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醋酸附聚法接枝工艺的研究

2022-04-26曾超王华伟王宁

天津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胶乳接枝醋酸

曾超, 王华伟,王宁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天津 300455)

醋酸附聚法是利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小粒径聚丁二烯(PB)胶乳,制备周期在12~15h,制备的粒径在85~110nm 之间。之后在小粒径PB 胶乳中引入稀醋酸进行化学附聚,附聚周期约为1~2h,最终制备出粒子尺寸在300nm 左右的PB 胶乳。醋酸附聚法周期短, 并且制备粒子尺寸大小灵活,满足多牌号发展,因而受到了ABS 树脂生产企业的关注,目前台湾奇美、LG 化学、大庆石化、海江化工等企业均有醋酸附聚法制备ABS 树脂的生产线运行。

在制备出大粒径PB 胶乳后,需要对PB 胶乳进行后续乳液接枝聚合反应。 接枝工艺是制备ABS 树脂的关键环节, 其目的是在PB 胶乳表面接枝一层SAN 连续相,使其形成核为PB 橡胶,壳为SAN 的核壳共聚物。共聚物中PB 相为橡胶相,主要是为ABS 树脂提供韧性, 而接枝SAN 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PB 橡胶与基体SAN 树脂的相容性, 使其PB 橡胶能够均匀分散到基体SAN 树脂中,达到增韧的目的,ABS 树脂的本质是PB 橡胶对SAN 树脂的增韧。 ABS 树脂作为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备良好的刚韧平衡, 而ABS 树脂的刚韧平衡主要归因于ABS 接枝粉的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PB 胶乳:醋酸附聚法,自制;苯乙烯(SM):工业级, 天津市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BS 事业部;丙烯腈(AN):工业级,天津市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BS 事业部;叔十二烷基硫醇:工业级,天津市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BS 事业部;AS 树脂:工业品,天津市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BS事业部。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数显恒温水浴锅:GHH-4, 常州市国旺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双螺杆挤出机组:CTE-20,南京科倍隆机械有限公司;注塑机:SA600/150,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悬臂梁冲击试验机:XJU-5.5,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熔体流动速率仪:XNR-400B, 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电子万能试验机:XWW-20A,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台式分光测色仪:CS-820,杭州彩谱科技有限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JES-5500LV,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1.3 实验过程

将水浴槽升温至65℃,按照接枝聚合配方依次向四口烧瓶内加入PB 胶乳和无离子水, 并加入焦磷酸四钠、硫酸亚铁、果糖、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等助剂,启动搅拌。 当瓶内物料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SM/AN 混合单体和过氧化氢异丙苯(CHP)按照一定的速率开始连续进料。 升温,当混合单体和引发剂加完后,体系温度达到75℃。 在该温度下熟化一段时间后,开始降温,体系温度降至60℃时,加入乳液抗氧剂,出料,制备出接枝胶乳。

使用稀硫酸进行凝聚, 将稀硫酸加热到85℃,加入接枝胶乳。 经凝聚、熟化后,加水冷却。抽滤浆液并进行洗涤、脱水,制备出接枝胶粉。

接枝胶粉用烘箱干燥后, 与AS 树脂进行掺混挤出。 共混过程中接枝胶粉与AS 树脂的掺混比例固定为25/75, 掺混过程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抗氧剂168, 挤出温度设定为220℃。 制备出ABS 粒料后,将粒料注塑成测试件,测试其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流动性能等指标。

1.4 测试与表征

1.4.1 测试标准

熔体流速:ASTM D1238,220℃,10kg;冲击强度:ASTM D256,3.2mm,23℃; 拉 伸 强 度:ASTM D638,Ⅰ型样条,23℃。

1.4.2 ABS 树脂微观结构的观察

采用透射电镜(TEM)技术观察ABS 树脂在冲击条件下的塑性形变。 取样的范围从断面到材料的非形变区, 将试样断面的另一端锯开至应力白化区的附近。 把制好的试样放在液氮中冷却2h 后进行脆断,脆断面与样品冲击断面相垂直。 然后将试样放在日本JES-5500LV 透射电镜下观察,加速电压25kV。

2 结果与讨论

2.1 附聚胶乳粒径对ABS 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醋酸附聚法可制备出不同粒径的PB 胶乳,制备的大粒径胶乳粒子内部存在界面。 界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乳胶粒子的增韧效率,但也有可能会导致乳胶粒子接枝出现内接枝的比率过大,进而影响刚性和韧性平衡。 因此附聚胶乳接枝工艺的确定,对于提高ABS 树脂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ABS 接枝胶粉的核壳比为60/40,在这种条件下其接枝层能够完全包覆PB 橡胶。在理想的接枝聚合条件下,橡胶粒子表面会均匀的接枝一层丙烯腈和苯乙烯的共聚物。 在表征ABS 接枝粉性能的时候,常用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去衡量和评价ABS 接枝粉的制备工艺,接枝率达到75%~80%时, 其最终ABS 树脂的力学性能比较优异。 表1 是典型的PB 胶乳接枝聚合配方及工艺条件。

