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善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25杨志群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帽子绘本美术

杨志群

绘本,是综合运用形象、色彩、构图等因素而展现的连续、生动的图像世界,因其浓厚的故事性、形象性、艺术性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1]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一起来讲述故事,其图画细节丰富、故事讲述力强,和文字相辅相成,共同呈现给孩子们一台又一台好戏。

绘本在促进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价值。[2]优秀的绘本是宝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性、娱乐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是幼儿成长的“精神维生素”。[3]

我园于2017年9月开园,在建园之初,便对园所文化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了“美善文化”的校园文化宏观格局,并启动了苏州市级课题“‘美善文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在课题研究与实施的中期阶段,我们尝试以弘扬美善品质的绘本为载体,借用优质绘本“精美制作、德美寓意、淳美构思、绝美呈现”等独特价值开展德育、艺术多元整合的教育活动,以滋养幼儿的美善心灵,陶冶情操,涵养心境,播种善根,助推3~6岁幼儿美善情感的发展。

一、依托绘本“寓德”之美,滋养美善童心

我园重视绘本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将绘本与幼儿人格的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以绘本进行传统文化教学,首先要对绘本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挖掘其中与中华文化相一致的价值内涵,并转化为适宜幼儿接受和理解的素材,以此为契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4]教师应有效地利用绘本所传递的社会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绘本的内容,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5]在上述认知的基础上,我园在不同年龄段开展了以“德育绘本”为主题的大教研活动,筛选出一批适合不同年龄段,且能够滋养幼儿的美善童心、催发幼儿的美善情感的绘本,如《烟》《超棒的朋友制造机》《山丘上的约会》《爱哭的猫头鹰》《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乔比不愿分享》等,引导幼儿阅读,领会其中的美和善。

《超棒的朋友制造机》是一本具有美善寓意(团结同伴、友好交往)、贴合幼儿生活实际,且故事内容与时俱进的绘本。整本书围绕“朋友制造机”展开,组织大班幼儿集体阅读时,教师抓住核心去提问:什么是朋友?什么是朋友制造机?朋友制造机有什么作用?有效地引导幼儿关注核心画面,主动在画面中搜寻“小鸡爆米花的交友方式”等佐证材料,并从中获悉“朋友制造机(手机)交友不一定靠谱”的关键信息。随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关注并理解小鸡爆米花在捡到手机前后的两种不同交友方式,帮助大班幼儿学习并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积累并掌握建立友谊的好方法。这次绘本阅读活动,旨在提醒幼儿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努力守护真实的友谊,有的放矢地促进了大班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二、挖掘绘本“想象”之美,提升思维品质

幼儿绘画水平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2~3岁为涂鸦期,4~5岁为象征期,5~6岁为图式期,6岁以后进入写实期,不同阶段的儿童画具有不同的特点。幼儿期的孩子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具有片面性和夸张性,他们会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夸张化,把完整的物体局部化。[6]对幼儿的创作来说,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他们能否娴熟地使用美术技巧,而应该在于他们是不是勇于想象、敢于创作、积极表达,并从中获得乐趣。[7]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与众不同的创意,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特点,结合美术活动的需要,设计和开展相应的创意美术活动。

进入中班之后,幼儿开始愿意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能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到的事物。在把握中大班幼儿的上述年龄特征的基础上,我园以极具美术特色的绘本《罗卡想要一顶帽子》《我的连衣裙》《跟着线走》《乌龟一家去看海》等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意美术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阔幼儿的审美视野,发展幼儿的视觉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整体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绘本《罗卡想要一顶帽子》充满童趣,且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书中的小主人公罗卡看到好朋友弗莱迪戴了一顶颜色花哨的帽子,他也想要一顶,而且一定要与众不同,比弗莱迪的帽子更加特别。于是,他来到米密夫人的帽子店。在罗卡挑选并试戴不同款式、不同色彩、不同质地帽子的过程中,小读者们与罗卡一起经历了海洋、农场、热带丛林、北美大草原、喜马拉雅山雪地间的奇妙穿越。有趣的故事就像一趟变幻无穷的想象和视觉之旅。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创作一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新帽子,先在白纸上绘画帽子的平面设计图,再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制并完成新帽子的制作与美化,随后与同伴们讲述、交流、分享新帽子背后的奇幻故事。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设计帽子、动手制作、装饰美化的创作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活动摆脱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枯燥,自然顺畅地萌发出幼儿“创意联想、思维活跃”的美好瞬间。

