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元世界理论再认知及其与国家安全情报空间

2022-04-22李纲刘学太巴志超

图书与情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家安全

李纲 刘学太 巴志超

摘   要:三元世界理论已逐渐得到计算机科学、情报学、哲学、城市规划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但对其概念内涵、逻辑关系以及划分依据等方面仍不够明晰且存在较大认知差异。文章在梳理三元世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C-P-S三元世界理论的内涵及内部逻辑构成进行解读,探讨其与数字孪生、元世界的内在关联。同时,着重探究三元世界理论在国家安全情报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分析三元世界与国家安全情报的内在关系,挖掘三元世界视角下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中的新场景、新手段,提出国家安全情报空间,有助于对三元世界理论与应用的再认知与再思考,对开展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关键词:三元世界;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情报;国家安全情报空间;数字孪生

中图分类号:G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02

Recognition of Cyber-Physical-Social Ternary World Theor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Space

Abstract The ternary world theor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scholars from multiple fields such as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 philosophy, and urban planning. However, its conceptual connotation,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division basis are still not clear enough.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 analysis of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endeavors to re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internal logical composition of the ternary world theory,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Digital Twins and Metaverse, and form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yber-Physical-Social ternary world. Meanwhile, we focus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yber-Physical-Social ternary world theory in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By analyzing their internal relationship, we explore new scenarios and new methods in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yber-Physical-Social ternary world. This research is beneficial for recognizing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yber-Physical-Social ternary world and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ing value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work.

Key words cyber-physical-social ternary world; 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national security intelligence space; digital twins

1   引言

隨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在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空间之外,信息作为独立主体的全新空间形态已逐渐形成[1]。赛博空间、网络空间、数字空间和信息空间等概念正是人们研究过程中对这一新空间提出来的新概念与新认识。数字化时代下的虚拟空间问题已逐渐成为哲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情报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新对象。在信息空间影响下,平行世界、孪生世界、元世界等思想也相继出现,用于描绘现实世界与信息空间无缝交融共生的新世界。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安全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2]。网络战、信息战、文化战等新型国家安全威胁问题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情报工作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三元空间已经成为现实,其存在什么样的内涵特征,其内部逻辑构成如何,及其在国家安全情报研究中如何应用都尚未得到清晰的解答。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出台,国家安全情报研究获得了相关领域学者的更多关注,研究内容涵盖国家安全情报的基本理论、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及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建立等,但较少有学者从三元世界的角度思考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相关问题。三元世界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新视角,可以为国家安全情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开展提供新场景。

针对当前三元世界理论概念内涵、逻辑构成、划分依据等仍不够明晰且存在较大认知差异等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三元世界相关研究成果,尝试对三元世界理论内涵及逻辑构成重新解读,探讨其与数字孪生、元世界的内在关联,形成对三元世界理论的新认知与新思考。在此基础上,着重辨析三元世界与国家安全情报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三元世界理论视角下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新场景、新手段,以期为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   相关研究述评

2.1    三元世界与三元空间

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可以丰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指导人类进行客观世界改造,在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内外均有较多学者对三元世界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西方哲学家对三元世界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及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其中,列斐伏尔在其著作《空间的生产》提出三元空间辩证法,定义为知觉的空间、构思的空间、生活的空间三个空间[3],引发众多学者对其思想的解读与吸收。波普尔[4]于1977年在其著作《The self and its brain》中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将客观世界划分为物理世界(世界1)、主观精神世界(世界2)与客观精神世界(世界3)三部分。这一划分依据与方法在国内外哲学、物理学、情报学等学科引发较多讨论与启发[5],如英国著名情报学家布鲁克斯提出可将第三世界理论引入情报学,作为情报学的哲学基础;马费成教授[6]则对此做出理性评价,认为波普尔的三个世界思想是一种多元实在论,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但与此同时也指出: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对情报学哲学基础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除三元世界以外,部分学者在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基础上提出包含第四世界的四元世界[7],如秦铁辉[8]在其研究中提出:世界可以被分为自然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人类思维活动)、准人造世界(指语言)和人工创造物世界。张之沧[9]在对信息技术产生的“数元世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信息世界就是第四世界的观点,认为“第四世界就是由人类借助信息、数字、理念和丰富的想象力构造的虚拟现实。”

