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中心”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2022-04-23丁勇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生中心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丁勇

摘   要:新课程改革重新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定位为课堂主体,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主动学习,实现自我发展。基于“学生中心”的小学科学课堂,要求教师主动“让学”,学生积极“探学”,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与快乐。

关键词:学生中心   小学科学   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我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把“自主发展”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这充分表明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包含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其中学生是教学的核心要素,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因此,教师应更新传统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式方法,把师本课堂转为生本课堂,让学生站到课堂的中心。

小学科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承担着科学素养培养的重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必备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完备的科学精神。指向科学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究。

一、基于“让学”,带着自由去学习

加缪说过:“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自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科学课堂中,学生只有心理自由、身体自由,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需要各种自由,如身心自由、活动自由、探究自由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教学效果。只有科学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保障学生的自由,确保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让出课堂位置,让出教学时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让学”旨在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让学”,既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活动的自由,又要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保障学生心理上的自由。因此,教师应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友好相处,平等对话。教师要限时讲授,少示范指点,要允许学生说,允许学生做,允许学生出错,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包容学生,赏识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主动“让学”,自觉退居幕后,将学生推向前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他们带着自由去学习。比如,在教学“弹力”一课时,笔者首先通过“谁的力量大”游戏导入,在“握力器”比赛中引入教学主题。接着,组织学生利用海绵、钢尺、橡皮筋等材料开展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充分观察、测量、实验、比较。在教学中,笔者以学习活动为主,以教学活动为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中认识了弹性,在自主体验中感受到弹力的存在,通过探究,理解了弹性与弹力的概念。

二、基于情境,带着快乐去学习

“保持快乐,你就干得好,就更成功。”快乐是成功的助推器,“快乐教学法”倡导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愉悦的情绪,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快乐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微笑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始终面带微笑,用良好的情绪去熏陶感染学生;“游戏教学法”是指以趣化科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赏识教学法”是指通过正面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快乐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风向标,教师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必须愉悦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带着快乐去学习。快乐是最好的动力剂,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说明他们的身心愉快,有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创设趣味情境是良好策略,即将科学知识融入具体的场景中,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科学教学中,笔者就经常采用情境激趣,让学生带着快乐去学习。例如,在教学“磁铁的吸力”一课时,笔者通过魔术导入,给学生表演了魔术“会飞的纸蝴蝶”。“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笔者带领学生猜测、验证,探寻纸蝴蝶会飞的秘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磁铁吸力的特征。有趣的魔术情境,让科学学习变得有趣好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笔者又设置了一个玩乐的情境,组织学生“玩磁铁”,开展“接力吸钢珠”“隔空吸铁”“隔空吸物”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在玩磁铁的情境中,学生开心极了,边玩边学,边玩边思,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对磁铁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基于“探学”,带着主动性去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将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即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形成科学思想。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充分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思想,使学习真正发生。探究式学习要求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不仅要求教师“让学”,以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还要求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如争取主动提问、主动操作、主动反思等,形成积极思考、踊跃展示、大胆交流的学习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笔者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不但“让学”,還积极“引学”“激学”,引导学生探究,激励他们主动学习。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愉悦感与幸福感,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探究学习不仅要外在驱动,通过外在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更要内在驱动,自我激励,催生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采取任务驱动法,利用完成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用一个个的任务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将探究活动深入。例如,在教学“磁铁的吸力”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几个探究活动任务,分别是磁铁吸物、磁性传递、磁性转移、隔空取物、隔物取物、杯中取钉。一个个简单有趣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体验。在每个活动任务结束后,笔者及时总结、点评,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每次表扬都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自信,给他们注入了学习动力,诱发他们对下一个任务的期待。

四、基于游戏,带着好奇去学习

“好奇心是科学之母。”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好奇心起着巨大的作用。人类正是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产生科学探究的动力,才会产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好奇心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是科学学习的原动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能动思维。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催萌”他们的学习激情,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各项科学活动中。

点燃学生好奇心的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游戏、一种现象。而游戏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最好的方法。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儿童视游戏为生命,把游戏当工作。游戏有趣又好玩,同时充满神奇色彩,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游戏的热爱,将科学教学游戏化,通过营造游戏情境,设计科学游戏活动,发挥游戏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玩耍,在玩耍中探究科学。例如,在教学“刺激与反应”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刺激与反应的理解,笔者设计了几个趣味小游戏,比如“指认五官”“逃避大手”“快速抓棒”。这些小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探究,主动体验理解,发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五、基于问题,带着思考去学习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传统教学是有教无学,教师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毫无自由选择权与自主思考权,如同没有思想的芦苇,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导致教学质量的低效,造成学生不会思考,思维能力欠缺,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核心,这就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成为有思想的生命体,要带着思考去学习,去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自我理解,自主建构。“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怀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疑是思之源,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采取问题驱动法,用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疑问,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的学习真正发生。例如,在教学“电路暗箱”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有黑白两个纸盒,中间各穿一根导线,其中一个纸盒中的导线是断开的,另一个纸盒中的导线是连通的,我们只能看到露在外面的两端。”筆者边说边出示纸盒,“你们猜猜哪个纸盒中的导线是断开的?”有的学生猜想黑色纸盒中的导线是断开的,有的学生猜测白色纸盒中的导线是断开的。“不准打开纸盒,也不准拉出导线,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笔者进一步提出问题,驱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引出用检测器检验的方法,对电路暗盒进一步探究。

六、基于实践,带着体验去学习

“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就必须亲手实践操作,亲自体验感悟。实践性与综合性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特征,科学探究注重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带着体验去学习。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获得体验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观察、设计、制作、实验等。其实,在科学课堂中,每一种参与都是一种体验,只不过体验的方式与程度不一样。实践性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其体验方式也具有直观性与操作性,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理解,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实践体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实践体验能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让学习真正发生。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实践,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搭建实践平台,给予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例如,在教学“运动和呼吸”一课时,笔者首先从体育课场景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体育课的经历,说一说运动前后的感觉。接着,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运动前后呼吸的变化,组织学生开展“原地加速下蹲”活动,分别在运动前、运动结束后、休息三分钟后各测量一次呼吸次数。当学生有了实践体验,再通过数据分析,能很快得出“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不同”的结论。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是永恒的教学话题,让我们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让学”、情境、“探学”、游戏、问题、实践等为抓手,以自由、快乐、主动、好奇、思考、体验为追求,确保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让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阿娜.小学科学教材的意义创生式理解[J].教学与管理,2020(32):62-64.

[2]陶成龙.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策略[J].求学,2019(48):58-59.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学生中心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