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颍上县地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

2022-04-24李梦如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20期
关键词:村名颍上县专名

□李梦如/文

地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以颍上县348个行政村村名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其语音特点、词汇的构成,随后从民族心理、历史、地域等方面分析其文化现象。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是一个古老的县制。它有着灿烂的中华文化,涌现出一批批文人志士,古代有大政治家管仲,年少才高的甘罗,还有孔子止宿地“文地春风”,有闻名遐迩的管鲍祠、甘罗墓。在现代革命斗争史上,这里曾发生过黄坝孜武装暴动;创办过“甘罗乡村教育社”以传播革命火种。无数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保护着这片土地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长淮清颍增光添彩。

安徽省颍上县下辖22个镇,348个行政村。此次研究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安徽省颍上县地名录》[1]、颍上县人民政府官网、《颍上县志》[2]。这里所讨论的村名不包括行政村的“村”字。

1 颍上县村名语音分析

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认知能力受到制约,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汇大多为单音节词汇,因此在古代社会,地名也大多是单音节词汇。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双音节甚至多音节词汇由此出现。游汝杰先生认为:“现代汉语的词汇在数量上是以双音节占优势的,但从历史上看却有一个从单音节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历史地名也可见一斑。商代和西周的地名大致以单音节占优势,春秋战国时期地名也还是单音节占优势,到了汉代单音节地名已属罕见了。[3]”地名音节的变化也是社会发展的表现。颍上县村落地名的具体构成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颍上县村落名称中双音节数量最多,有305个,所占比例为87.6%,其次为三音节,数量为37个,比例为10.6%,四音节和五音节数量很少,分别为5个和1个,所占比例仅为1.43%和0.28%。这符合现代汉语双音节占优势的特点。

表1 颍上县村名音节数量分布表

2 颍上村名的词汇分析

地名属于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它和其他词语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颍上县的地名大多是由专名和通名组合而成的,通名和专名可各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意义。

2.1 通名

通名是指普遍存在的且有明显共性的地理实体,如“江”“河”“湖”。

由表2可以看出,在348个行政村中,通名有39个,使用通名的地名有241个,占比69.2%。现将这39个通名进行分类,分类如下。

表2 颍上县村名通名统计表

2.1.1 自然地理通名

(1)与地形、地势有关的,如“岗”“洼”等。“岗”,高起的土坡。这些村子都处于地势较高的地方,因此得名。如“姚岗”“詹家岗”。“洼”,凹陷的地方。《说文解字》:“洼,深池也。从水、洼声。”这类村子所处地方地势都比较低。如:“黄家洼”,黄姓建村,以地势低洼得名。

(2)与河流、湖泊有关的,淮河流经颍上,其源远流长,支流众多,其支流“颍河”“润河”“淝河”等,都在此地,所以颍上县有许多淮河支流,水系较为发达,许多村名的通名都与其有关,如“河”“海”“湖”“洋”“塘”等。但是在这里“海”和“洋”不是指“大海”和“大洋”,而是指“河流”,因村子周围有溪河而得名。如“老海”“双洋”。福建宁德“长洋村”就是如此,因村前横过一条山溪,两岸是田园,故名“长洋”。

2.1.2 人文地理通名

(1)与人类聚居有关的,“庄”“屯”“寨”“堂”“郢”。它们都表示人类聚居之地。如“孙庄”“李郢”“陈屯”。

(2)与建筑物有关的,比如“楼”“坝”“圩”,其中“坝”和“圩”是为了避免自然灾害而建。颍上地处颍河和淮河的交汇处,经常在夏季发洪水,因此人们为了避免洪水淹到村庄,就筑土建堤防水。如“小聂圩”,聂姓筑土防水,故此得名。

(3)与经济经济贸易有关的,在我国农村有许多带有“墟、集、铺、店、场”的地名,如牛墟、符离集、李家铺、张家店、王家场等,这些都与市场中的集市、店铺有关。[4]”颍上县村名中有很多带有“店”“集”的通名,如“老万店”“刘集”,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经济贸易状况。

(4)与古代邮驿机构有关的,在颍上有很多以“铺”为通名的村子,这些村子都与清朝时期设立的驿铺有关。如“四十铺”,清朝设立的驿铺距颍城四十华里。

2.2 专名

专名体现了各个地区的特性,与通名相比,它更加具有主观性和灵活性,通过对颍上县村名进行整理分类,其专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2.1 以姓氏命名

姓氏地名的盛行与中国自古而来的宗族观念有密切的联系,从周代开始,就有很多姓氏从诸侯国的国名衍生而来,《左传·隐公八年》云:“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的发展逐渐稳固,这些稳定的姓氏又促进了地名的发展,使得姓氏成为一些地方命名的主要构成成分。二者发展成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使同一家族的人分离和迁移,姓氏也会成为维系家族关系的纽带。颍上县有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如“李庄”“王庄”“徐楼”。

2.2.2 以方位命名

在颍上县村名中有一些是以方位命名的,因为颍上县村名大多是双音节名称,有些因为姓氏或其他方面相同而取了相同的名称,如果两个村子比较近,则会用“上、下、东、西、南、北、前、后”等字加以区分。比如“前古城”“后古城”。因两古城村相邻,在南边的称为前古城,在北边的称为后古城。“东黄郢”“西黄郢”,是一个名为黄郢的村,中间一沟划为两村,在东边的为“东黄郢”,在西边的为“西黄郢”。