按照表1 的接枝工艺对不同粒径的附聚胶乳进行接枝聚合、凝聚及后续掺混挤出,不同附聚胶乳接枝后制备ABS 树脂的冲击性能见图1。

图1 附聚胶乳粒径对ABS 树脂冲击强度的影响

表1 PB 胶乳的接枝工艺基础配方组成

从图1 可以看出:ABS 树脂的冲击强度刚开始随着附聚胶乳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粒径达到400nm 以后,其冲击强度会随着粒径增大而减小。这种变化趋势与文献中报道的趋势所一致,确定附聚胶乳在320nm 左右时其冲击强度会达到最佳值。

2.2 接枝聚合过程中TDDM 含量对ABS 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TDDM 是一种链转移剂, 其使用目的是可以调控接枝过程中接枝链的长度和接枝密度,避免出现因接枝聚合链聚合度过高导致接枝聚合密度下降。 在乳液接枝过程中, 选用粒径为327nm 的附聚胶乳作为基础胶乳,核壳比为60/40,壳层中St 与AN 的比例为75/25。 研究不同TDDM 含量对最终接枝共聚物增韧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接枝链长度和密度对增韧效果的影响。ABS 树脂冲击强度随着TDDM 含量的变化趋势,见图2。

图2 ABS 树脂冲击强度随TDDM 加入量的变化

从图2 可以看出:在TDDM 含量较低的情况下,ABS 树脂的冲击强度会随着TDDM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TDDM 含量占单体质量分数的0.2%时,ABS 树脂的冲击强度达到最高, 其冲击强度为240J/m。 但是当TDDM 的含量继续增加时,ABS 树脂的冲击强度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因为TDDM 含量的变化会引起ABS 接枝共聚物接枝链长度的变化,进而改变ABS 接枝粉料在熔融状态下与SAN 树脂之间的缠绕,导致ABS树脂中的接枝胶粉的分散状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最终影响ABS 树脂的力学性能[3~5]。

2.3 乳液接枝过程中单体配比对ABS 树脂力学性能影响

附聚胶乳接枝过程中,SM 与AN 的投料比会对ABS 树脂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因为SM与AN 的共聚比会决定接枝胶粉在ABS 树脂中的相容性, 进而影响ABS 接枝粉在SAN 树脂中的分散情况。 理论上讲由于SAN 本体聚合过程中其使用的SM 与AN 的比例为3∶1,因此在乳液接枝过程中选用的SM 和AN 的比例也为3∶1。

在实际的乳液接枝聚合过程中,由于单体自身亲水性的影响, 加入的SM 和AN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均聚以及水相成核,也可能会扩散至PB 橡胶粒子内部,发生内接枝现象。因此,在实际的接枝聚合过程中需要对投入的SM 和AN 的比例进行小范围内的探究, 进而优化聚合工艺配方,使其ABS 树脂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乳液接枝聚合过程中, 单体配比(以AN 含量表示)对ABS 树脂冲击性能的影响,见图3。

图3 ABS 树脂的冲击强度随着AN 含量的变化

从图3 可以看出:ABS 树脂的力学性能会随着AN 含量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大,当SM/AN 比例达到73.5/26.5 时,ABS 树脂具有最佳的冲击强度,冲击强度可以达到247J/m。

2.4 醋酸附聚法制备ABS 树脂的最终性能评价

经过对附聚和接枝聚合中各种配方的优化实验,最终将优化的配方进行全面表征,进而评价醋酸附聚法制备的ABS 树脂综合性能。 并与压力附聚法制备的ABS 树脂(DG417)进行对比,具体测试数据,见表2。

表2 ABS 树脂测试数据

从表2 可以看出:醋酸附聚法制备的ABS 树脂冲击性能优异,结合其工艺特点,在制备工艺路线上具有较强的优势。

醋酸附聚法制备ABS 树脂和DG417ABS 树脂的切片的TEM 图见图4 (左侧为醋酸附聚法,右侧为压力附聚法)。

图4 醋酸附聚法制备ABS 树脂与压力附聚法制备的ABS树脂微观结构比较

从图4 可以看出:醋酸附聚后的橡胶粒子尺寸大小较为均匀, 能够在ABS 树脂中均匀分散。而作为比较的DG417 样品的粒径分布明显较宽,从侧面反应出醋酸附聚法的技术优势。

3 总结

1)醋酸附聚胶乳粒径为320nm 左右时,ABS树脂冲击强度会达到最佳值。

2)乳液接枝过程中,TDDM 含量占单体质量分数的0.2%时,ABS 树脂冲击强度达到最高。

3)乳液接枝过程中,SM/AN 比例为73.5/26.5时,ABS 树脂具有最佳的冲击强度。

4)醋酸附聚法制备的橡胶粒子尺寸大小较为均匀, 能够在ABS 树脂中均匀分散。 制备的ABS 树脂冲击性能优异,醋酸附聚工艺路线具有较强的优势。

猜你喜欢

胶乳接枝醋酸
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桑蚕丝接枝率的数学模型构建与定量分析
高分散性丁苯胶乳的制备及其对水泥的改性
双氧水/抗坏血酸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改性锦纶6织物及其性能
电子束辐射接枝丙烯酸改性聚四氟乙烯
橡胶树无性系不同季节胶乳生理参数的变化研究
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制备zein/PCL复合膜的工艺
影响丁苯橡胶胶乳门尼黏度分析准确性的研究
BP与浙江石化携手在中国建设世界级醋酸合资项目
国外同类高固含量丁苯胶乳性能对比研究
长石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