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发展流变及时代价值研究

2022-04-23吴磊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别山时代价值

吴磊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从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的内涵入手,阐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大别山地区红色影视作品的梳理,剖析其在不同时代中叙事模式、人物塑造、传播生态等方面的差别,并重点对其时代价值进行全方位的探寻。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发展流变;时代价值

在我国,红色文化盛行与传播由来已久。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队伍中的文艺兵以说书和快板等形式传播红色思想、鼓舞士气,同时在与人民群众的交往中,以文艺形式传播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红色文化也逐渐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态。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类型。本文以大别山影视文化为切入口,重点探究其发展流变及时代价值。

一、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的内涵及研究价值

“红色影视是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长期艰辛革命历程为背景,以红色人物或红色故事为线索,以反映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大地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电影、电视连续剧等。”[1]它们大多以视觉影视为载体,以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和革命事件的再现为表现形式,展现党中央领导下的意识形态传播。

大别山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进一步明确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和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党史中的重要地位。影视作品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在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一大批以大别山为背景的红色影视作品,如电影作品《五更寒》《风雪大别山》《挺进中原》《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八月桂花遍地开》,电视剧《大进攻序曲》《徐海东大将》《中原突围》《上将许世友》《铁血红安》以及革命文献纪录片《北上先锋》等。这些红色影视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诉求:由一种粗糙的话语表达到更为细腻深邃的精神传达,由规制内单一的模式到新世纪以来富含多义性的精神指向,在对地域文化的彰显和革命精神的传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大别山红色文化备受关注,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把红色影视文化作为研究大别山文化重点的相关研究较少。红色影视作为关照大别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我们在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值得关注的视角。

二、时代差异:大别山地区红色影视文化的发展流变

(一)叙事话语:由单一到多元并存

从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其中的革命话语建构历程。红色影视就是指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2]对革命历史的影像表达是一种独特的革命话语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权力话语的影响。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大多是采取以不同方式讲述不同时代革命故事的叙事结构。前期的影视作品如《五更寒》《风雪大别山》《挺进中原》《中原突围》或是以革命人物成长为侧重点,或是以影响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为叙述重点,到了新世纪,注重革命人物成长和革命历史叙述双向发展,侧重于对大别山地区革命精神的深层诠释。叙事话语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引导,多是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合理性。革命叙事话语日趋多元化,主要表现在:由一种粗糙的话语表达到更为细腻深邃的精神传达,由规制内相对单一的模式到新世纪以来富含多义性的精神指向。

(二)人物类型:从单向度向多向度发展

人物塑造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内容,人物角色是影视剧出彩的关键所在。在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中,人物类型通常有三种:正面人物、普通群众、反面人物。早期电影中,人物角色大多类型化、简单化,在对人性的复杂性探索和生活化的片段刻画上有所欠缺。像《五更寒》中的领导地下武装斗争的县委刘书记、游击队员罗文川,重点突出了他们作为革命者的正面形象;《风雪大别山》中对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林、郑两家革命者形象的刻画,这些多是呈现出单向度的人物类型特征。《徐海东大将》《上将许世友》则将镜头的焦点对准人物的精神世界,大胆跳出了人物传记片“从奴隶到将军”和军事片“只见打仗不见人”的模式,既有人物传奇性的一面,也有其生活化的场景,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大别山英雄人物群像。《铁血红安》则讲述了红安籍开国将军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从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的发展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人物塑造和类型上逐渐趋向丰富,从单向度人物向多向度人物发展,人物形象也逐渐趋向立体化、动态化,重点展现人物的成长历程,人物角色丰满,人物形象的人性化特征得到彰显,更具有观看价值。

(三)传播生态的重构:從集体到个人的跳跃

任何一项文化传播活动都处在一定的传播生态环境之中。随着传播技术的改进和传播观念的转变,在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媒介生态系统也随之得到更新和发展。媒介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现代大众传媒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是以影像媒介为载体进行传播的,通过电影、电视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大众传媒形式来宣传红色革命思想。在早期,这些影视作品主要是以露天电影的形式进行集体观看的。“露天电影是电影在特空中的特殊形态,是一种兼具多种功能并承载特定使命的电影传播。”[3]其受众群体较为固定,所承载的政治意义明显。如1957年上映的电影《五更寒》、1961年上映的《风雪大别山》、1979年上映的《挺进中原》等基本都是采用露天电影的放映模式。随着电视的普及,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的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影《八月桂花遍地开》在2007年建军节期间在郑州、洛阳奥斯卡院线同时上映,是河南电影史上第一部进入主流电影院线的电影,显示了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的传播模式的进一步拓展。同时,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平台日益多样化,观众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话语权,比如弹幕的兴起,这即是一种以“个人”为单位的互动传播。传播生态的转变即以“集体”为单位的社会传播过渡到以“个人”为单位的互动传播,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价值探寻:大别山地区红色影视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政治价值

红色影视是中国一种独特的叙事话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它们符合国家意识形态的规范,带有明显的“政治话语”色彩,大多是站在党(民族、国家、阶级)立场上来阐释中国革命历史,宣传革命历史观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名,与主流意识形态深度契合。