近年来,中国不同学科领域学者也对三个世界与三元空间理论进行深入探索与应用。如甄峰[10-11]在城市规划相关研究中提出: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可将世界划分为实空间、虚空间与灰空间三部分。其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可感知触摸的现实世界是实空间,与之相对的是虚空间,而处于中间位置、用以联系实空间与虚空间的网络设备或存储设备等信息技术设备则构成灰空间。张郴和黄震方[12]将旅游地空间划分为地理空间、人本空间、信息空间三个空间,并基于此构建旅游地三元空间交互理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王飞跃[13-14]、李国杰[15]、潘云鹤[16]等对当前信息时代的人类生存空间进行思考,对三元世界的认知达成共识,较早地对三元世界进行描述。这些学者指出:当前信息世界已经构成一个多人、多机、多物的开放性网络世界,构成一个包含物理世界、信息世界、人类社会的三元世界。

在情报学研究中,三元世界思想作为情报学认识世界的基础理论,对情报学理论的发展与实际应用的研究也产生指导作用。如马亚雪等[17]基于三元世界理论构建了城市数字空间,并提出城市数字画像概念;巴志超等[18-19]在探讨数据科学对情报学变革的影响中对三元世界进行深入探讨,指出大数据时代情报学的数据生态圈也应该向全息化数据转变,以三元世界中的大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三元世界思想探讨国家安全大数据的信息集成架构与实现路径。

整体而言,针对三元世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西方哲学研究更多关注世界本原的探讨,对世界是怎样构成等本体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国内对三元世界的研究则主要产生于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世界的思考与讨论。如分析如何借助三元世界理论指导国家社会治理与城市智慧化建设等实际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将世界划分为三部分,但并不否定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一元论思想。因为三元世界的划分并不否定物质的存在,也不否定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只是为更加清晰地分析现实世界的逻辑构成,以及采用一个更加合理的限定概念来描述人工生成品所组成的空间。当前学者们对三元世界的引入基本达成一致认可,对三元空间提出各自的划分思路,其思想内涵基本一致,但现有研究对三元空间的内涵解析不够充分,缺少对三元世界内部逻辑构成及各子空间内涵的详细解读,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三元空间的内涵进行相关探讨。

2.2    國家安全与国家安全情报

情报活动自古有之。“尧帝试舜”“女艾谍交”等古代情报活动均有文字记载[20]。“观敌窥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情报思想也散见于《管子》《六韬》《孙子兵法》等古籍中。

情报本身具有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的特质,其本质重在辅助决策。国家发展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而国家安全情报则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随着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建立,具有总体性的国家安全情报研究等逐渐引起国家关系学、情报学、法学等领域学者的高度重视,对国家情报、国家竞争情报、国家安全情报等概念及其国内外发展展开较多研究。李文良[21]对国家安全概念进行深入辨析,对国家安全问题内在逻辑展开探讨,并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提出实质性建议。陶翔和缪其浩[22]对国家竞争情报进行概念界定与演变过程分析,并指出传统国家情报主要是指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情报和政治情报,国家竞争情报不再只是传统狭义的仅涉及国家安全、政治和军事的情报以及仅指国家安全机构和情报部门的活动,而是更加广义上的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全面覆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有关竞争情报活动,包括文化和意识形态竞争情报,经济和科技竞争情报,产业和企业竞争情报,资源和人才竞争情报等随不同时期国家需要而衍生的各类情报。这一观点与总体安全观视角下的国家安全情报内涵十分相近。赵冰峰[23]对国家情报展开探讨,其认为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情报的最低标准,国家发展战略是国家情报的最高标准,国家情报应该引导国家发展战略,将国家情报提升到保障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张家年和马费成[24-25]对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结构及其运作展开研究,提出国家安全情报的概念,并对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的构建提出具体实施方案。高金虎[26-27]对国家安全情报做了多项研究,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展开探讨,并结合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对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研究。

总体而言,上述研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国家安全与国家安全情报相关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做出多方面的探索,逐渐形成国家安全情报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国家安全情報的实践做出有价值的指导。但目前研究缺少从大数据、虚拟空间等新信息技术的视角展开,对国家安全情报在信息空间影响下的现实世界中具有哪些特征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旨在着重辨析三元世界与国安安全情报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三元世界理论在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3    情报空间与智能空间