三、巧借绘本“艺术”之美,唤醒尚美情感

绘本中蕴含的多种美术元素,如造型特点(线条、颜色、材质、构图)、表现形式、故事情节、情绪情感、时节特点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有效素材。[8]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既要对绘本图文进行观察研究,寻找好的美术教育资源,同时更要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和实际活动的需要。[9]在“美善文化”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过程之中,我们力图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既重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以此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10]。与此同时,我园在“美善文化”理论学习活动中,鼓励专任教师自主研读《善的研究——儒家价值體系研究》理论书籍。该书从价值观的角度,对儒学的内在文化精神与主导原则做了系统而深入的思考,详细分析了作为儒家价值追求目标的人格理想。书中提到荀子考察较多的是艺术对人心的陶冶作用,其中音乐又是荀子主要的关注之点。他认为:音乐作为促进情感沟通与融合的艺术形式,对于一个人克服自我的封闭心态,形成开放、健全的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将绘本《超级旅行家》《我想变成彩色鱼》《山猫的礼物》等与美术、音乐高度整合,连续推出了“艺术同构”理念指导下的创意美术活动和音乐韵律活动,巧妙借助绘本的“艺术”之美,行之有效地助推了3~6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绘本《超级旅行家》的主人公蒙奇渴望长大,因为长大后就可以成为一名超级旅行家去环游世界。这是一本极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优质绘本,其色彩简洁、色调明亮,角色形象线条流畅、色块分明、配色和谐,给予幼儿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幼儿理解绘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鼓励他们围绕主题“超级旅行家”进行水粉画、剪贴画等美术创作活动,据此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绘画经验和创作技巧,同步助推其“主题构思、创意表达”两个维度的双轨并行式发展。

此外,教师还借用日本音乐人武部聪志的原创单曲《清晨的上学路》结合艺术绘本《超级旅行家》进行美术、音乐“艺术同构”活動,巧妙组织幼儿在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中随乐联想、大胆设计和个性创编关于“超级旅行家”的音乐故事内容与情节。教师和幼儿共同徜徉在“最高最高的山”“最深最深的海”“寒冷的北极”“炎热的沙漠”“迷人的大草原”“热带丛林”等音乐情境中,尝试用自身的肢体动作夸张、合拍地表现“旅行中的幸福与美好”,深度体验并畅享成为“超级旅行家”的梦幻与美妙之旅。

儿童读物通过作品内容反映社会的精神文化,它天然地携带着文化基因,与儿童内在的精神成长高度关联。[11]引导幼儿阅读反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读物,通过立体的文化浸润,通过心灵的陶冶建立幼儿对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是儿童读物创作的重要前提,更是早期阅读的重要任务。[12]因此,儿童读物推荐必须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育人目标,明确“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13] “美善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绘本教学实践活动能否顺利推行、能否彰显其研究意义和价值,其核心之处在于教师是否具备“教学智慧”。不同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感知理解能力不同,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也有所差异,对绘本的感知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14]绘本的阅读不应该是幼儿对故事内容的被动接受,而应该是一个基于幼儿个体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15]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美善”绘本课程资源,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认真研判、谨慎选择、巧妙截取、多元整合,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甚至是当前、当下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科学地选择优质绘本资源,将其纳入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应能充分体现绘本教学的多维度学习情境和多元化教育价值,有助于幼儿多通道参与和多感官学习,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整体、全面和协调发展,从而体现“优秀绘本资源”的重要意义和教育价值,让更多幼儿从中获得爱的滋养与心灵慰藉,让每一个家庭从中汲取“崇善尚美”的精神力量,善待家人、热爱生活、舒心开怀。

猜你喜欢

帽子绘本美术
绘本
绘本
绘本
美术篇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