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氧水/抗坏血酸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改性锦纶6织物及其性能

2021-09-27陈香香周伟涛孙洋洋张晓莉

纺织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接枝锦纶织物

陈香香,吴 婷,周伟涛,,3,孙洋洋,杜 姗,张晓莉

(1.中原工学院 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1191;2.中原工学院 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1191;3.纺织服装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1191)

锦纶6(PA6)织物具有质轻、柔软、耐磨、强度高、回弹性和耐疲劳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和轮胎帘子线等领域[1],但其耐光耐热性差,在高温和光照下易发黄变软、硬度下降,严重影响其服用性能[2];因此,改善锦纶6织物的耐光性具有重要意义。

锦纶织物的改性方法可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3]。物理改性是通过改善纺丝工艺来调控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和形态结构,进而达到改善纤维性能的效果[4],主要有复合纺丝、异形纺丝、共混纺丝等。通过物理改性方法可得到各种特殊性能的纺织产品,但具有工艺较复杂、耗时长、成本较高等缺点[3]。化学改性是通过表面接枝、聚合、化学交联和络合[5-6]等方式改变纤维大分子链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种类,将基团引入材料表面,赋予其特殊性能[3]。这种改性方法简单快捷,容易实现,改性后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受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强度略有降低,伸长率增加,手感变差,但通常对纤维制品的服用性能影响不大。

近年来,表面接枝改性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7-9]。李梦颖等[10]以丙烯腈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对锦纶织物进行化学表面接枝改性来提高织物的吸湿发热性能。桑伟等[11]利用电子束引发丙烯酸单体接枝锦纶66织物,研究不同接枝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Xie等[12]采用表面接枝与苯胺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对锦纶进行高导电性能改性。Peng等[13]利用马来酸酐(MA)和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对锦纶66进行表面化学接枝来提高织物的防火性能。王雅珍等[14]通过在玻璃纤维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发现,改性后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明显提高。王芳等[15]在涤纶(PET)织物表面接枝大豆蛋白,改性后PET织物的亲水性和耐洗性较好,断裂强力显著增强,并很好地保持了原织物的柔软性。

锦纶织物的改性主要集中在耐热、阻燃和强度等方面,而针对耐光性方面的改性研究较少。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双氧水/抗坏血酸为引发剂对锦纶6织物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改善其耐光性,主要研究影响锦纶6接枝率的因素,并探讨其接枝改性机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锦纶6平纹织物(面密度为29.5 g/m2),市售;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抗坏血酸(H2A)、双氧水(H2O2)、无水碳酸钠、丙酮,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PA6织物接枝改性

先将PA6织物置于质量分数为0.4%的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 min以除去表面油剂;然后将织物放入一定浓度的MMA水溶液中,加入适量引发剂H2O2/H2A,将体系置于振荡式恒温水浴锅中反应,调整反应温度和时间探索接枝工艺对PA6接枝率的影响。以丙酮作为萃取剂,用索氏提取器于60 ℃下处理20 min,去除织物表面多余均聚物。最后将索氏提取后的样品放置于50 ℃真空烘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得到接枝改性的PA6织物。

1.3 测试与表征

接枝率测试:称取接枝前后PA6织物的质量,按下式计算接枝率(GR)。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式中,w和wg为接枝前后织物的质量,g。

表面形貌观察:利用Phenom Pur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上海飞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观察接枝前后PA6的表面微观形貌,实验前喷金处理60 s,喷金电压为5 kV。

化学结构测试:利用哈氏切片器(769YP-15A,天光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将接枝前后的PA6样品切碎,用溴化钾压片法于NEXUS670型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公司)上分析其化学结构变化。扫描分辨率为2 cm-1,波数范围为4 000~400 cm-1。

耐光性能测试:根据GB/T 8430—199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气候色牢度:氙弧》,通过Q-SUN B02型日晒牢度仪(美国Q-LAB公司)测试接枝前后PA6织物的白度,以分析其耐光性能。

织物硬挺度和光滑度测试:将接枝前后的PA6织物置于恒温恒湿(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3)%)环境中放置24 h;然后,用圆形取样器裁取100 cm2试样各3块,称取质量、测量厚度后录入F1S3型丰宝仪(美国DeFelsko公司)中测试织物的硬挺度和光滑度,结果取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PA6织物接枝机制分析

以H2O2/H2A为引发体系产生自由基,引发MMA接枝改性PA6,其机制如式(1)~(11)所示。

链引发:

链增长:

(4)

(5)

(6)

(7)

链终止:

PA—(M)n—M·+·M—(M)n—

(8)

PA—(M)n-1—M2—(M)n-1—PA

(9)

(10)

HO—(M)n—M2—(M)n—OH

(11)

首先,引发剂H2O2与H2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HO·,见式(1));其次,这些HO·分别进攻MMA单体和PA6分子链中离羰基最近的—CH2,引发生成HO—M·和PA·链自由基(见式(2)、(3)),赋予其反应活性;然后,这些链自由基(HO—M·和PA·)与体系中的单体或链自由基发生链增长反应(见式(4)~(7)),形成活性大分子链;最后,这些活性大分子链自身或与其他活性大分子链发生链终止反应(见式(8)~(11))。

2.2 PA6织物接枝工艺优化

在引发剂H2O2/H2A质量分数为25%,MMA浓度为1.0 mol/L,温度为60 ℃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反应时间对PA6织物接枝率的影响见图1。可观察到,在前60 min内,PA6织物的接枝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接枝率与时间成正比,在60 min时接枝率达到最高,为1.1%。继续延长接枝时间,PA6织物的接枝率反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初始阶段时引发剂及单体的浓度较高,引发剂分解较快,生成的单体自由基较多,使接枝反应速率加快,但随着引发剂及单体的消耗,接枝率逐渐变小,最后趋于稳定,因此,PA6织物接枝反应时间应控制在60 min内。