Intelligence既有智能之意,也有情报之意。Intelligence Space的内涵就既包括情报空间,也涵盖智能空间。目前学界对情报空间没有统一定义,不同学者对情报空间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内对情报空间曾有过少量研究,主要是情报学领域部分学者对情报空间相关理论问题展开探索。如陈文勇[28]在理论情报学的内涵认知中探讨了理论情报学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内容,其指出:“情报现象在空间上的连续过度原则是情报学理论普遍遵从的原则之一,情报空间结构既发端于空间有序,又是对于空间有序的理论深化和逻辑归纳。”马费成、宋恩梅等[29-30]提出“需要构建一种情报空间,对情报学进行新的透视”,其提出了一个包含情报组织、传递及利用的立体情报空间模型,并对情报空间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梳理。国内外对智能空间的研究较为丰富,智能空间的主要目标是基于计算机等技术对现实空间进行改造,形成具有一定智能的空间环境。早在1996年,东京大学的桥本实验室便已开展了智能空间的初步探索,最初的智能空间较为简陋,只包含2个摄像头及一套自行研制的3D跟踪系统。Lee和Hashimoto[31]对智能空间的概念及其实现展开研究,其将智能空间定义为包含分布式智能网络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基础设施,包含人与机器人的智能环境,该空间具有空间感应功能,并可在物理上为其内用户提供支持。Liu Bin等[32]对智能空间进行了综述,对智能空间的概念及应用展开了研究,并基于智能交通空间开展了案例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有部分学者意识到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情报工作具有映射与指导作用,如王飞跃[33]提出情报5.0思想,将平行世界思想运用到情报学领域,实现虚实情报工作的结合。石进等[34]对平行竞争情报系统开展研究,在平行情报体系的指导下,提出平行竞争情报系统模型。孙杰等[35]提出构建三元空间下的AIESA-SS情报生态协同体,并探讨情报生态协同体在三元空间中发挥“耳目、尖兵、参谋”的作用等问题。基于平行世界的思想进行情报工作已在学界达成共识。

总体来说,情报空间与智能空间的相关研究内容差异较大,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情报空间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智能性,情报工作的开展也逐渐依赖计算机等技术。智能空间的技术可以为情报空间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相关的人员、组织、活动、资源等元素可以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情报空间,可在此空间内分析国家安全情报的采集、分析、处理与行动反馈等环节。

3   三元世界理论内涵与逻辑构成

空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且万事万物均处于一个或多个空间之中。空间是物理、数学、几何学、语言学、知识理论、社会理论等多个学科领域广泛使用的概念。空间是一个具有明确边界的客观存在,其存在既有物理存在,也有非物理存在。物理存在包括太空、星球、城市、建筑等实体空间,非物理存在则包括数学、文学、精神等非实体存在。二者现实生活中的描述具体有如物理空间、数学空间、地理空间、文学空间、精神空间、思想空间、社会空间、绿色空间等。三元世界由三个独立的逻辑空间构成,各个空间内部具有自身的独有属性,对其内部构成展开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指导人类活动。

3.1    何为三元世界

首先,三元是指三个维度。三元世界可以理解为三个空间,每个空间有其独有的内容物,并且三个空间存在交叉融合,而人是三个空间的共有存在。三元世界与三元空间表达同一个内涵,均指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对世界进行的逻辑划分。

当前学界对三元世界中的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并无争议,但对于第三个空间的描述存在数字空间、赛博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等多种描述。这说明第三个世界的内涵与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很显然,上述四个名词均与计算机相关,第三空间的存在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支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与情报学关联最为密切的Cyber-Physical-Social-System三元空间,即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

结合前人研究,本文将三元世界概念做如下界定: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催生下,当前世界可按逻辑划分为物理空间(Physical Space)、社会空间(Social Space)、信息空间(Cyber Space)三个逻辑空间,各子空间具有其逻辑范围,互有差异并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人类生存的C-P-S三元世界。即,三元世界是由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三个逻辑子空间构成的客观存在又相互交织的人类生存空间。对三元世界的研究可以指导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生产生活活动,而对三元世界内涵、各个空间概念界定、三个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问题的深入解读可以厘清概念,梳理关系,对人类科学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3.2    三元世界逻辑构成解析

