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美容基础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2-04-22李谋多张园园陈芸芸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名医医德中医学

李谋多 张园园 陈芸芸 张 新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美容系,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学教研室,浙江 宁波 315100)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凸显所有高校课程育人功能[2]。

中华传统医德内涵丰富体系完善,既有对医学价值的阐释,也有对医者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的评价标准,是开展中医学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中医传统文化中德育主题的挖掘,将中医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融会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使智育与德育二者结合,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中医文化德育教育的熏陶,必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3]。

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对中医传统文化中德育主题进行挖掘,对古代中医医德医风历史、名医言录、故事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有针对性地遴选古今中医名家典故,编写思政案例,构建中医学医德文化思政案例库。进而将医德案例融入教案设计中,并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实践。为评估此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果,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现将本次情况进行总结。

1 教学背景

中医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为增进我国人民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医药文化也成为世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其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和文化理念,成为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4]。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中医类课程,讲授中医养生、保健、治疗知识,以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拓展就业方向。

中医美容基础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美容系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介绍中医养生、美容、保健基础理论与操作技术的课程,目前面向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美容技术与美容美体艺术专业(第一学年)开设,总学时68 学时。该课程是中医美容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医美容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 观察对象与方法

2.1 教学对象 2019 级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生85 名,前期无中医药知识学习经历。

2.2 教学方法 课程知识结构、内容与历年一致,在课堂教学中选取汉代名医张仲景、华佗,两晋名医葛洪,唐代名医孙思邈,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朱丹溪,明代名医李时珍、张景岳,清代名医叶天士、傅山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作为教学案例融入中医美容基础课程教学。

在绪论教学中,在介绍历代中医学代表性人物的时候,通过讲述“医圣”张仲景立志求医,精究方术,挽救苍生之苦的感人事迹,及其著作《伤寒杂病论》所载经方“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加减配伍组成的“清肺排毒汤”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通过介绍“药王”孙思邈在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篇中,系统阐述的医德原则、医德修养、医德规范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人道精神、普同一等的仁爱之心、精勤不倦的学习态度、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进而引申出中医学“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观。

在“藏象学说”教学中介绍“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生平故事,通过讲述其生逢乱世却刻苦钻研、无私授业,创建“脾胃学派”的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中医大家百折不挠的求学之路、严谨求实的治学之道以及毫无保留的传艺之心,进而强调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中医师徒相授、匠心传承的传统美德;在“气血津液学说”教学中介绍另一位“金元四大家”代表性人物朱丹溪因母病弃儒习医,最终创建“滋阴学派”的教学案例,展示中医大家“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的优良作风。

在“病因病机”学说教学中,介绍东晋医家葛洪将行医、游历过程中收集和整理到的常用、廉价救急医方记录为《肘后备急方》,以供普通百姓使用的教学案例。强调《肘后备急方》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简、便、效、廉”的特点,是一本真正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实用型方剂合录。进而通过书中对中药“常山”“青蒿”治疗疟疾的相关记载,引出屠呦呦教授经过数百次试验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凭借“青蒿素”的科研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伟大事迹。通过上述案例,使学生加深对中医药有效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废止中医”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

在“防治原则”教学中介绍华佗生平事迹与“五禽戏”的各种动作,突出中医养生防病特色,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医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在“中医脉诊”教学中,通过介绍《濒湖脉诀》中的脉诊特征,引出明代医家李时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广泛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百姓为师,考古证今、穷究物理,历经近30 年时间完成巨著《本草纲目》,对我国乃至世界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卫气营血辨证”教学中,通过介绍叶天士拜师谦学,先后踵门求教名医17 人的求学精神,鼓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在“常用中药与方剂”教学中,在介绍“右归丸”“生化汤”的功效主治时,进而介绍张景岳在国家危难、战事危急之际,毅然放弃京城的安逸生活,远赴辽东战场;傅山在明朝灭亡后出家为道,数次拒绝清廷征召应试为官,坚持抗清复明的高尚品格和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为国家、民族奋发图强的历史责任感。

2.3 考核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3 调查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85 份,回收有效问卷85 份,回收率100%。结果表明有99%(84/85)的学生认为名医典故案例教学有助于了解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98%(83/8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仁心仁术”精神与爱岗敬业品质;95%(81/8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本课程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了解中医历史上著名医家的事迹典故;94%(80/8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对中医药的兴趣;92%(78/8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引导、启发中医药知识学习;88%(75/8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内容。见表1。

表1 部分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

4 讨论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其思想观念和实践方法都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哲学智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正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人才培养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保障,中医药高等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大学阶段课业繁重,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重“术”轻“德”的心理,不利于良好医德医风的形成。青年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医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凝练精华,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良好的医德医风,将中医道德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学生的坚定信仰,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人才,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轮教学中,我们尝试对中医学医德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构建系统的中医学医德教育模式,在中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方面是一次新的探索和研究。不同于常规的医学伦理学课程,我们主要通过讲好中医自己的故事来引导教育激励年轻的中医学子,具有加强思政教育、培养职业道德和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双重价值,对中医学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名医医德中医学
培育中医生物学 助力中医学发展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让名医们上线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