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粮食安全教育路径初探

2022-04-21牛鲁玉李国锋

关键词:耕地粮食国家

□牛鲁玉 李国锋

[内容提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本文着重阐述了高校培养高层次粮食人才,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和粮食安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这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抉择,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得益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得益于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民粮食安全意识的日渐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颁布实施新的国家安全法,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法律化、制度化,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为适应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法律形式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国家安全法第22条全文:“国家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流通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制度,保障粮食供给和质量安全。”粮食安全被列入国家安全法,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地位,可见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粮食安全的政治经济学意义

(一)人类围绕粮食的战争从未停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保证自己现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只有保障食物供给,才能从事其他生产活动。

粮食自从诞生起,就成为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一直延续至今。粮食生产是人类进入农业时代的重要标志,粮食的产量决定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口承载的上限,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就解决了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粮食又是一种高度政治化的物资,粮食价格也是所有物价的基础。粮食供应出现问题,粮食价格大幅波动,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剧烈冲击。例如,2008年的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多国出现“粮食骚乱”,造成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因此,粮食安全日益被提到国家安全日程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由此可见,人类围绕粮食的战争从未停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粮食渐渐演化成一种悄无声息的“武器”。现代粮食战争本质上是经济战争,是粮食生产力的战争。谁能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谁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特殊意义

粮食安全问题是治理国政的头等大事。从历史、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上来看,中国5000年的文明、占世界1/5的人口,世界排名第3的国土面积等因素,使其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就解决了占世界1/5的超过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力量,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就解决了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中国粮食安全如果出现问题,会被视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粮食安全出了问题,更会被西方敌对势力炒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出了问题。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既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优化国际形象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解决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就解决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和平的问题。

总之,粮食,是人类维系生命的资源,是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国家的粮食供应保障,粮食价格稳定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粮食安全与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息息相关,一个国家拥有了独立、高效的粮食生产水平,就拥有独立自主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基础。

因此,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学意义。

二、我国粮食的供求现状

(一)我国耕地现状

耕地面积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在中国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土地和休闲地。2021年8月26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通报了我国现有耕地19.179279亿亩。

世界耕地面积最大前五位排序为:美国,印度,加拿大,中国,俄罗斯。

我国耕地面积世界排名第四,但是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只有1.37亩,世界人均耕地面积4.8亩,不足世界平均数的40%,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6、俄罗斯的1/10、美国的1/7、印度的1/2,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在126位以后。目前,我国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图1)。

(二)我国耕地已接近承载力极限,粮食供求“紧平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不含港,澳,台)共14.12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全世界现有耕地205.3665亿亩,中国耕地占全世界现有耕地面积1/10,这说明中国要用世界1/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1/5的人口。

近10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导致我国耕地总量呈现减少趋势,自然灾害损毁以及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等,又使耕地质量下降,满足14.12亿人对农产品不断提高的需求,我国现有耕地已接近承载力极限,粮食供求中长期呈现“紧平衡”状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什么是耕地红线?为什么把耕地红线定在18亿亩?

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数字。中国耕地红线是18亿亩。我国现有人口14.12亿,以18亿亩为底线,人均耕地1.2亩多,粮食平均亩产是320公斤左右,1.2亩人均耕地的粮食平均产量380公斤左右。研究表明,人均粮食达到370公斤,就能够基本满足当前食品消费需要。因此,18亿亩耕地是中国现阶段耕地保有量的下限。少于这个数字,中国粮食安全就会出问题。

图1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对照

随着耕作技术的提高、种子的不断改良等因素,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49年的418斤增长到2021年的948斤,高于人均800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图2)。1949年末,我国人口5.42亿,到2021年,我国人口达到14.12亿(图3)。从图2、图3分析来看,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1年,70多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了1.27倍,人口增长了1.61倍,人均粮食增长速度低于人口增长速度,粮食单产的提高被人口的增长抵消。由此可见,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18亿亩的耕地红线既是保护耕地的高压线,也是粮食安全的警戒线。