三元世界的内涵解析需要回答各个逻辑部分具有什么样的结构与组成,其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三部分具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利于深化对三元世界的理解,并丰富三元世界的理论研究。

3.2.1   物理空间

首先,物理空间是第一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出世界本原都是物质的,而物质决定世界的一切。精神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在三元世界理论中,物理空间也是其他两个空间的基础。首先,物理空间为人类的诞生构建基础,并且在人类的主观能动下发生演变,逐渐成为一个包含社会空间与信息空间的现实世界。

人类的存在本身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形成建立在物质世界基础之上。信息空间的形成同样需要有物理基础。物理空间包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等实体网络设备为信息空間提供信息流动的场所;云存储等众多网络存储设备为信息空间提供信息存储场所;众多图书、光盘等存储介质也为文字、影像等信息资料的存储提供载体,存储于图书馆、档案馆等实体机构;服务器、个人计算机、手机等各类计算设备为信息空间提供计算能力,满足信息的传输与计算需求,为信息空间在计算机内的存在提供算力支撑;以虚拟城市、元宇宙等概念存在的信息空间实现离不开数字化的计算能力,未来的量子计算也为信息空间的存在提供拓展空间。

因此,三元世界中的物理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实体空间,其特点是其内事物可物理观测与感知,不能脱离实体而存在,其最大特征便是物质性。物理空间不因人的存在而存在,其具有客观性。现有研究对物理空间的认识较为统一,多采用物理世界或物理空间来表达,其英文表达方式多为Physical World或Physical Space,本文采用物理空间(Physical Space)进行表达。

3.2.2   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主要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也称人类社会空间。人的诞生引发人类社会的诞生。自原始社会起,人类社会便形成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构成企业、政府、学校、非政府组织等各类社会实体。人与由人构成的社会实体及其间的关系共同构成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本身是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研究成果,指导着人类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在社会空间中,人发挥着主导作用,也是其存在的根基。社会空间存在于物理空间之中,并且对物理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物理空间进行认识与改造。同时,社会空间的存在为信息空间的构建提供基础。人类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信息空间内信息流动的原动力。社会空间的存在不以信息空间的存在为依据,但是会受到信息空间的反向影响。人类行为可以在信息空间中进行模拟仿真,从而反向指导人类进行人类社会的管理与决策。

因此,三元世界中的社会空间对人的存在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形成具有历史性,也会随着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内部构成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社会空间的存在同样依赖于物理空间的存在,并且受地理空间的限制。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文化、思想与社会关系。现有研究中对三元世界中的社会空间采用不同术语进行表达,如人类社会、社会空间、人类社会空间等。其英文表述有Social Space、Human Social Space等。根据本文对其概念及其内涵的剖析,此处采用社会空间(Social Space)这一描述。

3.2.3   信息空间

首先,信息空间是什么,它包含什么?这是信息空间研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信息空间。但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若以计算机为标志,则以计算机为主要构成基础的信息空间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但若从广义的信息概念理解,在计算机诞生之前由书籍、绘画、音乐、电影等影像作品等也构成一个人类文化的信息空间,波普尔在其世界3之中进行了清晰地描述。若以此来考虑,信息空间的存在则远远早于计算机,可以说,随着人类文字诞生那一刻起,信息空间即诞生于世间。

在现有研究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赛博空间、网络空间、数字空间等不同概念。这些概念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赛博空间为英文单词Cyber Space的音译,多被翻译为网络空间,其强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空间构成,是狭义的信息空间,其包含数字材料、网络,并包含网络中的人与组织,是借助网络形成的一个人类活动空间。网络空间主要指基于网络而存在的一个虚拟空间,信息在网络空间中贮存与流动,但信息空间包含网络空间之外的信息世界,存储在外设存储中的数字信息,图书馆中的纸本信息,都是信息空间中的构成部分。同时,人脑中的信息存储也成为信息空间的生产来源。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信息空间内涵要大于网络空间。数字空间(Digital Space)则重点在数字化的存在形成的空间,从广义上来说其包含数字化存在所依赖的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设施。信息空间内涵要比数字空间更广,数字空间是从属于信息空间的。赛博空间、网络空间可以通用,数字空间与前二者的共同点是均以二进制数据为信息存储载体,广义上的信息空间包括上述空间,还包括以二进制数据之外的其他信息。

