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的影响

2022-04-26王玉萍黎润仪潘锦环王晓妮梁巧玲陈淡云陈娟秀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52804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复发性障碍研究组

王玉萍 黎润仪 潘锦环 王晓妮 梁巧玲 陈淡云 陈娟秀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528041

抑郁障碍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以长期、连续的兴趣下降、冷漠为主要临床特征,青少年是抑郁障碍的主要发病人群,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治疗后常出现反复的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是指经治疗后,症状仍旧无法达到完全缓解,出现抑郁反复性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可引起自伤、自杀与成年后的其他精神疾病,已日渐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积极心理干预(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PI)是指有目的的增加受试者正面状态,引导其培养积极的态度、行为与认知,持续不断的增强幸福感[2]。目前尚未有相关文献将PPI应用于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本文将PPI应用于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的治疗,旨在寻找有效减轻抑郁程度、增强积极情绪的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21年6—8月接收的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5.45±2.86)岁;受教育年限5~1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8.30±2.79)年;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5±0.54)年;复发次数1~3次,平均复发次数(1.60±0.35)次;独生子女16例;有自伤行为16例。研究组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5.65±2.98)岁;受教育年限4~1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8.18±2.65)年;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7±0.50)年;复发次数1~3次,平均复发次数(1.65±0.38)次;独生子女19例,有自伤行为 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ICD-10中关于复发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3];(2)年龄12~18岁;(3)具备良好的认知、语言能力;(4)住院时间≥7d;(5)知情知悉并同意研究内容。排除标准:(1)伴严重脏器官疾病;(2)伴其他严重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等;(3)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山西仟元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 H20073985,规格20mg/片)治疗,每日早晨1片。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抑郁程度评测、家属支持指导、安全管理等;出院后定期于门诊复查。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PPI。具体内容如下:(1)干预团队组建。干预团队由我院临床心理科5名护师组成,包含心理咨询师1名、心理治疗师1名、主管护师3名。心理咨询师负责青少年抑郁程度评估;心理治疗师负责PPI内容制定、质量监督等;主管护师负责干预的具体实施。(2)干预形式及干预时间。院内干预形式为一对一干预,共4次,间隔1d开展,每次持续时间为20~30min;院后干预采用电话或微信随访。(3)院内干预内容。院内PPI干预包含愉悦情绪培养、正念减压训练、美好生活憧憬训练与积极社交心理训练。①愉悦情绪培养。护士主动分享生活中愉快的事件,并详细描述令自己心情愉悦的过程,分享自己积极的一面,让患者体会到愉快并不困难,愉快的获取只需融入生活,以正确的态度、开放的心态接纳即可获得。后向患者发放《愉悦日记本》,包含愉悦事件、愉悦体会、愉悦信念、愉悦后行为变化等内容,指导患者描述生活中令其愉悦的事件,在长期的训练中实现良好的愉悦情绪培养框架。②正念减压训练。深呼吸训练:根据指引者的指令开展,深吸气1、2、3s,屏气1s,深呼吸,保持1s,呼气。在持续若干个循环后,指引患者想象随呼气的过程将烦恼、痛苦、忧愁、烦躁等情绪带离身体,在深呼吸训练中逐渐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轻松。愉快想象训练:指引患者引入想象的场景,如广袤的田野、美丽的城市、优美的森林、向往的沙滩等,引导其置身其中,想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会生活的美好,在想象中逐渐放松紧绷的身体状态,减轻抑郁情绪的困扰。③积极社交心理训练。参考《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手册开展积极社交心理训练,包含勇气锻炼及信心锻炼。勇气训练:向患者分享在成长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相关经历、心得体会,护士分享后,引导式的邀请患者加入分享,护士在患者分享中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对分享的精彩内容适度给予赞扬,通过互相分享的方式,拓展患者社交的勇气[4]。信心锻炼:指导患者书写相关社交心理暗示的短语,如“我能克服目前的情绪困难,积极地参与社交”、“我有信心应对与他人的沟通问题”等,并记忆所写语句,通过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增强社交信心。④感恩练习。引导患者回忆、思考3个感激的人(父母、朋友、亲人、同学等)、事(生活中的事件)或物(物品、价值观、信念等),用简短的语句描述令你感激的原因及心理体会,并记录于日记本中,实现逐步调节负面情绪、挖掘幸福根源、强化积极思维习惯的目的。