图2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对照

(三)我国粮食进口现状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20周年。20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从2004年开始,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从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尤其2009年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到2020年,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到947.7亿美元,“大进小出”已成常态。

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取得“十八连丰”,创下新高,同时,粮食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粮食进口量同比增加505.46亿斤,进口总量达3290.78亿斤,同比增长18.1%,对外依存度为19.4%。这说明谷物进口激增、大豆进口下降。大豆进口量,2021年为1930.36亿斤,2020年为2006.3亿斤,同比减少 75.94亿斤,同比下降3.8%,对外依存度为 85.5%。

玉米的供求关系从过剩转为短缺,2021年,进口增幅最大的是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10%。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高粱、大麦作为玉米的替代品种,也大量应用于饲料。口粮进口增幅相对较小,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谷物进口量激增主要是为了满足养殖业发展需求。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中,存在着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为提高单产产量、提高复种指数,使用了高产品种、大量化肥农药等,造成粮食的品质质量不高,土壤性状恶化,产收比差距大,同时还给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总体上看,我国粮食主要是中低档、初加工产品多,数量上可以满足需求,但是优质专用、绿色的、精深加工产品少,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和生活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因此,我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农产品是必要的。一方面,适度进口不仅调剂品种,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还可以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弥补国内资源短缺。另一方面,适度进口国外农产品有利于我们利用限有的农业资源,集中力量确保谷物的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同时,深化同国际贸易伙伴国家的农业合作,这也是国家总体安全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的要求。

图3 1949年与2021年我国人口数量对照

(四)我国粮食种子被“卡脖子”

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被称为农业“芯片”,种子自主自控,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实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我国粮食种子被“卡脖子”,种源的突破,成为了中国粮食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目前,农民种地更倾向购买进口种子。一方面,国产种子在生长速度、品质、收益率等方面,都与进口种子有着巨大的差距,进口种子质量好,具有产量高、抗虫害,商品性好、耐储运等优势。另一方面,全球种子专利权、基因育种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际种业巨头为了控制种源、实现技术垄断,研发了“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剥夺了种子“可自我复制”的自然属性,造成农作物种子不育,果实无法留种,即使留种,在功能上也受到控制,结出的果实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农民只能每年买种种地,大批洋种子就这样来到中国的田间地头,控制着中国农业的源头。

我国的粮食种子对进口种子的依赖程度如下:

中国的口粮,水稻和小麦种子的国产化率很高。我们的主食主要是馒头、面条,原料以中筋小麦为主,国产化程度较高。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老百姓的需求日渐丰富,制作饼干、面包的强筋和弱筋小麦需求量大增,国内品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进口强筋弱筋小麦种子作为调剂品种。稻谷,出口多于进口,但是为了丰富市场品种需要,进口一些特种稻谷、特色品种。主粮中的另外两种作物玉米和马铃薯的种子,严重依赖进口,华北、东北地区的玉米种子主要来自美国和德国。

三、粮食浪费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粮食浪费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人类关于粮食问题存在现象是,一边殚精竭虑地解决粮食安全,一边触目惊心地浪费粮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为13亿吨,价值4000亿美元,相当于浪费14亿公顷土地、2500亿立方米的淡水。一边浪费、一边饥荒,浪费粮食的1/4可以喂饱全球7.1亿的饥饿人口,如果全部利用,将会养活超过20亿人,对健康的膳食,还有30亿人无力负担。

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情况,根据中国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在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状况下,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中国人在餐桌上年浪费粮食的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大型聚会浪费率则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其中,高校也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学生因为多种原因造成食物浪费,比如:没有衡量好饭量,购买了超出食用的范围;未能挑选到可口的食物,一份饭菜只是动了几口;情绪或是身体原因;打包不方便,天气原因不易储存等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有6亿人的每月收入1000元,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四、高校加强粮食安全教育的路径