在国内外学者信息空间研究中,李必祥[36]将信息空间(Information Space)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并把信息消费过程占主要地位的微观信息空间分为效用空间、交流空间与认知空间三个部分,并据此分析微观信息空间的运动机制;Michael Vlahos对信息圈(Infoshpere)这一概念进行讨论,认为信息圈是包含网络、数据库与信息源的巨大的电子交换空间,具有将人和知识聚集到一起的能力[37];《俄罗斯联邦网络安全战略构想(草案)》将信息空间定义为:“信息空间是信息形成、创建、转换、传递、利用、存储有关的活动域。该活动域中所实施的活动, 可对个体和社会认知、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本身产生影响”[38]。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对信息空间的概念、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展开,为三元世界理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三元世界理论中的信息空间应是狭义上的信息空间(即Cyber Space),它以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形成一个跨越地域,没有边界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可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无限扩大,甚至可以在其内完全打造一套与现实空间完全一致而又超脱于现实空间的虚拟世界。其最大特点是其内元素客观存在而又没有实体,建立在人类认知中,附着于物理载体上。人类可以借助信息可视化等手段将其展示,为现实世界的运行提供仿真决策支持,并提供远程通讯、在线医疗、虚拟现实游戏等多种社会功能。它由数字技术将现实信息记录到特定载体中,将人类符号进行保存,构成一个数字空间。人类行为也映射到其中,人际关系从现实跃迁到网络,网络社交逐渐发展,构成信息空间。现有研究多将三元世界信息空间采用Cyber Space表述。但是,若将信息空间界定为信息化的空间,考虑信息空间的广义理解,应用Information Space来表述其内涵。本文将三元世界视角下的信息空间的英文描述与前人研究保持一致,采用Cyber Space表述。

3.3    三元世界内相互关系结构

三元世界内三个子空间是一种互相交织且彼此影响的关系,三个空间均是一种客观存在。首先,物理空间为其他两个空间提供存在载体;社会空间为信息空间提供构建动力与规则制定;信息空间存储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基本信息,记录人类认识到的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运转可以在信息空间中进行监测与模拟。人类社会存在于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中。人作为三个子空间的使用者,居于中间位置,其是信息空间的创造者,是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内的活动者(具体见图1)。

3.4    三元世界与数字孪生、元宇宙

当前学界与工业界对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及元宇宙(Mateverse)掀起研究与工业化热潮。众多学者对孪生世界进行了理论基础[39]与实现路线[40-41]的研究。全球知名社交媒体网络公司Facebook更是宣布改名为Mate,应用元宇宙实现公司新的发展,重新构建人类的连接方式。二者均与三元世界存在一定关联,三元世界的实现需要考虑与此二者的关系,在此讨论三元世界与二者的关系,明确其异同之处。

3.4.1   三元世界与数字孪生的关系

数字孪生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Grieves[42]提出,将其定义为通过三维模型实现实体产品与虚拟产品的连接,技术可应用到航空、机械、交通、城市建设等多种场景。其与三元世界的相同点是二者均具有虚拟空间,并实现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连接。但与数字孪生理论不同,三元世界不仅关注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映射,还多关注人类社会在虚拟空间的关系。因此,可将数字孪生思想与技术作为三元世界的实现基础,应用其技术积累实现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映射。

3.4.2   三元世界与元宇宙的关系

元宇宙概念提出较晚,最开始出现在科幻小说《雪崩》中,学术界对其概念定义仍然缺少统一,其核心思想是构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独立虚拟空间,用户现实生活可以完全融入虚拟空间,可以自由穿梭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生活[43]。

对比三元世界与元宇宙,二者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映射与存在思想较为一致。三元世界理论所蕴含的三个子空间的交互关系均可在元宇宙中实现。因此,元宇宙可以作为三元世界理论的实现案例,其技术与应用正是三元世界理论的典型示范。

4   三元世界下的国家安全情报与国家安全情报空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三元世界理论诞生。传统国家安全情报主要关注于军事安全情报与政治安全情报,对其他领域中其他空间的安全情报较少关注。国家安全的新背景、新问题需要考虑新的治理手段。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也需要考虑新的工作场景。在三元世界理论视角下国家安全情报内涵得以丰富,场景得以扩展。国家安全情报概念的厘清有助于国家安全情报空间的理解。