院内干预完成后,护士经家属微信群推送PPI干预相关内容,解答家属关于复发性抑郁、心理治疗等疑问,提醒家属督促患者加强院后的愉悦日记、正念减压训练、积极社交心理训练与感恩练习,提醒其复诊时间,督促其按时复诊。

1.4 评价指标

1.4.1 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5]评估抑郁程度,共包含24个条目,其中1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0~4分;1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得分0~3分;9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临床上以HAMD-24≥21分代表肯定抑郁。评价时间为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

1.4.2 抑郁性冗思程度。冗思反应量表简版(RRS-10):包含沉思因子与反思因子2个维度,均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评价,1~4分分别代表“从来没有、有时、经常、总是”,总分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代表冗思倾向越明显,患者对悲伤、失落、沮丧的行为与想法越敏感。该量表在中国学生大样本检测后,Cronbach’s α为0.75重测信度为0.70[6]。评价时间为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

1.4.3 积极心理状况。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7]调查,该量表含有自我效能(7个条目)、韧性(7个条目)、希望(6个条目)和乐观(6个条目)4 个维度,共26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评价,1~7分对应“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优点不符合”、“说不清”、“有点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积极向心理越理想,该量表问卷Cronbach’α 系数为0.79[7]。评价时间为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开展评测。

2 结果

2.1 两组HAMD-24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的HAMD-2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24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RRS-10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的RRS-10量表沉思因子、反思因子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PPQ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PPQ量表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RRS-10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P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但由于社交障碍、学业压力、家庭矛盾、容貌关注、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叠加该时期心智尚不成熟的特点,容易出现抑郁。易复发是抑郁障碍的重要特征,报道[8]显示,抑郁障碍复发次数3~6次的比率高达45.43%。抑郁的反复发作可引起自尊水平下降、人格障碍,导致一系列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自伤、自杀等,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亦增加了家庭负担与社会负担。因此,需重视青少年抑郁复发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干预,促使其彻底摆脱抑郁障碍。

PPI是心理干预的重要形式,PPI不是直接减轻负面心理症状,而是最大程度激发潜在的积极、向上潜能,促使积极情绪的提升,继而减轻抑郁程度。PPI的要点是:(1)不触及患者负面心理;(2)激发患者潜在的正向情感,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经常性的提升其幸福程度。PPI已被用于精神分裂症、戒烟及不良行为纠正等干预,且效果较好。本文中,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2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PPI可有效减轻其抑郁程度。本文结果与朱政仁等[9]对青少年抑郁障碍开展正念疗法成效较为接近。PPI的愉悦情绪培养是为了培养患者积极思维的框架,保持正向、积极的应对策略,以形成积极情绪的思维习惯;正念减压训练是为了让患者掌握情绪纾解的相关技巧,在面对应激事件导致的负面情绪时,可及时化解;积极社交心理训练是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应对抑郁引起的社交障碍,培养社交信心,锻炼社交勇气,协助患者走出社交困境,并经社交的方式缓解抑郁情绪;感恩练习是为了让患者从无意识的体会外界帮助走向有意识的体会,感恩可以引起感激、满足、愉快及充实等积极情绪,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幸福感。

冗思是常见的思维方式,在抑郁症患者中是指陷入负性思维及其意义的无休止思考中;对反复性抑郁障碍患者而言,其具有反复闯入、自动化及较难察觉等特点,并将引起抑郁障碍后的残留症状。任峰等[10]对反复性抑郁障碍开展了为期4周的正念减压治疗,患者的冗思、反思水平显著下降。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RRS-10量表沉思因子、反思因子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PPI可有效减轻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性冗思程度。PPI强化了患者积极、正向思维习惯培养,积极情绪的维持;阻断了负性思维的思考,继而减轻了冗思、反思程度。积极心理资本是指个人可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积极心理资本各维度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当下的积极心理状况越好。研究[11]发现,积极心理资本得分与个体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PPQ量表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PPI提升了患者的积极心理状态。原因与PPI指导了患者愉悦情绪培养框架、提供了压制负面心理有效手段、拓展了积极社交能力及融入了发现幸福源泉的技巧等有关。

综上所述,PPI应用于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中,可有效减轻其抑郁程度,降低抑郁性冗思程度,提升积极心理资本。

猜你喜欢

复发性障碍研究组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