(一)把勤俭节约和粮食安全教育纳入思政教育体系

思政教育是大学生道德养成、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把勤俭节约教育和粮食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思政教育体系,贯彻到育人全过程和各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搭建理论研究和课程体系。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把勤俭节约思想、节约粮食理论的相关内容纳入思政教材和教学内容,为思政教育课教学的全面推进提供理论支撑和宏观框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历史唯物观点来深刻解读节约粮食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向学生深刻阐明粮食节约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明确开展粮食节约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教师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尤其是粮食发展历史、勤俭节约思想等的知识储备,以便提升综合教学能力。

开拓媒体渠道,运用各种方式加大节约粮食宣传力度。

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对微信、微博、抖音、VLOG等各种社交媒体运用自如。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平台推出勤俭节约的视频短片,推送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喜好的粮食节约宣传内容,并且运用思政理论观点点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知。

(二)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一丝一缕念物艰,一粥一饭思不易”。节俭是一种美德,我国由古至今都有节约的传统美德。远古时期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活简朴,倡导勤俭节约,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高潮,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无一例外都提倡节俭、批评奢侈浪费。如:孔子强调“节用而爱人”,把节俭作为为政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老子将“俭”提倡以俭修身,树立节俭的消费观;荀子倡导“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这一朴素的“开源节流”思想是使国家富强的一项重要策略。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总结历代统治经验,得出结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一结论表明:节俭是历朝历代统治成功的主要因素,奢侈是统治破败的重要原因。可见,节俭对修身、持家、治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品读经典,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节约体现求真务实的品德,以节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加强法律宣传,用制度管理学生,培养学生节俭的良好美德

2021年4月29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国家将粮食安全逐步提高到了立法层面进行管理。高校学生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校园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针对学生存在食物浪费和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开展以“爱粮节粮”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勤俭、爱党、爱国、爱民的人才。

(四)实现跨平台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粮食人才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耕地有限,科技进步无限,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解决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用技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如种源问题等。

世界农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依靠科技。美国农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ABCD”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靠的是科技、是人才。加拿大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粮食援助提供国,世界第五大生物技术国,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广泛。以色列利用2.2%的农业人口养活了720万国民,除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依靠科技,使其成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拥有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储存野生谷类的植物资源库,拥有8万种不同植物的遗传基因的种子。

目前,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激增,长期超负荷耕种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污染严重,以及粮食和粮种依靠进口等问题正成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特别关注粮食人才的培养。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共同印发了《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强调:“实施‘人才兴粮’,完善体制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增强综合素质,对于深化粮食流通改革、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进一步明确了高层次粮食人才对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意义,为培养高层次粮食人才指明了方向。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并将其输向社会的重任,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立场上,与国家战略对接,培养适应粮食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符合时代特色和社会需要的种业人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形成由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完整种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创新性高学历专家型种业研发人员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专家”。人才主要知识体系的纵向系统性注重向“深度”延伸,强调突显专业特色、区域特色等。

第二,对复合型、应用型“通才”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广度”,强调培养人才的整体协调性和系统性。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争端频发,特别需要掌握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种业政策和法规、种子跨境贸易、进出口植物检验检疫制度等方面的人才。

第三,构建多部门、多单位合作联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主动承担种业研发的同时,还要深化校企合作,疏通产学研关联,和种业企业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构建种业人才的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实验室等,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按照地域特色分类培养,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这种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这种教育模式培养能够造就一批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

(四)鼓励学生深入基层,提升担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乡村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关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在个人的发展意愿上,乡村不是大学生就业点的首选,即便是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其返乡就业意愿也不高,不会将返乡作为最优先选择,大部分选择在“一线或省会城市”就业。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配套设施落后、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处于明显的不平衡状态、政策宣传力度和优惠力度的不足,使得城市比乡村吸引力更强,大学生更愿意优先了解城市就业的信息,没有回到农村创业的意识。

高校应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乡村振兴观、就业观,积极引导他们成为新时代的“知青”,推动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血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真正懂得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树立起振兴乡村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服务农村、献身农业,填补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供需缺口。

事实证明,大学生在广大农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大学生将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技术方法带到基层,可以帮助农民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弘扬新风,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青年学生做好“三农”工作,确保粮食安全,这是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猜你喜欢

耕地粮食国家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