。

(二)能够促进高校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

歌剧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歌唱艺术、舞台艺术、戏剧艺术等丰富的艺术形式。将中国民族歌剧引入高校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演唱技艺的提升,还能促进高校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同西方歌剧相比,中国民族歌剧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风格,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丰富的演唱风格,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高校素质教育质量。如从《白毛女》到《江姐》再到《苍原》《有爱才有家》,中国歌剧发展脉络清晰,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通过这些民族歌剧在高校中的传播,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解中国歌剧发展史,还能提升他们的爱国热情。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中实践,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能为素质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在欣赏和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了解时代发展特征,从而有效地传承中国民族歌剧,提升高校素质教育质量。

(三)能够引领学生的思想

“艺术只有与时代、人民、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如果一个艺术作品没有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使命感,没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责任感,就不会是一个好的作品”。中国民族歌剧大多描写的是国家大义、革命、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民族歌剧在高校中的实践,在进行欣赏、演唱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歌剧所传达的精神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实现引领学生思想的目标。如民族歌剧《国之歌》描写的是国歌的诞生,国歌能够使人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表达的是唤醒民族忧患意识。在欣赏和排演过程中,通过对史实和相关历史纪录片的学习和排演,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也不断升华、迸发,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和剧情的深入与日俱增,这样不但能够形成正面的思想引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全面提升学科建设、人文环境、核心能力。

中国民族歌剧以歌唱为主,融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的实践可以使当代学生切身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体会到时代精神,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内在道德动力,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通过排演活动增强中国民族歌剧的实践效果

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广泛的宣传、系统的组织,时间和阶段的安排要合理,还需要科学的指导。近年来,有许多普通院校对歌剧在校园中的实践有所尝试,如歌剧排演等,但由于现实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民族歌剧的实践仅仅停留在歌剧片段的节选和中国音乐剧上。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民族歌剧知识,弘扬和继承中国民族歌剧,必须要将歌剧排演普及到高校中去,通过中国民族歌剧的排演活动,增强中国民族歌剧的实践效果。一方面,排演前期需要面向全体师生进行演员招募,如采用网络宣传、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报送演员等方式,先招募演员;另一方面,为了使每一位演员积累相关的民族歌剧知识,还应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进行宣讲、集体学习、观看相关资料、视频等途径,让每一位演员充分了解剧情和角色,并加以分析。并且要不断组织演员根据剧本联系台词,综合把握台词语气及人物性格,这样能够不断提升演员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歌剧的内涵。

(二)增强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播力度

首先,应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通过学生社团的力量,组织一群兴趣相投的年轻人参与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播中,不断增强中国民族歌剧在校园中的传播力度。年轻人更容易创新出年轻人感兴趣的表演方式,思维活跃富有朝气,自主性高,通过排练和演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扩大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校园中的受众面和传播范围。其次,在高校文藝演出中,可以邀请一些音乐专业人才参与到文艺演出中,这样无论在表演、演唱,还是帮助非音乐专业同学指导兴趣社团排练方面,对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播具有极大的帮助,是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实践的主力军。并且在实践中,音乐专业同学还可以通过快闪表演、演唱的方式宣传演出,利用观赏性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同时,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音乐专业的优势,以学院为单位宣传中国民族歌剧片段,不断增强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的实践效果。另外,音乐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参与到中国民族歌剧宣传、文艺表演、排演中,不断创新剧情与演出方式,才能吸引高校学生。枯燥乏味、过于传统的演出方式,都是阻碍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实践的重要因素,一定要创新演出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的实践中。如在高校各个学院进行巡演,或者走出音乐厅、在广场上为学生近距离表演等,只要有音乐专业学生参与的问题,都能吸引更多的观众;采用相对通俗的唱法、将台词改编成具有时代特色且通俗易懂的语言;邀请各学院文艺骨干参与到学院巡演,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利用网络渠道与大家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歌剧的了解、把握好排演与传播方式,从而实现提升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传播效果的目的。

(三)构建中国民族歌剧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实践中,引入的中国民族歌剧只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过于片面、不够深入,很难达到实践效果。因此,高校应在构建中国民族歌剧实践教学体系,将中国民族歌剧纳入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断提升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的实践效果,将中国民族歌剧与声乐、美声等教学融合在一起,构建符合中国民族歌剧实践教学体系。并且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体系应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理论知识、表演情景、表演实践等。因此,教师要在充分认知和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基础上,掌握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中国民族歌剧具有多元化的风格,教师应对中国民族歌剧进行有效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中国民族歌剧的不同风格,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选择与教学相符的歌剧内容或者片段,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并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自身的舞台表现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将自身的演绎与原版进行比较,并加以改正,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思想及情感,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传播路径及影响力的探索与研究”(2017C003)的研究成果。

[1]陈莉:《高雅艺术之轻歌剧在高校的传播研究》,《中国戏剧》2020年第1期。

[2]李娜娜:《原创歌剧〈大秦灵渠〉的灵与肉——校园歌剧创作与表演的多元化实践效果探索》,《四川戏剧》2016年第8期。

[3]付光琪、传英:《红色歌剧排演在校园文化传播中的意义》,《当代音乐》2021年第5期。

[4]徐琦:《生死炼就赤诚心 评民族歌剧〈英·雄〉的艺术创作特征》《,中国戏剧》2020年第2期。

[5]陈丰:《论民族歌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音乐生活》2020年第10期。

王铎霖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在读

陈曦泽 博士,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歌剧民族音乐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MINORITY REPORT
音乐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歌剧
音乐
童话歌剧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