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工具,它通过“话语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属于国家意识形态的一种。在革命早期,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承担着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扩大政治影响的任务,为正在进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进行合理性阐释。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和革命取得胜利,影视作品中则注重将一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领袖人物作为重点表现对象,“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國范围内的讲述与阅读实践建构国人在这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4]像《五更寒》《风雪大别山》等影视作品中表现出的革命斗争的长期性、艰苦性以及革命者对理想的坚持、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等。《挺进中原》《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大进攻序曲》等对革命历史的真实还原,表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这些都是从政治角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做出的合理性阐释以及对大别山革命精神的挖掘。

政治功能是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最初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它涵盖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红色”一词代表着热血与激情,在革命语境中也象征着中国革命的鲜血与牺牲。红色影视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宣讲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其所蕴含的政治价值也渐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二)文化价值

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资源传承了大别山地区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大别山地区几十年来的革命历史积淀而成的,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红色文化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效途径,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点,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功能。红色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文化。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所衍生出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大别山地区革命历史的动态展示以及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五更寒》《风雪大别山》等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史,直观地展现出大别山地区的精神风貌以及优良文化传统。其中电影《八月桂花遍地开》中引入信阳民歌这一独特的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注解融入了新的血液。《铁血红安》将著名的“将军县”红安作为创作背景,讲述发生在这里的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进一步彰显了红安地区的红色文化特色。这些影视作品都有着对地域文化的讴歌与赞美,是其独特文化价值的体现。

以影像话语模式进行传播,用具体生动可视可感的形象进行动态展示,可以进一步扩大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受众群体,更好地诠释出大别山地区的文化魅力,以影视艺术的形式感染人心,引起大家的共鸣,扩大其影响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离不开影视文化的带动作用,不断发掘大别山红色影视的文化价值有助于其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精神价值

精神价值是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大别山地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许多优良革命传统和独特的精神内涵。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蕴含着巨大的精神价值。

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中对大别山精神的展示和宣传贯穿始终。从早期作品《五更寒》中描写的内战初期留守敌占区党员的艰苦斗争,革命的最终胜利,来自于对革命理想的坚守。在《挺进中原》《大转折一挺进大别山》《大进攻序曲》《中原突围》等影视剧中,为观众展现了艰难战争环境中的战友情谊,以及革命前辈们无私无畏的自我奉献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是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所蕴涵的精神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具有一致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其当代价值也体现其在精神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推进,对红色基因的再激活,对社会正能量的再弘扬。

传承大别山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是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红色影视作品的形式将大别山精神进行生动直观的再现,为我们梳理大别山地区的革命历史图景,具有更强的感染性和说服力。而蕴藏在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也使得这些作品在时代的更迭中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这也是将大别山红色文化和大众生活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增强大众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改变灌输式教化的枯燥形式,更加强调个体体验感,推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四)审美价值

影像艺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表现空间,兼具娱乐性和艺术性,对大众的思想观念、生活行为、审美品格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的审美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对大别山地区革命历史的建构中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通过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开辟一种新的审美境界;另一方面以丰富的美学特征触发观众的内在情感动力,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重塑观众的审美认知,提升大众审美情趣。

影视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早期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在表现手法、画面处理、剧情表达上还比较稚嫩。如早期的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五更寒》《风雪大别山》都是采取黑白电影的形式,画面清晰度不高,剧情也较为粗糙,这时期的对政治性的突出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审美价值。在经历革命话语与市场经济的改造之后,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在叙事结构、故事情节、表现手段上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其艺术美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在《挺进中原》《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大进攻序曲》等影视剧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徐海东大将》《上将许世友》对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刻画;《铁血红安》根植于红安地域文化特色,对空间和时间的建构,表现出对史诗品格的凸显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八月桂花遍地开》将音乐这一艺术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另外,从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美,蕴含着民族精神之美,也是对美的一种艺术升华,如革命前辈激扬的英雄气概,群众们对真善美的朴素追求,革命者在苦难中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观众在这种审美体验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传导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能量,发挥凝聚人心的美学力量。

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大都运用的是现实主义审美原则,将历史与现实投射到作品之中,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再现。通过对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独特的人物角色塑造以期给观众带来视听感官的享受以及审美主体内在情感的认同感,根据审美主体的需求不断调整其审美追求,在弘扬主旋律的背景下进行多元化的审美创造,从而有效发挥其审美教育价值。

(五)经济价值

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集政治性、地域性、时代性、艺术性于一体,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目前已成为地方文化宣传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旗手。如何实现红色资源优势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对接是大别山地区一直在逐步探索的方向。红色影视是红色文化的一种非物质化表现形态,它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多样性、艺术性的特点。将红色影视文化利用好、发挥好能进一步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体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推动大别山红色影视资源的开发,打造红色文化产业链,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大别山红色影视作品。优秀红色影视作品的传播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一方面,通过赢得较好的收视率或者票房收入,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当地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红色收藏、红色文创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设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带动与红色影视作品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铁血红安》的热播,进一步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促进革命老區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三是借助大别山红色影视建构特色地域文化形象,唤起大众的红色情怀,扩大影视消费群体,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发联动效应。以精品红色影视作品的传播为契机,衍生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餐饮产业、手工艺产业、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实现产业链的相互助力,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

总之,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作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发展脉络中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以易于被人民群众接受的形式在广泛传播革命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蕴含着独特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新媒介视域下,通过对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价值的探寻,充分认识其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开发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资源,实现其价值效应的最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喜元.大别山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04):137-140.

[2]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95.

[3]李道新.露天电影的政治经济学[J].当代电影,2006(03):97-101.

[4]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

猜你喜欢

大别山时代价值
走进红色大别山
录宋?彭天益《大别山》(草书)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