2.2.3 以历史人物命名

历史上的人物因有丰功伟绩而被人们称赞,所以后人们就将与其有关的地方用其名字命名,以此纪念、赞扬。颍上县人杰地灵,涌现过许多人才。甘罗,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自幼聪慧。在十二岁时,便得到秦王嬴政嘉奖,授予其上卿,封赏田地。其死后葬在出生地,人们便将此地命名为“甘罗”。

2.2.4 以距离命名

“六十铺”“四十铺”“三里庄”“六里台子”,其中“四十”“六十”是“四十里”“六十里”的省略,表示驿站到某个城市的距离。如:“十八铺”,清代曾设驿铺,位于颍城西十八里,故名“十八里铺”。

2.2.5 以人们美好生活愿望命名

历代战争纷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便成为了他们的愿望,因此一些村落的名字便成为他们美好愿望的载体。如“保丰”,人们希望可以保证丰收,因此得名“幸福”,人们希望生活幸福美满,因此得名。

2.3 颍上县村名的构词方式

地名词结构包括专名和通名,先将颍上县348个村名进行分类归纳,发现其结构形式主要有3种。

(1)专名+通名。这类名称结构是颍上县地名中最常见的,有263个,占比为75.6%。如“郭楼”“宋洋”“徐家湾”。

(2)零通名。现代地名结构一般是由专名和通名组合而成,这种结构在颍上地名中较少,有75个,占比为21.6%。有些地区没有通名是因为当时人们在给地名命名时知道其所属类型,所以就只取一个专门加以区分。如“王焦”“郭彭”“大武”。

(3)专名+通名+通名。这种形式是在专名+通名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通名而形成的,它比“专名+通名”的结构更加具体化,后面的通名起到定类的作用,这种结构在颍上地名中最少,有10个,占比为2.9%。如 “詹家岗”[5]。

3 文化内涵

3.1 民族心理文化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反映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3.1.1 宗族观念

《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姓氏源于宗族,是标志着具有血缘关系的一种社会符号。为了显示宗族之间的关系,人们用宗族姓氏给居住地命名,有利于巩固其地位。在明清时期,徽商外出做生意挣钱之后都会回报家乡,他们回报家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建学堂,投资教育;另一种是修缮祠堂和族谱。由此可见,宗族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即使人们远走他乡,姓氏也会成为连接游子与家乡之间的纽带。在颍上县村庄的名称中,带有姓氏的地名是最多的,如“樊庄”“徐楼”“李海”[6]。

3.1.2 美好生活愿望

历史上的颍上也曾遭受过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四次入侵颍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建国前夕,这里还在受土匪的欺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除了战争,颍上还有经常发生洪水。由于颍上河流较多,地势平洼,汛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庄稼不易保收。所以他们一直希望可以过上安定太平、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们把这种愿望寄托于地名之上,因此有些地方以美好生活愿望命名,如:“保丰”“幸福”“安全”。

3.2 历史文化

地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因此从地名中可以探究其历史文化[7]。

3.2.1 经济贸易

颍上县村名中含有很多“店”“集”等通名,它们都是我国农村的贸易中心,这体现了当地在古代的经济贸易状况。我国从秦汉开始就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发展较为艰难,而且此地战乱不断,经济遭到破坏,后来逐渐好转。这些以“集”“店”为通名的村子,在古代是人们贸易的场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集”“店”也有所增多。由此可以看出当时颍上县经济贸易状况。

3.2.2 历史人物

在颍上县村名中有一些村是以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命名的,比如“管仲”“甘罗”。以历史人物命名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可以看出他们当时对社会的影响。

3.2.3 古代邮驿机构

驿铺是古时官府所设,为递送公文者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条件的机构。《元史·兵志四》:“中统元年诏:‘随处官司,设传递铺驿,每铺·置铺丁五人。’”《颍上县县志》记载,清朝开始在颍上县设立驿铺。颍上县的“五十铺”“六十铺”“十八里铺”都是对当时驿铺设置的反映。

3.3 地域文化

地名是指称不同的地理实体,反映不同地域的自然风貌特色。比如在颍上县村落地名中的“岗”“洼”体现了其地势特点,“海”“洋”“沟”则体现其水系丰富。

3.4 偶数文化

中国人就有以偶为美的观念,人们特别喜欢成双成对的事物,他们认为这样具有美好、圆满的寓意,而单数则显得孤独。《易·系辞上》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阴阳学说,人们认为事物是由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的方式发展而来的,所以偶数符合古代哲学的要求。而且偶数符合中国古代对称的审美思想,比如中国传统古代建筑讲究对称,古代诗歌要求对仗等。所以,偶数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办喜事总是会选择双数日期,送礼也会选择双数,追求“好事成双”“双喜临门”之义。

4 结语

村名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是地理、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加强对村名文化的研究,既有利于该村文化资源的发掘,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引用

[1] 颍上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安徽省颍上县地名录[M].颍上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1988.

[2] 颍上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颍上县志[M].黄山:黄山书社,1995.

[3] 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郭锦桴.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5] 王佳佳.河北易县地名的语言学考察[D].锦州:渤海大学,2017.

[6] 季法.姓氏文化对地名的影响——以临沂兰山区地名用词为例[J].现代交际,2019(10):71+70.

[7] 刘泽玲.临汾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村名颍上县专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名的确定与保护
“颍上张家”倒台,牵出“保护伞”
古籍专名数据库的构建与统计分析
蚕桑在颍上县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发展对策
云南摩梭语村名中的修辞格及其体现的具象思维
全面落实工会职能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记安徽省示范县工会颍上县总工会
石楼村名中的u?类音探源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莱阳村庄地名探究
专名问题的语言哲学、语用学考察
专名的涵义和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