4.1    新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情报

国家安全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概念,其内涵往往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家安全问题变得复杂多变,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已不能应对所有的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从传统的军事、政治威胁向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拓展,并对国家切实造成颠覆性危害,如颜色革命与经济危机这两类国家安全的威胁因素,即用非军事的手段对国家政权进行破坏与影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整体角度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将影响国家安全及人民福祉的众多因素考虑在国家安全的体系内,有利于应对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要求从整体的角度思考国家安全问题。这种背景下,需要考虑国家安全治理的新场景与新手段,从而应对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空间内产生的新问题等。

问题的认识与解决需要厘清概念。国家安全与国家安全情报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国家安全情报是国家安全维系的重要保障。李文良[21]对国家安全相关概念理论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研究。其认为: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免受各种干扰、侵蚀、威胁和颠覆的状态和能力。”这个定义包括安全状态的保持与安全能力的拥有两方面内涵,对国家安全的理解较为全面。本文对国家安全的理解也采用此定义。与之对应,学界对国家安全情报的概念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不同社会条件下,国家安全情报的内涵也有不同。如陶翔和缪其浩[22]对国家竞争情报进行定义,认为国家竞争情报是竞争情报概念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延伸扩展,其内涵包括传统国家安全利益相关,并全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各类情报。赵冰峰[23]基于认知对抗理论对国家情报的内涵进行剖析,认为国家情报是抗击内外部敌对势力的主要“软手段”,可采用多种形式,历经多个环节,实现在认知对抗中占据优势,并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目的。张家年[24]从国家安全情报的作用出发,定义国家安全情报概念是关于国家安全的情报,是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保障国家安全状态,应对国家安全问题而采用的情报与反情报,并包括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知识、组织、活动、法律、教育等方面。高金虎[44]认为传统的“支援”“保障”等情报功能定位弱化情报在国家安全决策中的地位,国家安全情报应该能够研判国家安全战略态势,辅助国家安全决策人员做出正确决策。樊冰[45]对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传递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主要包括网络情报、反情报、反扩散情报与反恐情报四大类。以上关于国家安全情报的定义或分類均认同国家安全情报对国家利益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其较少关注信息时代国家安全情报在信息空间等新场景下的内涵。

因此,为丰富国家安全情报在三元世界新场景下的内涵,本文提出三元世界理论下的国家安全情报定义:国家安全情报是在总体国家安全情报观下,在包含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多个应用场景下影响国家安全状态的情报。物理空间的国家安全情报主要包含传统军事安全情报、国土安全情报、生态安全情报、资源安全情报与核安全情报等;人类社会场景下国家安全情报主要包含政治安全情报、社会安全情报、经济安全情报、文化安全情报、科技安全情报等;信息空间内的国家安全情报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情报等,同时,其他空间内的安全情报也会在信息空间内产生关联,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内的安全问题会在信息空间内产生映射,并受信息空间的反向影响。

4.2    三元世界理论与国家安全情报的关系

三元世界理论对于国家安全情报相关理论与工作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二者关系见图2)。

(1)三元世界理论丰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其内涵包含真实世界与映射世界,并从物理、社会、信息三个角度对现实世界进行划分,可以为国家安全情报的概念等理论问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国家安全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涵盖多行业、多领域的复杂性问题,对其认识与理解可以建立在三元世界的理解之上。三元世界理论对现实世界的逻辑划分为国家安全情报内涵的认知提供理论支撑。因此,三元世界理论对国家安全情报相关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在三元世界理论视角下,国家安全情报的工作场景得到拓展。三元世界视角下国家安全情报更加重视虚拟空间内的国家安全问题,需要在信息空间内采取合理的监控、防护等手段,保护社会公民不受境外非法组织和敌对国家等在文化、思想、社会等方面伤害。信息空间越来越多地影响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内部存在对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产生反向控制的技术手段,如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会对城市水电燃气供给、城市交通等公共事业带来影响;网络舆情事件会影响社会安全与国家政治安全;对信息空间的攻击可能会威胁军事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等。这种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工作需要在三元世界理論的指导下做出规划与组织。因此,三元世界理论对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4.3    国家安全情报空间的提出