图1 反应时间对PA6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在引发剂H2O2/H2A质量分数为25%,MMA浓度为1.0 mol/L,不同温度下接枝反应60 min,反应温度对PA6织物接枝率的影响见图2。可知,当温度在50~70 ℃范围内时,PA6织物的接枝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呈线性关系,并在70 ℃时达最高值1.94%。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增强了单体分子的动能,使其从反应混合物中扩散到织物上反应活性位点的速率增加所致。当温度大于70 ℃时,PA6织物的接枝率开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副反应速率增加过快所致;因此,PA6织物接枝反应温度应控制在70 ℃以下。

图2 反应温度对PA6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在MMA浓度为1.0 mol/L,温度为60 ℃条件下接枝反应60 min,引发剂H2O2/H2A质量分数对PA6织物接枝率的影响见图3。可看出,当引发剂质量分数小于30%(以单体质量计)时,PA6织物的接枝率随引发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这可能由于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O·增多,有效提高了PA6织物与MMA的反应概率。当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30%时,PA6织物的接枝率最高可达1.68%。进一步提高引发剂质量分数后,织物接枝率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形成均聚物的量增多阻碍了接枝反应的进行,因此,PA6织物接枝反应中引发剂质量分数应控制在30%以内。

图3 引发剂质量分数对PA6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在引发剂H2O2/H2A质量分数为25%,60 ℃条件下接枝反应60 min,MMA浓度对PA6织物接枝率的影响见图4。可看出,PA6织物的接枝率随MMA浓度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随着MMA浓度的增加,其与织物的反应概率增加。当MMA浓度为1.5 mol/L时,PA6织物的接枝率达到最大值2.40%,继续增加MMA浓度,接枝率反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MMA自身发生均聚反应(见式(11)),导致接枝率降低,因此,PA6织物接枝反应中单体MMA浓度应控制在1.5 mol/L以内。

图4 MMA浓度对PA6织物接枝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通过优化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单体浓度来调控PA6织物接枝率的效果。

2.3 表观形貌分析

在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0%,温度为70 ℃条件下反应60 min,改变MMA浓度(0.5~2.0 mol/L)得到不同接枝率的PA6织物,并对其进行形貌观察,结果如图5所示。可知,PA6织物的接枝率最高可达到2.40%。由图5(a)可看出,未改性PA6织物纤维表面平整光滑,结构致密。与未改性PA6织物相比,经接枝改性后PA6织物表面形貌有较大变化:当织物接枝率较低时,接枝改性PA6织物仍保持纤维形貌,直径略有增加,且表面均匀分布着颗粒状物质,表明PMMA在PA6织物表面接枝成功;随着接枝率的增加,PA6纤维之间发生明显的黏连,且表面形成明显的块状物,这是由于MMA聚集所致(见图5(d))。

图5 不同接枝率的PA6织物的扫描电镜照片

2.4 化学结构分析

图6 接枝前后PA6织物的红外光谱图

2.5 耐光性能分析

表1示出不同接枝率PA6织物经光照8 h前后的白度对比结果。可看出,经光照8 h后,未改性PA6织物的白度下降至60%以下,耐光性较差,这主要是光照导致PA6纤维断键分解,引起泛黄,使其白度下降[18]。与未改性PA6织物相比,经接枝改性后PA6织物的白度随接枝率增大而增加。这可能是由于HO·的漂白作用所致[19]。经光照8 h后,接枝后PA6织物的白度几乎没有变化,接枝率为2.40%的PA6织物白度达70.53%,说明其耐光性明显改善。这是由于PA6织物表面接枝引入MMA,对纤维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长期光照下PA6纤维键的断裂,使其耐光性能提高。

表1 不同接枝率下PA6织物光照前后的白度

2.6 织物硬挺度和光滑度分析

不同接枝率PA6织物的硬挺度、光滑度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可知,在本文实验范围内,PA6织物的硬挺度和光滑度均随着接枝率的增大而增大。当PA6织物的接枝率为2.40%时,PA6织物的硬挺度由未改性的10.7增加至23.6,提高了120.56%。这是由于MMA接枝过程中大分子链发生交联(见式(8)~(10))使织物硬挺度增强;同时,当PA6织物的接枝率为2.40%时,PA6织物的光滑度由未改性的71.7增加至80.3,这可能是由于接枝MMA后,其在PA6织物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膜,提高了织物的光滑度。

表2 接枝率对PA6织物硬挺度和光滑度的影响

3 结 论

本文以H2O2/H2A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锦纶6(PA6)织物,提高了PA6织物的耐光性,改善了PA6织物在长期光照下泛黄严重的问题,有利于保持其服用性能。通过优化接枝时间、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单体浓度实现PA6织物接枝率连续可调。在MAA 的浓度为2 mol/L,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0%(相对于单体质量),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60 min条件下,PA6织物的接枝率可达到2.40%,此时PA6织物经光照8 h后白度仍达70.53%,表明接枝后PA6织物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能,硬挺度达23.6,光滑度达80.3,表明接枝后PA6织物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能,且硬挺度和光滑度也有所提高。

FZXB

猜你喜欢

接枝锦纶织物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微粉的制备工艺及其在粉末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桑蚕丝接枝率的数学模型构建与定量分析
生物基锦纶56的研究现状
“环保型锦纶染色固色剂的开发及应用”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210dtex/36f锦纶PA6中强丝生产工艺实验分析
电子束辐射接枝丙烯酸改性聚四氟乙烯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