如前所述,情报空间可理解为一个由情报及情报工作构成的空间,其中包含多种类型的情报及情报工作开展所涉及的组织、系统及工具等。按情报类型可以将情报空间分类为反情报空间、竞争情报空间、科技情报空间、国家安全情报空间等。这些情报空间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可在三元世界理论与平行世界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由现实世界三元世界到虚拟映射空间的投射,形成虚拟映射空间内的虚拟情报空间。国家安全情报空间是一个包含国家安全情报的采集、处理、分析、形成与应对等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所涉及的人、组织、资源、活动等元素,内涵丰富的逻辑空间。国家安全情报空间既有实体,也有虚体,虚实结合,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在该空间内同步运转。虚拟映射空间内的国家安全情报空间成为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新场景。本文构建了三元世界理论下国家安全情报空间的结构关系图(见图3),既表达了现实世界与映射世界的对应关系,也表达了现实世界三元空间内国家安全情报在映射空间中的投射。

整体来看,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现实世界可映射到由计算机模拟所生成的空间中。这一空间由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支撑,用于实现现实世界全元素的网络映射。现实世界中物理参数、人类关系均可以数字化形式通过一定组织方式存在于映射空间之内,通过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现实世界与映射空间的数据同步,从而完成城市、人、企业等不同实体在映射空间中的“孪生”。两个空间处于映射与反向影响的关系之中。同时,真实空间可划分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信息空间三个逻辑部分,映射空间可根据不同需求按地域或按功能划分为包括国家、城市、社区等虚拟子空间。真实世界与映射世界构成一个平行运转的统一体。

同样,可以将现实世界所映射的虚拟空间整体看作一个智能情报空间,此空间与现实世界中的情报工作一一对应。如前所述,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家安全情报内涵丰富,覆盖广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内的情报工作均有涉及,借助三元空间理论可以更整体、更智能化地把控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在三元世界理论下的国家安全情报空间内,可对现实世界内的国家安全情报工作进行映射,从而实现现实情报工作在虚拟空间内的运行状态监测,决策模型分析,情报管理与控制等虚实结合的情报工作。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在物理空间、人类空间及信息空间内均有分布,其包含物理空间内的情报工作所需硬件设备,人类空间中的情报人员及情报组织及信息空间中的情报系统等。可综合利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对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提供支持。

5   结语

本文着重对三元世界理论重新解读以及探究其在国家安全情报中的应用。针对三元世界内涵不够清晰问题,系统梳理当前对三元世界理论认识与划分方法,探讨三元世界理论内涵和逻辑构成,分析三元世界逻辑子空间的关系结构,对比三元世界与数字孪生及元宇宙的异同。然后在三元空间视角下探讨国家安全与国家安全情报的关系,提出三元世界视角下国家安全工作的新场景—国家安全情报空间。三元世界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理论,对人类各项生产生活活动均具有指导作用,对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也有着根本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学界对包含信息空间的三元世界具有一定的共识,但对其内部划分及子空间构成的理解仍然存在差异,如三元世界的信息空间应该是Cyber Space还是Information Space,抑或是Digital Space,人类社会应该是Social Space还是Society,抑或是Human,三元空间内涵是C-P-S还是C-P-H等。本文对三元世界的理解为Cyber-Physical-Social三元世界,即C-P-S三元世界。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安全情报在三元世界理论下可按不同空间分类,投射到虚拟映射空间中国家安全情报空间是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新场景。三元世界理论能够为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提供实践参考,其应更加关注信息空间内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措施应对信息空间内的安全问题,以免对现实世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等。本文不足之处在于仅提出三元世界理论下国家安全情报空间的概念,对国家安全情报空间内涵研究不够具体,未将国家安全情报空间构成及运作规律等细节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  Wang F Y.The Emergence of Intelligent Enterprises: From CPS to CPSS[J].IEEE INTELLIGENT SYSTEMS,2010,25(4):85-88.

[2]  巴志超,刘学太,马亚雪,等.国家安全大数据综合信息集成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J].情报学报,2021,40(11):1139-1149.

[3]  刘怀玉.《空间的生产》若干问题研究[J].哲学动态,2014(11):18-28.

[4]  Popper K R, Eccles J C.The self and its brain[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77.

[5]  孙昌璞.量子力学诠释与波普尔哲学的“三个世界”[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296-307.

[6]  马费成.论布鲁克斯情报学基本理论[J].情报学报,1983,2(4):314-324.

[7]  王伯鲁.世界4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剖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6):137-142.

[8]  秦铁辉.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与情报学的哲学基础[J].情报学报,1991,10(2):136-143.

[9]  张之沧.从世界1到世界4[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2):66-70.

[10]  甄峰.信息时代区域发展战略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1(6):61-64,80.

[11]  甄峰.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3):16-26.

[12]  张郴,黄震方.旅游地三元空间交互理论模型建构[J].地理研究,2020,39(2):232-242.

[13]  王飞跃.人工智能:第三軸心时代的来临[J].文化纵横,2017(6):94-100.

[14]  王飞跃.平行哲学:智能产业与智慧经济的本源及其目标[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3):308-318.

[15]  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6):647-657.

[16]  潘云鹤.人工智能走向2.0[J].Engineering,2016,2(4):51-61.

[17]  马亚雪,李纲,谢辉,等.数字空间视角下的城市数据画像理论思考[J].情报学报,2019,38(1):58-67.

[18]  巴志超,李纲,周丽琴,等.数据科学及其对情报学变革的影响[J].情报学报,2018,37(7):653-667.

[19]  巴志超,李纲,安璐,等.国家安全大数据综合信息集成:应用架构与实现路径[J].中国软科学,2018(7):9-20.

[20]  徐玺岑.也谈侦察的起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3.

[21]  李文良.国家安全:问题、逻辑及其学科建设[J].国际安全研究,2020,38(4):3-23,157.

[22]  陶翔,缪其浩.国家竞争情报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J].图书情报工作,2005(9):18-22.

[23]  赵冰峰.论国家情报[J].情报杂志,2013,32(7):1-7.

[24]  张家年,马费成.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结构及运作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7):7-14.

[25]  张家年,马费成.我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构建及运作[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8):5-10.

[26]  高金虎.作为一门学科的国家安全情报学[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1):1-9.

[27]  高金虎.论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兼论国家安全情报学的研究对象[J].情报杂志,2019,38(1):1-7.

[28]  陈文勇.理论情报学的内涵认知[J].情报杂志,1992,11(4):5.

[29]  马费成,宋恩梅,张勒.IRM-KM范式与情报学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19-364.

[30]  宋恩梅.情报空间构建:情报学的新透视[J].图书情报工作,2008(7):63-66.

[31]  Lee J H,Hashimoto H.Intelligent space——concept and contents[J].Advanced Robotics,2002,16(3):265-280.

[32]  Liu B,Wang F Y,Geng J,et al.Intelligent spaces:An overview[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ular Electronics & Safety.IEEE,2008.

[33]  王飞跃.情报5.0:平行时代的平行情报体系[J].情报学报,2015,34(6):563-574.

[34]  石进,苗杰,刘千里.平行竞争情报系统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3):27-31.

[35]  孙杰,佟泽华,刘晓婷,等.面向智慧社会的情报生态协同体构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20,41(1):45-57.

[36]  李必祥.试论信息空间与信息空间结构[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6):23-25.

[37]  Vlahos M.Entering the Infospher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98:497-525.

[38]  由鲜举.俄罗斯信息空间建设的思路与做法[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5):51-63,157.

[39]  陶飞,张贺,戚庆林,等.数字孪生模型构建理论及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1,27(1):1-15.

[40]  张新长,李少英,周启鸣,等.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逻辑与创新思考[J].测绘科学,2021,46(3):147-152,168.

[41]  孟松鹤,叶雨玫,杨强,等.数字孪生及其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2020,41(9):6-17.

[42]  Grieves M.Digital twin: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through virtual factory replication[J].White paper,2014(1):1-7.

[43]  向安玲,高爽,彭影彤,等.知识重组与场景再构:面向数字资源管理的元宇宙[J/OL].图书情报知识:1-10[2021-12-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085.G2.20211119.1637.002.html.

[44]  高金虎.论国家安全决策中情报的功能[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10):1-8.

[45]  樊冰.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传递机制论析[J].国际安全研究,2019,37(2):114-136,159-160.

作者简介:李纲,男,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学太,男,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巴志超,男,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国家安全
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组织”的犯罪学分析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试析宗教虚拟化及其传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浅析国家安全视野下的新媒体危机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中国互联网治理的转型性特征
论主权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及我国的制度完善
国家安全视野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